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51138U - 分体式加热锅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加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51138U
CN201551138U CN2009202633338U CN200920263333U CN201551138U CN 201551138 U CN201551138 U CN 201551138U CN 2009202633338 U CN2009202633338 U CN 2009202633338U CN 200920263333 U CN200920263333 U CN 200920263333U CN 201551138 U CN201551138 U CN 201551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pport arm
kinematic link
pot body
spli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633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伟文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A General Aviation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lecpro Electric Appliance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lecpro Electric Appliance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lecpro Electric Appliance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633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51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51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511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体式加热锅,包括锅体组件及与所述锅体组件可拆卸地钩扣连接的底座;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发热盘和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固连在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发热盘固连在所述反射板与所述锅体的底部之间;所述底座呈环形且其内设置有支撑臂并承载所述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可被钩接的钩接器;所述支撑臂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钩接器可以钩扣连接的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加热器的热利用效率,节省能耗,又能提高加热锅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为此可适用于各种分体式火锅、饭锅、汤锅、奶加热锅等。

Description

分体式加热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锅具,特别涉及一种锅体与支承所述锅体的支承底座呈分体式的加热锅具。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加热锅具由于具有便于清洗锅体的特点被比较广泛地应用。但锅体与支承所述锅体的支承底座如何固定,不同的企业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一种比较普通的案例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固定机构,导致例如在使用火锅的过程中,由于锅体直接放置在底座上,锅体容易翻倒,形成易烫伤使用者的安全隐患。针对该弊端,有人提出了将锅体锁紧在底座上的结构。
第一例,如专利申请号为03225216.1,名称为“一种分体式电火锅”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电火锅,包括锅体、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电热盘,锅体放置在底座上的电热盘上,电热盘和底座间安装有若干弹簧,底座上设有若干个销轴座,若干个销轴座分别设有销轴孔,销轴安装在销轴孔内,若干个连接机构K通过销轴分别与销轴座转动连接,锅体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锅体通过连接机构K紧锁在卡槽上与底座固连接,使用后需清洗时向上拉起连接机构K中的把手,进而将连接机构从锅体上脱开,锅体即可与底座分开。但是该专利技术中锅体的固定是通过锅体外侧壁的卡槽与底座上的连接机构K相互配合锁紧,在操作中几个连接机构K需同时锁紧或脱开,否则易造成锅体侧翻,操作者使用不便且不安全;另外,在锅体外侧壁设卡槽增加了锅体的加工工艺,同时卡槽内也容易积垢。
第二例,如专利申请号为01242864.7,名称为“一种分体式电火锅”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电火锅,包括锅体、底座,底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支脚,锅体底上固定有电热管和固定板,锅体通过固定在底部的向下凸起的槽状固定板与底座上的连接机构连接。该连接机构包括旋钮,有防止旋钮滑落的卡环的旋钮轴,在旋钮和底板间有拉紧弹簧。旋钮轴端呈长方形,在轴端下方开有工字节形槽,在旋钮上还有与底板上的弧形限位孔匹配的限位块。使用时,锅体对准定位后平稳地放在底座上,并使旋钮轴伸进固定板上的矩形配套孔中,然后旋转旋钮到限位,工字型的轴端就与矩形孔交错90°,架在了固定板内,在拉紧弹簧力的作用下,固定板卡紧在旋钮轴的槽中。用后需清洗锅体时,再旋转旋钮到另一个限位,向上取下锅体即可清洗。上述机构虽然简单但对电热管的保温问题即热效率问题未做考虑,卡接操作机构收藏在底座的下部,操作也不十分方便。
第三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40258.3,名称为“分体式火锅锅体的锁紧机构”的发明专利(注:本申请人早前申请但至今尚未公开的技术发明方案),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火锅锅体的锁紧机构,所述火锅包括锅体、发热盘、反射板及底座,所述发热盘弹性固定在所述反射板上或所述底座内,所述反射板固定在所述底座内,所述锅体放置在所述发热盘上,并可以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在所述发热盘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锅体支撑架、传动连杆和至少一个弹性锁钩。当锅体放置到发热盘上,通过弹性锁钩钩挂在锅体支撑架上将锅体锁紧在底座上,以避免锅体侧翻的弊端。当按压在传动连杆的延伸端部设置按压手柄,从而推动传动连杆沿其中轴方向滑动,同时带动弹性锁钩脱离锅体支撑架使锅体处于解锁状态。但该方案主要侧重于锅体与加热器分离而分开设置的情况下使用的锁紧结构。由于锅体与加热器分离,热传导效率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或虽然已经申请但未公开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特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的可应用于火锅、奶加热锅等的分体式加热锅。旨在进一步提高加热器的热利用效率,从而节省能耗,又能提高加热锅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加热锅,包括底座及位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可分离地钩扣连接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发热盘和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固连在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发热盘固连在所述反射板与所述锅体的底壁之间;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可被钩接的钩接器;所述底座呈环形且其内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钩接器可以钩扣连接的锁紧机构。
所述锅体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可分离地钩扣连接,是指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利用其所述连接耳上的钩接器与所述底座上的锁紧机构钩扣连接,而当所述锁紧机构被释放或解除锁紧状态后,所述锅体组件可以自由地从所述底座上移开。
所述锅体组件的所述锅体是盛装被加热物料的容器,至少具有底部和环绕底部的侧壁。当然在使用所述锅体加热食物时还可以加盖锅盖。上述发热盘是完成电热转换的发热器件,负责为锅体提供加热能量,既可以是电加热器件,也可以是电磁加热器件。所述反射板是固定在所述锅体底部的板状器件,既可以使发热盘的热量反射到所述锅体的底部壁体上,减少所述发热盘的热量直接散发的到外边的空气中,也可以在所述锅体使用完毕需要移动到所述底座外边时,将发热盘与桌面或灶台面隔离,防止发热盘的余热损坏这些桌面,也防止桌面的污物黏贴在发热盘上。
还可以在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位置例如在所述反射板的下部固连设置各干个隔离凸台,这样既不妨碍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又可以进一步在所述锅体组件外移时可以将所述反射板与桌面或灶台面隔离;当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该隔离凸台又可以将所述反射板与所述支撑臂隔开。当然为了不妨碍其他结构件的安排,所述隔离凸台最好位于在所述反射板下部的外周区域。此外所述隔离凸台的高度设置在5mm~20mm比较恰当,但具体数据可以根据整体结构设计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试验就可以得出。
所述发热盘固定在所述发射板与所述锅体的底壁之间,可以固连在所述发射板上或所述锅体的底壁上。最好是通过焊接等方法直接固连在所述锅体的底壁上。
所述底座呈环形,其内设置有支撑臂,这样所述底座的上部侧壁和所述支撑臂可以共同或分别支撑所述锅体组件,所述底座的下部空间装设电控系统器件,这样所述分体式加热锅的各个电器件通过这些电控系统器件予以控制。其次所述底座呈环形,所述锅体组件的最下部的部分如反射板部分甚至发热盘部分可以容纳在所述底座的环形容腔内,不仅美观,而且所述锅体组件固定安全可靠,还可以通过所述底座的上部侧壁形成对所述锅体组件的保温作用,减少所述锅体组件的热量散失。
所述底座内设置的所述支撑臂,是径向分布在所述底座内的横向臂体,不仅可以提高所述底座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将所述底座的内的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相对的空间,并可以承载与所述钩接器钩扣连接的锁紧机构。当然仅仅从承载所述锁紧机构的角度出发,所述支撑臂还可以仅仅是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支架,该支架仅仅可以是其一个端部与所述底座的壁体连接。
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设置有连接耳,是指所述连接耳直接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下部的侧边位置并向下凸出,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反射板的的下部位置并向下凸出。无论如何所述连接耳设置在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后,不仅能够与所述锅体组件固定连接,而且又能与所述底座内的所述支撑臂的下面的锁紧机构形成钩扣连接,从而当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能够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可靠的链接。当然当所述连接耳向下凸出高度高于所述反射板的底平面时,还可以利用所述连接耳替代上述的隔离凸台。
为了实现所述锅体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可靠的钩扣连接,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锁紧机构包括:(1)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的侧壁并在延伸端部设置按压手柄;所述传动连杆沿其中轴方向可滑动地固连在所述底座上;(2)至少一个弹性锁钩;所述弹性锁钩包括锁钩柄及复位弹簧,所述锁钩柄可转动地固连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传动连杆可以推动所述锁钩柄转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所述锁钩柄上,另一端固连在所述支撑臂上;(3)所述锁钩柄的顶端部位设置有钩状臂;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钩状臂可以钩住所述钩接器;而推动所述传动连杆时可以同步推动所述锁钩柄的顶端部位的钩状臂脱离所述钩接器。其次所述连接耳的所述钩接器是在所述连接耳上设置的窗孔或所述连接耳上设置的卷边槽,当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钩状臂可以钩扣在所述窗孔上或所述卷边槽上。为了提高所述传动连杆复位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所述传动连杆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当然实现钩扣结构的方案还有很多,例如在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中设置可滑动的弹性臂和弹簧,当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性臂的顶端部可以滑入所述钩接器中;设置一个按压手柄可以拖动所述弹性臂在所述滑动座中滑动,所述按压手柄定位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这样当按压操作所述按压手柄时就可以推动所述弹性臂脱离所述钩接器从而顺利取出所述锅体组件。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臂的下部设置传动连杆滑槽;所述传动连杆的中部主体部分容纳在所述传动连杆滑槽内并可以在所述传动连杆滑槽内滑动。这样所述传动连杆不仅可以可靠地定位在所述支撑臂的下部,而且可以灵活地在所述支撑臂的下部滑动。
当然实现所述传动连杆在所述支撑臂的下部灵活滑动的技术方案还有很多,例如采用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40258.3中已经采用过的方案所述传动连杆上设置有长条状槽,所述长条状槽的尺寸基本适配所述锁钩柄的转动行程,所述锁钩柄穿过所述长条状槽后再延伸穿过所述反射板到所述锅体支撑架的内侧边,所述传动连杆通过所述长条状槽推动所述锁钩柄在所述固定支座上转动。反之还可以采用在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滑动长条槽,在所述传动连杆上设置滑动吊挂T形柱在所述滑动长条槽的两侧壁上的方法实现。但这种方案所述传动连杆显然容易晃动。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臂上设置避空孔,所述钩状臂从所述支撑臂的下面穿过所述避空孔延伸到所述支撑臂的上面。这些避空孔可以是专门设置的,也可以是利用所述支撑臂本身存在的间隙孔腔。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底垫,所述支撑底垫的外轮廓与所述底座的下部外侧壁适配。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支撑臂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部位设置有定位针组件;所述定位针组件包括针体、定位弹簧和弹簧盖;其中所述定位弹簧的底端支撑在所述支撑臂的壁体上,所述弹簧盖搁置在所述定位弹簧的顶端面并可以随所述定位弹簧的伸缩而上下浮动;所述针体的顶端部呈T字形并可滑动地穿套在所述弹簧盖上;在所述传动连杆的中部位置设置与所述针体的尾端部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针体的尾端部穿过所述定位弹簧、中心孔并在所述定位弹簧被压缩时可以插入所述定位孔中。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弹簧盖上固连弓形臂,所述针体的顶端部的升降活动行程被限定在所述弓形臂与所述弹簧盖之间。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臂的中心孔部位的轴向剖面呈梯形而具有梯形容纳腔;所述弹簧盖的上部还固连有温度传感器组件,所述梯形腔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定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弹簧盖之间,所述定位针组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容纳在所述梯形容腔内,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在自由状态下其顶端部高于所述梯形腔的顶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所述底座设置为环形且其内设置有支撑臂,这样所述底座的上部侧壁和所述支撑臂可以共同或分别支撑所述锅体组件,所述支撑臂的下部空间装设电控系统器件;其次所述锅体组件的最下部的部分如反射板部分甚至发热盘部分可以容纳在所述底座的上部容腔内,不仅美观,而且所述锅体组件固定安全可靠,还可以通过所述底座的容腔形成对所述锅体组件的保温作用,减少所述锅体组件的热量散失。
2.由于所述反射板固定在所述锅体底部,既可以使发热盘的热量反射到所述锅体的底部壁体上,减少所述发热盘的热量直接散发的到外边的空气中,也可以在所述锅体使用完毕需要移动到所述底座外边时,将发热盘与桌面或灶台面隔离,防止发热盘的余热损坏这些桌面,也防止桌面的污物黏贴在发热盘上。
3.由于所述反射板的下面固连设置各干个隔离凸台,这样既不妨碍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又可以进一步在所述锅体组件外移时可以将所述反射板与桌面或灶台面隔离;当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该隔离凸台又可以将所述反射板与所述支撑臂隔开。
4.由于所述支撑臂的下部设置传动连杆滑槽,这样所述传动连杆不仅可以可靠地定位在所述支撑臂的下部,而且可以灵活地在所述支撑臂的下部滑动。
5.由于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底垫,大大减少所述底座上的热量直接传导到桌面。
6.由于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底垫,可以将这两个部件分开制造,减少了制造难度,可以使由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底垫具有丰富的外观造型。
7.由于所述支撑臂的中心孔部位的轴向剖面呈梯形而具有梯形容纳腔;所述定位针组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可以容纳在所述梯形容腔内。并且巧妙地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实现对所述定位针组件的控制。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分体式火锅、饭锅、汤锅、奶加热锅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锅体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锁钩柄的定位结构示意图,也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底座从底面方向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传动连杆滑槽组装后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锅体组件从底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定位针组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组装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分体式加热锅的所述连接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一种分体式加热锅,包括锅体组件1及与所述锅体组件可拆卸地钩扣连接的底座2,所述锅体组件1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锅体组件1包括锅体10、反射板11和发热盘14,所述锅体10是盛装被加热物料的容器,具有底部和环绕底部的侧壁,当然在使用所述锅体10加热食物时还可以另外加盖锅盖。所述发热盘14是盘状电加热管,所述反射板11固连在所述锅体10的底部,所述发热盘14位于所述反射板11与所述锅体10的底壁之间的容腔内并与所述锅体10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反射板11是固定在所述锅体10的底部的板状器件,具有光滑的内表面,既可以使所述发热盘14的热量反射到所述锅体10的底部壁体上,减少所述发热盘14的热量直接散发的到外边的空气中,也可以在所述锅体10使用完毕需要移动到所述底座2的外边时,将所述发热盘14与桌面或灶台面隔离,防止所述发热盘14的余热损坏这些桌面,也防止桌面的污物黏贴在所述发热盘14上。
其次所述反射板11下部还固连设置有隔热凸台12和向下凸出的连接耳13,其中所述隔热凸台12的凸出高度高于所述连接耳13从而可以保护所述连接耳13免受意外非正常损坏。所述隔离凸台12还可以在所述锅体组件1外移时可以将所述反射板11与桌面或灶台面隔离;当所述锅体组件1放置在所述底座2上时,该隔离凸台12又可以将所述反射板11与所述支撑臂21隔开。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耳13上设置有窗孔131,从而方便与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锁紧机构钩扣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将所述连接耳13的下部位置设置为卷边状而具有沟槽结构,从而也可以利用该沟槽结构与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锁紧机构钩扣连接。
如果所述反射板11太薄不够力度承载所述隔热凸台12和连接耳13,还可以将所述隔热凸台12和连接耳13固定设置在所述锅体10的底部,在所述反射板11上设置可以让所述隔热凸台12和连接耳13穿过的孔,从而可以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所述底座2呈环形且其内设置有支撑臂21并承载所述锅体组件1;所述支撑臂21的下部空间装设电控系统器件321,而所述电控系统器件321又与控制按钮4、所述分体式加热锅的各个电器件等电连接并予以控制。为了配合所述隔热凸台12在所述支撑臂21上定位,在所述支撑臂21上对应设置凹坑210。所述支撑臂21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耳13可以钩扣连接的锁紧机构。
所述底座2呈环形,所述锅体组件1的最下部的部分如反射板11甚至发热盘14可以伸入和容纳在所述支撑臂21的上部空间内,不仅美观,而且使所述锅体组件1更加固定安全可靠,减少所述锅体组件1的热量散失。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传动连杆8。所述传动连杆8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2的侧壁并在延伸端部设置按压手柄8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臂21的下部设置传动连杆滑槽83,所述传动连杆8的中部主体部分容纳在所述传动连杆滑槽83内并可以在所述传动连杆滑槽83内左右滑动。这样所述传动连杆8不仅可以可靠地定位在所述支撑臂21的下部,而且可以灵活地在所述支撑臂21的下部滑动。其次所述传动连杆滑槽83的壁体上设置有可以让下述的所述针体71穿过的孔。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二个弹性锁钩9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传动连杆8的两端。如图3-1所示,在所述支撑臂21上设置一个转槽,中心转轴215穿过所述弹性锁钩9的转轴孔并埋设在所述转槽内。一个固定片214通过固定销213固连在所述支撑臂21的下部并封闭所述转槽从而将所述中心转轴215定位在所述支撑臂21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性锁钩9包括锁钩柄91及复位弹簧92,两个所述锁钩柄9可转动地分别固连在所述支撑臂21上,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手柄82,所述传动连杆8可以推动左边的所述锁钩柄9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可以推动右边的所述锁钩柄9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复位弹簧92的一端固连在所述锁钩柄9上,另一端固连在所述支撑臂21上或与所述支撑臂21固连的支架上。所述锁钩柄9的顶端部位设置有钩状臂91,在所述复位弹簧92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钩状臂91可以钩住所述窗孔131;而推动所述传动连杆8时可以同步推动两个所述锁钩柄9的顶端部位的钩状臂91相向转动从而脱离所述窗孔131。为了提高所述传动连杆8的复位稳定性,还可在所述传动连杆8与所述底座2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当然实现钩扣结构的方案还有很多,例如在所述支撑臂21上设置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中设置可滑动的弹性臂和弹簧,当所述锅体组件1放置在所述底座2上时,所述弹性臂的顶端部可以滑入所述窗孔131中;设置一个按压手柄可以拖动所述弹性臂在所述滑动座中滑动,所述按压手柄定位在所述底座2的侧壁上,这样当按压操作所述按压手柄时就可以推动所述弹性臂脱离所述钩接器从而顺利取出所述锅体组件。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臂21上设置避空孔211,所述钩状臂91从所述支撑臂21的下面穿过所述避空孔211延伸到所述支撑臂21的上面。这些避空孔211可以是专门设置的,也可以是利用所述支撑臂21本身存在的间隙孔腔。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支撑臂21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中心孔23。所述支撑臂21的中心孔23部位的轴向剖面呈向上凸出的梯形而具有梯形容纳腔,所述梯形腔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212,所述固定板212固定在所述支撑臂21上且其中心位置设置有可以让下述的所述针体71穿过的孔。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梯形腔内设置有定位针组件7;所述定位针组件7包括针体71、定位弹簧74和弹簧盖72,其中所述定位弹簧74设置在所述定位板212与所述弹簧盖72之间。在所述弹簧盖72上固连弓形臂73,所述针体71的顶端部的升降活动行程被限定在所述弓形臂73与所述弹簧盖72之间。所述针体71的顶端部呈T字形并可滑动地穿套在所述弹簧盖72上;所述弹簧盖72的上部还固连有温度传感器组件5,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将所述弓形臂73包容其内,并且通过其他常规的辅助措施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可轴向滑动地定位在所述梯形容腔内。在所述传动连杆8的中部位置设置与所述针体71的尾端部适配的定位孔81,所述针体71的尾端部穿过所述定位弹簧74、固定板212和传动连杆滑槽83的壁体并在所述定位弹簧74被压缩时可以插入所述定位孔81中。
所述定位针组件7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容纳在所述梯形容腔内,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在自由状态下其顶端部稍高于所述梯形腔的顶端面。
所述底座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底垫31和底垫隔板32,所述支撑底垫31的上部外轮廓与所述底座2的下部外侧壁适配。所述底垫隔板32下部还设置有4个支脚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锅体组件1放置在所述底座2上时,所述锅体组件1上的隔热凸台12定位在所述支撑臂21上的凹坑210内,其次所述连接耳13上的窗孔131与所述弹性锁钩9的锁钩柄91钩扣连接,将所述锅体组件1可靠地锁定链接在所述底座2上。此时所述锅体组件1压迫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的顶部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完全压入所述梯形容纳腔内,与此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压迫所述弹簧盖72下移同时使所述定位弹簧74被压缩,但所述针体71在所述弓形臂73的护卫下处于自由状态,其中所述针体71的尾端部顶压在所述传动连杆8的壁体上。
当需要移开所述锅体组件1时,推动所述传动连杆8可以同步推动两个所述锁钩柄9的顶端部位的钩状臂91相向转动从而脱离所述窗孔131,同时所述传动连杆8的定位孔81刚好位于所述针体71的下面,为此所述针体71插入所述定位孔81中并将所述传动连杆8予以定位进而使钩状臂91自动处于持续的脱离状态,这样可以自由取出移走所述锅体组件1。但当所述锅体组件1移走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和所述弹簧盖72在所述定位弹簧74的推力作用下回复原位,所述弹簧盖72带动所述针体71上移从而脱离所述定位孔81,所述传动连杆8和所述弹性锁钩9也回复原位。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加热锅,包括底座及位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可分离地钩扣连接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发热盘和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固连在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发热盘固连在所述反射板与所述锅体的底壁之间;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可被钩接的钩接器;所述底座呈环形且其内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钩接器可以钩扣连接的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的下部固连设置隔离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所述支撑臂上设置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中设置可滑动的弹性臂和滑动弹簧;设置可以拖动所述弹性臂在所述滑动座中滑动的按压手柄,所述按压手柄定位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弹性臂与所述钩接器可以钩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1)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的侧壁并在延伸端部设置按压手柄;所述传动连杆沿其中轴方向可滑动地固连在所述底座上;
(2)至少一个弹性锁钩;所述弹性锁钩包括锁钩柄及复位弹簧,所述锁钩柄可转动地固连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传动连杆可以推动所述锁钩柄转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所述锁钩柄上,另一端固连在所述支撑臂上;
(3)所述锁钩柄的顶端部位设置有钩状臂;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钩状臂可以钩住所述钩接器;而推动所述传动连杆时可以同步推动所述锁钩柄的顶端部位的钩状臂脱离所述钩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下部设置传动连杆滑槽;所述传动连杆的中部主体部分容纳在所述传动连杆滑槽内并可以在所述传动连杆滑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底垫,所述支撑底垫的外轮廓与所述底座的下部外侧壁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接器是所述连接耳上设置的窗孔或所述连接耳上设置的卷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臂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部位设置有定位针组件;所述定位针组件包括针体、定位弹簧和弹簧盖;其中所述定位弹簧的底端支撑在所述支撑臂的壁体上,所述弹簧盖搁置在所述定位弹簧的顶端面并可以随所述定位弹簧的伸缩而上下浮动;所述针体的顶端部呈T字形并可滑动地穿套在所述弹簧盖上;在所述传动连杆的中部位置设置与所述针体的尾端部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针体的尾端部穿过所述定位弹簧、中心孔并在所述定位弹簧被压缩时可以插入所述定位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盖上固连弓形臂,所述针体的顶端部的升降活动行程被限定在所述弓形臂与所述弹簧盖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中心孔部位的轴向剖面呈梯形而具有梯形容纳腔;所述弹簧盖的上部还固连有温度传感器组件,所述梯形腔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定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弹簧盖之间,所述定位针组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容纳在所述梯形容腔内,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在自由状态下其顶端部高于所述梯形腔的顶端面。
CN2009202633338U 2009-11-25 2009-11-25 分体式加热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51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33338U CN201551138U (zh) 2009-11-25 2009-11-25 分体式加热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33338U CN201551138U (zh) 2009-11-25 2009-11-25 分体式加热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51138U true CN201551138U (zh) 2010-08-18

Family

ID=42610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6333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51138U (zh) 2009-11-25 2009-11-25 分体式加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511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304A (zh) * 2012-07-26 2014-02-12 广州胜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加工锅
CN107361631A (zh) * 2017-09-03 2017-11-21 陈康健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电火锅
CN114190776A (zh) * 2021-12-29 2022-03-18 嵊州楚平锅业有限公司 一种锅体与发热元件可分离的多功能电热锅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304A (zh) * 2012-07-26 2014-02-12 广州胜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加工锅
CN107361631A (zh) * 2017-09-03 2017-11-21 陈康健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电火锅
CN114190776A (zh) * 2021-12-29 2022-03-18 嵊州楚平锅业有限公司 一种锅体与发热元件可分离的多功能电热锅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9618B (zh) 多功能垂直煎烤器
CN201551138U (zh) 分体式加热锅
CN211354967U (zh) 一种升降锅体及烹饪器具
CN213820958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电热锅
CN101700171A (zh) 多功能蒸层
CN103211487A (zh) 具有全新渐变钻石纹的钻石慢炖锅
CN205215035U (zh) 侧部加热汉堡的活动支架烤盘
CN205306794U (zh) 一种加热汉堡的食物杆烤盘
CN206044352U (zh) 电压力锅盖
CN205215036U (zh) 侧部加热汉堡的食物滑槽烤盘
CN105249840A (zh) 一种加热汉堡的烤盘组合咖啡壶
CN205215038U (zh) 加热汉堡的食物滑槽烤盘
CN100370174C (zh) 一种用于连接高压流体罐与器具之连接器
CN213696619U (zh) 一种智能旋转升降自动定位烧烤炉
CN202341753U (zh) 电炖锅
CN111820716B (zh) 一种电饭煲
CN209951031U (zh) 煲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410937U (zh) 一种加热汉堡的烤盘
CN208709574U (zh) 一种新型超市烤炉固定装置
CN208957870U (zh) 一种可拆卸的炊具手柄
CN105231868A (zh) 一种侧部加热升降烤盘的使用方法
CN203138050U (zh) 一种多用途煮锅
CN109463975A (zh) 多功能餐饮锅体
CN201097974Y (zh) 烹饪器蒸具组合
CN202386423U (zh) 两用取盘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234 Foshan, China, Nanhai District, Songgang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Road West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Elecpro Electric Appliance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34 Foshan, China, Nanhai District, Songgang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Road West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pro Electric Appliance Holding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200 Foshan, China, Nanhai District, Songgang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Road West

Patentee after: DEA GENERAL AVI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34 Foshan, China, Nanhai District, Songgang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Road West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pro Electric Appliance Hold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