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5603U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Google Patents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65603U CN201665603U CN2010201629624U CN201020162962U CN201665603U CN 201665603 U CN201665603 U CN 201665603U CN 2010201629624 U CN2010201629624 U CN 2010201629624U CN 201020162962 U CN201020162962 U CN 201020162962U CN 201665603 U CN201665603 U CN 2016656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wall
- oxidation ditch
- solid
- bar shaped
- liquid sepa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该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其特征是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沉泥替换组件是由多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垂直固定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的条形漏斗组,条形漏斗是由两条形板以底边保有间隔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端部闭合在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气升脉动推流立体循环氧化沟采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微孔曝气器组包括连续供气、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氧化沟前端设置过渡缺氧区,固液分离区设于好氧区与过渡缺氧区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保障固液分离效果及良好出水水质前提下,达到进一步节能、减少占地、减少设备容量、简化操作、降低建设及运行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废水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该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
背景技术
氧化沟是具有完全混合和整体推流水力学特征的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工艺,污、废水和活性污泥在封闭沟状通道内混合并循环流动。由于其独特的“封闭循环流动”的水力学特性以及较长泥龄和较低有机负荷的特点,使其成为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流程简单,便于维护,污泥排量低并可直接脱水以及一次性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的水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水下推流器配合微孔曝气器技术为代表的深沟型氧化沟迅速兴起,它继承了传统氧化沟的特点,并在提高充氧效率的同时,较有成效地解决了氧化沟沟底易沉泥和占地大的问题。近年来,以固液分离器、厌氧池、缺氧池等功能池与氧化沟主沟合建在同一构筑物内的整体合建式氧化沟又被广泛应用,它以多种沟型和各种功能池不同的组合方式应对复杂的被处理水水质,在去除碳源污染物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除磷脱氮的处理效果。更由于整体合建式氧化沟在取消了二沉池,有效减少占地的同时,实现了污泥无泵回流功能,节能效果明显。本申请人的专利ZL200820074683.5“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倒置A2O整体合建氧化沟”,旨在利用曝气过程所产生的气升推动力,在实现对混合液在氧化沟沟道内的整体推动的同时,通过设置水平中心隔板使混合液立体循环并实现好氧和缺氧分区,以达到提高总氮去除率、节能、降低设备装机容量和进一步减少氧化沟占地的目的。
目前,氧化沟技术依然朝着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氧化沟水力学特性,以进一步减少占地和建设资金,节能,并进一步提升水处理效果,尤其是除磷脱氮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的新沟型技术研究、高效节能设备研究以及简单运行维护方式的研究等方面发展。
现有的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整体合建氧化沟仍存在一定技术缺陷:(1)整体流速大。现有的氧化沟整体流速一般需控制在0.2~0.3m/s较高的流速范围内,以此保证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全部呈悬浮流动状态,流速的调整以氧化沟沟底、弯道以及拐点不沉泥为准。但氧化沟以不沉泥为条件的较高流速需要消耗一定的水力推流能量,它是目前氧化沟工作能耗偏大的主要原因。(2)反硝化过程不彻底,脱氮除磷效果欠佳。现有的氧化沟沟内设置的好氧区和缺氧区溶解氧变化梯度小,由于水流速度快,混合液在缺氧区、好氧区的通过时间均被压缩,尤其是缺氧区,由于溶解氧含量偏高,使反硝化过程不彻底,脱氮除磷效果不尽理想。对于处理规模较小的氧化沟,由于水力路径相对较短,脱氮除磷效果差的问题更为突出。(3)固液分离器抗污泥膨胀能力差。现有的氧化沟的固液分离器是运用层流理论,采用斜板或斜管结构,通过氧化沟的水力流动条件来实现固液分离的。一般情况下,在活性污泥质量比较好时均能获得较好的固液分离效果,但是,一旦发生活性污泥质量下降或污泥膨胀出现泥质疏松的情况,固液分离器便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浮泥现象而影响出水质量。此外,现有固液分离器结构复杂,采用金属、塑料等结构和部件材料易损坏,维修成本高。(4)现有氧化沟内固液分离区在好氧区末端并紧靠氧化沟前墙设置,由于处于液流转向的静止区,不利于排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1)提供一种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2)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通过对固液分离器、氧化沟结构以及曝气方式的改进,实现降低污泥膨胀影响,保障分离效果、降低整体流速,提升反硝化效果、在不附加推流能量,防止沟底沉泥以及创造良好水力环境,保障良好的出水水质前提下,达到进一步节能、减少占地、减少设备容量、简化操作、降低建设及运行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包括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围拢固液分离区的澄清区、分离区及沉淀区的竖直端墙,位于澄清区并与竖直端墙垂直连接的若干并列收水堰及设于沉淀区的沉泥替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端墙包括前端墙和与其平行的后端墙,紧贴前端墙外侧上部设有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条形集水槽,所述若干并列收水堰设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并通过前端墙上对应设置的收水堰出水口与设有排水口的集水槽连通;若干条形过流槽与收水堰交错并行设置,其一端为通过后端墙伸出的进水口,另一端为穿过前端墙并从集水槽外壁伸出的出水口;在对应沉淀区的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设置所述沉泥替换组件,该组件是由多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垂直固定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的条形漏斗组,条形漏斗是由两条形板以底边保有间隔并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条形板两端部分别闭合在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
所述条形漏斗的两条形板的夹角为45°~90°,底边间隔为3cm~30cm。
所述条形漏斗组是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或可拆装板框结构。
一种采用上述的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包括缺氧区、设有微孔曝气器组的气升好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原水进水管、排水管及排泥管,其中,在氧化沟的中下部设置了将氧化沟分为上、下两层沟道且前端与氧化沟前墙保有距离、后端与氧化沟后墙保有距离的水平隔板,所述好氧区设于上层沟道,所述缺氧区设于下层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板后端连接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墙的倾斜导流墙;所述气升好氧区设于倾斜导流墙与氧化沟后墙之间,所述微孔曝气器组是由在气升好氧区底部沿氧化沟后墙并列水平设置的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和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构成的脉动推流型微孔曝气器组;在氧化沟前端设置过渡缺氧区,固液分离区设于上层沟道的好氧区与过渡缺氧区之间,所述固液分离区采用的固液分离器是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包括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围拢组成固液分离区的澄清区、分离区及沉淀区的竖直的前端墙及后端墙,紧贴前端墙外侧上部设有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集水槽,若干并列收水堰设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并通过前端墙上对应设置的收水堰出水口与设有排水口的集水槽连通;若干条形过流槽与收水堰交错并行设置,其一端为通过后端墙伸出的进水口,另一端为穿过前端墙并从集水槽外壁伸出的出水口;在对应沉淀区的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设置沉泥替换组件,该组件是由多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垂直固定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的条形漏斗组,条形漏斗是由两条形板以底边保有间隔并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条形板两端部分别闭合在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
所述条形漏斗的两条形板的夹角为45°~90°,底边间隔为3cm~30cm。
所述水平隔板底部设置多个与氧化沟两侧墙及水平隔板固定连接的竖直导流墙段。
所述倾斜导流墙与水平隔板间的夹角为95°~120°。
所述原水进水管包括沿固液分离器集水槽外壁高于水平面设置的高位进水管和在缺氧区水平隔板前端底面垂直于氧化沟侧墙设置的低位进水管。
所述条形漏斗组是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或可拆装板框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是:(1)采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器内沉泥与氧化沟定向流动的混合液具有理想的结合界面,固液分离器底部的沉泥与通过条形漏斗底部开口进入的外部混合液连续的移动替换,实现器内不存泥,以此解决固液分离器抗膨胀污泥上浮的技术问题,保障固液分离效果。(2)在采用现有通过气升动力使氧化沟混合液循环流动起来的气升推流方式的同时,增设脉动曝气方式,即将现有微孔曝气器组设置为包括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和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两组,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以生化反应即氧化和硝化过程中用气总量的一定比例连续供气,使沟内混合液以较低的流速循环流动;间隔一定时间后,再向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短时供气,即向两组微孔曝气器组的全部曝气头供气,使沟内混合液得以较高的流速循环流动,即短期内产生涌动流,周而复始。在连续、较低的循环流速下,混合液在缺氧区通过时间相对延长,通过提高反硝化过程解决氧化沟脱氮除磷效果不尽理想的问题;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高的循环流速,氧化沟的整体工作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又及时扰动即将下沉的活性污泥,在供气总量不增加,处理效果不降低的前提下,以最经济节能的方法保证氧化沟不发生沉泥。(3)在水平隔板底部设置多个竖直导流墙段,将缺氧区分隔成若干室,使缺氧区设置在氧化沟的下层沟道的若干室内,由于混合液不与大气接触,又由于混合液在室内所形成的环形流动,相对延长了反应时间,良好的缺氧环境使反硝化过程非常彻底,总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现有氧化沟。此外,这些竖直导流墙段迫使下层沟道底部的流速加快,扰动加剧,起到了低流速下下层沟道底部不致沉泥的作用。再者,若干竖直导流墙段的设置使得面积较大的水平隔板下部有了若干支撑过梁,提高了土建结构的整体强度。(4)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设置在好氧区与缺氧过渡区之间,在达到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的同时,浓缩后的混合液直接进入缺氧过渡区,实现无泵回流,节省了能量。此外,该固液分离器设置在氧化沟好氧区末端,改变了混合液在好氧区内的水力路径,所形成的折返流起到增加好氧区水力扰动作用,可降低水平隔板与斜板式导流墙拐点处的沉泥;设置连通好氧区与缺氧过渡区的过流槽,可增加过渡缺氧区表层的水力扰动,提高高位进水与混合液的混合效果。(5)由于固液分离器中采用的沉泥替换组件为条形漏斗组不同于现有的斜板或斜管设施,使固液分离器内部结构简化,适合采用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固液分离器膨胀污泥上浮问题,保证出水水质良好。(2)固液分离区设置在好氧区与过渡缺氧区之间,使浓缩后的混合液直接进入缺氧过渡区,实现无泵回流,节省了能量。同时,起到增加好氧区水力扰动作用,可降低水平隔板与斜板式导流墙拐点处的沉泥;此外,设置过流槽可增加过渡缺氧区表层的水力扰动,提高高位进水与混合液混合效果。(3)微孔曝气器组设置为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和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的组合结构,利用脉动曝气方式,既能使反硝化过程彻底,取得良好脱氮除磷效果,又能通过涌动流防止活性污泥下沉,以最经济的方法保证氧化沟不发生沉泥,提高氧化沟的综合适应能力。(4)在水平隔板底部设置多个竖直导流墙段,将缺氧区分隔成若干室,良好的缺氧环境使反硝化过程彻底,总氮去除效果优于现有氧化沟,出水水质稳定。(5)竖直导流墙段使下层沟道底部流速加快,扰动加剧,防止下层沟道底部沉泥的形成。(6)竖直导流墙段形成水平隔板的支撑过梁,提高土建结构的整体强度。(7)固液分离器中采用了条形漏斗组结构,使结构简化,适合采用固定式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降低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视图;
图4是应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氧化沟,11过渡缺氧区,12固液分离区,121澄清区,122分离区,123沉淀区,13好氧区,14气升好氧区,15氧化沟后墙,16缺氧区,17氧化沟侧墙,18氧化沟前墙,2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21固液分离器后端墙,211过流管进水口,22固液分离器前端墙,221收水堰出水口,23集水槽,231过流槽出水口,24条形漏斗组,25条形漏斗,251条形板,26排水口,27收水堰,28过流槽,3斜板导流墙,4微孔曝气器组,41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51高位排泥管,52低位排泥管,6竖直导流墙段,7水平隔板,81高位进水管,82低位进水管,9污泥,10排水管。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一种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2,包括垂直连接于氧化沟1两侧墙间的围拢组成固液分离区的澄清区、分离区及沉淀区的竖直端墙,位于澄清区并与竖直端墙垂直连接的若干并列收水堰及设于沉淀区的沉泥替换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竖直端墙包括前端墙22和与其平行的后端墙21,紧贴前端墙22外侧上部设有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条形集水槽23,上述若干并列收水堰27设于前端墙22和后端墙21之间,并通过前端墙上对应设置的收水堰出水口221与设有排水口26的集水槽23连通;集水槽23为方形截面槽。若干条形过流槽28与收水堰27交错并行设置,其一端为通过后端墙21伸出的进水口211,另一端为穿过前端墙22并从集水槽23外壁伸出的出水口231;在对应沉淀区的上述前端墙22和后端墙21之间设置沉泥替换组件,该组件是由多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25垂直固定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的条形漏斗组24,条形漏斗25是由两条形板251以底边保有间隔并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条形板两端部分别闭合在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上述条形漏斗25的两条形板夹角为45°-90°,两条形板底边间隔为3cm~30cm。在条形漏斗25底部实际形成了一个长条状矩形开口,该开口的大小依在不同容积的氧化沟的具体情况下确定。
本实用新型中条形漏斗组可采用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或可拆装板框结构。本实施例中,条形漏斗组采用了固定式混凝土结构,固液分离器2中设置了5个条形过流槽28,6个收水堰27,6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25,两条形板夹角为50°,两条形板底边间隔为3cm。
实施例2a
图2~图3示出了一种采用实施例1的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1,包括缺氧区16、设有微孔曝气器组4的气升好氧区14、好氧区13、固液分离区12、原水进水管、排水管及排泥管,其中,在氧化沟1的中下部设置了将氧化沟分为上、下两层沟道且前端与氧化沟前墙18保有距离、后端与氧化沟后墙15保有距离的水平隔板7,上述好氧区13设于上层沟道,上述缺氧区16设于下层沟道;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隔板7后端连接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墙的倾斜导流墙3,倾斜导流墙3与水平隔板7间的夹角为95°~120°,本例中为110°。上述气升好氧区14设于倾斜导流墙7与氧化沟后墙15之间,上述微孔曝气器组4是由在气升好氧区14底部沿氧化沟后墙15并列水平设置的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1和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构成的脉动推流型微孔曝气器组;在氧化沟1前端设置过渡缺氧区11,固液分离区12设于上层沟道的好氧区13与过渡缺氧区11之间,上述固液分离区12采用的固液分离器2是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包括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17间的围拢组成固液分离区12的澄清区121、分离区122及沉淀区123的竖直的前端墙22及后端墙21,紧贴前端墙22外侧上部设有垂直连接于氧化沟1两侧墙17间的条形集水槽23,集水槽23为方槽。6个并列收水堰27设于前端墙22和后端墙21之间,并通过前端墙22上对应设置的收水堰27出水口221与设有排水口26的集水槽23连通;排水口26设置在集水槽23外壁上低于水平面的中间位置,并通过排水管10连至氧化沟前墙外部。5个条形过流槽28与收水堰27交错并行设置,其一端为通过后端墙21伸出的进水口211,另一端为穿过前端墙22并从集水槽23外壁伸出的出水口231;在对应沉淀区123的上述前端墙22和后端墙21之间设置沉泥替换组件,该组件是由6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25垂直固定于前端墙22和后端墙21形成的条形漏斗组24,条形漏斗25是由两条形板251以底边保有间隔并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条形板两端部分别闭合在前端墙22和后端墙21上形成。上述条形漏斗25的两条形板夹角为45°~90°,两条形板底边间隔为3cm-30cm。条形漏斗组可采用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或可拆装板框结构。本实施例中,固液分离器2中设置了5个条形过流槽28,6个收水堰27,6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25,两条形板夹角为50°,两条形板底边间隔为3cm。条形漏斗组采用了固定式混凝土结构。
在上述水平隔板7底部设置多个与氧化沟两侧墙17及水平隔板7固定连接的竖直导流墙段6。本例中,设置了3个竖直导流墙段6。
上述原水进水管包括沿固液分离器集水槽23外壁高于水平面设置的高位进水管81和在缺氧区16水平隔板前端底面垂直于氧化沟侧墙17设置的低位进水管82。采用上下两个位置设置原水进水管,有利于均衡营养物质,保证生化反应需要。
上述排泥管包括垂直于氧化沟侧墙17设置于斜板导流墙3根部的高位排泥管51和在过渡缺氧区内沿氧化沟前墙18根部设置的低位排泥管5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图2~图3示出了采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图4示出了其工作原理。图4中空心箭头表示混合液,实心箭头表示污泥。如图所示,应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共有5个功能区域:气升好氧区14、好氧区13、固液分离区12、过渡缺氧区11及缺氧区16,在固液分离区12设置了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2。原水通过高位进水管81及低位进水管82分别进入缓冲缺氧区11与缺氧区16形成混合液,混合液中的有机物迅速扩散并被微生物吸附,可以有效降低这两个区域的溶解氧,还可以为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从而更好地去除废水当中的氨氮。混合液向前流动进入气升好氧区14,此区域设有微孔曝气器组4,其包括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1及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分别为系统提供氧及循环动力。本实施例中,处理原水(污水)量为12.5m3/h总供气量为0.8m3/min,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1的供气量为0.6m3/min,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的供气量为0.2m3/min,每间隔20分钟,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开启5分钟;在气升水流的强力搅拌下,进入气升好氧区14的液流快速与微孔曝气器组所提供的气泡接触并分散,跟随气升推动流以及沟内的混合液流沿气升好氧区14一侧的倾斜导流墙3上升至倾斜导流墙的竖直端最高水位时动能完全转化为重力势能,跃过倾斜导流墙3上方急速下降进入好氧区13,在本区域内主要去除以COD、BOD为标志的碳源相关污染物,在好氧区紊流作用下完成水力停留和好氧生化反应后,部分混合液进入位于固液分离区的固液分离器2,如图4所示,混合液由条形漏斗25底部开口进入条形漏斗内,升速减缓,形成沉泥,替换了之前进入的沉泥,然后在顺向流作用下,进入氧化沟混合液中,继而,新的混合液又进入条形漏斗内,周而复始,沉泥交替更换,在固液分离区实现泥水分离后,清水通过收水堰27富集到集水槽23当中,然后,通过排水口26由排水管10流出系统。好氧区13大部分混合液沿主沟道进入缺氧区16,小部分混合液通过过流槽28进入过度缺氧区11,混合液再次回到缺氧区16与新进的原水混合,从而周而复始的循环。氧化沟内设有两处排泥管即高位排泥管51及低位排泥管52定期向外排泥,从而控制污泥龄及降低废水当中磷的含量。
采用连续供气曝气与间歇供气曝气结合的方式,使氧化沟内流速周期性变化,每间隔20-90分钟,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开启5-10分钟。在实际操作中,周期时间可根据活性污泥质量、进水水质、出水要求、沉泥等情况进行调节,以达到氧化沟的综合适应能力的完善。
实施例2b
本实施例中,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的固液分离器2中设置了9个条形过流槽28,10个收水堰27,5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25,两条形板夹角为90°,两条形板底边间隔为15cm。倾斜导流墙3与水平隔板7间的夹角为120°;在水平隔板7底部设置了5个竖直导流墙段6。
处理原水(污水)量84m3/h,总供气量为2m3/min,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1的供气量为1.6m3/min,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的供气量为0.4m3/min,每间隔50分钟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开启7分钟。
本实施例除上述设置与实施例2a有所区别,其他结构特征及工作过程、原理均与实施例2a相同。
实施例2c
本实施例中,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的固液分离器2中设置了11个条形过流槽28,12个收水堰27,7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25,两条形板夹角为80°,两条形板底边间隔为25cm;倾斜导流墙3与水平隔板7间的夹角为100°;在水平隔板7底部设置了7个竖直导流墙段6。
处理原水(污水)量125m3/h,总供气量为3.4m3/min,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1的供气量为2.55m3/min,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的供气量为0.85m3/min,每间隔85分钟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42开启10分钟。
本实施例除上述设置与实施例2a有所区别,其他结构特征及工作过程、原理均与实施例2a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的应用效果
在实施例2a~实施例2c中:
上述原水满足以下条件:
BOD5∶COD≥1∶3;原水在氧化沟内的停留时间≥12小时;进水COD250-600mg/L;氨氮25-50mg/L;总氮30-50mg/L;总磷2-5mg/L。
污水处理结果为:COD 30-48mg/L,去除率大于90%(采用《GB11914-89COD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测定);氨氮3.5-5mg/L,去除率大于90%(采用GB7479-87《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总氮8-14mg/L,总去除率大于70%(采用《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0.3-0.4mg/L,去除率大于80%(采用《GB1198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出水悬浮物小于10mg/L(采用《GB11901-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测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和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包括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围拢固液分离区的澄清区、分离区及沉淀区的竖直端墙,位于澄清区并与竖直端墙垂直连接的若干并列收水堰及设于沉淀区的沉泥替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端墙包括前端墙和与其平行的后端墙,紧贴前端墙外侧上部设有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条形集水槽,所述若干并列收水堰设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并通过前端墙上对应设置的收水堰出水口与设有排水口的集水槽连通;若干条形过流槽与收水堰交错并行设置,其一端为通过后端墙伸出的进水口,另一端为穿过前端墙并从集水槽外壁伸出的出水口;在对应沉淀区的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设置所述沉泥替换组件,该组件是由多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垂直固定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的条形漏斗组,条形漏斗是由两条形板以底边保有间隔并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条形板两端部分别闭合在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漏斗的两条形板的夹角为45°~90°,底边间隔为3cm~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漏斗组是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或可拆装板框结构。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包括缺氧区、设有微孔曝气器组的气升好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原水进水管、排水管及排泥管,其中,在氧化沟的中下部设置了将氧化沟分为上、下两层沟道且前端与氧化沟前墙保有距离、后端与氧化沟后墙保有距离的水平隔板,所述好氧区设于上层沟道,所述缺氧区设于下层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板后端连接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墙的倾斜导流墙;所述气升好氧区设于倾斜导流墙与氧化沟后墙之间,所述微孔曝气器组是由在气升好氧区底部沿氧化沟后墙并列水平设置的连续供气微孔曝气器组和间歇供气微孔曝气器组构成的脉动推流型微孔曝气器组;在氧化沟前端设置过渡缺氧区,固液分离区设于上层沟道的好氧区与过渡缺氧区之间,所述固液分离区采用的固液分离器是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包括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围拢组成固液分离区的澄清区、分离区及沉淀区的竖直的前端墙及后端墙,紧贴前端墙外侧上部设有垂直连接于氧化沟两侧墙间的集水槽,若干并列收水堰设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并通过前端墙上对应设置的收水堰出水口与设有排水口的集水槽连通;若干条形过流槽与收水堰交错并行设置,其一端为通过后端墙伸出的进水口,另一端为穿过前端墙并从集水槽外壁伸出的出水口;在对应沉淀区的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之间设置沉泥替换组件,该组件是由多个并列连接的条形漏斗垂直固定于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的条形漏斗组,条形漏斗是由两条形板以底边保有间隔并对称向外倾斜设置且条形板两端部分别闭合在前端墙和后端墙上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漏斗的两条形板的夹角为45°~90°,底边间隔为3cm~3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隔板底部设置多个与氧化沟两侧墙及水平隔板固定连接的竖直导流墙段。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流墙与水平隔板间的夹角为95°~120°。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进水管包括沿固液分离器集水槽外壁高于水平面设置的高位进水管和在缺氧区水平隔板前端底面垂直于氧化沟侧墙设置的低位进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漏斗组是固定式混凝土结构或可拆装板框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629624U CN201665603U (zh) | 2010-04-19 | 2010-04-19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629624U CN201665603U (zh) | 2010-04-19 | 2010-04-19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65603U true CN201665603U (zh) | 2010-12-08 |
Family
ID=4326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62962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5603U (zh) | 2010-04-19 | 2010-04-19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656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5511A (zh) * | 2010-04-19 | 2010-11-03 | 天津市天水环保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CN117776393A (zh) * | 2024-02-23 | 2024-03-29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装置 |
-
2010
- 2010-04-19 CN CN2010201629624U patent/CN2016656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5511A (zh) * | 2010-04-19 | 2010-11-03 | 天津市天水环保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CN101875511B (zh) * | 2010-04-19 | 2011-10-05 | 天津市天水环保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CN117776393A (zh) * | 2024-02-23 | 2024-03-29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装置 |
CN117776393B (zh) * | 2024-02-23 | 2024-05-28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5511B (zh)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
CN103043870B (zh) | 一种自动回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 | |
CN205258127U (zh) |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 |
CN103395948B (zh) |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 |
CN102180543B (zh) |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2134124B (zh) | 一体化氧化沟 | |
CN105254008A (zh) |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 |
CN101633531A (zh) | 一种间歇流/连续流交替运行的污水处理反应器 | |
CN205999127U (zh) | 内循环生物复合反应器 | |
CN101269880B (zh) | 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整体合建氧化沟 | |
CN105036332A (zh) |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1269879B (zh) | 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倒置a2o整体合建氧化沟 | |
CN201358188Y (zh) | 流化床——固定床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1665603U (zh) | 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气升脉动推流型氧化沟 | |
CN210945013U (zh) |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6705784U (zh) | 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 | |
CN202625908U (zh) |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 |
CN109264940B (zh) | 一种多级式稳定塘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203392987U (zh) |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 |
CN110002588A (zh) | 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系统 | |
CN111302495A (zh) | 一种村镇污水处理的深床倍增mbr反应器 | |
CN106830329A (zh) | 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 | |
CN104496021A (zh) | 一种适用于复合型氧化沟的生物强化脱氮结构 | |
CN205527997U (zh) | 一种斜体式氧化沟 | |
CN212894104U (zh) | 一种养猪场高氨氮废水脱氮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