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23269U -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23269U
CN201623269U CN2010201599794U CN201020159979U CN201623269U CN 201623269 U CN201623269 U CN 201623269U CN 2010201599794 U CN2010201599794 U CN 2010201599794U CN 201020159979 U CN201020159979 U CN 201020159979U CN 201623269 U CN201623269 U CN 201623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storage tank
splicing ear
cable connector
j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99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NGCH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NGC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NGC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NGC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599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23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23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232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为使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与绝缘构件之间不易发生松动、电连接效果更为良好,而且在电缆的内部导体被固持后能被收容和维持内部导体的截面形状并获得更多的电连接区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端子、绝缘构件和金属壳体;其特点是:连接端子的导接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固定部;各固定部与绝缘构件的内壁过盈配合,且各固定部上设有与绝缘构件的内壁配合的倒刺。导接部的邻近前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两片金属片,该两片金属片与导接部构成U形的收容槽;导接部的邻近后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下折弯并延伸的用于与绝缘构件插接连接的一接合件。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导接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常用于IT设备的资料传输,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当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同轴电缆传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脑,无线电,有线电视等。先前将同轴电缆电连接到另一电缆的传统方法是将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直接焊接至另一电缆的导体。但这种方法往往因焊接操作复杂和精密度问题经常导致电连接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焊接过程非常耗时,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的传输损耗也大大增加。
为克服上述问题,美国6790082号专利和中国200620133198号专利各揭露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同轴电缆同其它电缆之间的电连接,尤其是同轴电缆之间的电连接。
但现有技术中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首先,连接端子与用于容置该连接端子的绝缘构件之间往往发生松动,从而影响了该连接器的正常使用。其次,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在使用时,电缆的内部导体与连接端子之间的有效接触区域较小,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信号不稳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与绝缘构件之间不易发生松动、电连接效果更为良好,而且在电缆的内部导体被固持后可以很好得被收容和维持内部导体的横截面形状,并获得更多的电连接接触区域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为解决前述现有连接端子设计的定位和功能性缺陷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用于与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相连的连接端子、用于容置该连接端子的绝缘构件、以及用于包覆和支撑该绝缘构件的金属壳体;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内部导体电连接的导接部;其特点是:所述导接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固定部;各固定部与绝缘构件的内壁过盈配合,且各固定部上设有与绝缘构件的内壁配合的倒刺。所述导接部的邻近前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两片金属片,该两片金属片与导接部构成U形的收容槽;导接部的邻近后端处两侧并向下折弯并延伸的用于与绝缘构件插接连接的一接合件。
进一步,所述绝缘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一线缆保护部;该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接合件的不规则圆锥筒状的底座、以及设于该底座上方并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导接部的容置槽,所述线缆保护部连接于该容置槽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座上设有一对侧向壁,该对侧向壁之间为用于容置所述导接部的容置槽。
进一步,该绝缘本体的容置槽的前端设有一倒八字形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座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边缘处和容置槽的外壁上各对称设有一对卡槽。
进一步,所述线缆保护部是一条状弹性片体,线缆保护部的长度适于覆盖容置槽,线缆保护部的宽度小于容置槽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线缆保护部的与所述容置槽相背的侧面上设有凹槽,线缆保护部的与所述容置槽相对的侧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本体、以及一自金属本体向上延伸的弯折部。
进一步,金属本体包括一上下皆为开口的圆筒座,该圆筒座的上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一开口,于该开口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一对夹持壁,两夹持壁的末端向内弯折,用于抵住所述绝缘本体在该开口处的位移并对同轴电缆的绝缘体提供规则的收容空间;该圆筒座的下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多条相互均匀间隔且沿纵向延伸的狭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本同轴电缆连接器先利用绝缘构件上的倒八字形的开口对内部导体进行导位,然后利用在导接部设置的U形收容槽用来收容电缆的内部导体的主体部分,以对内部导体进行定位,最后利用绝缘构件上的弹性线缆保护部的弯折动作对内部导体进行施压,使内部导体牢牢限制并固持于导接部的U形收容槽中,并界定了内部导体的横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一旦界定,也意味着一个良好的高频传输通道的建立。同时,该绝缘构件线缆保护部在弯折后覆盖住了整个连接端子导接部区域,大大增加了电连接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连接关系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同轴电缆于连接端子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图1中的绝缘构件的三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使用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线缆保护部执行弯折动作前的示意图;
图7是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线缆保护部完成弯折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9是图8的A-A剖面图;
图10是图8的B-B剖面图;
图11是在电缆的内部导体与实施例中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组装后内部导体被夹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0,本实施例的用以导接同轴线缆5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包括:连接端子2、绝缘构件3以及金属壳体4。同轴线缆5包括:内部导体51、包覆内部导体51上的绝缘体、包覆绝缘体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外部导体且为绝缘材料的外壳。
连接端子2用以导接同轴电缆5的内部导体51,连接端子2包括:一导接部21、四个固定部22、一对金属片23及一接合件24。
导接部21是连接端子2的主体部分,其它结构都是由导接部21延伸展开所得。导接部21用以和所述内部导体51形成电连接。在导接部21上设有U形的收容槽25,该收容槽25通过金属撕破成形工艺形成的设于导接部21两侧并向上延伸的两片金属片23构成,用于实现对所述内部导体51的本体部分的收容和定位。
接合件24是自导接部21的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舌片,且两舌片对称地向内侧弯曲,用于固持另一插座接触端。
绝缘构件3包括:用以容置连接端子2的绝缘本体31、以及线缆保护部32。见图4C,绝缘本体31包括不规则圆锥筒状的底座311,底座311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槽3111,以供容置接合件24。底座311具有一对侧向壁312,该对侧向壁312之间为用于容置所述导接部21的容置槽313,线缆保护部32连接于该容置槽313的后端。而容置槽313的前端设有一倒八字形的开口314。线缆保护部32是条状弹性片体,其长度适于覆盖容置槽313,其宽度小于容置槽313的宽度。线缆保护部32的与所述容置槽313相对的侧面为平面321,线缆保护部32的背对容置槽313的侧面上设有弧形的凹槽322,当金属壳体4被折弯时,该凹槽322的两侧直接与该金属壳体4的弯折部42表面抵压,使所述线缆保护部32的平面321弹性压在所述内部导体51上,并使受压后的内部导体51中的部分嵌入到所述平面321中,从而确保了线缆保护部32施加于所述内部导体51上的压接保持力,所述U形的收容槽25界定了内部导体51的横截面形状,使内部导体51的横截面基本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平面321和凹槽322的宽度大于所述内部导体51的外径,确保了所述内部导体51与导接部21的有效接触面积。
如图5,金属壳体4包括一包覆绝缘本体31的金属本体41、以及一自金属本体41向上延伸的弯折部42。金属本体41包括一上下皆为开口的圆筒座,该圆筒座的上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一开口,于该开口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一对夹持壁,两夹持壁的末端向内弯折,用以抵住所述绝缘本体31在该开口处的位移,同时对同轴电缆5的绝缘体提供规则的收容空间。该圆筒座的下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多条相互均匀间隔且沿纵向延伸的狭槽,使圆筒座的下半部同另一插座插接时具有弹性并顺利扩张,以将另一插座壳体稳固地的卡置于金属本体41中。
为了让绝缘本体31固持于金属本体41中,绝缘本体31的侧向壁312的外壁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卡槽315和两个第二卡槽316,相对应地在圆筒座上半部的内壁设有两个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当绝缘构件3置入金属本体41时,绝缘本体31的底座311穿入圆筒座内,使两个第一卡块、两个第二卡块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315、两个第二卡槽316之间的卡接,以固定绝缘本体31于金属本体41内。
如图5,金属壳体4的弯折部42的两侧依序设置一对第一舌片、一对第二舌片、一对第三舌片、以及一料带,其中,第一舌片用以缠绕固定夹持臂,第二舌片用以缠绕固定外部导体,第三舌片用以缠绕固定外壳。弯折部42的面对所述同轴电缆5的内侧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托起并抵压该同轴电缆5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这些凸块于组装过程中分别托起并抵压同轴电缆5的绝缘体、外部导体和外壳。
组装时,先把连接端子2插入绝缘构件3的绝缘本体31内,使连接端子2的导接部21与接合件24分别容置于绝缘构件3的容置槽313与矩形槽3111内,且将连接端子2前端的一对固定部22过盈配合于容置槽313前端的一对凹槽317中,并将连接端子2后端的一对固定部22过盈配合于容置槽313后端内壁上。而后,把已组装好的连接端子2的绝缘构件3插入金属壳体4的金属本体41内,通过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分别与第一卡槽315、第二卡槽316之间的卡接来固定绝缘本体31于金属本体41内,且绝缘构件3的容置槽313的倒八字形的开口314对准圆筒座上半部开口。
然后,把同轴电缆5放置入同轴电缆连接器1内,使内部导体51在绝缘构件3的所述倒八字形的开口314的预先导位作用下,置入导接部21的U形状收容槽25中,并贴于导接部21表面。
其后,利用工具把金属壳体4的弯折部42沿箭头方向(见图6)朝放置同轴线缆5的一侧进行弯折。
之后,弯折部42受外力抵压并推动绝缘构件3的线缆保护部32一同运动并压向此刻位于导接部21上的内部导体51。此时,所述金属壳体4的第一舌片位于夹持臂外、第二舌片位于同轴电缆5的外部导体上、第三舌片位于同轴电缆5的外壳上。
内部导体51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组装动作后,最后于同轴电缆连接器1中的固定形态比较理想,且由于内部导体51受四面抵压,非常稳定,即使日后使用不当也不会对功能和性能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采用的绝缘本体3的前端设有一倒八字形的开口314,用于对所述内部导体51进行导位,同时采用U形的收容槽25对所述内部导体51进行三面金属压接,使连接端子2的导接部21与内部导体51具有较大面积的有效压接接触,充分保证电气传输通路的稳定和通畅,从而大大增加了同轴连接器正常使用的寿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用于与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相连的连接端子、用于容置该连接端子的绝缘构件、以及用于包覆和支撑该绝缘构件的金属壳体;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内部导体电连接的导接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固定部;各固定部与绝缘构件的内壁过盈配合,且各固定部上设有与绝缘构件的内壁配合的倒刺;
所述导接部的邻近前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上折弯并延伸的两片金属片,该两片金属片与导接部构成U形的收容槽;
所述导接部的邻近后端处两侧对称设有向下折弯并延伸的用于与绝缘构件插接连接的一接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一线缆保护部;该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接合件的不规则圆锥筒状的底座、以及设于该底座上方并用于容置所述连接端子的导接部的容置槽,所述线缆保护部连接于该容置槽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座上设有一对侧向壁,该对侧向壁之间为用于容置所述导接部的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容置槽的前端设有一倒八字形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座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边缘处和容置槽的外壁上各对称设有一对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保护部是一条状弹性片体,线缆保护部的长度适于覆盖容置槽,线缆保护部的宽度小于容置槽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保护部的与所述容置槽相背的侧面上设有凹槽,线缆保护部的与所述容置槽相对的侧面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一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本体、以及一自金属本体向上延伸的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本体包括一上下皆为开口的圆筒座,该圆筒座的上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一开口,于该开口的两侧向外延伸出一对夹持壁,两夹持壁的末端向内弯折,用于抵住所述绝缘本体在该开口处的位移并对同轴电缆的绝缘体提供规则的收容空间;该圆筒座的下半部的圆周壁上设有多条相互均匀间隔且沿纵向延伸的狭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固定部与绝缘构件的内壁过盈配合时,连接端子前端部的一对固定部过盈配合于容置槽前端的一对凹槽中,连接端子后端部的一对固定部过盈配合于容置槽后端内壁上。
CN2010201599794U 2010-04-15 2010-04-15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23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99794U CN201623269U (zh) 2010-04-15 2010-04-15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99794U CN201623269U (zh) 2010-04-15 2010-04-15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23269U true CN201623269U (zh) 2010-11-03

Family

ID=4302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997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23269U (zh) 2010-04-15 2010-04-15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232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173B (zh) * 2012-05-15 2017-03-01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铝电线连接端子单元以及线圈装置
CN106877041A (zh) * 2017-04-06 2017-06-20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7046189A (zh) * 2015-10-29 2017-08-1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连接器、带支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173B (zh) * 2012-05-15 2017-03-01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铝电线连接端子单元以及线圈装置
CN107046189A (zh) * 2015-10-29 2017-08-1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连接器、带支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6877041A (zh) * 2017-04-06 2017-06-20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5157U (zh) 电连接器
US7651381B2 (en) Contact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CN104064910A (zh) 高频插座连接器、高频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WO2010032342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1212110A (zh) 插座
TWI266459B (en) Micro coaxial cab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CN104348038A (zh) 同轴型电连接器
CN202930585U (zh) 新型led连接器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1623269U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1442159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4304087U (zh) 电连接器
CN201623342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656001U (zh) 同轴电缆连接装置
CN209948104U (zh) 一种压接水晶头
CN103972727A (zh)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0179717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850548U (zh)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03983634U (zh) 电连接器
CN201008063Y (zh) 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CN201966339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018143Y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682670Y (zh) 电连接器
CN201570637U (zh) 探针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