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8897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8897U
CN201548897U CN2009202467751U CN200920246775U CN201548897U CN 201548897 U CN201548897 U CN 201548897U CN 2009202467751 U CN2009202467751 U CN 2009202467751U CN 200920246775 U CN200920246775 U CN 200920246775U CN 201548897 U CN201548897 U CN 201548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adjustment unit
slide block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467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立
喜圣华
柴海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467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8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8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88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了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信息;主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用于提供所述信息;其中,所述主机单元进一步包括:壳体,用于形成一主机空间;调整单元,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壳体,改变所述主机空间的大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调整机构或部件,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展开,而改变主机空间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可有利于系统正常运行,使得电子设备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散热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终端,如笔记本电脑,由于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受到商务人士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成为配备的常用工具。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趋向薄型化设计,易于携带,同时性能也在不断增强升级。由于处理器等芯片在运行时会不断产生热量,而由于笔记本的体积小,其散热能力受到限制,特别是笔记本表面温度不宜太高,要求表壳与内部元件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高度空间,避免内部芯片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导致外壳温度升高,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的环境温度过高,甚至会影响笔记本电脑的正常运转和性能。散热问题是笔记本电脑设计中的难题之一。由于空间和能源的限制,在笔记本电脑中不可能安装像台式机中使用的那种大风扇。笔记本的散热途径主要靠底部风扇及底部的散热孔,有些人在使用笔记本时不注意,使用时会将笔记本放在桌上或自己的双腿上,从而堵住了散热孔,一段时间过后,使用者会感到机子烫手,时间再长甚至会出现死机现象。
因此,目前的轻薄型笔记本在追求薄型化设计目标的时候,就往往不得不采用低功耗的低性能芯片组来达到降低系统热耗散量,从而避免壳体表面温度升高的风险,这样在轻薄型笔记本的性能会受到限制。
而目前的高性能笔记本系统,由于采用高性能芯片带来的热功耗相对较大,系统散热需要足够的空间,导致了高性能笔记本往往较厚的现实。无法满足用户在轻薄易携带上的需求。如果既要使笔记本电脑具备高性能有要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的特性,将高性能笔记本设计成薄型、超薄型结构,而减少了必要的散热空间,带来的可能问题有:一、外壳表面温度过高风险,二、主芯片降频使用以满足散热需求,三、系统风扇转速提高满足散热而增加的噪音问题。
由上可知,目前笔记本轻薄型的需求与高性能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在系统散热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采用高性能芯片将导致笔记本键盘和底壳表面局部温度过高,影响笔记本电脑的正常运转和性能,降低用户使用感受。
为了使笔记本电脑既具备高性能又保持体积小重量轻的特性,如何解决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是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的壳体可展开,便于电子设备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信息;
主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用于提供所述信息;
其中,所述主机单元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主机空间;
调整单元,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壳体,改变所述主机空间的大小。
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所述壳体;或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的第一面采用活动方式与壳体其他部分连接;
所述调整单元为用于使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移动的机构,所述调整单元包括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件移动;
所述传动部件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移动,用于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相对壳体向外或向内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调整机构或部件,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展开,而改变主机空间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可有利于系统正常运行,使得电子设备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另一电子设备调整单元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又一调整单元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构成示意图;
图6a及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构成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构成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抬升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a和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构成示意图;
图9a及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构成示意图;
图10a及10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抬升机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侧部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外部视图;
图14a及1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内部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的一些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终端设备等),随着设备的运行,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甚至影响电子设备性能和系统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通过调节设备的结构,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可有利于系统正常运行,使得电子设备性能稳定。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包括:
显示单元11,用于显示信息;
主机单元12,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用于提供所述信息;
其中,主机单元12进一步包括:
壳体121,该壳体形成一主机空间;
调整单元122,用于依据调整指令调整壳体121,改变主机单元12内空间的大小。
具体地,调整单元122通过调整壳体121的外部(顶面或底面),使得壳体121的顶面(或底面)局部或整体向外张开(或移动),这样主机单元12内空间变大,调整单元可以通过电动方式调整壳体空间,也可以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空间。另外,调整单元122还可用于调整主机单元内部主板的位置,便于主机单元12内空气向外界流通,有利于电子设备散热,即使电子设备长时间运行,也不会导致电子设备内部过热而影响正常运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特性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顶部局部或整体110与壳体侧部100活动连接;调整单元为用于使壳体顶部110(或底部)局部或整体向上抬升(向下调整)的抬升机构200,抬升机构200还可用于使主机单元内部组件(比如主板和/或散热部件)向上抬升(或向下调整),当然抬升机构200还可以由独立的壳体抬升子机构和组件抬升子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该抬升机构包括驱动部件210和传动部件220。
驱动部件210与传动部件220相连接,用于驱动传动部件220运动;
传动部件210触及壳体顶部110(或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触及壳体顶部110)或与壳体顶部110固定连接,传动部件220在驱动部件210的驱动下运动,以使壳体顶部110向上抬升或下降。
具体地,本实施中采用电机作为驱动部件210。
电机21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
电机210的轴210a与壳体底部130垂直或成一定角度,该轴210a与传动部件220相连接,传动部件220与壳体顶部110连接;
电机210正向转动时,传动部件220向上升高,以将壳体顶部110向上抬升;电机210反向转动时,传动部件220向下降低,以将壳体顶部110降低。
电子设备还包括:
限位部件300,设置在主机单元中,用于将壳体顶部110固定在抬升到的预定位置。例如,采用定位销及定位孔作为限位部件,具体地,在壳体侧部上设置定位孔,定位销可伸缩,该定位销用于插入壳体侧部的限位孔中,这样可将壳体顶部110固定在预定的位置。
另外,参照图3,还可以将电机210设置在壳体内部,如电机210水平设置,当然电机的设置朝向也可以是其他角度,只要有利于驱动传动部件220即可;传动部件220包括两滑块(220a,220b),其中,
第一滑块220a,与电机210相连接,具有第一倾斜面;
第二滑块220b,也具有第二倾斜面,固定在壳体顶部内表面上(或者触及壳体顶部内表面或者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触及壳体顶部内表面),与第一滑块220a对应设置并通过倾斜面与第一滑块220a的倾斜面相接触;
电机正向转动时转轴在水平位置推动第一滑块220a向远离电机的方向水平移动,通过相接触的斜面,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使得第二滑块220b受力向上移动,从而将壳体顶部110向上抬升。
当电机反向转动时,转轴在水平位置使第一滑块220a向接近电机的方向水平移动,通过相接触的斜面,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使得第二滑块220b向下移动,从而将壳体顶部110向下还原复位。
第一滑块220a上设有定位槽c1(或突起t1),第二滑块220b上设有突起t2(或定位槽c2);在壳体顶部抬升到预定位置时,突起t1卡入定位槽c1。
参照图4,第一滑块220a上设有定位销x1,第二滑块220b上设有定位孔k1;在壳体顶部抬升到预定位置时,定位销x1卡入定位孔k1。
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电动方式调整壳体空间,即采用电机驱动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抬升,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外扩,而改变主机空间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顶部局部或整体110与壳体侧部100活动连接;调整单元为用于使壳体顶部110向上抬升的抬升机构200,该抬升机构包括驱动部件210和传动部件220。
参照图5,具体地,本实施中采用电机210作为驱动部件,凸轮230作为传动部件。
电机21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电机的轴与凸轮相连接;
电机210转动到第一预定角度时,凸轮230的凸起部分将壳体顶部向上顶起。而当电机210转动在预定角度继续转动或向回转动第二预订角度过程中,使壳体顶部相对壳体向内移动,当凸轮230的凸起部分最终离开壳体顶部内表面时,以使壳体顶部还原复位。
本实施例中,同样是通过电动方式调整壳体空间,即采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将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抬升,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外扩,而改变主机空间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顶部局部或整体110与壳体100活动连接;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240作为调整单元,通过弹簧伸张和收缩,如图6a及6b所示,以使壳体顶部110向上抬升或下降。
至少一个弹簧240,弹簧的一端与壳体底部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顶部相连接,用于驱动壳体顶部向上抬升;
以笔记本举例,显示单元和主机壳体通过转轴枢接。
当电子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关机或休眠等),显示单元贴合在壳体顶面时,弹簧240处于压迫状态,如图6a所示;
如图6b所示,当显示单元转动离开壳体顶面时,弹簧240张开,驱动壳体顶部向上抬升。
尽管上述实施例以两个弹簧举例,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如果将一个弹簧设置在主机壳体的一端,可以仅仅将壳体的一端抬升,同样会增加壳体内的空间,使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是相一致的,因此也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物理方式调整壳体空间,即采用弹簧将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抬升,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展开,而改变主机空间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41与主机壳体42通过转轴枢接。
参照图7a和7b,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包括连接部件43和转动齿轮44。
连接部件43,安装在显示单元41侧部(或下部),并与显示单元41联动;
转动齿轮44,转动齿轮44的轴44a与连接部件43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部件45,其一端45a与壳体顶部相连接(或者触及壳体顶部内表面或者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触及壳体顶部内表面),其上设有齿45b,该齿45b与转动齿轮44咬合;当显示单元41脱离开壳体顶部时(比如转动打开笔记本屏幕),转动齿轮44相应转动,使得第一传动部件45向上移动,从而将壳体顶部向上抬升。
同样的,在当显示单元转动接近壳体顶部时(比如转动关闭笔记本屏幕),转动齿轮44相应转动,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部件45向下移动,从而使壳体顶部向下回落,以恢复原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整机构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一个,用于仅仅抬升壳体顶部部分或整体的一端;也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多个,用于抬升壳体顶部部分或整体。此外,如果在主机壳体的同一侧设置两个调整机构,如图7a所示,远离显示单元无需和显示单元侧部或下部连接,通过与具有和显示单元连接的调整机构间设置传动杆即可。
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物理方式调整壳体空间,即采用转动齿轮将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抬升,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展开,而改变主机空间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实施例五
如图8a及8b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主机单元的壳体52包括:
上壳体52a,其侧部(通常为竖直)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x5;
下壳体52b,该下壳体52b侧部上设有定位孔d5;下壳体52b侧部最好竖直。
本实施例中,采用触发器53作为调整单元,调节壳体顶部110到预定的高度。
触发器53,其上设有可伸缩的定位销53a,该定位销53a用于插入上壳体52a的限位孔x5中,以固定上壳体52a在预定的位置;
上壳体52a抬升到预定位置时,定位销53a通过上壳体52a的限位孔x5插入下壳体52b的定位孔d5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定位销将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固定在预定高度,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展开,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另外,本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可采用拨钮及其上可伸缩的联动插销;拨钮用于控制联动插销插入限位孔中,以固定壳体顶部在预定的位置;
壳体顶部抬升到预定位置时,通过拨动拨钮使联动插销插入相应的限位孔,这样也就将壳体顶部在预定的位置。这样可将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固定在预定高度,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展开,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61与主机壳体62通过转轴枢接,壳体顶部62a是活动连接的。参照图9a及9b,本实施例中,采用联动杆63及滑块64a和64b作为调整单元,该联动杆63的一端与显示单元61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壳体62内的滑块64a活动连接;滑块64a固定在壳体顶部内表面上(或者触及壳体顶部内表面或者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触及壳体顶部内表面)。
参照图9a,当显示单元61转动离开壳体顶部表面时,联动杆63及滑块64a联动,滑块64a向靠近滑块64b的方向移动,当滑块64a触及滑块64b后,滑块64a和滑块64b相对运动,使得滑块64b受力向上移动,从而将壳体顶部62a向上抬升。
参照图9b,当显示单元61转动靠近壳体顶部表面时,联动杆63及滑块64a联动,滑块64a和滑块64b相对运动,使得滑块64b向下移动,当滑块64a离开滑块64b后,滑块64a继续向远离滑块64b的方向移动,联动杆63及滑块64a驱动壳体顶部向下回落还原复位。
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物理方式调整壳体空间,即采用联动杆将电子设备的壳体顶部固定在预定高度,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主机的壳体外扩,便于电子设备散热,可很大程度上抑制电子设备内部温度升高。
在前述任意实施例中,主机壳体顶部可在水平、垂直方向同时移动,这样壳体可远离发热部件,从而降低壳体温度。
参照图10a及10b,外壳顶面在向上抬升的同时,如外壳顶面抬升高度Δh后,还可水平方向移动距离Δd。
前述任意实施例中,调整单元不仅可以用于调整壳体顶部(或底部)调整单元,还可用于调整主机单元内部的位置。
以主机单元的壳体底部为基准,调整单元将壳体顶部抬升,主机内的组件,(如主板和/或散热模块)不动;
另外,可通过调整单元将壳体顶部抬升,并将主机内的组件也随之抬升。组件的抬升相同高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例如,组件抬升的高度与壳体顶部抬升的高度不相等。
比如,在原有驱动部件上设置另外的传动部件,用来在壳体顶部移动的同时,进行主机单元组件的位置调整;或者单独设置调整机构,即单独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进行独立的主机组件的位置调整;或者通过将主机组件和壳体顶部连接,在壳体被调整时,主机组件联动调整位置。
参考图11a及11b的具体实施例,外壳升降过程中主板模块也可以升降,主板的升降机构可与外壳升降机构类似实现。具体工作过程描述:
外壳(71,上壳71a,下壳71b)的升降机构采用前述几种抬升机构实现,不再详细描述。主板72的升降机构为图10a,10b中的73,其组成部分为限位柱731(固定在71b),上限位套筒732(固定在71a),限位销733(固定在72),伸缩限位弹簧734(两端分别与732,733(72)连接)。
当上壳71a在机壳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时,732跟着71a上升,原本被压缩的弹簧734得以释放伸长并联动733,72上升一定距离,单板72脱离限位柱731,即拉开了与底壳71b的距离。
可根据类似机构实现主板、散热模组、光驱等部件与机壳升降的联动,并达到抬升不同高度的目的。
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则其硬盘HDD、光驱、电池等组件根据情况可抬升,也可不抬升。
参照图12,显示单元(LCD屏幕)可设计成活动连接状态随壳体顶部抬升而抬升,也可将显示单元(LCD屏幕)与主机壳体固定链接,而不随壳体顶部一起抬升。
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单元用于使壳体顶部局部或整体向上抬升(向下调整)。例如,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壳体顶部整体向上抬升是指位于顶部的键盘与壳体顶部为一个整体在调整单元的驱动下一起向上抬升;壳体顶部局部向上抬升,如图13所示,顶面壳体局部抬升。
前述实施例中,壳体顶部采用活动方式与壳体其他部分连接,分别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具体地,壳体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其他面采用结构刚性或柔性连接。
所谓结构刚性连接,通过结构间的交错,图14a所示,壳体C面与壳体D部间交错(即壳体侧部结构和壳体顶面结构在移动方向上的重叠部分的距离大于移动的距离),避免抬升后出现多余开口。
如图14b所示,柔性连接时,所采用的柔性材料(如,皮革、塑料、布料)抬起后可拉直,压下后柔性材料隐藏在壳体内部,同样避免抬升后出现多余的开口。
采用避免出现多余开口的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在壳体顶部提升后,由于额外的开口造成散热风路改变,影响散热效果;还可以避免灰尘进入电子设备内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壳体,如图15所示,该电子设备15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置的调整条件;
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调整单元相连接,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状态满足所述调整条件时,发出所述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触发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壳体。
控制单元151,与调整单元150相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触发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壳体。
具体地,所述检测单元为温度检测单元152,与控制单元151连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内的温度,当电子设备内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发送触发信号给控制单元150,以触发调整单元150调整所述壳体。
具体地,在采用电动机构或电动、机械混合式抬升装置的电子设备中增加温度传感器,这样可根据温度高低变化来调整电动装置抬升位移的大小,即当温度过高时,增加壳体抬升的高度;当检测到温度降低时,驱动电动装置降低壳体高度。从而实现抬升高度随温度变化的工作模式。
当采用电动马达实现壳体、主板的抬升时,电机工作需要系统供电。因此,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在使用中电池电量耗尽前,需要电动装置完成壳体的下降,避免已展开的壳体合不上的问题。为此,可设置电源检测单元153,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可用电源电压,如图15所示。
具体地,所述检测单元为电源检测单元153,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工作电源的可用电量,并在电子设备供电电源的可用电量低于预定值时提供提示信息或发送控制信息给控制单元151,以将壳体调整至原始状态,或电子设备操作系统进行相应操作。判断电子设备的可用电量,当电子设备可用电源余量不多时,发出关机提醒,提示用户关机。在用户没有反馈动作时,强制保存用户目前使用状态,并关机,同时驱动电动马达,降低壳体高度至原始状态,从而避免由于供电不足系统断电后壳体无法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壳体抬升前后系统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
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由于当LCD显示屏打开后,壳体的抬升才能形成了足够的散热空间来实现系统的散热需求,而当LCD合上而系统并没有关闭时,散热空间被压缩,壳体有可能直接接触发热部件,导致超温问题。因此需要增加一套监控机制,根据LCD的开合状态调整系统工作模式,当系统合上LCD而不是关闭时,通过一定控制手段将系统发热量降至最低状态,如切换到待机低功耗模式。如通过增加一个传感器,检测判断LCD的开合(转动角度),该信号输入给系统,切合工作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信息;
主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用于提供所述信息;
其中,所述主机单元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主机空间;
调整单元,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壳体,改变所述主机空间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所述壳体;
或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一面采用活动方式与壳体其他部分连接;
所述调整单元为用于使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移动的机构,所述调整单元包括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件移动;
所述传动部件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移动,用于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相对壳体向外或向内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面相交;
当所述电机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部件相对壳体向外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外移动;
当所述电机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部件相对壳体向内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面固定在预定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两滑块,其中,
第一滑块,与所述电机相连接,具有第一倾斜面;
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面连接,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触;
所述电机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外移动;
当所述电机反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内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突起;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处于特定位置时,所述突起卡入所述定位凹槽,使所述第一面固定在向外移动后的预定位置;或者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定位销,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处于特定位置时,所述定位销卡入所述定位孔,使所述第一面固定在向外移动后的预定位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部件为凸轮;
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轴与所述凸轮相连接;
所述电机转动到第一角度时,所述凸轮的凸起部分与所述第一面接触,以使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外移动;
所述电机转动到第二角度时,所述凸轮的凸起部分离开所述第一面,以使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内移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枢接,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连接;其中,当所述显示单元贴合在所述第一面时,所述弹簧处于压迫状态;
当所述显示单元转动离开所述第一面时,所述弹簧放松,驱动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外移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枢接,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连接部件,安装在所述显示单元侧部,并与所述显示单元联动;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轴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部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其上设有齿,该齿与所述转动齿轮咬合;
当所述显示单元转动离开所述第一面时,所述转动齿轮相应转动,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外移动;
当所述显示单元转动靠近所述第一面时,所述转动齿轮相应转动,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内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还包括:
位于壳体内的组件;
第二调整单元,与所述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单调整所述壳体时,调整所述组件于所述壳体内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壳体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侧部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
壳体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侧部设有定位孔;
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触发器,其上设有可伸缩的定位销,该定位销用于插入所述上壳体的限位孔中,以固定所述壳体第一部分;
所述壳体第一部分抬升到预定位置时,所述定位销通过所述壳体第一部分的限位孔插入所述壳体第二部分的定位孔中;或
所述壳体的侧部件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
所述调整单元包括拨钮及其上可伸缩的联动插销;所述拨钮用于控制所述联动插销插入所述限位孔中;
所述壳体第一部分抬升到预定位置时,通过拨动拨钮使所述联动插销插入相应的限位孔中。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物理方式调整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枢接;所述调整单元包括联动杆,该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当所述显示单元转动离开所述第一面时,所述联动杆驱动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外移动;
当所述显示单元转动贴近所述第一面时,所述联动杆驱动所述第一面相对壳体向内移动。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采用活动方式与壳体其他部分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面至少一部分与壳体其他面采用结构刚性或柔性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电动方式调整所述壳体,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置的调整条件;
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调整单元相连接,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状态满足所述调整条件时,发出所述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触发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壳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包括:
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内的温度,当电子设备内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发送触发信号给所述控制单元,以触发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壳体;或者
电源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工作电源的可用电量,并在电子设备供电电源的可用电量低于预定值时发送提示信息或控制信息。
CN2009202467751U 2009-11-02 2009-11-02 一种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8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467751U CN201548897U (zh) 2009-11-02 2009-11-02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467751U CN201548897U (zh) 2009-11-02 2009-11-02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8897U true CN201548897U (zh) 2010-08-11

Family

ID=4260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4677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8897U (zh) 2009-11-02 2009-11-02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889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501A (zh) * 2017-11-10 2018-02-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958427A (zh) * 2018-06-27 2018-12-07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变形电脑
CN109557980A (zh) * 2018-12-19 2019-04-02 宁波福茂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PS4silm及电子PS4PRO的外接设备
CN113220098A (zh) * 2021-03-31 2021-08-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11144103B2 (en) 2018-12-21 2021-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panding inner space of main body of the sam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501A (zh) * 2017-11-10 2018-02-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678501B (zh) * 2017-11-10 2024-04-23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958427A (zh) * 2018-06-27 2018-12-07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变形电脑
CN109557980A (zh) * 2018-12-19 2019-04-02 宁波福茂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PS4silm及电子PS4PRO的外接设备
CN109557980B (zh) * 2018-12-19 2020-12-29 嘉兴市叶枫翎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PS4silm及电子PS4PRO的外接设备
US11144103B2 (en) 2018-12-21 2021-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panding inner space of main body of the same
CN113220098A (zh) * 2021-03-31 2021-08-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7448B2 (en)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 functional body
CN20154889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566170B (zh) 於顯示器表面具切除區域可重新格式化顯示資料之行動裝置
TWI587120B (zh) 電子裝置及一同使用之附屬裝置
JP3889114B2 (ja) 電子機器
US8717319B2 (en) Input device for tablet computer
US201302016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765287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186181B (zh) 终端设备
CN107219886B (zh) 一种多功能笔记本电脑
CN111864914B (zh) 电子设备组件及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的充电控制装置
JP2003195982A (ja) モジュール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該モジュール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のための接続装置、モジュール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の冷却方式および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2023036727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40779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924312A (zh) 一种终端及控制方法
US20110001889A1 (en) Personal computer
CN110442189A (zh) 笔记本电脑
WO2012146186A1 (zh) 信息处理设备
TWI8219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11951933U (zh) 支撑装置
CN103687429B (zh) 一种底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818203B (zh) 一种手机
CN111853464B (zh) 一种自由转动的一体机电脑
CN212211567U (zh) 一种直板一体机
US20110292583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