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05199U - 增气式耕水机 - Google Patents

增气式耕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05199U
CN201605199U CN2009200584178U CN200920058417U CN201605199U CN 201605199 U CN201605199 U CN 201605199U CN 2009200584178 U CN2009200584178 U CN 2009200584178U CN 200920058417 U CN200920058417 U CN 200920058417U CN 201605199 U CN201605199 U CN 201605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ng port
inlet mouth
turning axle
air guid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584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万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io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Bio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Bio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Bio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584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05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05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051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气式耕水机,包括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源的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分布的多个辐条;设置在所述辐条上的叶片;实际使用状态下,所述辐条露出水面,并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叶片旋转;还包括一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气泵;一具有过渡进气口和过渡排气口的转气机构,所述过渡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与所述过渡排气口对应连通且沿着所述辐条和叶片的外表面置放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表面。本实用新型在耕水机上增加了依次连通的气泵、转气机构及排气管输氧机构,实现了进一步增加水中溶氧的功能,可以配合水流循环流动进一步地改善水质。

Description

增气式耕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叶轮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养殖、环保领域改善水质的旋转式叶轮机械。
背景技术
在一些水流动性不大的湖泊或是池塘里,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蓝藻和在水底下冒气泡的现象,在这些地方,由于水中缺少氧气,一些生物死亡,造成死水。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有些是采用化工或生物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技术要求高,还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采用耕水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
本申请人具有一项专利号为ZL200620056046.6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名称为耕水机,介绍了一种耕水机,用于改善水质,该耕水机包括一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源,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分布有多个辐条,在所述辐条上设置有叶片;在实际使用状态下,所述辐条露出水面,并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叶片低速旋转。使用时,耕水机的辐条浮在水面上绕旋转轴缓慢的转动,叶片轻轻地耕着水,旋转的水面的水移开,水底的水按纵向上移,在水面掀起很大的水流,辐条使水流向水面呈放射状扩展,然后风把水波流向远的水面,逐渐被水面的水埋没回到水底;然后又随着上升水流一起返回耕水机的旋转中心,重复一个流动循环。能把大量的水从水底都导入水面,形成循环水流,且节约能源。由于耕水机是通过缓慢旋转,将水体底部水导出水面,形成循环水流,循环水流在太阳照射和风的吹拂下,水底腐败的氨气和臭气在风的作用下(换气作用)向水面空间散发;随水底水翻腾上来的腐败有害物质及杂菌被太阳紫外线消毒并逐步消除;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植物性浮游生物经光合作用在水体中释放氧气,把水底的缺氧状况改善,并且有利于培育动物性浮游生物和增加了鱼类等的诱饵;浮游杂菌被消除后,水质提升,能使水产品质量提高和增产;食物链的形成,使得水生态平衡,达到水体自净能力提高的效果。但是,现有的耕水机是通过使水流循环流动从而改善水质,并没具有增气功能来实现在水中溶氧,从而进一步地改善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气功能的耕水机。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增气式耕水机,包括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源的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分布的多个辐条;设置在所述辐条上的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气泵;一具有过渡进气口和过渡排气口的转气机构,所述过渡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与所述过渡排气口对应连通且沿着所述辐条和叶片的外表面置放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表面。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的下端。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排气管沿着所述叶片的背水面置放。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的背水面。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叶片的背水面下端横向地设有一管体上分散设有微孔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转气机构包括:一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导气定套,所述第二进气口为所述过渡进气口;一设置于所述导气定套的下方、具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排气口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导气转动机构,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可相对转动地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口为所述过渡排气口。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导气转动机构包括所述旋转轴上端面开设的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的旋转轴腔体及与所述旋转轴腔体连通的第三排气口;所述导气定套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耕水机上增加了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泵、转气机构及排气管的输氧机构,实现了进一步增加水中溶氧的功能,可以配合水流循环流动进一步地改善水质;本实用新型把排气管沿着辐条和叶片放置,具有提高整个耕水机简洁度、制造的便利度以及排气的稳定性作用。本实用新型还将排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叶片的背水面,使得氧气溶入水后更加容易随着流水扩散到其他领域并且能减少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增气式耕水机包括一旋转轴1,在旋转轴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源2,驱动源2旁设有一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311的气泵31,驱动源2和气泵31外部设有一用于挡水的外罩10;驱动源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一电机21、一传动带22及一减速机23,该电机21通过传动带22带动减速机23,减速机23驱动该旋转轴1,驱动源2、气泵31和外罩10固定在支撑板9上;在支撑板9下方设置一固定于该支撑板9并套设着旋转轴1的、中空的导气定套32,该导气定套32设有第二进气口321,该第二进气口321与气泵31的第一排气口311连通,导气定套32的下端有成凸起状且套着旋转轴1的第二排气口322;在导气定套32的下方紧挨着设有导气转动机构,该导气转动机构为一固定并套设于旋转轴1的、中空的导气转套34,导气转套34的上端有成凹陷状且套着旋转轴1的第三进气口341,该第三进气口341套着所述第二排气口322,成凹凸结合状,该第三进气口341与第二排气口322之间设有一滑动密封环33,导气转套34的下端设有第三排气口342,第三排气口342连通有排气管35;在导气转套34的下方、旋转轴1的另一端,以旋转轴1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分布有三个辐条3,在辐条3上设置有叶片4,在叶片4的迎水面的下端设置一刮水片41,在叶片4的背水面的下端横向地设有一出气管36,该出气管36的管体分散设有许多微孔;所述第三排气口342的数量与所述叶片4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排气管35沿着辐条3和叶片4背水面置放并与出气管36连通。辐条3为一中空的浮筒,其悬浮于水面上;辐条3可以是其他密度小于水的材质作成。
在本实例中,导气定套32和导气转动机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转气机构,导气定套32的第二进气口32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气机构的过渡进气口,导气转动机构的第三排气口34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气机构的过渡排气口。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辐条3托着支撑板9、驱动源2和气泵31,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独立悬浮在水中,也可以在支撑板9的两端装置浮箱,减少辐条3的压力,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稳定在水中;本实用新型运作时,通过气泵31的第一进气口(图中未示)给气泵31送进一些有利于改善水质的气体,例如氧气,然后通过气泵31输出气体,气体并沿着导气定套32、导气转套34、排气管35和出气管36在叶片4的下端输入到水中;导气定套32是固定在支撑板9上,不随着旋转轴1转动,导气转套34是随着旋转轴1旋转,因此,第三进气口341是围绕着第二排气口322转动,第三进气口341和第二排气口322之间靠滑动密封环33保持密封;排气管35随着导气转套34旋转,因此氧气可以随着叶片4大范围地溶入水中;由于出气管36是设置在叶片4的背水面,减少了水的阻力,使得气体更加容易溶入到水中并随着流水扩散到其他领域。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不是独立地悬浮在水中,而是通过一连杆5活动连接在一支点6上,并可以绕支点6转动。支点6也是一悬浮体,为了防止支点6被水流冲走,可在水池中心地方设置支点6的锚栓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叶片4’在旋转耕水时会有反作用力,相对支点6会产生移动辐条3’和叶片4’的力矩,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叶片4’和辐条3’边耕水边象行星的公转运动那样以支点6为中心、以连杆5的长度为半径旋转,象钟表针一样静静运转,使得气体可以更大范围地输送入水池和使得更大范围的水进行循环地流动,从而净化更广阔的水域。
实施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导气定套和导气转动机构的设置位置与具体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导气转动机构包括所述旋转轴1’上端面开设的第三进气口341’、与第三进气口341’连通的旋转轴腔体11及与该旋转轴腔体11连通的多个第三排气口342’;旋转轴1’的上端突出于减速机23’的上表面,导气定套32’固定在减速机23’的上表面,导气定套32’的第二排气口322’成凹陷状地套着第三进气口341’,第二排气口322’与第三进气口341’之间设有一滑动密封环33’。本实用新型运作时,导气定套32’不随着旋转轴1’旋转,导气转动机构是随着旋转轴1’旋转,因此,第三进气口341’是内陷于第二排气口322’转动,第三进气口341’与第二排气口322’之间依靠滑动密封环33’保持密封。
在本实例中,导气定套32’和导气转动机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转气机构,导气定套32’的第二进气口32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气机构的过渡进气口,导气转动机构的第三排气口34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气机构的过渡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排气管可沿着辐条和叶片的外部置放,不一定要沿着辐条和叶片的背水面置放;第三排气口的数量可以少于叶片的数量;排气管的出气口可以设置在叶片的其他部位;叶片上可以不设置出气管;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替换,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气式耕水机,包括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源的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分布的多个辐条;设置在所述辐条上的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气泵;
一具有过渡进气口和过渡排气口的转气机构,所述过渡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
与所述过渡排气口对应连通且沿着所述辐条和叶片的外表面置放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叶片的背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沿着所述叶片的背水面置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背水面下端横向地设有一管体上分散设有微孔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气机构包括:
一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导气定套,所述第二进气口为所述过渡进气口;
一设置于所述导气定套的下方、具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排气口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导气转动机构,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可相对转动地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口为所述过渡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定套及第二排气口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所述导气转动机构为一固定并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的导气转套,所述导气转套的第三进气口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转动机构包括所述旋转轴上端面开设的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的旋转轴腔体及与所述旋转轴腔体连通的第三排气口;所述导气定套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气式耕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口的数量与所述叶片的数量相对应。
CN2009200584178U 2009-06-15 2009-06-15 增气式耕水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05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584178U CN201605199U (zh) 2009-06-15 2009-06-15 增气式耕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584178U CN201605199U (zh) 2009-06-15 2009-06-15 增气式耕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05199U true CN201605199U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4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5841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05199U (zh) 2009-06-15 2009-06-15 增气式耕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051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0609A (zh) * 2014-11-18 2015-01-28 四川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污水处理的快速分离的曝气机
CN104445659A (zh) * 2014-11-18 2015-03-25 四川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污水处理的快速分离的曝气机分散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0609A (zh) * 2014-11-18 2015-01-28 四川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污水处理的快速分离的曝气机
CN104445659A (zh) * 2014-11-18 2015-03-25 四川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污水处理的快速分离的曝气机分散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79732U (zh) 一种喷气式曝气搅拌装置
CN107673465A (zh) 一种提高曝气效率的污水处理用曝气池
CN211035555U (zh) 一种促进表层底层间水导流的装置
CN106745867A (zh) 一种曝气机
CN102823537A (zh) 曝气设备
CN201605199U (zh) 增气式耕水机
CN104261567B (zh) 适用于较高流速重污染河道具备自主曝气功能的生态浮床
CN102578026A (zh) 微孔曝气叶轮增氧机
CN101580313A (zh) 一种搅水式潜浮两用增氧机
CN210215117U (zh) 一种底泥消减装置
CN216737761U (zh) 一种生态浮岛水体净化装置
CN207875962U (zh) 浅水域用自走式净水船
CN110668623A (zh) 一种促进表层底层间水导流的装置及水质净化方法
CN110422932A (zh) 一种水体净化设备
CN201694896U (zh) 增氧式耕水机
CN102502980B (zh) 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
CN203360110U (zh) 一种多向潜水推流式曝气机
KR20010026543A (ko) 밀도류 생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9906464U (zh) 一种动力式生物发生器结构
CN109997773B (zh) 一种基于扰流混气的微气泡增氧装置
CN201245448Y (zh) 带光源的耕水机
WO2007066388A1 (ja) 浮遊式水質改善装置
CN209030896U (zh) 一种养殖用水溶氧曝气装置
CN105580771B (zh) 一种增氧装置
CN205455423U (zh) 一种增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