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56967U - 抗晃电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抗晃电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56967U CN201556967U CN2009202342830U CN200920234283U CN201556967U CN 201556967 U CN201556967 U CN 201556967U CN 2009202342830 U CN2009202342830 U CN 2009202342830U CN 200920234283 U CN200920234283 U CN 200920234283U CN 201556967 U CN201556967 U CN 2015569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power
- power supply
- diode
-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在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与双相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交流电源输入回路、继电器以及电容充放电回路。本实用新型利用继电器来实现交流电源和电容放电的自动切换,当交流电源有电压时,电源为电容充电,并为负载供电;当交流电源失电或跌落,负载从交流电源上断开,被切换到电容放电回路上,切换时间在25ms以内,负载不会受其切换影响而停机或复位,当交流220V电源在电容能正常供应负载的放电时间内恢复供电,则继电器动作,负载由交流220V正常供电,同时交流220V电源对电容充电。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实用方便,运行可靠,增强了负载的抗晃电能力,从而保证负载连续不间断的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继电保护产品和电力数字仪表中使用的电源装置,特别是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继电保护产品和电力数字仪表,辅助工作电源大多为开关电源,电压输入范围为AC/DC80~270V,在一些重要场合,如发电厂、水电站、500KV以下各类变电站、电气化铁路、冶金、化工等场所,有时可能因为电源的短时跌落或短暂的停电,而使得保护误动作,影响到工艺的连续性,这时就需要一种能为我公司的低压电动机保护产品提供短暂的电源,不让其动作停车的产品,这就是抗晃电电源装置,它能为正在工作的低压电动机保护产品失电后提供6~8秒可靠的电源,从而保证生产工艺的可靠稳定不间断运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当供电电源消失后能给交直流通用的负载提供若干秒的电源。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在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与双相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交流电源输入回路、继电器以及电容充放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交流电源输入回路包括第四电阻、电容组、第五电阻以及RC吸收回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依次与所述第四电阻、电容组、RC吸收回路以及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第五电阻串联在电容组与RC吸收回路之间;双相输入端的L相端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RC吸收回路包括串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四电阻为压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电容组为两个串联的安规电容。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五电阻为负温度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容充放电回路包括用于限制充放电电流的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依次串联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接后引出,引出端与双相输入端的N相端之间并联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电阻,用两个大容量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作为储能元件,通过一个继电器实现交流失电后把负载自动切换到电容放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包括含有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入端的L相端与N相端之间串联所述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用来指示电源输入是否带电。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包括含有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二极管和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出端的L相与N相之间串联所述第六电阻、第四二极管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四二极管与第五发光二极管并联,用来指示电源输出是否带电。
本实用新型加上交流电源220V后,继电器常开触点吸合,电源相线经过限流的第二电阻后,再经第一二极管整流后给并联的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快速充电;当电源220V消失或骤降使继电器动作后,继电器常闭触点闭合,电容组开始给负载供电,无负载时则由电阻放电。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继电器来实现交流电源和电容放电的自动切换,当交流电源有电压时,继电器的线圈得电闭合,常开触点闭合,电源为电容充电,并为负载供电;当交流电源失电或跌落,使继电器动作时,则常开触点打开,常闭触点合上,负载从交流电源上断开,被切换到电容放电回路上,切换时间在25ms以内,负载不会受其切换影响而停机或复位,当交流220V电源在电容能正常供应负载的放电时间内恢复供电,则继电器动作,负载由交流220V正常供电,同时交流220V电源对电容充电;若交流220V电源不能在电容能正常供应负载的放电时间内恢复供电,则负载只能失电停止运行。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实用方便,运行可靠,增强了负载的抗晃电能力,从而保证负载连续不间断的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流电源输入回路、继电器以及电容充放电回路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输出输入电源指示电路部分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在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与双相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交流电源输入回路11、继电器13以及电容充放电回路12。
所述交流电源输入回路包括第四电阻、电容组、第五电阻以及RC吸收回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依次与所述第四电阻、电容组、RC吸收回路以及继电器线圈的两端3、4并联,第五电阻串联在电容组与RC吸收回路之间;双相输入端的L相端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2连接;所述RC吸收回路包括串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四电阻为压敏电阻,所述电容组为两个串联的安规电容,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五电阻NTC5为负温度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容充放电回路包括用于限制充放电电流的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以及第三电阻R3;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1依次串联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接后引出,引出端与双相输入端的N相端之间并联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电阻。第二电阻R2用来防止电容充电时的电流过大,而烧毁整流二极管。第三电阻R3作为输出假负载,为输出回路提供放电回路
如图2a、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含有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输入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入端的L相端与N相端之间串联所述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J2端为输入电源指示电路与电源的双相输入端的L、N相端连接公共端。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含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输出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出端的L相端与N相端之间串联所述第六电阻、第四二极管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四二极管与第五发光二极管并联。J4端为输出电源指示电路与电源的双相输出端的L(+)、N(-)相端连接公共端。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抗晃电电源装置主要实现当供电电源消失后给能交直流通用的负载提供若干秒的电源。用两个并联的大容量电容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作为储能元件,通过一个继电器实现交流失电后把负载自动切换到电容放电回路,继电器为交流240V线圈,并有两对常开常闭触点,触点容量为5A 250VAC,0.5A220VDC。
工作时,当加上交流电源220V后,继电器常开触点吸合,电源相线经过一个限流电阻R2后,在经二极管D1整流后给两个并联的电容快速充电;当电源220V消失或骤降使继电器动作后,继电器常闭触点闭合,电容开始给负载供电,无负载时则由电阻放电。
图2a、图2b为电源指示电路用来指示电源输入输出是否带电,当交流电源有输入和电源有输出时相对应电源指示灯亮。
本实用新型中,压敏电阻主要防止由于过压造成对后面电路元件的损坏,安规电容C3、C4起滤波作用,主要用来抑制共模干扰;在交流电源输入回路里串接功率型负温度热敏电阻第五电阻NTC5,能有效地抑制开机时的浪涌电流,以保证电子元件免遭破坏;交流回路中的RC吸收回路,它既能抑制继电器线圈断开时的干扰,又能保护继电器的触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8)
1.一种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与双相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交流电源输入回路、继电器以及电容充放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源输入回路包括第四电阻、电容组、第五电阻以及RC吸收回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入端依次与所述第四电阻、电容组、RC吸收回路以及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第五电阻串联在电容组与RC吸收回路之间;双相输入端的L相端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RC吸收回路包括串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为压敏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为两个串联的安规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为负温度热敏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充放电回路包括用于限制充放电电流的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依次串联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接后引出,引出端与双相输入端的N相端之间并联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入端的L相端与N相端之间串联所述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抗晃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二极管和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的双相输出端的L相端与N相端之间串联所述第六电阻、第四二极管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四二极管与第五发光二极管并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342830U CN201556967U (zh) | 2009-08-06 | 2009-08-06 | 抗晃电电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342830U CN201556967U (zh) | 2009-08-06 | 2009-08-06 | 抗晃电电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56967U true CN201556967U (zh) | 2010-08-18 |
Family
ID=42616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3428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56967U (zh) | 2009-08-06 | 2009-08-06 | 抗晃电电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5696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839A (zh) * | 2011-01-18 | 2011-07-13 | 西安润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低压交流控制回路中防晃电辅助电源及供电方法 |
CN103560476A (zh) * | 2013-11-22 | 2014-02-05 | 珠海万力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359694A (zh) * | 2017-08-24 | 2017-11-17 | 上海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后备式接触器保持型自适应抗晃电装置及其方法 |
-
2009
- 2009-08-06 CN CN2009202342830U patent/CN2015569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839A (zh) * | 2011-01-18 | 2011-07-13 | 西安润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低压交流控制回路中防晃电辅助电源及供电方法 |
CN103560476A (zh) * | 2013-11-22 | 2014-02-05 | 珠海万力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359694A (zh) * | 2017-08-24 | 2017-11-17 | 上海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后备式接触器保持型自适应抗晃电装置及其方法 |
CN107359694B (zh) * | 2017-08-24 | 2023-05-16 | 上海一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后备式接触器保持型自适应抗晃电装置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57910C (zh) | 低压三相异步电动机抗晃电及保护综合装置 | |
CN201509100U (zh) | 电力双电源装置 | |
CN106972583A (zh) | 一种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系统 | |
CN101764426B (zh) | 蓄电池组不离线放电容量测试用保安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CN205490151U (zh) | 高效电场感应取电装置 | |
WO2017071413A1 (zh) | 高电压大电流复合注入的直流断路器合成试验电路和方法 | |
CN102664454B (zh) | 一种基于铁锂电池的非浮充式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 | |
CN102280924B (zh) |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持续供电系统 | |
CN103219766B (zh) | 非浮充锂电型站用直流电源系统 | |
CN104935077A (zh) | 用于串联电容式交流接触器的防晃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158066B (zh) | 确保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的储能电机储能到位的直流电源 | |
CN201556967U (zh) | 抗晃电电源装置 | |
CN203326621U (zh) | 非浮充锂电型站用直流电源系统 | |
CN203690963U (zh) | 便携式储能电源 | |
CN201663428U (zh) | 一种自动断电综合保护器 | |
CN107632269A (zh) | 通信蓄电池在线充放电测试系统 | |
CN214122422U (zh) | 一种实现蓄电池充放电试验的切换装置 | |
CN102664396A (zh) | 智能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储能超级电容组的连接电路 | |
CN204928360U (zh) | 用于串联电容式交流接触器的防晃电装置 | |
CN208581052U (zh) | 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及其制成的光伏储能逆变器 | |
CN201174603Y (zh) | 太阳能逆变电源 | |
CN201038776Y (zh) | 电容器快速放电装置 | |
CN207474337U (zh) | 防止触点拉弧装置 | |
CN104901424A (zh) | 一种可在线远程监测的双脱扣电涌保护器 | |
CN104022554A (zh) | 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和uc3842芯片的电池冲放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JIANGSU SPERE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JIANGSU SFERE ELECTRIC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4434 No. 99 East Chengjiang Road, Jiangsu, Jiangyin Patentee after: Jiangyin Sfere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434 No. 99 East Chengjiang Road, Jiangsu, Jiangyin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fere Electric Co.,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