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59989U -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 Google Patents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59989U
CN201559989U CN2009202778568U CN200920277856U CN201559989U CN 201559989 U CN201559989 U CN 201559989U CN 2009202778568 U CN2009202778568 U CN 2009202778568U CN 200920277856 U CN200920277856 U CN 200920277856U CN 201559989 U CN201559989 U CN 201559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roller
way
steel plate
dr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78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文
胡小卓
苏洸
马晓明
陈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778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59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59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599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所述分离辊道由多个辊子间隔排列构成,所述辊子包括有传动端、辊身和非传动端;所述辊身至少由一个固定辊身和一个与固定辊身具有相同长度和直径的自由辊身构成;所述固定辊身与传动端的动力装置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自由辊身能自由转动地延伸设置在固定辊身一侧;所述分离辊道中相邻的两个辊子的固定辊身和自由辊身相互对应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不仅能够正常的输送普通的单张钢板,同时能将等宽的并行钢板有效的分离,不仅减少了设备一次性投资,还减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所述辊子构成的整体辊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辊身速度的差异将两张并行的钢板分离开来的辊道及其辊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大型板带轧机的建设,轧辊及运输辊道的规格越来越大,但是市场的需求通常大量在中等规格。很多厂家采用将宽规格的钢板剖分成两块等宽钢板的方式来生产,以达到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随着宽厚板生产技术的提高,窄规格钢板采用并行入炉的方式进行热处理,这样,可以在提高热处理产量的同时,降低热处理能耗。但是,部分热处理后的钢板需要进行矫直处理,以满足市场对钢板平直度的要求,因此,在热处理后需将两张并行的钢板有效分离,才能进行后续的工艺处理。
目前的辊道均为整体辊道,如图1所示,为构成现有车间整体辊道的辊子结构示意图。该辊子9由传动端91、中间辊身92和非传动端93构成,该中间辊身92由一个辊柱构成;因此,由该现有所述辊子9间隔排列构成的辊道的运行速度及运行方向是单一的,无法通过该整体辊道将两张并行的钢板有效分离,而需采用专门的吊车或者提升装置将其中一块钢板吊起,待辊道将另一块钢板输送完毕后,再将吊起的钢板放下,由辊道行进输送才能将所述两块钢板分离;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投资,也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的相关设计和制造经验,提出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通过辊道速度差异将并行钢板分离,以减少设备投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对辊子的辊身结构进行改进,以使由所述辊子构成的整体辊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辊子,所述辊子包括有传动端、辊身和非传动端;所述辊身至少由一个固定辊身和一个自由辊身构成;所述固定辊身与传动端的动力装置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自由辊身能自由转动地延伸设置在固定辊身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辊身与自由辊身的长度和直径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端包括传动端轴承、传动端轴承座和连接于固定辊身与动力装置之间的传动装置;所述非传动端包括非传动端轴承和非传动端轴承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辊身与自由辊身之间还设有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支撑部包括有中间轴承和中间轴承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所述分离辊道由多个辊子间隔排列构成,所述辊子包括有传动端、辊身和非传动端;所述辊身至少由一个固定辊身和一个与固定辊身具有相同长度和直径的自由辊身构成;所述固定辊身与传动端的动力装置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自由辊身能自由转动地延伸设置在固定辊身一侧;所述分离辊道中相邻的两个辊子的固定辊身和自由辊身相互对应交叉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端包括传动端轴承、传动端轴承座和连接于固定辊身与动力装置之间的传动装置;所述非传动端包括非传动端轴承和非传动端轴承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辊身与自由辊身之间还设有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支撑部包括有中间轴承和中间轴承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不仅能够正常的输送普通的单张钢板,同时能将等宽的并行钢板有效的分离,不仅减少了设备一次性投资,还减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所述辊子构成的整体辊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现有构成钢板输送辊道的辊子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构成并行钢板分离辊道的辊子结构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进行钢板分离过程的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进行钢板分离过程的示意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进行钢板分离过程的示意图三。
图6:本实用新型中构成并行钢板分离辊道的辊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子1,所述辊子1包括有传动端11、辊身12和非传动端13;所述辊身12由一个固定辊身121和一个自由辊身122构成;所述固定辊身121与传动端11的动力装置14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14驱动旋转,所述自由辊身122能自由转动地延伸设置在固定辊身121一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100,所述分离辊道100是由多个上述辊子1间隔排列构成的,所述辊子1中的固定辊身121和自由辊身122具有相同的长度和直径;所述分离辊道100中相邻的两个辊子1的固定辊身121和自由辊身122相互对应交叉设置。
如图3所示,由所述多个辊子1组成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100,其中自由辊身122与固定辊身121沿辊道100中心线将辊道对分;由于自由辊身122与固定辊身121的辊径相同,使得钢板可以与辊道的辊面保持水平;自由辊身122可自由转动,自由辊身122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由于辊道100的间距过大而导致叩头钢板误入辊道下面。
如图3所示,在分离辊道100中,自由辊身122、固定辊身121与动力装置14的相对位置固定,动力装置14在辊道两侧交替布置,同侧辊道成组传动,速度一致。
并行钢板的分离方式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两块并行钢板21和22进入分离辊道100后,两侧动力装置14采用不同的速度输送两块钢板21和22,从而将两块钢板21和22分离。当分离辊道100应用在冷区(即:轧钢车间里温度低的区域)时,可采用一侧动力装置14高速,另一侧动力装置14低速的方式,低速侧动力装置14也可停止;但当分离辊道100应用在热区(即:轧钢车间里温度高的区域)时,低速侧动力装置14尽量避免停止,防止高温钢板对辊道的损伤。
如果输送单张钢板通过分离辊道100时,两侧动力装置14采用同一速度即可。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100,不仅能够正常的输送普通的单张钢板,同时能将等宽的并行钢板有效的分离,不仅减少了设备一次性投资,还减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所述辊子构成的整体辊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如图6所示,在本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端11包括传动端轴承111、传动端轴承座112和连接于固定辊身121与动力装置14之间的传动装置113,所述动力装置14为电机;所述非传动端13包括非传动端轴承131和非传动端轴承座132。
进一步,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辊身121与自由辊身122之间还设有中间支撑部15;所述中间支撑部15包括有中间轴承151和中间轴承座15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轴承和轴承座位于独立辊道架之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分离辊道无需采用其它专用吊装工具将辊道上的钢板分离,减少了设备的一次性投资。
2、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由于采用专用工具分离钢板的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车间辊道在使用上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分离辊道,可以更好的满足轧钢车间生产的需要;该分离辊道的应用使得车间物流工艺路线可以变得更为灵活,通畅。
4、本实用新型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辊子,所述辊子包括有传动端、辊身和非传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至少由一个固定辊身和一个自由辊身构成;所述固定辊身与传动端的动力装置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自由辊身能自由转动地延伸设置在固定辊身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身与自由辊身的长度和直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端包括传动端轴承、传动端轴承座和连接于固定辊身与动力装置之间的传动装置;所述非传动端包括非传动端轴承和非传动端轴承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身与自由辊身之间还设有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支撑部包括有中间轴承和中间轴承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6.一种并行钢板分离辊道,所述分离辊道由多个辊子间隔排列构成,所述辊子包括有传动端、辊身和非传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至少由一个固定辊身和一个与固定辊身具有相同长度和直径的自由辊身构成;所述固定辊身与传动端的动力装置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自由辊身能自由转动地延伸设置在固定辊身一侧;所述分离辊道中相邻的两个辊子的固定辊身和自由辊身相互对应交叉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端包括传动端轴承、传动端轴承座和连接于固定辊身与动力装置之间的传动装置;所述非传动端包括非传动端轴承和非传动端轴承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身与自由辊身之间还设有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支撑部包括有中间轴承和中间轴承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CN2009202778568U 2009-11-27 2009-11-27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59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78568U CN201559989U (zh) 2009-11-27 2009-11-27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78568U CN201559989U (zh) 2009-11-27 2009-11-27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59989U true CN201559989U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5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785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59989U (zh) 2009-11-27 2009-11-27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599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435A (zh) * 2012-11-13 2013-02-13 江苏达胜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束下传输装置
CN102923459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无锡市亚青机械厂 一种分流辊道结构
CN109502279A (zh) * 2018-10-18 2019-03-22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一种基于视觉系统调节单驱辊筒输送机及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459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无锡市亚青机械厂 一种分流辊道结构
CN102923435A (zh) * 2012-11-13 2013-02-13 江苏达胜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束下传输装置
CN102923435B (zh) * 2012-11-13 2015-11-18 江苏达胜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束下传输装置
CN109502279A (zh) * 2018-10-18 2019-03-22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一种基于视觉系统调节单驱辊筒输送机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9519U (zh) 一种柔性皮带传送太阳能电池片的装置
CN201559989U (zh) 并行钢板分离辊道及其辊子
CN207580714U (zh) 一种纺织印染车间布料输送车
CN102633080A (zh) 板材转运台
CN203306923U (zh) 用于电动葫芦的移动机构
CN202296172U (zh) 链条组件
CN202862278U (zh) 一种滚筒传动装置及滚筒切割机或滚筒雕刻机
CN206855669U (zh) 一种翻板冷却系统
CN202594256U (zh) 板材转运台
CN202744017U (zh) 一种一次可叠二板的叠板机
CN203946501U (zh) 焊接钢管输送带
CN203345688U (zh) 一种智能钢管输送辊道
CN205998563U (zh) 一种集成的运管小车
CN202784846U (zh) 一种玻璃生产线传送装置
CN202864514U (zh) 防跑偏金属薄板收卷装置
CN204507937U (zh) 一种板材上料装置
CN201168710Y (zh) 氧化铁皮清除装置
CN106625168A (zh) 钢坯自动除鳞机
CN103769449A (zh) 一种绕圆机
CN202245069U (zh) 塑料夹心板生产线的立式冷却机
CN203237682U (zh) 一种物品传送装置
CN201436151U (zh) 四辊轧机止推轴承的更换工装
CN2619754Y (zh) 圆钢砂轮倒棱机
CN203306924U (zh) 用于起重行车的四驱联动移动装置
CN202967351U (zh) 板式输送机的下线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n Wen

Inventor after: Hu Xiaozhuo

Inventor after: Su Guang

Inventor after: Ma Xiaoming

Inventor after: Chen Yan

Inventor before: Han Wen

Inventor before: Hu Xiaozhuo

Inventor before: Su Guang

Inventor before: Ma Xiaom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Y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