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66824U - 捞救网 - Google Patents

捞救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66824U
CN201566824U CN2009202705143U CN200920270514U CN201566824U CN 201566824 U CN201566824 U CN 201566824U CN 2009202705143 U CN2009202705143 U CN 2009202705143U CN 200920270514 U CN200920270514 U CN 200920270514U CN 201566824 U CN201566824 U CN 201566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ctyosome
spoon
weight
rop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05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添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705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66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66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668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捞救网,其是在一网体上缘设置有至少一浮体与一连接绳,下缘设置有一重物与两拉绳,两侧分别缝制有一设置带,该设置带中穿设有一束紧绳,藉由浮体提供向上的浮力,重物提供向下的重力,使网体的网面与海平面呈相互垂直状态且可靠近浮尸,依序拉动拉绳与束紧绳,使网体两侧可以束紧并确实包覆尸体,进而达到方便捞救与可保持尸体完整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捞救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捞救网,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面上打捞并包覆尸体的捞救网。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上或各种水面上进行捞救浮尸的作业,必须将船艇开往至接近尸体处,通常由救难人员以所携带的伸缩捞救环圈套住尸体或其身上的衣物,该捞救环具有一可控制伸长量的杆体及其一端连接的一环体,操作该杆体延伸至适当长度,使该环体可将尸体圈套住并移动尸体至接近救难船艇处,再由救难人员到水中以近距离接近至待捞救的尸体,并将尸体固定于一漂浮担架上,最后由多个救难人员以人力以及藉由接力方式或机具使担架以吊挂方式,将尸体向上打捞至船艇上,然而,上述的打捞方式存在有以下的缺点:
1、许多的浮尸由于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过久,其身体结构非常脆弱且浮肿,无论是以捞救环或是以人力打捞浮尸时,常会在打捞过程中破坏尸体的完整性,而造成打捞更加困难,且对死者也不敬。
2、救难人员必须下水或下至海中,造成人力的耗费,且当天气不佳时,更是极具有危险性。
3、由于尸体会产生尸臭,当救难人员以人力打捞并近距离接触尸体时,尸臭味恐会造成身体不适或恶心感。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伸缩捞救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捞救网,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伸缩捞救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捞救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设计的一网体可以完整的包覆尸体,且以拉动绳体操作浮尸的打捞,提供救难人员便利的执行救难任务,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捞救网,其包括有一网体、一连接绳、至少一浮体、一重物及两拉绳,其中:该连接绳是设置于该网体的上端缘,且连接绳两端分别延伸突出至网体外侧;该浮体是设置于网体的上端缘;该重物是设置于网体的下端缘,其重量小于该浮体的浮力;以及该拉绳一端是连接于重物上,且分别位于网体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捞救网,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杆体,该杆体是设置于网体上且相邻浮体处。
前述的捞救网,其中所述的重物为一铅制的垂重绳,且该垂重绳是与杆体相互平行。
前述的捞救网,其中所述的网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设置带,该设置带形成有一中空状的容槽;该捞救网进一步设有两束紧绳,该束紧绳是穿设于设置带的容槽中,且一端连接于连接绳上,另一端延伸出网体外侧。
前述的捞救网,其中所述的浮体为多个浮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捞救网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藉由拉动拉绳,使网体的网面承载有浮尸,并拉动束紧绳,使网体两侧束紧并完整包覆尸体,再同时拉动连接绳、拉绳与束紧绳,而将网体与尸体一起打捞至船艇上,使得尸体的完整性获得确实保持,且捞救作业可方便操作。
2、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救难人员不需要下水,可降低人力的耗费,且能够确保救难人员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救援。
3、在捞救过程中,救难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直接碰触尸体,可以避免近距离闻到尸臭而造成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捞救网,其是在一网体上缘设置有至少一浮体与一连接绳,下缘设置有一重物与两拉绳,两侧分别缝制有一设置带,该设置带中穿设有一束紧绳,藉由浮体提供向上的浮力,重物提供向下的重力,使网体的网面与海平面呈相互垂直的状态且可以靠近浮尸,依序拉动拉绳与束紧绳,使网体两侧可以束紧并确实包覆尸体,进而达到方便捞救与可保持尸体完整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操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情境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动拉绳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动束紧绳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拉动连接绳、拉绳与束紧绳的示意图。
10:网体                     11:设置带
111:容槽                    20:连接绳
30:浮体                     40:杆体
50:重物                     60:拉绳
70:束紧绳                   80:船艇
90:浮尸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捞救网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捞救网,其包括有一网体10、一连接绳20、至少一浮体30、一杆体40、一重物50、两拉绳60以及两束紧绳70,其中:
该网体10两侧分别缝制形成有一设置带11,该设置带11形成有一呈中空状的容槽111,且容槽111在上、下两端形成有开口;
该连接绳20是设置于网体10的上端缘,较佳方式可将连接绳20缝制结合在网体10上,且连接绳20两端分别延伸突出至网体10外侧;
该浮体30可为多个浮球,且间隔设置于网体10的上端缘,另外浮体30可安装设置于连接绳20上,该浮体30具有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力,且浮体30上可设有结合孔或结合槽(图中未示),该结合孔或结合槽与连接绳20相互穿设或套设而相互结合;
该杆体40是设置于网体10上且相邻浮体30处,其为一长杆体并具有一定强度,用以支撑网体10并防止其扭曲缠绕;
该重物50是设置于网体10的下端缘处,较佳方式可将重物50与网体10以缝制结合固定,该重物50可为一铅制的垂重绳,该垂重绳是与杆体40相互平行,且其重量小于该浮体30的浮力;
该拉绳60一端是连接于重物50上,且分别位于网体10两侧;
该束紧绳70是穿设于设置带11的容槽111中,且一端连接于连接绳20上,另一端延伸出网体10外侧。
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情境的示意图。在实际使用进行海上的尸体打捞作业时,网体10是置于海水中,并将连接绳20两端、拉绳60未连接有重物50的一端与束紧绳70延伸出网体10的一端置于救难船艇80上,且由于浮体30提供有向上的浮力,重物50提供向下的重力,使网体10的网面可呈展开状并垂直在海平面下方,或与海平面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并使浮尸90位于网体10与船艇80之间,此时网体10设有重物50的一端的位置远低于浮尸90的位置;
请参阅图2及图5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动拉绳的示意图。救难人员在朝向船艇80的方向拉动拉绳60,使网体10设置有重物50的一端向上移动,并使浮尸90可承载于网体10的网面上,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6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操作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动束紧绳的示意图。拉动束紧绳70,使网体10两侧的设置带11束紧,并使浮尸90可被完整包覆于网体10中,请进一步参阅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拉动连接绳、拉绳与束紧绳的示意图。再同时拉动连接绳20、拉绳60与束紧绳70,使网体10连同尸体90一起拉置于船艇80上,进而达到方便捞救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网体、一连接绳、至少一浮体、一重物及两拉绳,其中:
该连接绳是设置于该网体的上端缘,且连接绳两端分别延伸突出至网体外侧;
该浮体是设置于网体的上端缘;
该重物是设置于网体的下端缘,其重量小于该浮体的浮力;以及
该拉绳一端是连接于重物上,且分别位于网体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杆体,该杆体是设置于网体上且相邻浮体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重物为一铅制的垂重绳,且该垂重绳是与杆体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重物为一铅制的垂重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网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设置带,该设置带形成有一中空状的容槽;
该捞救网进一步设有两束紧绳,该束紧绳是穿设于设置带的容槽中,且一端连接于连接绳上,另一端延伸出网体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浮体为多个浮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捞救网,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浮体为多个浮球。
CN2009202705143U 2009-11-13 2009-11-13 捞救网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66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05143U CN201566824U (zh) 2009-11-13 2009-11-13 捞救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05143U CN201566824U (zh) 2009-11-13 2009-11-13 捞救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66824U true CN201566824U (zh) 2010-09-01

Family

ID=42659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051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66824U (zh) 2009-11-13 2009-11-13 捞救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668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9679A (zh) * 2012-06-04 2012-0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落海人员救捞器
GB2487919B (en) * 2011-02-08 2014-01-29 Gobbler Oil Recovery Boats Ltd Lifting rig for use in lifting a buoyant load out of water
CN102060093B (zh) * 2009-11-13 2014-07-02 余添枝 捞救网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0093B (zh) * 2009-11-13 2014-07-02 余添枝 捞救网
GB2487919B (en) * 2011-02-08 2014-01-29 Gobbler Oil Recovery Boats Ltd Lifting rig for use in lifting a buoyant load out of water
CN102689679A (zh) * 2012-06-04 2012-0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落海人员救捞器
CN102689679B (zh) * 2012-06-04 2015-08-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落海人员救捞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6824U (zh) 捞救网
CN105638532A (zh) 一种可下潜式网箱
CN204909866U (zh) 一种海上救生漂浮担架
CN102060093B (zh) 捞救网
CN105523156A (zh) 一种海岛救生装备
JP5130322B2 (ja) 死体引き上げ用網
CN201030157Y (zh) 充气式安全救生通道
US9233741B2 (en) Life saving dan buoy
CN201961517U (zh) 一种救生浮标
CN206050010U (zh) 一种便捷式安全救援舟
KR101475050B1 (ko) 채낚기 선박의 집어등 구조
CN106585889A (zh) 带有氙光探照灯的捕鱼船
US20150050852A1 (en) Water rescue device
CN207141342U (zh) 一种高强度拉力救援伸缩装置
CN203461073U (zh) 水上救生装置
US10501157B2 (en) Underwater rescue system
CN205221035U (zh) 海上救生设备
CN211810136U (zh) 一种船舷救捞网
CN113581396A (zh) 一种可用于浮标回收的集成作业平台及方法
CN208908872U (zh) 一种可潜浮桁架式网箱
CN203876965U (zh) 漂浮绳
CN206203658U (zh) 一种吊装人工鱼礁的吊钩
CN205354954U (zh) 一种水上救生装置的开关结构
RU12453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ова рыбы
CN204642108U (zh) 球形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11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