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8225U - 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8225U
CN201688225U CN2010202175648U CN201020217564U CN201688225U CN 201688225 U CN201688225 U CN 201688225U CN 2010202175648 U CN2010202175648 U CN 2010202175648U CN 201020217564 U CN201020217564 U CN 201020217564U CN 201688225 U CN201688225 U CN 201688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circuit
insulating barrier
fil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75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175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8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8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82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薄膜组件;所述的薄膜组件布设有第一电路;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布设有第二电路;一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设在该薄膜组件与该导光组件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该光源的光线投射进入该导光组件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工序、结构与体积。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做为背光源的发光装置,尤其涉及该发光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的应用十分普遍,像笔记型计算机、显示器、手机、液晶电视、...等显示器本身不会发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背光模块来提供光源。
一般的背光模块包含有导光组件与光源,对于机体厚度要求较薄的电子产品而言,通常是使用LED做为光源,并将该光源设于导光组件的侧边(通常称为侧光式光源),导光组件的第一侧面则设置一反射片,相对的第二侧面做为出光面并可视需要而设置由扩散片与棱镜片等所组成的复数光学膜片,再在该些组件的周边以一外框包围。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由导光组件的侧边投射进入,部分光线由反射片反射,再依序通过出光面的扩散片与棱镜片射出。
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发光装置包含有一上层薄膜A、一下层薄膜B、一绝缘层C、一导光组件D与至少一光源E;上层薄膜A与下层薄膜B的对称面分别设有第一电路A1与第二电路B1,绝缘层C设于上层薄膜A与下层薄膜B之间以隔开第一电路A1与第二电路B1;绝缘层C在对应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的数个导电接点上分别设置穿孔C1,由此,当按压上层薄膜A对应导电接点的位置时,上层薄膜的上导电接点A2得以通过穿孔与下层薄膜的下导电接点B2电性接触。导光组件D则设于下层薄膜B下面,光源E设于导光组件D侧边,光源E射入导光组件传导的光线得以透过下层薄膜B、绝缘层C与上层薄膜A。此种发光装置可以应用于诸如笔记型计算机的键盘、手机、各类仪表板、时钟、手表、数字相框、...等电子产品做为背光源。
但对于上述的发光装置的结构有必要进行改良,以简化结构,以缩短发光装置的组装工序、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因减小了发光装置的总厚度而能使电子产品的设计更为小巧精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薄膜组件;所述的薄膜组件布设有第一电路;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布设有第二电路;一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设在该薄膜组件与该导光组件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该光源的光线投射进入该导光组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工序、结构与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技术的发光装置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之第一实施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之第二实施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之第三实施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之第四实施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之第五实施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之第六实施例结构之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省略了前述现有技术发光装置的下层薄膜,而将原本设在下层薄膜的电路直接设于导光组件,导光组件再结合设在薄膜组件的绝缘层,以此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工序、结构与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则是将光源巧妙地设于发光装置中,避免外露出导光组件的侧边轮廓,但又能从侧边投射光线进入导光组件,以进一步缩小发光装置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在一薄膜组件的一侧面布设第一电路,另外在一导光组件的一侧面布设第二电路,薄膜组件与导光组件具有电路的一侧面呈对称设置,并在两电路之间设置一绝缘层,绝缘层对应第一电路所设之导电接点与第二电路导电接点的位置则设置穿孔,当按压薄膜组件对应所述导电接点的位置时,第一电路的导电接点得以通过穿孔与第二电路的导电接点电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对于将光源设于发光装置的其中一技术手段,可以在绝缘层与导光组件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洞孔与第二洞孔,并将光源设于该第一洞孔与第二洞孔内。
本实用新型对于将光源设于发光装置的另一技术手段,可以将绝缘层与导光组件的长度均设为小于薄膜组件的长度,以产生一长度差的空间,再将光源设在该长度差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对于将光源设于发光装置的再一技术手段,可以将绝缘层或导光组件的长度分别设为小于薄膜组件的长度,以产生一长度差的空间,再将光源设在该长度差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薄膜组件、绝缘层与导光组件均具有挠性,以构成可挠性的发光装置。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的其中一实施例,包括有一薄膜组件1、一导光组件2、一绝缘层3与至少一光源4;薄膜组件1可以采用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制成具备挠性的软性薄膜,并在其一侧面布设所需要的第一电路11,第一电路11上则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接点111。导光组件2采用具备良好导光性质的材料制成薄片状而成为可挠性的软板,并直接在导光组件2上布设第二电路21,第二电路21上则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接点211。绝缘层3做为隔离电气连接的组件设于薄膜组件1与导光组件2之间,使薄膜组件1的第一电路11与导光组件2的第二电路21位于对称位置,且第一导电接点111与第二导电接点211相互对应;对应于第一导电接点111与第二导电接点211位置的绝缘层3则设置一穿孔32,当按压薄膜组件1之第一导电接点111的位置时,第一导电接点111可以通过穿孔32与第二导电接点211电性接触;绝缘层3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造。所述光源4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是采用体积小且省电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4被设于导光组件2与绝缘层3的侧边,可将光线投射进入导光组件2内传导,甚至可投射进入绝缘层3内传导,进而使光线由可透光的绝缘层3与薄膜组件1穿出而产生发光效果。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源4埋设在发光装置中的实施例,其设置方式,是在绝缘层3设置至少一第一洞孔31,导光组件2则设置对应于第一洞孔31的第二洞孔22,光源4直接被焊接于薄膜组件1的第一电路11,当薄膜组件1、绝缘层3与导光组件2结合后,使光源4容纳于第一洞孔31与第二洞孔22内,光源4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第一洞孔31与第二洞孔22的侧边投射进入导光组件2内。所述第二洞孔22可以如第二图所示的盲孔,也可以是一贯穿孔(如图3所示)。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源设于发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是将堆栈组构的绝缘层3与导光组件2的长度设为小于薄膜组件1的长度,使绝缘层3和导光组件2相对于薄膜组件1因长度差异所形成的空间12;光源4直接被焊接于薄膜组件1的第一电路11,并使光源4位于空间12内,光源4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空间12的侧边投射进入导光组件2内。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绝缘层3小于薄膜组件1长度的另一实施例,导光组件2的长度又小于绝缘层3的长度,使绝缘层3和导光组件2相对于薄膜组件1因长度差异所形成的空间12;光源4直接被焊接于薄膜组件1的第一电路11,使光源4位于空间12内,光源4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空间12的侧边投射进入导光组件2内。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源设于发光装置的再一实施例,是将堆栈组构的绝缘层3长度设为小于薄膜组件1的长度,使绝缘层3相对于薄膜组件1因长度差异形成一空间12;光源4直接被焊接于薄膜组件1的第一电路11,并使光源4位于空间12内,光源4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空间12的侧边投射进入导光组件2与绝缘层3内。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源设于发光装置的又一实施例,是将堆栈组构的导光组件2长度设为小于薄膜组件1的长度,使导光组件相对于薄膜组件1因长度差异形成一空间12,绝缘层3在对应该空间12的位置则设置一通孔33;光源4直接被焊接于薄膜组件1的第一电路11,并使光源4穿过通孔33而位于空间12内,光源4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空间12的侧边投射进入导光组件2内。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之精神下所作有关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薄膜组件;所述的薄膜组件布设有第一电路;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布设有第二电路;一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设在该薄膜组件与该导光组件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该光源的光线投射进入该导光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光线从该导光组件与绝缘层的侧边投射进入所述导光组件与绝缘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与导光组件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洞孔与第二洞孔,所述光源设于该第一洞孔与第二洞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洞孔为一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洞孔为一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长度小于该薄膜组件的长度,该光源是设于该绝缘层与该薄膜组件之长度差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的长度小于该薄膜组件的长度,该光源是设于该导光组件与该薄膜组件之长度差的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与导光组件的长度均小于该薄膜组件的长度,该光源是设于该绝缘层与该薄膜组件之长度差、以及该导光组件与该薄膜组件之长度差的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设在对称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电路导电接点与第二电路导电接点,该绝缘层对应该第一电路导电接点与第二电路导电接点的位置则设有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组件为一挠性薄膜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为一挠性导光组件。
CN2010202175648U 2010-06-04 2010-06-04 发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8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75648U CN201688225U (zh) 2010-06-04 2010-06-04 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75648U CN201688225U (zh) 2010-06-04 2010-06-04 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8225U true CN201688225U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756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8225U (zh) 2010-06-04 2010-06-04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82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384A (zh) * 2010-06-04 2010-10-20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02537745A (zh) * 2012-02-16 2012-07-04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384A (zh) * 2010-06-04 2010-10-20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01865384B (zh) * 2010-06-04 2012-11-21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02537745A (zh) * 2012-02-16 2012-07-04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198130A (ja) タッチセンサ
CN104137167B (zh) 显示装置
US957524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14854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WO2016104357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GB2535012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51047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2121637B (zh)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367258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CN114256212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1688225U (zh) 发光装置
CN105717708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40320441A1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ic device
CN103576985B (zh) 显示装置
US8858052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1865384B (zh) 发光装置
US20200012151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terminal
US10274163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1886784A (zh) 背光模块的导光装置
CN114253030A (zh)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4268254U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1407602Y (zh) 背光模块的导光装置
CN201741338U (zh) 家用电器的显示装置
CN201196917Y (zh) 非背光式显示的光照按键面板结构
CN204513082U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