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4409U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64409U CN201664409U CN2009202537453U CN200920253745U CN201664409U CN 201664409 U CN201664409 U CN 201664409U CN 2009202537453 U CN2009202537453 U CN 2009202537453U CN 200920253745 U CN200920253745 U CN 200920253745U CN 201664409 U CN201664409 U CN 201664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bend pipe
- communicated
- oxygen supply
- card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内带空腔的座体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氧端,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且在供氧端设有单向控制阀及第一单向活瓣膜,在排空端设有第二单向活瓣膜。可在实施心肺复苏术过程中,在胸壁按压后弹性回缩的同时,通过单向控制阀间隔阻断肺部的气体吸入量,以提高胸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量,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肝、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灵敏,实为一理想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对心肺复苏术的不断研究发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维持血液流动和必要的肺部气体交换,是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而维持循环系统内的血液流动是保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和心、肺、脑、肝、肾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增加肺和体静脉的回心血量是维持左右心排血,建立血液循环,保证组织供氧耗氧平衡、提高复苏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仅注意到了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的位置、频率和力度,而对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提高循环效率则无更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增加心脏按压的频率、力度来尽量提高心肺复苏的效率。因此,有必要研制并开发心肺复苏用辅助装置,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保障心肺复苏术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在心肺复苏术时心脏按压位置、频率和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在患者吸气时,间隔阻断流入肺内的气体,增强胸壁弹性回缩时胸腔内的负压,达到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内带空腔的座体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氧端,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且在供氧端设有单向控制阀及第一单向活瓣膜,在排空端设有第二单向活瓣膜,以通过供氧端向患者提供心肺复苏用氧气,并按1∶1或1∶2的需要,间隔阻断流入肺内的气流,增强胸壁弹性回缩时胸腔内的负压,达到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的目的,再通过排空端使患者肺内的气体外排。
所述带空腔的座体设为柱状体,柱状体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固定连接,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上,以控制供氧量;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柱状体的另一端与带垂直上端口和下端口的直管固定或活动连接,直管的垂直下端口为供气呼气端,以便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直管的垂直上端口为排空端,第二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排空端上,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
所述柱状体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活动连接,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的垂直管上,以控制供氧量,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另一端与带两个转角的弯管固定或活动连接,其中一转角端口向下,以构成供气呼气端并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另一转角端口向上,第二单向活瓣膜安装在该向上的端口上,向上的端口与套管活动连接,套管的上端口即为排空端,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
所述活动连接为螺纹连接,以方便组合与拆卸,同时保证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在实施心肺复苏术过程中,在胸壁按压后弹性回缩的同时,通过单向控制阀间隔阻断肺部的气体吸入量,以提高胸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量,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肝、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灵敏,实为一理想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是在其内带空腔4的座体5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氧端10,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9,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6,且在供氧端10设有单向控制阀2及第一单向活瓣膜3,在排空端设有第二单向活瓣膜7,所述带空腔4的座体5设为柱状体,柱状体5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1固定连接,弯管1的垂直端口10向下,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所述单向控制阀2设置在该弯管1上,以控制供氧量,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3设置在该弯管1的水平端口上,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柱状体5的另一端与带垂直上端口6和下端口9的直管8固定连接,直管的垂直下端口9为供气呼气端,以便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直管的垂直上端口6为排空端,第二单向活瓣膜7设置在该排空端上,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如图1。
所述柱状体5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1通过螺纹11连接,弯管1的垂直端口10向下,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所述单向控制阀2设置在该弯管1的垂直管上,以控制供氧量,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3设置在该弯管1的水平端口12上,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另一端与带两个转角的弯管16连接,其中一转角端口17向下,以构成供气呼气端并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另一转角端口14向上,第二单向活瓣膜7安装在端口14上,端口14通过螺纹15与套管18相连,套管18的上端口13即为排空端,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如图2。
工作时,通过供氧端10、第一单向活瓣膜3、供气呼气端9或17向患者提供心肺复苏用氧气,并按需要通过单向控制阀2间隔阻断流入肺内的氧气,增强胸壁弹性回缩时胸腔内的负压,达到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的目的;再通过排空端6或13使患者呼出的气体外排。
Claims (4)
1.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内带空腔的座体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氧端,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且在供氧端设有单向控制阀及第一单向活瓣膜,在排空端设有第二单向活瓣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空腔的座体设为柱状体,柱状体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固定连接,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上,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柱状体的另一端与带垂直上端口和下端口的直管固定或活动连接,直管的垂直下端口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直管的垂直上端口为排空端,第二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排空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活动连接,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并与供氧管连通,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的垂直管上,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柱状体的另一端与带两个转角的弯管固定或活动连接,其中一转角端口向下,并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另一转角端口向上,第二单向活瓣膜安装在该向上的端口上,向上的端口与套管活动连接,套管的上端口为排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为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537453U CN201664409U (zh) | 2009-11-20 | 2009-11-20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537453U CN201664409U (zh) | 2009-11-20 | 2009-11-20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64409U true CN201664409U (zh) | 2010-12-08 |
Family
ID=4326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5374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4409U (zh) | 2009-11-20 | 2009-11-20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644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96737A (zh) * | 2016-04-15 | 2017-10-27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以及呼吸机 |
-
2009
- 2009-11-20 CN CN2009202537453U patent/CN2016644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96737A (zh) * | 2016-04-15 | 2017-10-27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以及呼吸机 |
CN107296737B (zh) * | 2016-04-15 | 2020-09-0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呼吸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95248A (zh) | 呼吸气囊的电动挤压装置 | |
CN204364532U (zh) | 一种膜式氧合器 | |
CN210331562U (zh) | 一种呼吸内科专用的便携式呼吸训练器 | |
CN219110492U (zh) | 一种临床用呼吸装置 | |
CN201664409U (zh)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 |
CN103101884B (zh) |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 | |
CN101697937B (zh)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 |
WO2016086347A1 (zh) | 一种电动麻醉呼吸装置 | |
CN109924971A (zh) | 一种心内科胸腔检测急救装置 | |
CN203493902U (zh) | 家用全自动心肺复苏器 | |
CN203494018U (zh) | 一种经胸腔通气的呼吸机 | |
CN206355306U (zh) | 一种胸外心脏按压负压提压装置 | |
CN214633290U (zh) |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器 | |
CN2907721Y (zh) | 电脑婴幼儿高频呼吸机 | |
CN203943986U (zh) | 一种手动人工呼吸器 | |
CN221557469U (zh) | 一种呼吸训练器 | |
CN109091718B (zh) | 一种内科呼吸输液综合护理装置 | |
CN201290920Y (zh) | 一种吸痰上呼吸机呼吸交替控制装置 | |
CN215916404U (zh) | 一种呼吸内科专用的便携式呼吸训练器 | |
CN204501984U (zh) | 一种便携式呼吸系统 | |
CN203128191U (zh) |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 | |
CN104415439B (zh) | 一种经胸腔通气的呼吸机 | |
CN201658728U (zh) | 麻醉剂往复回路吸入装置 | |
CN101716390B (zh) | 自助式呼吸球囊及自助式电动呼吸系统 | |
CN107715269A (zh) | 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