CN201699962U - 电磁扬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电磁扬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99962U
CN201699962U CN2010202030812U CN201020203081U CN201699962U CN 201699962 U CN201699962 U CN 201699962U CN 2010202030812 U CN2010202030812 U CN 2010202030812U CN 201020203081 U CN201020203081 U CN 201020203081U CN 201699962 U CN201699962 U CN 201699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magnetic
magnet steel
receiving space
magnetic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030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绪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030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99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99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999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扬声器件,其包括磁碗、磁钢和音圈,所述磁碗内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磁钢收容于所述磁碗,收容空间包括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磁钢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磁钢与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磁钢,所述音圈包括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环绕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音圈环绕所述第二磁钢,且第一音圈为马蹄状,其包括直边、曲折边以及连接直边与曲折边的弧边。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扬声器件具有效减少其长轴振动不平衡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磁扬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发声器件的电磁扬声器件。
背景技术
为适应各种音响设备与信息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该类设备中所使用的扬声器对应需要更加趋于小型化,以及与所述扬声器周边其他元件的配合更加紧凑。特别是随着移动电话轻薄化发展需求,对其中所使用的扬声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常情况下,一种单音圈电磁扬声器件包括线圈、极芯、磁钢和磁碗。所述线圈环绕所述磁钢,所述磁钢收容在所述磁碗内。
在上述单音圈电磁扬声器件的结构设计中,所述线圈、磁钢均设置为单个,且所述线圈、磁钢呈矩形结构,如此沿所述单音圈电磁扬声器件所述磁钢的长轴方向容易出现振动不平衡现象,由此所述单音圈电磁扬声器件经常会出现因长轴振动不平衡而导致纯音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电磁扬声器件存在因其长轴振动不平衡而导致纯音不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其长轴振动不平衡的电磁扬声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扬声器件,其包括磁碗、磁钢和音圈,所述磁碗内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磁钢收容于所述磁碗,收容空间包括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磁钢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磁钢与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磁钢,所述音圈包括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环绕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音圈环绕所述第二磁钢,且第一音圈为马蹄状,其包括直边、曲折边以及连接直边与曲折边的弧边。
作为一种改进,曲折边进一步包括与直边相对的圆弧段以及将圆弧段两端分别连接到弧边的直线段。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磁扬声器件进一步包括导磁挡板,所述导磁挡板设于所述磁碗内用以将收容空间分设成上述的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环绕所述底壁的边缘,所述环形侧壁设有缺口,所述导磁挡板与所述缺口配合固定于所述磁碗。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缺口对称设置于环形侧壁,且其缺口宽度小于所述导磁挡板的厚度。
作为一种改进,进一步包括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与所述第一磁钢叠合设置,所述第二导磁片与所述第二磁钢叠合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关于所述导磁挡板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扬声器件中,所述导磁挡板将所述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分设于独立的不同空间,使所述电磁扬声器件具有双磁钢结构,其长轴振动投影偏移距离与单磁钢结构的电磁扬声器件相比,大大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磁扬声器件的长轴振动平衡性有效改善。普通跑道型或者矩形单音圈扬声器经常会出现长轴振动不平衡导致纯音不良的问题,方形音圈扬声器会出现短轴振动不平衡的问题,短轴振动不平衡可以通过采用马蹄状音圈结构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扬声器件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磁扬声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磁扬声器件的音圈的平面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电磁扬声器件沿III-III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扬声器件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扬声器件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磁扬声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包括球顶20、振膜21、定心支片22、导磁片23、磁钢24、音圈25、磁碗26、盆架27和导磁挡板28(图中无?)。
所述盆架27是一采用塑料制得的具收容空间(未标示)的架体,所述收容空间两端开口。所述盆架27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形成一台阶270,所述台阶270将所述收容空间划分为上下两部分。
所述球顶20、所述振膜21和所述定心支片22组成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的振动系统。所述定心支片22是一弹性板材框架结构,其整体呈中空环形,且所述环形部分设置镂空图案,以允许气流流通。所述定心支片22的外轮廓与所述盆架27的所述台阶270边缘对应。
所述振膜21同样是一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外侧边缘对应于所述定心支片22的外轮廓,且所述环状结构通过粘合剂与所述定心支片22粘接。
所述球顶20与所述振膜21盖合,所述球顶20位于所述振膜21的中空区域,二者配合围成一盖体,同时通过与其粘接在一起的定心支片22固定支撑,形成所述振动系统。
所述导磁片23、所述磁钢24和所述磁碗26形成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的磁路系统。
所述磁碗26包括底壁260和环形侧壁262,所述底壁260为完整平板结构,其未设置通孔结构,所述环形侧壁262环绕所述底壁260的边缘,并与所述底壁260共同围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未标示)。所述环形侧壁262对称设有一对缺口264,所述缺口264的宽度略小于所述导磁挡板28的厚度。所述磁碗26收容在所述盆架27的收容空间的下部分。
所述导磁挡板28是横截面呈矩形的条状结构,所述导磁挡板28的两端部卡紧于所述缺口264,并抵靠于对应所述盆架27侧壁的内表面。所述导磁挡板28将所述磁碗26的收容空间分为第一收容空间(未标示)与第二收容空间(未标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均等。
所述磁钢24包括分开设置、呈马蹄状的第一磁钢240与第二磁钢242。所述导磁片23包括第一导磁片230与第二导磁片232。所述第一导磁片230形状、大小对应于所述第一磁钢240,所述第二导磁片232形状、大小对应于所述第二磁钢242。所述第一磁钢240和所述第一导磁片230叠合设置并对应收容于所述磁碗26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磁钢242与所述第二导磁片232叠合设置并收容于所述磁碗26的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磁钢240夹于所述磁碗26的所述底壁260与所述第一导磁片230之间,所述第二磁钢242夹于所述磁碗26的所述底壁260与所述第二导磁片232之间。
所述音圈25包括呈马蹄环状结构的第一音圈250与第二音圈252,所述第一音圈250与所述第二音圈252邻近所述球顶20,且所述第一音圈250环绕所述第一磁钢240设置,所述第二音圈252环绕所述第二磁钢242设置。所述音圈25的主要作用是在通电后能够对应产生磁场,其通常由铜材料制得。第一音圈250与第二音圈252可关于导磁挡板28对称。
请参图3,第一音圈250成马蹄状,其包括直边250a、曲折边250b以及连接直边250a与曲折边250b的弧边250c。普通跑道型或者矩形单音圈扬声器经常会出现长轴振动不平衡导致纯音不良的问题,方形音圈扬声器会出现短轴振动不平衡的问题,短轴振动不平衡可以通过采用马蹄状音圈结构得到改善。于本实施方式中,曲折边250b进一步包括与直边250a相对的圆弧段250b1以及将圆弧段250b1两端分别连接到弧边250c的直线段250b2。如此设计,可进一步改善工艺过程,便于成型,也可以增大音圈有效长度。
上述第一磁钢、第二磁钢与第一导磁片、第二导磁片的形状与音圈相对应。
请参阅图4,图4是图2所示电磁扬声器件2沿III-III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组装后,所述定心支片22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球顶20的外侧边缘粘接,而其外侧边缘与所述振膜21粘接,所述定心支片22对应固定并支撑所述球顶20及振膜21。所述第一磁钢240和所述第一导磁片230叠合收容在所述磁碗26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音圈250环绕所述第一磁钢240和所述第一导磁片230。所述第二磁钢242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32叠合收容在所述磁碗26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音圈252环绕所述第二磁钢242和所述第二导磁片232。所述导磁挡板28间隔该第一收容空间和该第二收容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中,由于所述导磁挡板28将所述第一磁钢240与第二磁钢242分隔设置于不同的空间,实现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同时设有双磁钢与双音圈结构,即所述第一磁钢240与所述第二磁钢242,所述第一导磁片230与所述第二导磁片232。而具有双音圈结构的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其长轴振动投影偏移距离与单音圈结构的电磁扬声器件相比,大大减小,故,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长轴振动不平衡性被有效改善。再者,所述电磁扬声器件2呈环形结构,与呈矩形结构的电磁扬声器件相比,其长轴振动投影偏移距离进一步有效减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扬声器件2具有有效减少其长轴振动不平衡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磁扬声器件,其包括磁碗、磁钢和音圈,所述磁碗内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磁钢收容于所述磁碗,其特征在于:收容空间包括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磁钢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磁钢与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磁钢,所述音圈包括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环绕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音圈环绕所述第二磁钢,且第一音圈为马蹄状,其包括直边、曲折边以及连接直边与曲折边的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扬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曲折边进一步包括与直边相对的圆弧段以及将圆弧段两端分别连接到弧边的直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扬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扬声器件进一步包括导磁挡板,所述导磁挡板设于所述磁碗内用以将收容空间分设成上述的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扬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环绕所述底壁的边缘,所述环形侧壁设有缺口,所述导磁挡板与所述缺口配合固定于所述磁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扬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对称设置于环形侧壁,且其缺口宽度小于所述导磁挡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扬声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与所述第一磁钢叠合设置,所述第二导磁片与所述第二磁钢叠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扬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关于所述导磁挡板对称分布。
CN2010202030812U 2010-05-25 2010-05-25 电磁扬声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99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30812U CN201699962U (zh) 2010-05-25 2010-05-25 电磁扬声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30812U CN201699962U (zh) 2010-05-25 2010-05-25 电磁扬声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99962U true CN201699962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40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0308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99962U (zh) 2010-05-25 2010-05-25 电磁扬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999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357A (zh) * 2010-05-25 2011-05-18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扬声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357A (zh) * 2010-05-25 2011-05-18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扬声器件
CN102065357B (zh) * 2010-05-25 2014-06-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扬声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5357B (zh) 电磁扬声器件
CN201839428U (zh) 扬声器
CN204598310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1754614U (zh) 多功能微型喇叭
WO2020258260A1 (zh) 一种扬声器
CN203747990U (zh) 扬声器
CN109195077B (zh) 扬声器
CN205142510U (zh) 扬声器
US10932045B2 (en) Speaker
CN201904915U (zh) 双悬边扬声器
CN201789618U (zh) 磁路结构及使用该磁路结构的扬声器
CN201904916U (zh) 多振膜扬声器
CN204425642U (zh) 扬声器
CN210781329U (zh) 扬声器箱
CN202488676U (zh) 扬声器
CN205693884U (zh) 一种具有双华司结构的微型扬声器
CN201699962U (zh) 电磁扬声器件
CN202496059U (zh) 扬声器
CN209201325U (zh) 扬声器
CN201750540U (zh) 一种低音扬声器
WO2020134356A1 (zh) 扬声器
CN20863869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031439U (zh) 扬声器
CN203378030U (zh) 发声装置
CN201854414U (zh) 电磁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6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60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