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01344U - 同轴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01344U
CN201601344U CN201020114170XU CN201020114170U CN201601344U CN 201601344 U CN201601344 U CN 201601344U CN 201020114170X U CN201020114170X U CN 201020114170XU CN 201020114170 U CN201020114170 U CN 201020114170U CN 201601344 U CN201601344 U CN 201601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coaxial cable
insulator
hole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41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SENBOGE YATA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SENBOGE YATA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SENBOGE YATA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SENBOGE YATA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141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01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01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013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螺纹外导体和介电层,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设有中心通道的外导体,其具有用于插入同轴电缆的第二端和用于连接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第一端;设置在中心通道内的绝缘体及其内的中心导体,中心导体具有内径与内导体的外径匹配的深孔;设置在中心通道内的设有中心通孔的压接装置,压接装置的中心通孔靠近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内径与介电层的外径匹配;设置在中心通道内的设有中心通孔的卡持件,卡持件的中心通孔内表面具有与螺纹外导体匹配的螺纹;扣接在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套筒。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同轴电缆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广泛用于各种信号传输尤其是视频信号传输的场合,不同电缆之间需要有效的连接,以便有效传输信号,避免信号的衰减,这需要用到同轴电缆连接器进行连接。
同轴电缆连接器除了需要在功能上满足要求外,还需要满足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同轴电缆方便快捷的要求。
公开号为US2009/0197465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如图1至图3所示,同轴电缆10包括从远端延伸的暴露的内导体18(即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为了便于区别描述而使用内导体替代,它们是等价的),在邻近所述暴露的内导体18的轴部之上延伸的暴露的螺纹外导体14,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介电层(未图示),没有暴露的螺纹外导体14外具有外皮12,压缩连接器20包括:
具有反向的第一端(连接其它连接器的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同轴电缆10的一端)的连接器本体22,所述第一端外侧设有螺母24,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一中心通道,其具有第一内径和不同的第二内径,两者之间连接一过渡部分52;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邻近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的绝缘体28,其上具有环状凸起47;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用于连接所述暴露的内导体18的中心导体30,其包括前端部分32和用于卡住所述暴露的内导体18的捕捉部分34,捕捉部分34的外表面受挤压时能径向收缩;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的绝缘体固定件36,配合环状凸起47,用于定位绝缘体28;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用于卡住所述暴露的螺纹外导体14的夹紧件38,其外表面43上具有缝隙39,内表面45具有与所述螺纹外导体14匹配的螺纹,外表面43受力时夹紧件38能够径向收缩;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用于定位所述夹紧件38的固定环48,其环形边缘46与过渡部分52匹配;
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器本体22的第二端的压缩套40,其能够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夹紧件38和所述捕捉部分34相继径向收缩与所述同轴电缆10结合;以及
设置在所述固定环48和压缩套40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件50,螺母24与连接器本体22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件,压缩套40与连接器本体22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这种结构的压缩连接件20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同轴电缆暴露的内导体18的长度是操作人员大致估计的,不一定很精确,由于中心导体30在轴向方向上没有准确地被定位,如果暴露的内导体18的长度不同,可能导致中心导体的轴向位置不一致,从而影响电性能;
2、捕捉部分34、夹紧件38、过渡部分52等增加了整个压缩连接件20的加工难度。
3、由于捕捉部分34的存在,导致中心导体30、和绝缘体28之间不能预先完成装配,否则暴露的内导体18便无法插入到已经径向收缩的捕捉部分34中,限制了安装过程。即中心导体30与绝缘体28之间只有在同轴电缆连接器20由预装状态转变成安装状态的过程中才能完成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同轴电缆方便快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螺纹外导体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介电层,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
沿轴向设有中心通道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用于连接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第一端和用于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端;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至少一个绝缘体;
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内的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具有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内导体的深孔,所述深孔的内径与所述内导体的外径匹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绝缘体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用于阻挡所述螺纹外导体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的压接装置;
与所述压接装置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的中心通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外导体匹配的螺纹;
与所述卡持件邻接,扣接在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套筒,所述套筒能沿轴向从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在所述压接装置的阻止下发生堆积而固定,以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发生堆积而固定,并使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中心导体的深孔中;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外接的螺母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卡持件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三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体包括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绝缘体和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绝缘体,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中心导体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分别靠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绝缘体靠近所述环形凸起的端面上设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匹配,所述圆环沿轴向的长度与所述环形凸起沿轴向的长度相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螺纹外导体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介电层,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
沿轴向设有中心通道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用于连接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第一端和用于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端;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至少一个绝缘体;
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内的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具有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内导体的深孔,所述深孔的内径与所述内导体的外径匹配;以及
与所述绝缘体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用于挤压所述螺纹外导体的压接件,所述压接件的中心通孔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内径与所述介电层的外径匹配;
与所述压接件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的中心通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外导体匹配的螺纹;
与所述卡持件邻接,扣接在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套筒,所述套筒能沿轴向从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使所述卡持件将所述螺纹外导体挤压到所述压接件的端面,以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发生堆积而固定,并使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中心导体的深孔中;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外接的螺母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卡持件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三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体包括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绝缘体和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绝缘体,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中心导体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分别靠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绝缘体靠近所述环形凸起的端面上设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匹配,所述圆环沿轴向的长度与所述环形凸起沿轴向的长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沿轴向的盲孔。
作为优选,所述压接件的中心通孔内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使得所述压接件的中心通孔从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到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内径、第二内径和第三内径,所述第一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内径,所述第三内径与所述介电层的外径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卡持件的中心通孔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设有一环形台,所述环形台用于抵靠所述同轴电缆的外皮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设有用于电气补偿的补偿环。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凸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压接件挤压同轴电缆螺纹外导体,使得螺纹外导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是螺纹状的铜皮)被压扁而在压接件的端面发生堆积,从而而将同轴电缆牢固固定。不再需要加工专门的能径向收缩的夹紧件、具有能径向收缩的的捕捉部分的中心导体等零部件,简化了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结构,加工更加方便,而且安装同轴电缆方便快捷。
2、中心导体在环形凸起、凸刺结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配合下,轴向定位十分准确,保证了电性能要求。
3、由于中心导体的深孔内径与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外径是匹配的,因此中心导体和绝缘体既可以在同轴电缆连接器插入同轴电缆之前即已预先完成装配,也可以在插入同轴电缆的过程中完成装配,安装过程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沿轴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预装状态);
图2是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沿轴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安装状态);
图3是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连接的同轴电缆沿轴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沿轴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预装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沿轴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安装状态);
图7是图4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压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沿轴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预装状态)。
背景技术主要附图标记
10 同轴电缆             34 捕捉部分
12 外皮                 40 压缩套
14 螺纹外导体           46 环形边缘
18 内导体               47 环状凸起
20 压缩连接器           48 固定环
22 连接器本体           50 弹性密封件
24 螺母                 52 过渡部分
28 绝缘体               36 绝缘体固定件
30 中心导体             38 夹紧件
32 前端部分
本实用新型主要附图标记
60 同轴电缆连接器       601 第一密封件
61 外导体               602 第二密封件
62 中心导体             603 第三密封件
63 第一绝缘体           604 螺母
64 第二绝缘体           70 同轴电缆
65 压接件               71 内导体
66 卡持件               72 介电层
67 套筒                 73 螺纹外导体
74 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4至图7所示,同轴电缆连接器60用于连接同轴电缆70,同轴电缆70包括从远端延伸的内导体71(即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在邻近所述内导体71的轴部之上延伸的螺纹外导体72(本实施例中是螺纹状的铜皮),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介电层73,螺纹外导体72外具有外皮74,同轴电缆连接器60包括:
沿轴向设有中心通道的外导体61,外导体61具有用于连接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匹配母接头)的第一端和用于插入同轴电缆70的第二端,且外导体61的第一端外表面套设有螺母604。为了更好地满足电性能要求,外导体61的第一端设有用于电气补偿的补偿环611;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第一绝缘体63和第二绝缘体64,第一绝缘体63靠近外导体61的第一端,第二绝缘体64靠近外导体61的第二端,第一绝缘体63上设有沿轴向的起补偿作用的盲孔631;
设置在第一绝缘体63和第二绝缘体64的中心通孔内的中心导体62,中心导体62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凸起622,第一绝缘体63和第二绝缘体64分别设在环形凸起622的两侧,为了使得第二绝缘体64和环形凸起622结合更加紧密,第二绝缘体64靠近环形凸起622的端面上设有一圆环641,圆环641沿轴向的长度与环形凸起622沿轴向的长度相等。设置两个绝缘体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定位中心导体62的轴向位置,相当于通过环形凸起622将中心导体62夹持起来,轴向定位十分准确。中心导体62的外表面上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凸刺结构(未图示),因此仅使用一个绝缘体也是可行的,这种情况下中心导体62的轴向定位完全依靠凸刺结构。
中心导体62靠近外导体61的第二端具有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内导体71的深孔621,深孔621的内径与所述内导体71的外径匹配,深孔621的内径在中心导体62受到挤压时仍然是固定不变的;以及
与绝缘体64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用于挤压所述螺纹外导体72的压接件65,压接件65的中心通孔靠近外导体61的第二端的内径与介电层73的外径匹配,从而当所述螺纹外导体72向外导体61的第一端移动时,压接件65挤压螺纹外导体72,使得压扁的螺纹外导体72(即被压扁的螺纹状铜皮)在压接件65的端面发生堆积,当然压接件65的中心通孔内也会存在少量堆积现象。如图8所示,压接件65的中心通孔内具有第一台阶651和第二台阶652,第一台阶651和第二台阶652使得压接件65的中心通孔从外导体61的第一端到外导体61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内径653、第二内径654和第三内径655,第一内径653大于第二内径654,第二内径654大于第三内径655,第三内径655与介电层73的外径匹配。,这种变径结构是为了减小传导的电磁波发生反射的可能性,以更好地满足电性能要求;当然,压接件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只要用于阻挡所述螺纹外导体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在所述压接装置的阻止下发生堆积而固定的类似压接装置即可,如图9所示,与本实施例中压接件65和卡持件66之间通过锥面配合不同的是,压接件65和卡持件66之间通过台阶面配合。
与压接件65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卡持件66,卡持件66的中心通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外导体72匹配的螺纹,类似于螺母与螺母之间的配合,卡持件66的径向尺寸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加工十分方便。为了定位同轴电缆70,卡持件66的中心通孔靠近外导体61的第二端设有一环形台661,环形台661用于抵靠同轴电缆70的外皮74端部,环形台661的内径与外皮74的外径匹配;
与卡持件66邻接,扣接在外导体61的第二端的套筒67,套筒67能沿轴向从所述外导体61的第二端向所述外导体61的第一端移动。通过套筒67从外导体61的第二端向外导体61的第一端移动(第一端位置固定),压接件65挤压同轴电缆螺纹外导体72,螺纹外导体72在压接件65的端面被压扁而发生堆积,使得螺纹外导体72被压接件65固定,从而使得同轴电缆70被压接件65牢固固定。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器工具来完成,具体如下:
将同轴电缆70插入预装状态的同轴电缆连接器60中,旋转同轴电缆70直到外皮74抵靠在环形台661上而定位,然后将预装状态的同轴电缆连接器60放置到工具内,施加压力使得套筒67和螺母604之间相向运动,从而使得内导体71插入深孔621中,螺纹外导体71端部被压接件65挤压而在压接件65的端面发生堆积,从而使得同轴电缆70被牢固固定。同轴电缆连接器60由预装状态转变成安装状态。
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螺母604与外导体6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01,卡持件65与外导体6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602,套筒67与卡持件61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603。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60的优点是:
1、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依靠中心导体30的捕捉部分34的径向收缩和夹紧件38的径向收缩(需要连接器本体22具有第一内径和不同的第二内径,两者之间连接一过渡部分52)而实现同轴电缆的固定,本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60对应的深孔621的内径是不变的,卡持件66的尺寸是不变的,而是通过压接件65挤压螺纹外导体72,压扁的螺纹状铜皮在压接件65的端面发生堆积,从而使得同轴电缆70被牢固固定。如此一来,同轴电缆连接器60不再需要设置加工难度较大的捕捉部分34、夹紧件38、过渡部分52,简化了结构,易于加工,安装同轴电缆方便快捷。
2、本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60在环形凸起622、凸刺结构、第一绝缘体63和第二绝缘体64的配合下,中心导体62定位十分准确,即使内导体71的长度因人为原因而存在差异,也仅仅会导致内导体71插入深孔621中的长度略微不同,中心导体62的轴向位置并不会发生改变,保证了电性能要求。
3、中心导体62与第一绝缘体63和第二绝缘体64之间既可以在同轴电缆连接器60插入同轴电缆70之前即已预先完成装配,也可以在插入同轴电缆70的过程中在内导体71的推动下完成装配,安装过程更加灵活。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螺纹外导体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介电层,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
沿轴向设有中心通道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用于连接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第一端和用于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端;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至少一个绝缘体;
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内的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具有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内导体的深孔,所述深孔的内径与所述内导体的外径匹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绝缘体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用于阻挡所述螺纹外导体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的压接装置;
与所述压接装置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的中心通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外导体匹配的螺纹;
与所述卡持件邻接,扣接在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套筒,所述套筒能沿轴向从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在所述压接装置的阻止下发生堆积而固定,以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发生堆积而固定,并使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中心导体的深孔中;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外接的螺母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卡持件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绝缘体和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绝缘体,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中心导体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分别靠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靠近所述环形凸起的端面上设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匹配,所述圆环沿轴向的长度与所述环形凸起沿轴向的长度相等。
4.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螺纹外导体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介电层,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
沿轴向设有中心通道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具有用于连接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第一端和用于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端;
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至少一个绝缘体;
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内的中心导体,所述中心导体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具有沿轴向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内导体的深孔,所述深孔的内径与所述内导体的外径匹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绝缘体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用于阻挡所述螺纹外导体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的压接件,所述压接件的中心通孔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内径与所述介电层的外径匹配;
与所述压接件邻接,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内,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的中心通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外导体匹配的螺纹;
与所述卡持件邻接,扣接在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套筒,所述套筒能沿轴向从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移动,使所述卡持件将所述螺纹外导体挤压到所述压接件的端面,以使所述螺纹外导体发生堆积而固定,并使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中心导体的深孔中;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外接的螺母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卡持件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起密封作用的第三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绝缘体和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绝缘体,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中心导体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分别靠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靠近所述环形凸起的端面上设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匹配,所述圆环沿轴向的长度与所述环形凸起沿轴向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沿轴向的盲孔。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件的中心通孔内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使得所述压接件的中心通孔从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到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内径、第二内径和第三内径,所述第一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内径,所述第三内径与所述介电层的外径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的中心通孔靠近所述外导体的第二端设有一环形台,所述环形台用于抵靠所述同轴电缆的外皮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的第一端设有用于电气补偿的补偿环。
CN201020114170XU 2010-02-02 2010-02-02 同轴电缆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1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4170XU CN201601344U (zh) 2010-02-02 2010-02-02 同轴电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4170XU CN201601344U (zh) 2010-02-02 2010-02-02 同轴电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01344U true CN201601344U (zh) 2010-10-06

Family

ID=4281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417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1344U (zh) 2010-02-02 2010-02-02 同轴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0134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786A (zh) * 2013-11-13 2014-02-26 张清云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111146615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差异径长型同轴电缆端接结构
CN111146614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
CN111276833A (zh) * 2019-12-17 2020-06-12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脱型同轴电缆端接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786A (zh) * 2013-11-13 2014-02-26 张清云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103606786B (zh) * 2013-11-13 2016-04-20 张清云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111146615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差异径长型同轴电缆端接结构
CN111146614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铜管同轴电缆的端接结构
CN111276833A (zh) * 2019-12-17 2020-06-12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脱型同轴电缆端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09891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 compressible ferrule
US7160149B1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two-wire cable to a coaxial connector
US9172157B2 (en) Post-les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formable outer conductor
US855665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grounding inserts
RU2361338C2 (ru) Опрессован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коаксиального каб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с концом коаксиального кабеля
US9203167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conductive seal
US7112093B1 (en) Postless coaxial compression connector
US9153917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912110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continuity member
US8096830B2 (en) Connector with deformable compression sleeve
US9017102B2 (en) Port assembly connector for engaging a coaxial cable and an outer conductor
US20130164976A1 (en) Enhanced coaxial connector continuity
US20060258181A1 (en) Postless coaxial compression connector
US20130171869A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Grommet Biasing for Enhanced Continuity
US20080184553A1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X2008004953A (es) Conector de cable coaxial con ferula de agarre.
CN101800367B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601344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6806628U (zh) 连接器
US95646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grommet biasing for enhanced continuity
US8747151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body with a first inner bore diameter near a coupler and a second inner bore diameter smaller than the first inner bore diameter
WO2018164964A1 (en)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207459302U (zh) 一种高密封性能弯头电连接器
CN205960313U (zh) 一种尾部附件及连接器
GB2563901A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