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1367U -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61367U
CN201661367U CN2010201469803U CN201020146980U CN201661367U CN 201661367 U CN201661367 U CN 201661367U CN 2010201469803 U CN2010201469803 U CN 2010201469803U CN 201020146980 U CN201020146980 U CN 201020146980U CN 201661367 U CN201661367 U CN 201661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input end
stepless regulating
organic compound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469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ESHENG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ESHENG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ESHENG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ESHENG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469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61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61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613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制发动机及其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涉及电力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汽车。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制发动机,能替代现有汽车发动机,包括高效能汽车发动机、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及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使用该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将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与汽车装配,由本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制发动机向汽车提供动力。有益效果在于:高效能,低自耗,无变频技术,节电效果好,并具有自供电功能,可靠性强、安全系数高;装配本实用新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制发动机的汽车,时速高达200公里,电池堆一次充电只需1.2小时,可行驶800km以上,可利用停车时间充电,不影响汽车继续行驶。

Description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汽车发电机,用电池供电无极调控无变频技术功能,采用直流或交流电能,直接驱动发动机的技术,消除汽车在行驶中不良浪费,实现高节能技术,高效能、长寿命、大容量、快充电技术,使用电能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特别涉及智能化自控无变频的汽车发动机和电力电池,无极调控器二次能源回收储存利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有电能机电机械式油电混合汽车,这些油电混合电动汽车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和缺陷,不适应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
1、采用之前高耗能变频器式供电的电动机,所提供的电能供给电动机的变频器,在通过把DC转化为AC的过程中,被变频器自耗掉电能40%,所供电能只有60%是汽车的电动机本身动力耗电,再加上变频电动机材质低劣在60%中的电能中又被低劣材质自身耗掉大约12%,实际出力电能仅为48%;
2、现有电动汽车使用的燃油和电池,电能供电属于铅酸电池,既不环保、寿命又短,储存的电能量饱和后只有60%可用的能量;
3、现有电动燃油混合汽车有部份使用的锂电池,虽然充电较快,但不能做到大容量,只能做到小容量,分体组合成本高,电池必须加自动保护电路,一旦保护电路失效或故障,电池再充电会产生爆炸,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加上在汽车故障不工作时,给用户取换电池和维护也造成困难;
4、现有混合式电动汽车使用镍氢电池也是组合式,成本高,充电器一旦发生故障电池充电会发生高温破裂烧燋,充电技术存在安全问题,镍氢电池充电储存电量饱和后的电池存放时,电量易于自动消失。
由于以上不良因素,现有市面上包括全世界电动燃油混合汽车,充电一次6-8小时,行驶还达不到400公里。充一次电需要花几小时,之后才能跑出不到400公里之路,中途充电又要花几小时,所以必须油电混合。这些混合电动汽车在根本上只是个概念,在技术与市场上不能真正满足要求,而且这些产品根本没有应用到人类生活中去的永久性。
市场需要一种从根本上真正能克服消除以上各种技术缺陷的电力电池发动机及其电动汽车,使电力汽车融入人民生活之中,造福人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油电电动汽车的上述技术缺陷,推出一种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其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它能解决现有油电电动汽车存在的电能严重浪费、安全问题等弊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充电时间短和一次充电行车路程长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其使用该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本实用新型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包括高效能汽车发动机;还包括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及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与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的输入端连接,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的输出端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输入端连接,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及高效能汽车发动机还与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构成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配置,从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及高效能汽车发动机采集回收非线性电能并进行处理,又将回收的电能从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回收电能输入端输入,向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充电以使回收的电能得以利用;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还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可接入外部电源以进行充电。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包括外壳、正极蓄电板,负极蓄电板、电池溶糊液体、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电池溶糊液体封闭于外壳中,正极蓄电板与负极蓄电板彼此间隔并被电池溶糊液体包围,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及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各自连接正极蓄电板及负极蓄电板,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与正极蓄电板及负极蓄电板连接。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端把电能从外部输入到正极蓄电板及负极蓄电板并存储于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输出电能作为动力。
所述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包括效能提升器、无极调控器、保护器及自动检测器,其中效能提升器包括电源输入高效节能提升器及电压提升器,保护器包括过载欠压紧急刹车的过载保护器及电源短路断电器,无极调控器调控电压以实现变速;保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自动检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保护器有一输出端连接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第一输入端,保护器还有一输出端连接效能提升器,效能提升器还分别与无极调控器及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连接;无极调控器分别与保护器的输出端及自动检测器的一端连接,无极调控器还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连接;自动检测器还分别与保护器、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效能提升器连接。
所述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设置在主线路外层,包括线圈、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电能回收处理器,检测回路及电能返充器;线圈接受非线性能量并与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构成耦合配置,检测回路检测负载运行输出,电能返充器通过整流把回收的非线性电能返回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检测回路与电能返充器连接,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与电能回收处理器连接,检测回路与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连接,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及电能回收处理器共同与电能返充器连接;电能回收处理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效能提升器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之间的两连接线,以回收非线性电能;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自动检测器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保护器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以回收非线性电能;检测回路还有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的正、负极;电能返充器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其中电能返充器的两输出端中的正极端与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中的负极端间连接起隔离作用的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能返充器的两输出端中的正极端。
所述高效能汽车发动机,在CN200410051640.1(微电节能环保发电机)的专利申请中已经公开。它包括壳体、锭子、转子、端盖、磁钢、轴承和轴,还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与转子连接,向锭子输送直流电能,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与锭子连接,向锭子输送交流电能。同时可具两种不同的AD、AC电压进入锭子线路驱使转子工作。
构造本实用新型之使用该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将本实用新型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与汽车配装,由本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向汽车提供动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并通过制造变换相应方式可改变用为转子为定,锭子为动,可用于锭子为定,转子为动,通过变向既可构造为电动发动机又可构造为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高效能,小体积,环保,既可通过外部电源充电,也接受机内回收的电能充电,配制功率大小,自行驶,自充电,自储能,充电时间短,充满一次只需1.2小时,存储电能量大,使用时间长,可靠性强、安全系数高。能通用于各类汽车,使用寿命长,能满足各类汽车动力的需要。
其二,所述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使电源输入高效节能,提升电压,实现无极调控,不用变频器,使用变频器所产生的耗能等种种弊端得以克服;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的保护器还具有过载欠压紧急刹车的过载保护功能及电源短路断电的保护功能,使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其三,在主线路外层进行设置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在汽车动力用电时,把回收的非线性电能返回到电池中,再次利用,通过本储能器可回收总耗电的18%,使其达到高效节能。
其四,高效能汽车发动机为交直流大容量电能发动机,效能高,具有发动机的机电部分的最大容量,巧妙的采用了AC-DC、DC-AC的双供电源。
其五,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可根据不同的汽车动力,构造不同的大小功率,能有效的使用在各种电力电池汽车上,去替代燃油发动机,能满足各类汽车的动力需要,使燃油发动机自然淘汰。装配本实用新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时速高达160公里,电池堆充电80分钟,可使行驶800km以上,可利用停车的时间来充电,不影响汽车启动后的行驶。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其使用该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高效能,低自耗,无变频技术,节电效果好,并具有行驶自发电、自供电功能,可靠性强、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总体示意图;
图2为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各部分连接示意图;
图3为高效能汽车发动机示意图;
图4为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示意图;
图5为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示意图;
图6为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示意图。
图中:1、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1、外壳;12、正极蓄电板;13、负极蓄电板;14、电池溶糊液体;15、外部输入端;16、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7、回收电能输入端;
2、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1、效能提升器;22、无极调控器;23、保护器;24、自动检测器;25、晶体三极管;26、二极管;27、二极管;28、二极管;29、电容器;
3、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7、壳体;31、锭子;32、转子;33、第一输入端;34、第二输入端;35、第三输入端;36、第四输入端;
4、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1、线圈;42、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3、电能回收处理器;44、检测回路;45、电能返充器;46、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包括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还包括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及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与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的输入端连接,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的输出端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输入端连接,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及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还与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构成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配置,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从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及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采集回收非线性电能并进行处理,又将回收的电能从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的回收电能输入端17输入,向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充电以使回收的电能得以利用;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还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15,可接入外部电源以进行充电。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包括外壳11、正极蓄电板12,负极蓄电板13、电池溶糊液体14、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15及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电池溶糊液体14封闭于外壳11中,正极蓄电板12与负极蓄电板13彼此间隔并被电池溶糊液体14包围,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及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15各自连接正极蓄电板12及负极蓄电板13,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与正极蓄电板12及负极蓄电板13连接。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端15把电能从外部输入到正极蓄电板12及负极蓄电板13并存储于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9输出电能作为动力。
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包括效能提升器21、无极调控器22、保护器23及自动检测器24,其中效能提升器21包括电源输入高效节能提升器及电压提升器,保护器23包括过载欠压紧急刹车的过载保护器及电源短路断电器,无极调控器22调控电压以实现变速;保护器23的输入端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的正极连接,自动检测器24的输入端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的负极连接;保护器23有一输出端连接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一输入端33,保护器23还有一输出端连接效能提升器21,效能提升器21还分别与无极调控器22及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连接;无极调控器22分别与保护器23的输出端及自动检测器24的一端连接,无极调控器22还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连接;自动检测器24还分别与保护器23、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34、效能提升器21连接。
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效能提升器21包括晶体三极管25、长效应三极管或厚模块,所述无极调控器22包括二极管26、二极管27、二极管28及电容器29,晶体三极管2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28的正极连接,晶体三极管25的集电极与保护器23的一端连接,晶体三极管25的基极与回收电能输入端17的一端连接;二极管26的正极与二极管2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6的负极与保护器23连接,二极管28的负极与电容器29一端的连接部再与晶体三极管25的基极连接并再与自动检测器24连接,二极管27的负极与电容器2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27的负极与电容器29另一端的连接部再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三输入端35连接,二极管28的负极与电容器29一端的连接部再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四输入端36连接。
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设置在主线路外层,包括线圈41、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电能回收处理器43、检测回路44及电能返充器45;线圈41接受非线性能量并与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构成耦合配置,检测回路44检测负载运行输出,主要克服充电不能对电池过压过流起到保持电位平衡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电能返充器45通过整流把回收的非线性电能返回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检测回路44与电能返充器45连接,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与电能回收处理器43连接,检测回路44与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连接,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及电能回收处理器43共同与电能返充器45连接;电能回收处理器45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效能提升器21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之间的两连接线,以回收非线性电能;线圈41的两端分别连接自动检测器24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二输入端34之间的连接线、保护器23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一输入端33之间的连接线,以回收非线性电能;检测回路44还有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的正、负极;电能返充器45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其中电能返充器45的两输出端中的正极端与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中的负极端间连接起隔离作用的二极管46,二极管46的正极连接电能返充器45的两输出端中的正极端。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包括壳体37、锭子31、转子32、端盖、磁钢、轴承和轴,还包括第一输入端33、第二输入端34、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第一输入端33及第二输入端34与转子32连接,向转子32输送电流,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与锭子31连接,向锭子31输送电流。在这里两者之间可构成静动交换运用。
构造本实用新型之使用该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将本实用新型之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替代现有汽车发动机并与汽车配装,向汽车提供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包括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及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与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的输入端连接,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的输出端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输入端连接,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及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还与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构成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配置,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从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及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采集回收非线性电能并进行处理,又将回收的电能从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的回收电能输入端(17)输入,向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充电以使回收的电能得以利用;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还设置外部电源输入端(15),可接入外部电源以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包括外壳(11)、正极蓄电板(12),负极蓄电板(13)、电池溶糊液体(14)、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15)及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电池溶糊液体(14)封闭于外壳(11)中,正极蓄电板(12)与负极蓄电板(13)彼此间隔并被电池溶糊液体(14)包围,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及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15)各自连接正极蓄电板(12)及负极蓄电板(13),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与正极蓄电板(12)及负极蓄电板(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节能无极调控器(2),包括效能提升器(21)、无极调控器(22)、保护器(23)及自动检测器(24),其中效能提升器(21)包括电源输入高效节能提升器及电压提升器,保护器(23)包括过载欠压紧急刹车的过载保护器及电源短路断电器,无极调控器(22)调控电压以实现变速;保护器(23) 的输入端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的正极连接,自动检测器(24)的输入端与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的负极连接;保护器(23)有一输出端连接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一输入端(33),保护器(23)还有一输出端连接效能提升器(21),效能提升器(21)还分别与无极调控器(22)及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连接;无极调控器(22)分别与保护器(23)的输出端及自动检测器(24)的一端连接,无极调控器(22)还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连接;自动检测器(24)还分别与保护器(23)、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34)、效能提升器(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效能提升器(21)包括晶体三极管(25)、长效应三极管或厚模块,所述无极调控器(22)包括二极管(26)、二极管(27)、二极管(28)及电容器(29),晶体三极管(2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28)的正极连接,晶体三极管(25)的集电极与保护器(23)的一端连接,晶体三极管(25)的基极与回收电能输入端(17)的一端连接;二极管(26)的正极与二极管(2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6)的负极与保护器(23)连接,二极管(28)的负极与电容器(29)一端的连接部再与晶体三极管(25)的基极连接并再与自动检测器(24)连接,二极管(27)的负极与电容器(2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27)的负极与电容器(29)另一端的连接部再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三输入端(35)连接,二极管(28)的负极与电容器(29)一端的连接部再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四输入端(3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电能采集回收储能器(4)设置在主线路外层,包括线圈(41)、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电能回收处理器(43)、检测回路(44)及电能返充器(45);线圈(41)接受非线性能量并与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构成耦合配置,检测回路(44)检测负载运行输出,电能返充器(45)通过整流把回收的非线性电能返回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1);检测回路(44) 与电能返充器(45)连接,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与电能回收处理器(43)连接,检测回路(44)与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连接,非线磁导电流接收器(42)及电能回收处理器(43)共同与电能返充器(45)连接;电能回收处理器(45)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效能提升器(21)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之间的两连接线,以回收非线性电能;线圈(41)的两端分别连接自动检测器(24)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二输入端(34)之间的连接线、保护器(23)与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的第一输入端(33)之间的连接线,以回收非线性电能;检测回路(44)还有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有机化合物环保电池堆的输出端(16)的正、负极;电能返充器(45)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其中电能返充器(45)的两输出端中的正极端与所述回收电能输入端(17)中的负极端间连接起隔离作用的二极管(46),二极管(46)的正极连接电能返充器(45)的两输出端中的正极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能汽车发动机(3),包括壳体(37)、锭子(31)、转子(32)、端盖、磁钢、轴承和轴,还包括第一输入端(33)、第二输入端(34)、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第一输入端(33)及第二输入端(34)与锭子(32)连接,向锭子(32)输送直流电能,第三输入端(35)及第四输入端(36)与另一锭子线圈(31)连接,向锭子(31)输入交流电。
7.使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一种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一种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替代现有汽车发动机并与汽车配装,为该汽车提供动力。 
CN2010201469803U 2010-03-29 2010-03-29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1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69803U CN201661367U (zh) 2010-03-29 2010-03-29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69803U CN201661367U (zh) 2010-03-29 2010-03-29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61367U true CN201661367U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3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4698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1367U (zh) 2010-03-29 2010-03-29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61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024A (zh) * 2010-03-29 2010-09-08 东莞市科圣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024A (zh) * 2010-03-29 2010-09-08 东莞市科圣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CN101825024B (zh) * 2010-03-29 2013-03-13 东莞市科圣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4326B (zh) 一种牵引电机供电系统及电力机车供电设备
CN204870587U (zh) 一种纯电动车车载电源及车载设备的供电结构
CN104135062B (zh) 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相结合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3144526A (zh) 一种使用复合电源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CN201647835U (zh) 混合动力rtg电气系统
CN105253028A (zh) 一种复合电源增程式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2555834A (zh) 基于rfid的超级电容电动车的电源系统
CN106712257A (zh) 光伏储能全直流电动汽车充电站
WO2021238068A1 (zh) 一种储能式间歇性车辆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204928197U (zh) 应用于启停系统的双电压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源
CN100386221C (zh) 电动车飞轮电池辅助电源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8437827A (zh) 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
CN103117585B (zh) 一种电动汽车混合储能充电系统
CN203840041U (zh) 电动汽车的一种非车载充电机
CN101624021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12v蓄电池工作系统的管理方法
CN205355920U (zh) 太阳能离网全直流储能充电站
CN205059486U (zh) 一种微混汽车怠速启停电源系统
CN201661367U (zh)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CN203126503U (zh) 一种使用复合电源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CN201682306U (zh) 飞轮储能充电装置
CN101825024B (zh) 电力电池汽车无极调控发动机及使用该发动机的汽车
CN202455151U (zh) 基于rfid的超级电容电动车的电源系统
CN201774295U (zh) 具有补偿功能的应急电源
CN219659430U (zh) 一种智能混合供电系统
CN205989664U (zh) 一种电动车电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