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92450U -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92450U
CN201692450U CN2010202358386U CN201020235838U CN201692450U CN 201692450 U CN201692450 U CN 201692450U CN 2010202358386 U CN2010202358386 U CN 2010202358386U CN 201020235838 U CN201020235838 U CN 201020235838U CN 201692450 U CN201692450 U CN 201692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central island
air intake
dry powd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358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358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92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92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924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由上下盖体中心凹槽间放中心岛压制为一个整体而依次构成所述整体下端头处的主进气口、输药区内的下通道、输药区与混合区连接处的下辅助进气口及向中心岛延伸的进气道、混合区与中心岛间构成的左右通道、混合区靠上端的上辅助进口及向中心岛延伸的通气道、吸嘴内的上通道和上端的出气口,同时还在进气道底端处构成中心岛的前端及通气道底端处构成中心岛的后端,左右通道在中心岛前端处连通并延伸到两通道的后段再延伸到中心岛后端处连通,下通道、左右通道、下辅助进气口、上辅助进口、上通道相连通。以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整体设计,用于对病人吸入式给药。快速且高效。

Description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涉及主体部分采用无活动单部件设计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干粉吸入器是将药物直接传输到呼吸系统、通过呼吸系统的粘膜组织、进而作用人体靶向组织、达到快速有效治疗的吸入式给药的医疗器械。由于干粉吸入器具有直接、便捷、快速、高效的特点,自1970年代面世以来,已有成百上千种不同设计思路的吸入器在医药领域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其普遍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归纳起来是:①、无法有效控制适当的药粉颗粒的气动力尺寸。合理的药物颗粒气动力尺寸是药物颗粒有效被输送的关键。肺部给药要求的药物颗粒气动力尺寸为0.5-5微米,过大会沉积到鼻腔或喉部而无法到达预期部位,过小则会随呼气而呼出体外。但微米级的超细粉极易团聚,常规的干粉吸入器无法有效地将团聚的超细药粉打散成0.5-5微米之间的、具有合适气动力尺寸的颗粒,因此会因颗粒过大而沉积于鼻腔、喉部、支气管等部位,无法到达肺部深处等预设给药部位。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肺部输送效率大约在10%左右,这种低效率的药物输送通常造成药物成份的大量浪费。②、因患者个体的肺功能差异所致,无法为肺功能较弱者提供足够的药粉剂量。③、干粉吸入器由多部件(尤其是活动部件)构成,其流阻无法获得稳定控制。因其各部件的间隙与配合、特别是活动与固定部件间的间隙与配合问题更为严重。这种不稳定的流阻导致了实际吸入的气流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稳定气体流量,造成实际吸入的药粉剂量不准确和不稳定;同时还存在着操作繁琐、使用不便,以及组装工序繁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通病。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公知技术基础上,特采取“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整体设计以利用气流多次撞击将团聚药粉颗粒充分打散”关键技术,提供了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取“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整体设计以利用气流多次撞击将团聚药粉颗粒充分打散”关键技术,提供“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新产品,同时还提供了应用本新产品的“药物输送方法”。其“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新产品:由上盖体的中心凹槽与下盖体的中心凹槽之间放置中心岛压制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依次构成了整体下端头处的主进气口、输药区内的下通道、所述输药区与混合区相连接处的下辅助进气口及其向中心岛延伸的进气道、混合区与中心岛间构成的左右对称通道、混合区靠上端的上辅助进口及其向中心岛延伸的通气道、吸嘴内的上通道和上端的出气口,同时还在进气道底端处构成了中心岛的前端及通气道底端处构成了中心岛的后端,左右对称通道在中心岛前端处连通并延伸到两通道后段再延伸到中心岛的后端处连通,下通道、左右对称通道、下辅助进气口、上辅助进口、上通道相连通。其“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药物输送方法”为:将吸嘴含入口中、药囊置于主进气口下端,主动吸气,药囊中的团聚药粉颗粒经主进气口进入下通道,气与药混合体到中心岛前端与下辅助进气口的高速气流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撞击,药粉颗粒被打散、继续沿中心岛行进至后段、与上辅助进气口的高速侧向气流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二次撞击至药粉颗粒进一步被打散、继续行进至中心岛后端进行重新汇聚并高速混合,这种强烈的混合撞击作用起到了将药粉颗粒第三次进一步打散的作用,并最终打散为合适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具有适合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随气流经上通道进入患者的口腔,并沉积到鼻腔及支气管、直至肺部的预定呼吸系统部位,通过人体组织粘膜被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整体设计”,使提供的“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新设备的结构科学合理、简单巧妙、便于制作、成本低廉。②、提供以“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进行“药物输送的方法”,使药物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多次撞击并被充分打散,获得“合适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③、使得“合适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能够顺畅的进入患者口腔并沉积到鼻腔及支气管、直至肺部的预定呼吸系统部位,以通过人体组织粘膜被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④、消除已有公知技术由于每个人体之间肺活量不同的个体差异所存在的实际授药量也不同的弊端,使得无论患者的肺活量大小均能获得达到治疗效果的充足药量,从而均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⑤、方法简单易行、便捷快速、直接速效,效果稳定可靠,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采取“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的整体设计”,使得构成“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新产品的吸入器主体部分没有活动部件、不存在部件间隙及部件之间的配合、消除了已有技术可能出现的一切不利条件,从结构的根本上充分保证了能够巧妙地利用患者吸气的气流,并“利用气流多次撞击将团聚药粉颗粒充分打散成适合气动力尺寸的药粉微颗粒”,有效地强化了药粉微颗粒顺畅进入患者预定部位的速度与效果,继而达到最佳效果的治疗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由上盖体的中心凹槽与下盖体的中心凹槽之间放置中心岛压制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依次构成了所述整体下端头处的主进气口、输药区内的下通道、所述输药区与混合区相连接处的下辅助进气口及其向所述中心岛延伸的进气道、所述混合区与所述中心岛之间构成的左通道及右通道、所述混合区靠上端的上辅助进口及其向所述中心岛延伸的通气道、吸嘴内的上通道和上端的出气口,同时还在所述进气道的底端处构成了所述中心岛的前端以及所述通气道底端处构成了所述中心岛的后端,所述左通道与所述右通道在所述中心岛的前端处相连通并延伸到所述两通道的后段再延伸到所述中心岛的后端处相连通,所述下通道、所述左通道与所述右通道、所述下辅助进气口、所述上辅助进口、所述上通道相连通。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均为设置有俯视/或仰视向呈橄榄形平底中心凹槽的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并且整体类似于传统中式糕点模具的盖体状结构,所述中心岛为橄榄形的板状结构,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二者平底中心凹槽的深度相加之和的总深度等于所述中心岛的厚度。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主进气口、下通道、下辅助进气口及其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及右通道、上辅助进口及其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出气口的直径均为0.5-50毫米,所述下通道、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及右通道、上辅助进口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的截面形状均为选择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边形中的一种形状。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左通道与右通道、左通道与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及右通道与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与上辅助进口延伸的通气道及右通道与上辅助进口延伸的通气道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均为1-180度角。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上通道的末端还设置有吸嘴套。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上盖体及下盖体均还可选择由所述盖体设置有橄榄形中心半腔体并在所述半腔体的内壁上以纵向方式设置有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的盖体状结构来替代。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中心岛以及混合区均还可选择由橄榄形的立体状结构来替代。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药囊还可由药筒或者凹泡替代,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下通道前端还可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已有公知技术相比,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论患者的肺活量大小,只要患者主动吸气,便可使药囊中的团聚药粉颗粒以充足的药量通过主进气口及气流下通道完成进入,消除了个体差异所存在的弊端。
2、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下通道、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中心岛的前端,获得了可使团聚药粉颗粒在下通道、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中心岛前端的相互汇集处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撞击并完成打散成较小药粉颗粒的有益效果。
3、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左右通道、上辅助进气口及其延伸的通气道,获得了可使已打散成较小药粉颗粒在左右通道与上辅助进气口延伸的通气道汇集处(即左右通道的后段)再次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二次撞击并完成进一步打散的有益效果。
4、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中心岛后端、左右通道后端、上通道前端,获得了可使进一步打散的药粉颗粒在中心岛后端、左右通道后端、上通道前端的汇集处进行重新汇聚并高速混合,同时完成第三次进一步打散并最终打散为合适气动力尺寸药物微颗粒的有益效果。
5、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上通道及出气口,获得了可使合适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进入患者口腔并沉积到鼻腔及支气管、直至肺部的预定呼吸系统部位,通过人体的组织粘膜被吸收并达到治疗的有益效果。
6、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各条所述,从而获得了采取“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整体设计以利用气流多次撞击将团聚药粉颗粒充分打散”关键技术并提供“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新产品及其“药物输送方法”的有益效果。
7、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进气口、下通道、下辅助进气口及其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及右通道、上辅助进口及其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出气口的直径均为0.5-50毫米,所述下通道、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及右通道、上辅助进口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的截面形状均为选择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边形中的一种形状,从而获得了等效变化形成类似衍生产品的有益效果。
8、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左通道与右通道、左通道与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及右通道与下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与上辅助进口延伸的通气道及右通道与上辅助进口延伸的通气道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均为1-180度角,同样获得了等效变化形成类似衍生产品的有益效果。
9、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及下盖体均还可选择由所述盖体设置有橄榄形中心半腔体并在其半腔体内壁上以纵向方式设置有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的盖体状结构来替代,以及中心岛和混合区均还可选择由橄榄形的立体状结构来替代,同样获得了等效变化形成类似衍生产品的有益效果。
1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通道末端还设置有吸嘴套,从而获得了保证卫生的有益效果。
1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药囊还可由药筒或凹泡替代,吸入器下通道的前端还可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从而获得了可对各种颗粒药品实施吸入而适应范围广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各条所述说明,充分实现了“吸入器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整体设计以利用气流多次撞击将团聚药粉颗粒充分打散”整体构思、并使整体构思得以实施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以上各条所述说明,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方法简单易行、便捷快速、直接速效,从而获得了易于制作而成本低、效果稳定可靠、便于广泛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
1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各条所述,从而获得了克服已有公知技术不足、缺陷与弊端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主体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即附带有药囊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气流及气流与药粉颗粒混合体的行进状况。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气流及气流与药粉颗粒混合体的行进状况。
图3为图1的B-B向剖面示意图。该图中未附带药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在图1基础上以等同变化而形成类似衍生产品之一的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该图中未附带药囊;图中的虚线表示气流及气流与药粉颗粒混合体的行进状况。在图1基础上以等同变化而形成的类似衍生产品还会很多,在此不逐一体现。
图中的标号:1、主进气口,2、输药区,3、混合区,4、吸嘴,5、出气口,6、上辅助进口,7、下辅助进气口,8、药囊,9、团聚药粉颗粒,10、下通道,11、前端(即混合区的前端),12、左通道,13、右通道,14、后段(即气流通道的后段),15、后端(即混合区的后端),16、上通道,17、中心岛。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3所示:
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由上盖体的中心凹槽与下盖体的中心凹槽之间放置中心岛17压制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依次构成了所述整体下端头处的主进气口1、输药区2内的下通道10、所述输药区2与混合区3相连接处的下辅助进气口7及其向所述中心岛17延伸的进气道、所述混合区3与所述中心岛17之间构成的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所述混合区3靠上端的上辅助进口6及其向所述中心岛17延伸的通气道、吸嘴4内的上通道16和上端的出气口5,同时还在所述进气道的底端处构成了所述中心岛17的前端11以及所述通气道底端处构成了所述中心岛17的后端15,所述左通道12与所述右通道13在所述中心岛17的前端11处相连通并延伸到所述两通道的后段14再延伸到所述中心岛17的后端15处相连通,所述下通道10、所述左通道12与所述右通道13、所述下辅助进气口7、所述上辅助进口6、所述上通道16相连通。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均为设置有俯视/或仰视向呈橄榄形平底中心凹槽的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并且整体类似于传统中式糕点模具的盖体状结构,所述中心岛(17)为橄榄形的板状结构,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二者平底中心凹槽的深度相加之和的总深度等于所述中心岛(17)的厚度。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主进气口1、下通道10、下辅助进气口7及其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上辅助进口6及其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16、出气口5的直径均为0.5-50毫米,所述下通道10、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16的截面形状均为选择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边形中的一种形状。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左通道12与右通道13、左通道12与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及右通道13与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与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及右通道13与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均为1-180度角。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上通道16的末端还设置有吸嘴套。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上盖体及下盖体均还可选择由所述盖体设置有橄榄形中心半腔体并在所述半腔体的内壁上以纵向方式设置有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的盖体状结构来替代。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中心岛17以及混合区3均还可选择由橄榄形的立体状结构来替代。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药囊8还可由药筒或者凹泡替代,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下通道10前端还可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
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对所述主进气口1、下通道10、下辅助进气口7及其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上辅助进口6及其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16、出气口5的直径均分别以0.5、1、5、10、15、20、25、30、35、40、45、50毫米进行了实施;对所述下通道10、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16的截面形状均分别以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边形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左通道12与右通道13、左通道12与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及右通道13与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与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及右通道13与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均分别以15、10、20、30、50、75、100、120、140、160、180度角进行了实施;对所述上盖体及下盖体均还以设置成橄榄形中心半腔体并在所述半腔体的内壁上以纵向方式设置有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的结构来替代进行了实施;对所述所述中心岛17还以由橄榄形的立体状结构来替代进行了实施;对所述药囊8还分别以药筒、凹泡进行替代进行了实施;对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下通道10前端还以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如像传统买酒用的酒提子形状的辅助装置、还有像网兜方式的辅助装置......等)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二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基础上进行实施,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只是对所述上盖体及下盖体均设置成橄榄形中心半腔体并在所述半腔体的内壁上以纵向方式设置有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的结构,同时还对所述中心岛17以及混合区3均设置成橄榄形的立体状结构;同样获得了预期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三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二的实施基础上进行实施:
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包括吸入器主体结构,以及用以存储药物粉末的药囊、药筒或者凹泡及其固定装置、吸嘴套等附件。
吸入器主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主进气口、至少一个辅助进气口、至少一个混合区、至少一个气流通道结构、以及至少一个出气口,混合区内部设有至少一个中心岛结构。
主进气口用来将存储在导入药囊、药筒或者凹泡中的药物粉末,在患者自主吸气所产生的气流作用下导入吸入器主体;
辅助进气口用来导入患者自主吸气所产生的气流形成湍流,与气流通道中载有药物粉末的气流形成撞击,从而将团聚的药物粉末打散;
混合区内部的中心岛结构用以将载有药物粉末的气流分成至少两个分岔的气流通道,引导气流形成岔流,并引导岔流互相混合撞击,从而将团聚的药物粉末进一步打散;
出气口用来将打散的药物粉末导入患者口腔中,沉积到鼻腔、支气管或者肺部等人体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所述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各气流通道、出气口的直径均为0.5-50毫米,所述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各气流通道、出气口的截面形状为选择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形状。通过选择干粉吸入器的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各气流通道、出气口的尺寸与截面形状,控制团聚药粉颗粒打散程度、打散后的药粉微颗粒的气动力尺寸及药粉微颗粒进入患者口腔的速度,优化团聚的药粉颗粒的打散效率,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药粉微颗粒沉积部位的目的。
所述气流通道与气流通道之间、气流通道与辅助进气口之间、气流通道与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气流通道与出气口之间所构成的夹角为1-180度角。通过选择干粉吸入器的气流通道与气流通道之间、气流通道与辅助进气口之间、气流通道与辅助进气口延伸的进气道、气流通道与出气口之间所构成的夹角,控制团聚药粉颗粒打散程度、打散后的药粉微颗粒的气动力尺寸及药粉微颗粒进入患者口腔的速度,优化团聚的药粉颗粒的打散效率,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药粉微颗粒沉积部位的目的。
所述混合区内中心岛结构的直径均为0.5-50毫米,所述中心岛的截面形状为选择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形状。通过选择干粉吸入器的中心岛结构的尺寸与截面形状,从而控制分岔的气流通道的形状与撞击点,控制团聚药粉颗粒打散程度、以及打散后的药粉微颗粒的气动力尺寸,优化团聚的药粉颗粒的打散效率,进而达到精确控制药粉微颗粒沉积部位的目的。
所述进气口的前端设置可以设置用以存储药物粉末的药囊、药筒或者凹泡及其固定装置等附件,所述出气口的末端可以设置有吸嘴套等附件。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是世界上第一种主体部分无活动部件的医用干粉吸入器,可以采用单一部件或者多部件的设计,其中单一部件的设计消除了多部件干粉吸入器、尤其是含有活动部件的干粉吸入器由于部件之间的间隙和配合问题所导致的吸入器流阻不稳定进而带来的药物输送剂量不准确和不稳定的弊病,制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使用和维护。
根据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本专利实用新型的高效医用干粉吸入器,可以通过选择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各气流通道、出气口、以及中心岛结构的尺寸与形状,控制干粉吸入器在特定吸入压力下的整体流阻,从而提高团聚的药粉颗粒的打散效率,使肺部功能较弱的患者在使用干粉吸入器时也能够得到足够的药粉剂量。
基于本实用新型吸入器的设计原理,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辅助进气口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气流通道的岔流数目将气流分为更多或更少的岔流从而增加或减少撞击点的数目、将中心岛所在的混合区改变成立体结构等变化形成类似的衍生产品。
在保持本实用新型吸入器内部结构设计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将吸入器的外部几何形状设计成钢笔型、哨子型、手机型等不同形状,但是这种外部形状的改变不影响药粉的打散和输送效率。
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药物输送方法,①、应用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以下简称吸入器);②、去除吸入器上的吸嘴套,患者将吸入器的吸嘴含入口中,将储有药粉的药囊、药筒或凹泡置于吸入器的主进气口下端;③、当患者主动吸气时,在患者主动吸气的气流作用下,药囊、药筒或凹泡中的团聚药粉颗粒便随着吸入气流经吸入器的主进气口进入吸入器的下通道;④、进入下通道的气流与药粉的粉末混合体在到达吸入器混合区内中心岛的前端处时,还是在所述患者主动吸气的气流作用下,与由侧面辅助进气口进入的高速气流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撞击作用,这种撞击作用将团聚药粉颗粒打散成较小的药粉颗粒;⑤、打散后的较小药粉颗粒继续沿环绕中心岛的气流通道行进,当行进到气流通道的后段处时,仍是在所述患者主动吸气的气流作用下,使携带有较小药粉颗粒的气流再次与由侧面的辅助进气口进入吸入器的高速侧向气流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二次撞击作用,这种撞击作用将药物颗粒进一步打散;⑥、被进一步打散的药物颗粒与气流的混合体当行进到中心岛的后端处时,重新汇聚并高速混合,这种强烈的混合撞击作用同时还起到了将药粉颗粒第三次进一步打散的作用,并最终打散为合适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⑦、具有适合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随气流经吸入器吸嘴内的通道进入患者的口腔,并沉积到鼻腔、支气管、直至肺部的预定呼吸系统部位,通过人体的组织粘膜被吸收,以此达到治疗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四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二的实施基础上进行实施,重点参照说明书附图2,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药物输送方法,采取序号的方式对连续不断并有机融合的方法过程整体进行实施的叙述:①、应用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以下简称吸入器);②、去除吸入器上的吸嘴套,患者将吸入器的吸嘴4含入口中,将储有药粉并开启开口的药囊8置于吸入器的主进气口1下端;③、当患者主动吸气时,在患者主动吸气的气流作用下,药囊8中的团聚药粉颗粒9便随着吸入气流连绵不断的经吸入器的主进气口1进入吸入器的下通道10;④、进入下通道10的气流与药粉的粉末混合体在到达吸入器混合区3内中心岛17的前端11处时,还是在所述患者主动吸气的气流作用下,便与由侧面下辅助进气口7进入的高速气流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撞击作用,这种撞击作用将团聚药粉颗粒9打散成较小的药粉颗粒;⑤、打散后的较小药粉颗粒继续沿环绕中心岛17的左通道12与右通道13以对称向上的方式行进,当行进到左通道12与右通道13的后段14处时,仍是在所述患者主动吸气的气流作用下,便使携带有较小药粉颗粒的气流再次与由侧面的上辅助进气口6进入吸入器的高速侧向气流发生高剪切力状态下的二次撞击作用,这种撞击作用将药物颗粒进一步打散;⑥、被进一步打散的药物颗粒与气流的混合体在左通道12与右通道13中仍以对称向上的方式继续行进,当行进到中心岛17的后端15处时,便进行重新汇聚并高速混合,这种强烈的混合撞击作用同时还起到了将药粉颗粒第三次进一步打散的作用,并最终打散为合适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⑦、具有适合气动力尺寸的药物微颗粒随气流经吸入器吸嘴4内的上通道16进入患者的口腔,并沉积到鼻腔及支气管、直至肺部的预定呼吸系统部位,通过人体的组织粘膜被吸收,以此达到治疗目的。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药物输送方法,所述药囊8还可由药筒或者凹泡替代。
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所述药囊8还可由药筒或者凹泡替代,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下通道10前端还可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药囊8还分别由药筒、凹泡来替代进行了实施;对所述药囊8还分别以药筒、凹泡替代进行了实施;对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下通道10前端还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进行了实施;同样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的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由上盖体的中心凹槽与下盖体的中心凹槽之间放置中心岛(17)压制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依次构成了所述整体下端头处的主进气口(1)、输药区(2)内的下通道(10)、所述输药区(2)与混合区(3)相连接处的下辅助进气口(7)及其向所述中心岛(17)延伸的进气道、所述混合区(3)与所述中心岛(17)之间构成的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所述混合区(3)靠上端的上辅助进口(6)及其向所述中心岛(17)延伸的通气道、吸嘴(4)内的上通道(16)和上端的出气口(5),同时还在所述进气道的底端处构成了所述中心岛(17)的前端(11)以及所述通气道底端处构成了所述中心岛(17)的后端(15),所述左通道(12)与所述右通道(13)在所述中心岛(17)的前端(11)处相连通并延伸到所述两通道的后段(14)再延伸到所述中心岛(17)的后端(15)处相连通,所述下通道(10)、所述左通道(12)与所述右通道(13)、所述下辅助进气口(7)、所述上辅助进口(6)、所述上通道(1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均为设置有俯视/或仰视向呈橄榄形平底中心凹槽的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并且整体类似于传统中式糕点模具的盖体状结构,所述中心岛(17)为橄榄形的板状结构,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二者平底中心凹槽的深度相加之和的总深度等于所述中心岛(17)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口(1)、下通道(10)、下辅助进气口(7)及其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上辅助进口(6)及其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16)、出气口(5)的直径均为0.5-50毫米,所述下通道(10)、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及右通道(13)、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上通道(16)的截面形状均为选择矩形、椭圆形、菱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边形中的一种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通道(12)与右通道(13)、左通道(12)与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及右通道(13)与下辅助进气口(7)延伸的进气道、左通道(12)与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及右通道(13)与上辅助进口(6)延伸的通气道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均为1-180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16)的末端还设置有吸嘴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及下盖体均还可选择由所述盖体设置有橄榄形中心半腔体并在所述半腔体的内壁上以纵向方式设置有下端连通下通道凹槽并且上端连通上通道凹槽的盖体状结构来替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岛(17)以及混合区(3)均还可选择由橄榄形的立体状结构来替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囊(8)还可由药筒或者凹泡替代,所述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的下通道(10)前端还可设置有固定药囊、药筒或凹泡的辅助装置。
CN2010202358386U 2010-06-22 2010-06-22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2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58386U CN201692450U (zh) 2010-06-22 2010-06-22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58386U CN201692450U (zh) 2010-06-22 2010-06-22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92450U true CN201692450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39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3583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2450U (zh) 2010-06-22 2010-06-22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924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531A (zh) * 2010-06-22 2010-10-13 于清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及其药物输送方法
CN104302650A (zh) * 2012-03-13 2015-01-21 瑞斯比维特有限公司 晶体pi3激酶抑制剂
CN107106795A (zh) * 2014-11-26 2017-08-29 克劳斯·迪特尔·贝勒 单剂量粉末吸入器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531A (zh) * 2010-06-22 2010-10-13 于清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及其药物输送方法
CN104302650A (zh) * 2012-03-13 2015-01-21 瑞斯比维特有限公司 晶体pi3激酶抑制剂
US9642799B2 (en) 2012-03-13 2017-05-09 Respivert, Ltd. Crystalline 6-(2-((4-amino-3-(3-hydroxyphenyl)-1H-pyrazolo[3,4-D]pyrimidin-1-yl)methyl)-3-(2-chlorobenzyl)-4-0X0-3,4-dihydroquinazolin-5-yl)-N,N-bis(2-methoxyethyl)hex-5-ynamide
CN107106795A (zh) * 2014-11-26 2017-08-29 克劳斯·迪特尔·贝勒 单剂量粉末吸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07106795B (zh) * 2014-11-26 2020-08-11 克劳斯·迪特尔·贝勒 单剂量粉末吸入器及其生产方法
US11110233B2 (en) 2014-11-26 2021-09-07 Perlen Packaging AG Single-dose powder inhalato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6531A (zh)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及其药物输送方法
EP1208863B1 (en) Powder composition
CN105999486B (zh) 手动干粉吸入器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CA244441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livering aerosolized medicaments
JPH04227269A (ja) 粉末薬物の投与器具
PT103481A (pt) Inalador de uso simples e método de inalação
CN204501970U (zh) 干粉吸入器
CN201692450U (zh) 用于药物输送的高效干粉吸入器
CN203943992U (zh) 医用给药雾化装置
CN105307713B (zh) 用于吸入药用物质的元件
CN204501966U (zh) 一种医疗哈药雾化器
CN208405633U (zh) 一种医疗用口鼻气雾剂给药器
CN207804730U (zh) 一种递送式定量雾化给药装置
CN206642182U (zh) 一种雾化治疗吸入管
CN203075405U (zh) 一种多腔气管导管
CN106163596A (zh) 干粉吸入器
CN107899114B (zh)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CN208726462U (zh) 一种带防装反装置的雾化罐
CN109011057A (zh) 一种便携式干粉鼻腔吸入给药装置
CN208974878U (zh) 一种呼吸机环路内吸入气雾剂加药适配器
CN208065546U (zh) 一种医疗用口鼻气雾剂给药装置
CN209451077U (zh)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的防药液倾倒雾化器
CN208464872U (zh) 一种防划伤的干粉吸入器
CN205849934U (zh) 粉雾剂给药装置
CN206325085U (zh) 一种用于干粉吸入给药系统的定量供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