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97553U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97553U CN201697553U CN2010201759242U CN201020175924U CN201697553U CN 201697553 U CN201697553 U CN 201697553U CN 2010201759242 U CN2010201759242 U CN 2010201759242U CN 201020175924 U CN201020175924 U CN 201020175924U CN 201697553 U CN201697553 U CN 201697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des
- bullet
- transmitting device
- gas gun
- cannonb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该装置包括二级轻气炮,延伸段、三级加速腔,所述延伸段一端与二级轻气炮的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三级加速腔的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三级加速腔设计为二段式内径,腔内环形凸台处设有朝向延伸段的环形PC树脂套,PC树脂套内嵌入设置有高能炸药;所述二级轻气炮发射的加速单元包括弹托、球形弹丸和环形钢片,弹托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顶面具有呈圆柱状的凸出端,环形钢片套接于凸出端并粘连在弹托的前端面,球形弹丸粘连在弹托的凸出端。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加速克量级球形弹丸至10km/s,而且可以保证弹丸的温升不致过高,最后的长径比L/d接近1,且没有初级飞片碎片跟进,以保证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的撞击试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是保证在轨航天器安全的重要因素。而设计超高速发射装置,则是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的关键地基试验技术。根据2003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报告“TP-2003-210788”第4页的内容,在400km高度,51.6°倾角,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相对撞击速度从1km/s至15km/s,平均8~9km/s。这就需要航天器防护结构经受住克量级速度10km/s碎片的撞击。建立克量级球形弹丸10km/s发射装置,是防护结构性能实验的标准平台。
在现有的发射装置中,传统的轻气炮(Light Gas Gun)通过压缩气体推动弹丸运动,由于气体逃逸速度的限制,一般将克量级的弹丸加速至7km/s以内,而对于更轻的弹丸,根据2006年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Engineering》第33卷第615页的内容,美国的University of Dayton ResearchInstitute(UDRI)设计的三级轻气炮(Three-Stage Light Gas Gun)装置可将直径3mm以下的铝球加速至8.65km/s。由于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相对撞击速度可达10km/s以上,所以基于压缩气体推动的轻气炮发射装置不能完全满足评估和优化空间碎片防护结构的要求。
为了获得10km/s的超高速发射装置,目前公开的文献上也已经有了许多方案。在2003年美国NASA报告“TP-2003-210788”第16页中介绍了NASA目前使用的两种超高速发射装置,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三级超高速发射装置和美国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Inhibited Shaped Charge Launcher(ISCL)发射装置。其中2006年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第33卷第799~811页中介绍的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设计的使用阻抗梯度飞片(Pillow飞片)驱动技术的超高速发射装置,利用二级轻气炮发射初始速度为6~7km/s的Pillow飞片作为初级飞片驱动次级飞片。根据该期刊802页的内容,该装置可将厚度为1.98mm直径为9.96mm的质量为0.934g的ZrO2薄飞片加速至11.7km/s,并将厚度为1.09mm直径为27.00mm的质量为2.444g的Al2O3薄飞片加速至14.6km/s。对于质量更小的0.03g的Ti6Al4V飞片,该装置更可以将其加速至19km/s的高速。由于此装置中次级飞片中的冲击压力平台较窄,那么如果飞片的厚度过大飞片就会受到冲击波边界稀疏的影响,在飞片中产生大的负压力,从而出现层裂现象,所以可以看到,这种装置只能加速薄飞片,而基于薄片状次级飞片的超高速侵彻实验,将低估结构的防护性能。此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直接将次级飞片从0加速至10km/s以上的高速,所以次级飞片中的冲击压力峰值极大,导致次级飞片的冲击温升较高,影响击靶效果;同时薄飞片受强冲击发射后的空中姿态也难以保证,这样同样速度的飞片的击靶实验将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此技术次级飞片后的碎片云(由Pillow飞片撞击次级飞片产生)将对防护结构的抗侵彻性能实验产生影响。而对于美国NASA当前使用的第二种实验装置ISCL,根据1997年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Engineering》第20卷第168~169页的内容,ISCL超高速发射装置只能将长径比为2~3,质量为0.8~1.5g的空心柱状铝弹丸加速至11km/s,这种装置对弹丸形状的局限,以及发射末态的射流与变形,也限制了其在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除了NASA实际应用的两种超高速发射装置外,还存在其他的超高速发射装置的设想,如在2001年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第28卷第9期第1417~1418页上介绍的静电尘埃加速器(Electrostatic Dust Accelerators)可将10-15~10-9g的尘埃加速至60km/s;等离子加速器(Plasma Accelerators)可将10-8~10-4g的尘埃加速至20km/s。当然这两种超高速发射装置的问题在于加速的物体质量太轻,不能达到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的要求。而在2006年6月期刊《实验力学》第21卷第3期第369~374页介绍的电炮装置(Electric Gun),利用金属桥箔电爆炸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并迅速膨胀,驱动绝缘薄飞片高速运动可将直径为10mm,厚度为0.1mm的Mylar膜飞片加速至10km/s。然而同使用阻抗梯度飞片驱动技术的超高速发射装置一样,该装置加速的飞片太薄,将不能满足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的要求。而且由于该装置利用高密度等离子体进行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还伴随有烧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加速克量级球形弹丸至10km/s,而且可以保证弹丸的温升不致过高,发射末态的变形有限(长径比L/d接近1的类球形),且没有初级飞片碎片跟进,以保证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的撞击试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包括二级轻气炮、延伸段、三级加速腔,所述延伸段一端与二级轻气炮的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三级加速腔的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三级加速腔为连接端内径大于另一端内径的二段式内径结构,较大内径与较小内径的连结处的呈环形台阶结构且环形台阶结构处设有环形PC树脂套,PC树脂套内嵌入设置有高能炸药;所述二级轻气炮发射的加速单元包括弹托、球形弹丸和环形钢片,弹托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顶面具有呈圆柱状的凸出端,环形钢片套接于凸出端并粘连在弹托的前端面,球形弹丸粘连在弹托的凸出端,所述环形钢片与PC树脂套相匹配。
该方案中,球形弹丸被二级轻气炮第一次加速后,在三级加速腔内被环形钢片撞击引爆的高能炸药再次加速。同现有多级驱动不同的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对同一弹丸采用气体驱动和化爆驱动的两级驱动,不同于现有的多级驱动的初级飞片驱动次级飞片。高能炸药起爆于球形弹丸后,从而在球形弹丸后形成对球形弹丸加速的推动力。
所述环形钢片的前端呈锥形结构。该结构使环形钢片撞击高能炸药的起爆方式从平面撞击的整个炸药端面同时起爆变成了环形的线起爆,减少了炸药起爆后的中心汇聚。该环形钢片的形状设计改变起爆方式,降低了中心射流的影响。
所述延伸段与二级轻气炮通过联接法兰固定连接。
所述延伸段与三级加速腔通过三级腔法兰固定连接。
还包括套接于三级腔法兰外的保护套筒。
所述凸出端末端具有半球面凹槽,球形弹丸置于半球面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二级轻气炮将聚碳酸酯(PC)树脂弹托以及其上安置的环状钢飞片和球形弹丸(即加速单元)平稳加速至6-7km/s的速度,继而利用PC树脂弹托上安置的环形钢片撞击三级加速腔中放置的高能炸药,炸药爆轰产生高压使树脂离解成气体,离解生成的气体同爆轰产物一起组成高压气体,冲击加速弹丸至10km/s的超高速,可以保证弹丸的温升不致过高,最后的长径比L/d接近1,且没有初级飞片碎片跟进,以保证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的撞击试验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在于,在二级轻气炮平台上,二级式驱动球形弹丸至10km/s的速度;三级加速腔内的高能炸药即冲击离解弹丸后的树脂产生高压气体,又维持了推进弹丸的高压平台。国外传统的三级炮技术,仅仅利用二级轻气炮发射的飞片撞击薄片弹丸以产生超高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AUTODYN-2D的二维轴对称模拟结果,为加速初速度为6km/s的克量级球形铝弹丸时球形弹丸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4是AUTODYN-2D的二维轴对称模拟结果,为加速初速度为6km/s的克量级铝弹丸时钢飞片撞击炸药后经过5μs的物质分布情况,其中最深色的区域是球形弹丸。
图5是AUTODYN-2D的二维轴对称模拟结果,为加速初速度为6km/s的1.6g重钛合金弹丸时钢飞片撞击炸药后经过7μs的物质分布情况,其中最深色的区域是球形弹丸。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二级轻气炮,2-联接法兰,3-弹托,4-延伸段,5-球形弹丸,6-环形钢片,7-三级腔法兰,8-高能炸药,9-PC树脂套,10-三级加速腔,11-保护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将球形弹丸粘接在聚碳酸酯(PC)弹托的半球面槽内,经过二级轻气炮加速,弹托与弹丸以约6-7km/s的速度进入延伸段,继而平稳进入三级加速腔,三级加速腔内粘接一个环形的PC树脂套,环形凹槽内嵌入环片状高能炸药(JOB 9003),当弹丸已进入PC树脂套的内腔,弹托前端面的45号钢飞片(即环形钢片)高速撞击炸药,产生强爆轰,高速射流使弹丸后的聚碳酸酯离解,产生高压气体冲击并进一步驱动球形弹丸,获得接近或超过10km/s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主要由二级炮发射段的PC树脂弹托以及其上安置的球形弹丸和环状钢飞片;二级炮后安装的延伸段、三级加速腔、PC树脂套与高能炸药,以及联接法兰与保护套筒组成。
如图1所示,球形弹丸5粘连在PC弹托3中部伸出段的半球面槽内,同时将环形钢飞片6套入PC弹托的伸出段,并粘连在PC弹托3前端面。环形钢片6和球形弹丸5同PC弹托3一起由二级轻气炮1加速至6-7km/s并进入延伸段4以及其后的三级加速腔10。
二级轻气炮1和延伸段4之间由联接法兰2相联,而延伸段4同三级加速腔10之间则由三级腔法兰与保护套筒7相联,外围保护套筒的具体安装示意如图2所示,其中延伸段4用于减缓超高速冲击产生的高温气流对轻气炮膛腔的冲刷,保护套筒7则用于进一步确保轻气炮与靶室的安全,进一步防护层裂飞片等对靶室的破坏。
三级加速腔10内粘接一个环形的PC树脂套9,PC树脂套9中嵌入环状高能炸药8,当环形钢片6和球形弹丸5同PC弹托3一起进入三级加速腔10后,由于球形弹丸5粘连在PC弹托3中部伸出段的半球面槽中,所以当球形弹丸已经进入PC树脂套9的内腔后PC弹托3前段面的钢飞片6才高速撞击高能炸药8,产生强爆轰,高速射流使弹丸后的聚碳酸酯离解,产生高压气体冲击并进一步驱动球形弹丸5,获得接近或超过10km/s的速度。环形炸药柱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可以拓宽驱动弹丸的压力平台。
在二级轻气炮实验平台上安装弹丸发射装置时,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使用硅胶,将炸药环平整地安装在PC环形套内;
步骤2:使用环氧树脂胶,将PC环形套平整地安装在三级腔内;
步骤3:在二级轻气炮靶室,安装延伸段;
步骤4:使用塞规导通,调节延伸段与气炮膛道的轴线对中性,固定连接法兰;
步骤5:在延伸段一侧连接三级腔;
步骤6:安装三级腔法兰与保护套筒;
步骤7:在靶室地台上固定实验底座;
步骤8:在实验底座上安装外围保护套筒;
步骤9:在实验底座上安装样品靶架。
该超高速弹丸发射装置主要由二级炮发射段的PC树脂弹托以及其上安置的球形弹丸和环状钢飞片;二级炮后安装的延伸段、三级加速腔、PC树脂套与高能炸药,以及联接法兰与保护套筒组成,PC树脂套或PC树脂弹托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同等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替换,其中,
PC树脂弹托,用于安置球形弹丸和环状钢飞片(即环形钢片),并由二级轻气炮发射,使环状钢飞片和球形弹丸平稳加速至6-7km/s的速度。前端具有呈圆柱状的凸出端并粘连有球形弹丸,环形钢片套接于凸出端并粘连在弹托的前端面,使高能炸药在球形弹丸后起爆,聚碳酸酯冲击离解后产生的高压气体与爆轰产物高压气体可以拓宽驱动球形弹丸后的压力平台,为三级加速提供推力。
球形弹丸,用于加速后击靶,进行撞击实验。
环状钢飞片,用于撞击引爆高能炸药,并且将自身的动能传递给高压气体,为三级加速提供推力。由于钢飞片在三级加速腔内撞击高能炸药呈柱状起爆,起爆后爆轰波向中心汇聚产生中心射流会对球形弹丸的稳定加速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如图1所示,钢飞片前端采用了锥形设计,使钢飞片撞击高能炸药的起爆方式从平面撞击的整个炸药端面同时起爆变成了环形的线起爆,高能炸药从最初的撞击线开始逐渐起爆,减少了炸药起爆后的中心汇聚,使炸药爆轰产生的压力能够均匀分布在球后,有利于保持球形弹丸的完整性。
延伸段,用于减缓超高速冲击产生的高温气流对轻气炮膛腔的冲刷。
三级加速腔,用于放置PC树脂套和高能炸药,并且在高能炸药起爆,高压气体形成后会聚引导高压气体,以推动球形弹丸。
PC树脂套,用于包裹高能炸药,并同高能炸药一起放置于三级加速腔中,可以保证在装置装配过程中炸药的安全性;保证飞片冲击炸药起爆的平面度,以及产物射流的轴对称性;缓冲炸药产物射流对弹丸的冲击破坏。聚碳酸酯冲击离解后产生的高压气体可以拓宽驱动弹丸的压力平台。同时,低阻抗聚碳酸酯离解吸能,可以充分降低三级加速腔钢壁经受的轴向冲击压力。
高能炸药,用于在起爆后产生爆轰波,生成爆轰产物并使树脂离解形成高压气体推动球形弹丸,为主要推动力。
联接法兰,用于连接延伸段和二级轻气炮炮筒,同时起保护套筒作用。
保护套筒,用于进一步确保轻气炮与靶室的安全,进一步防护层裂飞片等对靶室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应用二级轻气炮将球形弹丸平稳加速至6-7km/s的速度,继而利用三级加速腔,冲击加速弹丸至10km/s的超高速。相对于传统的强爆轰加载,或者阻抗梯度飞片三级发射技术,根据冲击波理论:
P=ρoDu
其中P是弹丸中的冲击压力,D是冲击波速度,u是冲击波后粒子速度,当弹丸从6-7km/s冲击加速至10km/s,其冲击压力峰值P是直接冲击加速至10km/s时压力的三分之一,从而可以有效的减低冲击温升,并且有利于保持球形弹丸的完整性。鉴于炸药强爆轰产生的高压气体将维持一个较宽的压力平台,从而有效防止球形弹丸中冲击波边界稀疏导致的破坏。所产生的10km/s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
在图3、图4、图5中显示了由AUTODYN-2D进行的二维轴对称计算,其中图3显示了一克重铝弹丸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加速较均匀,维持了较长时间最终达到了接近9.5km/s。如果二级气炮的发射速度提高至7km/s,弹丸至少可以加速至10.5km/s。图4显示了钢飞片撞击炸药后经过5μs时间的物质分布情况,其中最深色的区域是球形弹丸。可以看到,弹丸仍然保持类球形,同薄片状飞片有明显区别。而且根据计算结果除了球后小块区域外受强爆轰产生的中心射流影响较大外,其余区域均温升很低,大部分区域温升低于200K。
图5中显示了TC4钛合金弹丸的加速效果,其中二级气炮的出口速度为7km/s,1.6克重的钛合金弹丸加速至9.7km/s,由于钛合金屈服强度高,弹丸变形更小。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6)
1.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包括二级轻气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段(4)、三级加速腔(10),所述延伸段(4)一端与二级轻气炮(1)的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三级加速腔(10)的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三级加速腔(10)为连接端内径大于另一端内径的二段式内径结构,较大内径与较小内径的连结处的呈环形台阶结构且环形台阶结构处设有环形PC树脂套(9),PC树脂套(9)内嵌入设置有高能炸药(8);所述二级轻气炮(1)发射的加速单元包括弹托(3)、球形弹丸(5)和环形钢片(6),弹托(3)为圆柱体结构且圆柱体顶面具有呈圆柱状的凸出端,环形钢片(6)套接于凸出端并粘连在弹托(3)的前端面,球形弹丸(5)粘连在弹托(3)的凸出端,所述环形钢片(6)与PC树脂套(9)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片(6)的前端呈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4)与二级轻气炮(1)通过联接法兰(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4)与三级加速腔(10)通过三级腔法兰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于三级腔法兰外的保护套筒(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端末端具有半球面凹槽,球形弹丸(5)置于半球面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759242U CN201697553U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759242U CN201697553U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97553U true CN201697553U (zh) | 2011-01-05 |
Family
ID=43398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7592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97553U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9755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9672A (zh) * | 2010-04-29 | 2010-09-22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CN107218858A (zh) * | 2017-06-09 | 2017-09-29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防空空心弹 |
CN115618772A (zh) * | 2022-12-19 | 2023-01-17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基于高温功能材料催化调控的尖锐前缘超高热载疏导方法 |
-
2010
- 2010-04-29 CN CN2010201759242U patent/CN2016975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9672A (zh) * | 2010-04-29 | 2010-09-22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CN101839672B (zh) * | 2010-04-29 | 2012-10-03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CN107218858A (zh) * | 2017-06-09 | 2017-09-29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防空空心弹 |
CN115618772A (zh) * | 2022-12-19 | 2023-01-17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基于高温功能材料催化调控的尖锐前缘超高热载疏导方法 |
CN115618772B (zh) * | 2022-12-19 | 2023-03-07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基于高温功能材料催化调控的尖锐前缘超高热载疏导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9672B (zh)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
Birkhoff et al. | Explosives with lined cavities | |
CN106644778B (zh) | 多功能高速撞击实验设备 | |
US11578958B2 (en) | High explosive fragmentation mortars | |
CN102192690B (zh) | 一种气体炮过载试验检测装置 | |
CN103487337A (zh) | 炸药爆炸冲击剪切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 |
CN206095834U (zh) | 多功能高速撞击实验设备 | |
CN108088335A (zh) | 一种用于高速破片撞击试验用串联式发射装置的设计方法 | |
CN108645296B (zh) | 一种强磁驱动的射流成型装置 | |
Wu et al. | Semi-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concrete plate perforated by a rigid projectile | |
CN201697553U (zh) | 超高速克量级球形弹丸发射装置 | |
CN108061489B (zh) | 一种用于标准破片撞击试验用炸药爆轰驱动式发射装置 | |
CN106556543A (zh) | 用于高速加载的可燃气体爆轰驱动发生器 | |
US9482499B1 (en) | 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EFP) with cavitation pin | |
CN102221306A (zh) | 一种平面金属飞片超高速加载系统 | |
USH2230H1 (en) | Ceramic and stacked penetrator against a hardened target | |
CN107944145B (zh) | 一种用于破片撞击试验用爆轰驱动式发射装置的设计方法 | |
US7621221B2 (en) | Double explosively-formed ring (DEFR) warhead | |
CN209877769U (zh) | 一种高速弹体发射试验装置 | |
Walters et al. | An overview of the shaped charge concept | |
CN108061490A (zh) | 一种用于高速破片撞击试验用串联式发射装置 | |
CN101101194B (zh) | 新型子弹头 | |
RU2773393C1 (ru) |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го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компакт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и ме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Jing et al. | Study of Grooved Warhead Structure on Performance of Warhead Frag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 |
CN115060120B (zh) | 一种增强后效自旋式efp战斗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