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9988U - 刺破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刺破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9988U
CN201689988U CN2010201696262U CN201020169626U CN201689988U CN 201689988 U CN201689988 U CN 201689988U CN 2010201696262 U CN2010201696262 U CN 2010201696262U CN 201020169626 U CN201020169626 U CN 201020169626U CN 201689988 U CN201689988 U CN 201689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terminal
insulating body
type connector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96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思铭
龙黎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NHAI PRECIS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HAI PRECIS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HAI PRECIS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HAI PRECIS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696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9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9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99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刺破式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若干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端子收容通道及线材收容通道。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中,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一端子前段与一端子后段,其中该端子前段收容于端子收容通道的通道前段,该端子后段收容于端子收容通道的通道后段。线材收容通道、通道前段与通道后段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且每一线材收容通道均自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入一定深度,每一线材收容通道的上端宽度均小于下端宽度,并且在该上端与该下端之间形成一个圆弧段。当线缆被压入该线材收容通道中时,该圆弧段能够包覆该线缆的外皮,从而使得线缆被夹紧于绝缘本体中,防止线缆被拔出。

Description

刺破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安全、稳定的刺破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连接电气线路的机电元件,在带状线缆与连接器边接时,过去一般使用焊线式连接器,即使用焊锡将线材与端子焊接在一起,其整个加工变得复杂而且对于焊锡手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不熟练的员工来说,报废率较高,而且工作效率很低,对于使用焊锡的加工方式,其使用的锡还容易导致另一新问题,即环保问题,因此焊线式连接器使用成本较高。
刺破式连接器的出现避免了焊线式连接器出现的上述问题,刺破式连接又称绝缘位移连接,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它更适用于带状线缆的连接。连接时不需要剥去线缆的绝缘层,依靠连接器中的金属端子刺入线缆的绝缘层中,使线缆内的导体能够与金属端子形成电气接触,从而使线缆导体和连接器的端子之间形成紧密的电气连接性。采用刺破式连接器可以省略掉焊锡过程,相比焊线式,刺破式更具竞争力。
随着刺破式连接器的研究与发展,市场上对刺破式连接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且对刺破式连接器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刺破式连接器能稳定地保持其电气性能,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刺破式连接器,以增强其电性连接及机械连接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破式连接器,能够提高电性连接及机械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刺破式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若干个端子收容通道及若干个线材收容通道,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均形成于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每一端子收容通道均具有一通道前段与一通道后段。该通道后段贯穿于该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从而在该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上形成相应的对接口,能够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中,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一端子前段与一端子后段,其中该端子前段收容于对应的通道前段,该端子后段收容于对应的通道后段。每一线材收容通道均与对应的通道前段与通道后段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且每一线材收容通道均自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入一定深度,每一线材收容通道的上端宽度均小于下端宽度,并且在该上端与该下端之间形成一个圆弧段。当线缆被压入该线材收容通道中时,该圆弧段能够包覆该线缆的外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通过设置线材收容通道,并在线材收容通道中设置圆弧段,能够包覆线缆的绝缘外皮,从而使得线缆被夹紧于绝缘本体中,防止线缆被拔出。此外,由于在绝缘本体的每一通道前段及每一线材收容通道的相对的两竖直壁上均形成有一个压扣,当线缆压入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后,每一线缆均会位于压扣的下方,通过压扣扣持线缆,可以更进一步地防止线缆跳脱出于绝缘本体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分解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结构组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的组装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与线缆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2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分解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结构组装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的组装结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与线缆3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及组装于该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20。
请参照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0包括有若干个端子收容通道12,这些端子收容通道12沿绝缘本体10的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每一端子收容通道12均形成于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并具有一通道前段120与一通道后段122,其中通道前段120沿着绝缘本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通道后段122也沿着绝缘本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但通道后段122贯穿于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从而在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上形成若干个对接口14(标号14请参见图4所示),用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此外,在每一通道前段120的相对的两竖直壁上各形成有一个压扣124,用来扣持如图7所示的线缆3,防止线缆3跳脱出于绝缘本体10外。
请参照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0还包括有若干个线材收容通道16,这些线材收容通道16也是沿绝缘本体10的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每一线材收容通道16均是自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向下凹入一定深度,而未贯穿过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这些线材收容通道16与端子收容通道12是平行排布于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线材收容通道16的数量与端子收容通道12的数量相同,而且每一线材收容通道16均与一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12沿着绝缘本体10的前后方向相连通,亦即每一线材收容通道16均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12的通道前段120与通道后段122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线材收容通道16更靠近于端子收容通道12的通道前段120。此外,在每一线材收容通道16的相对的两竖直壁上也是各形成有一个压扣160,能够用来扣持如图7所示的线缆3,防止线缆3跳脱出于绝缘本体10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线材收容通道16的压扣160位置是沿绝缘本体10的前后方向交错设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线缆3在组入绝缘本体10中的阻力,从而更加便于组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绝缘本体10的每一线材收容通道16的上端162宽度均略小于下端164宽度,并且在上端162与下端164之间形成一个圆弧段166,用来充分收容每一线缆3(标号见图7所示),并能够包覆线缆3的外皮,防止线缆3被拔出。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20具有一端子前段21与一端子后段22,端子后段22与端子前段21连接在一起。端子前段21包括有第一接触片23、第二接触片24、及连接片25。第一接触片23呈直立状,其具有两个第一侧翼230,两个第一侧翼230之间形成一U字型的第一卡槽232;第二接触片24是与第一接触片23相互平行且结构相同,亦即第二接触片24也呈直立状,第二接触片24具有两个第二侧翼240,两个第二侧翼240之间形成一U字型的第二卡槽242;连接片25用来连接第一接触片23与第二接触片24的底端。从侧面看去,第一接触片23、第二接触片24与连接片25构成一个大U字型。
请参照图3所示,导电端子20的端子后段22具有两个接触臂26,两接触臂26均具有一竖直段260与一弹性段262,两接触臂26上的竖直段260是分别自第二接触臂26的两个第二侧翼240的侧边弯折并向后延伸而成;而两接触臂26上的弹性段262则是自竖直段260向下倾斜延伸而成,且两弹性段262的末端呈汇聚状态,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对接。
请参照图4、图5及图6所示,相关标号可以同时参照图2A与图3所示,当导电端子20安装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收容通道12中,端子前段21位于端子收容通道12的通道前段120,端子前段21上的第一卡槽232与第二卡槽242的开口朝上,并且第一卡槽232、第二卡槽242、以及绝缘本体10上的线材收容通道16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端子后段22位于绝缘本体10的通道后段122中,端子后段22的弹性段262伸入并暴露于绝缘本体10的对接口14中,用来准备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对接。
请参照图7所示,利用外力将一排线缆3组装于刺破式连接器1上。详细来讲,每一线缆3的头端均被压入导电端子20的第一卡槽232与第二卡槽242中,并且依靠第一侧翼230与第二侧翼240上的侧壁刺入每一线缆3的绝缘层中,使得线缆3中的导体完全滑进第一卡槽232与第二卡槽242中并被夹持住,从而使得线缆3中的导体和导电端子20之间形成紧密的电气连接。此外,每一线缆3的前端还被压入绝缘本体10的线材收容通道16中,而且线材收容通道16的圆弧段能够包围线缆3的绝缘皮,防止线缆3被拔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绝缘本体10的每一通道前段120、及每一线材收容通道16的相对的两竖直壁上均形成有一个压扣124、160。如图7所示,当线缆3在压入导电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中时,每一线缆3均会经过对应的压扣124、160,并最终位于压扣124、160的下方,通过压扣124、160扣持线缆3,更进一步防止线缆3跳脱出于绝缘本体10外。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线缆3均会接受到位于对应的通道前段120中的一对压扣124、及位于相应线材收容通道16中的一对压扣160的同时扣持,从而提高压扣124的安全性。

Claims (7)

1.一种刺破式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若干个端子收容通道及若干个线材收容通道,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均形成于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每一端子收容通道均具有一通道前段与一通道后段,该通道后段贯穿于该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从而在该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上形成相应的对接口,能够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中,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一端子前段与一端子后段,其中该端子前段收容于对应的通道前段,该端子后段收容于对应的通道后段;其特征在于:每一线材收容通道均与对应的通道前段与通道后段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且每一线材收容通道均自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入一定深度,每一线材收容通道的上端宽度均小于下端宽度,并且在该上端与该下端之间形成一个圆弧段,当线缆被压入该线材收容通道中时,该圆弧段能够包覆该线缆的外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一端子收容通道的通道前段的相对的两竖直壁上各形成有一个压扣,用来扣持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一线材收容通道的相对的两竖直壁上各形成有一个压扣,用来扣持线缆;相邻的两个线材收容通道的压扣位置是呈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刺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收容通道与所述端子收容通道是平行排布于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线材收容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端子收容通道的数量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子端的端子前段均包括有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及连接片,其中该第一接触片与该第二接触片相互平行且结构相同,且该第一接触片、该第二接触片与该连接片构成一个U字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刺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片具有两个第一侧翼、以及形成于两个第一侧翼之间并呈U型的第一卡槽;该第二接触片具有两个第二侧翼、以及形成于两个第二侧翼之间并呈U型的第二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刺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后段均具有两个接触臂,两接触臂均具有一竖直段与一弹性段,两接触臂上的竖直段分别自第二接触臂的两个第二侧翼的侧边弯折并向后延伸而成;而两接触臂上的弹性段则是自竖直段向下倾斜延伸而成,且两弹性段的末端呈汇聚状态,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对接。
CN2010201696262U 2010-04-23 2010-04-23 刺破式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9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96262U CN201689988U (zh) 2010-04-23 2010-04-23 刺破式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96262U CN201689988U (zh) 2010-04-23 2010-04-23 刺破式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9988U true CN201689988U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962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9988U (zh) 2010-04-23 2010-04-23 刺破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99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664A (zh) * 2011-06-08 2014-02-19 西蒙独资有限公司 电接触件
CN104112915A (zh) * 2013-04-16 2014-10-2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器及其所使用的壳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664A (zh) * 2011-06-08 2014-02-19 西蒙独资有限公司 电接触件
CN104112915A (zh) * 2013-04-16 2014-10-2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器及其所使用的壳体
CN104112915B (zh) * 2013-04-16 2018-05-2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器及其所使用的壳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7482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009091U (zh) 电连接器
CN266768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87481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596597Y (zh) 电连接器
CN286238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47852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6636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57376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58454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7900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0566040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689988U (zh) 刺破式连接器
CN200959421Y (zh) 电连接器
CN20125220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2237576A (zh) 刺破式连接器
CN20260187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076507U (zh) 线缆连接器
CN269951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70826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690017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639020U (zh) 电连接器
CN201927758U (zh) 转接器
CN201319445Y (zh) 一种无遮蔽高频传输扁平电缆刺破型连接器结构
CN207800955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双排端子焊接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