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7937U -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7937U
CN201547937U CN2009201799158U CN200920179915U CN201547937U CN 201547937 U CN201547937 U CN 201547937U CN 2009201799158 U CN2009201799158 U CN 2009201799158U CN 200920179915 U CN200920179915 U CN 200920179915U CN 201547937 U CN201547937 U CN 201547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heating
heater
water
heat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799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国营
邹茂祥
张慧宝
张建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UAIKANG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UAIKANG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UAIKANG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UAIKANG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799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7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7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79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内胆、进水管、出水管、加热组件、测温装置及控制部件,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内胆并靠近内胆的顶部,加热组件包含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分别安装于内胆的两端,并将内胆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装置分别安装于内胆的两端。位于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在加热时会对内胆两端的水进行对流式加热,不存在加热盲区,加热的效率和有效加热区域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位于两端的加热装置通过水平位置上的变化,将内胆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实现内胆的分层加热。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节水节电的低能耗效果,并由此提供多种热水器的用水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热水器已成为新一代家用电器,日渐得到普及。热水器的种类大体分为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速热式热水器、储水式电热水器等。
目前,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加热方式主要采用单管加热,在内胆中设置一根电加热管,对整胆水进行加热,使用时不论用水量的多少整胆水都会被加热,一是造成热水的浪费、电能过量消耗,二是热水加热的效率低、时间长,特别是需要对整胆水进行使用时尤为突出。
为了改进上述热水器的缺点,现有热水器提出一种双管结构,可以实现对整胆水的快速加热,减少用户使用的等待之间。但该类热水器仍然没有解决多余热水以及电能消耗的问题。
对于上述热水器存在的缺点,国家专利局公告的专利名称为“电热水器内胆”,专利号为CN01238869.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器内胆,尤其是用于电热淋浴器的内胆,包括胆体,进出水管、温控器、电加热管,所述电热水器内胆设有上下重叠设置的多个胆体,各个胆体上设置有独立的进出水管及加热和控温元件。解决了上述热水中存在的电能消耗大,能源浪费,且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但该方案的结构复杂,在热水器内设置多个内胆,而且每个内胆都要设置加热管,进出水管,不仅安装不便,而且成本较高,不易于生产。
上述单管或双管方案的热水器,均安装在内胆的一端,内胆另一端没有安装任何加热装置,在实际加热时,没有安装加热管的内胆一端的水被加热的时间以及效率相比于加热管的一端较低、受热迟缓慢。针对加热效率的问题,现有技术也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10月7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200810060924.5、名称为“电磁感应储水式热水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外壳、储水内胆、电源电路、电磁转换装置、磁热转换装置,所述的储水内胆设有热水出口和冷水进口,电磁转换装置连接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和电磁转换装置分别设有冷却装置,所述的电磁转换装置安装在储水内胆两端面的外侧,储水内胆的两端面作为磁热转换装置。该方案采用将内胆的两端面设计为电磁转换装置,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但该方案在节能方面的效果较差,加热时是将整胆水加热,内胆没有分层,不具有根据用户需求、用水量的多少进行分层加热的结构。在节能、高效方面还有待改进。而且可供用户使用的模式(如洗漱、洗菜、冬夏天模式的洗澡等不同用水需求)也很少,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在内胆的两端设置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设置于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将内胆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即显著提高了加热效率又实现了热水器的分层加热,不仅节水节电,而且加热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内胆、与所述内胆连通的进水管、出水管、加热组件、测温装置及控制部件,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内胆并靠近内胆的顶部,所述加热组件包含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所述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内胆的两端,并将所述内胆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安装于内胆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上;
所述加热装置为3个,其中的1个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内胆的一端并位于内胆的上部,另2个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内胆另一端并位于内胆的中部和下部,所述的3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分隔成上加热区域、中加热区域和下加热区域;
安装于内胆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相互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所述加热装置为6个,所述内胆两端的上中下部各安装3个所述加热装置,且相互之间一一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的6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分隔成上加热区域、中加热区域和下加热区域;
所述加热装置为4个,其中1个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内胆一端并位于内胆上部、中部或下部、另外3个加热装置安装于内胆另一端并分别位于内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的4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分隔成上加热区域、中加热区域和下加热区域;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安装于内胆一侧的电加热管采用法兰结构和/或螺纹结构安装;安装于内胆另一侧的电加热管采用螺纹或法兰结构安装;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板,所述电磁板安装于所述内胆两端的外表面;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和电磁板,所述电加热管采用法兰结构或螺纹结构安装,所述电磁板安装于内胆另一端的外表面;
所述出水管伸入内胆的一端位于内胆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设置2个以上,并分别安装于内胆的两端。位于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在加热时会对内胆两端的水进行对流式加热,照顾到内胆各个区域中的水,不存在加热盲区,加热的效率和有效加热区域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位于两端的加热装置通过水平位置上的变化,将内胆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实现内胆的分层加热。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节水节电的低能耗效果,并由此提供多种热水器的用水模式。(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设于两端的加热装置将内胆分隔成上中下3个加热区域。如早上的洗漱、冬天洗菜等少量快速用水要求,可单独加热位于内胆上部区域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如冬天洗澡或全家人洗澡时,可采用半胆或全胆水加热。使用模式多样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节水节电。(3)加热装置采用电磁板,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基础上,电磁板不与水直接接触,不存在漏电、触点的危险,用户使用更安全。(4)加热装置采用加热管时,一端采用法兰安装,可以将2个加热管安装在一个法兰盘上,尽量减少在内胆一端开设安装孔的数量,保证内胆的承压效果。另一端采用螺口安装,由于螺纹安装的孔径相比法兰安装的孔径小很多,也可以尽量保证内胆的承压效果。另外,螺纹安装也较法兰安装更为方便、快捷。更换维修也较方便。(5)将出水管伸入内胆的一端设于内胆两端加热装置之间,由于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位于两端加热装置之间的区域是热水最为集中的区域,出水管伸入内胆的一端设于该区域内,会将加热的热水第一时间快速的排出,提高出热水效率,也尽量避免内胆中的热水与冷水的中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内胆两端的加热管位于上中下加热区域的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内胆1、与所述内胆1连通的进水管2、出水管3、加热组件、测温装置及控制部件,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伸入所述内胆1并靠近内胆的顶部,所述加热组件包含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所述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内胆1的两端,并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
本实用新型设置加热装置的数量在2个以上,并分别安装于内胆的两端。位于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在加热时会对内胆两端的水进行对流式加热。所谓的对流式加热,是指两端的加热装置在加热时,热水会相对流动形成对流。这种对流加热方式相比于现有仅在内胆一端安装加热装置的热水器而言,可以照顾到内胆各个区域、特别是内胆两端的水,不存在加热盲区,加热的效率和有效加热区域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位于两端的加热装置通过水平位置上的变化,将内胆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实现内胆的分层加热。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节水节电的低能耗效果,并由此提供多种热水器的用水模式。该具体的结构,下面会给出具体实施例来加以支持和印证。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安装于内胆1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上。这里所述内胆两端的热水器处于不同水平位置是指内胆两端的热水器相互之间均不在同一水平位置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将内胆有效的分隔出多个加热区域。实现内胆的分层加热。该方案如图1给出的第一实施例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3个,分别为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5、和第三加热装置6。其中的第一加热装置4安装于内胆1的一端并位于内胆1的上部,第二加热装置5和第三加热装置6安装于内胆另一端并分别位于内胆的中部和下部,内胆另一端还安装测温棒7对内胆1中的热水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的3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第一加热装置4位于上加热区域a,第二加热装置5位于中加热区域b,第三加热装置6位于下加热区域c。通过3个加热装置在水平位置上变化将内胆分隔成3个区域,实现热水器的分层加热。满足用户多用用水需求。如早上洗漱、冬天洗菜等少量、快速用水时,则可单独启动位于上加热区域a中的第一加热装置4进行快速加热。如冬天洗澡或全家人洗澡时,可采用半胆或全胆水加热,这时可驱动中部区域b和下部区域c中的第二加热装置5和第三加热装置6。使用模式多样切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需求,并且节水节电。
图2给出的第二实施例,给出了基于该优选方案的另一种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二加热装置5。第一加热装置4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内胆1一端的上部,第二加热装置5与测温棒6通过法兰方式安装于内胆另一端。2个加热装置将内胆分隔为上加热区域a和中下加热区域b。第一加热装置4位于上加热区域a中,第二加热装置5位于中下加热区域b。第二加热装置5为弯折结构的加热管,伸入内胆后从内胆中部向下延伸到内胆下部实现对内胆中下加热区域b的加热。该实施例中2个加热装置将内胆分隔成2个加热区域,同样可以满足用户多种用水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安装于内胆1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相互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这里所述的相互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包含如下几个解释:
1、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数量相同,如内胆两端均安装3个。并将内胆分隔成上中下3个加热区域。在每个加热区域内,内胆两端都对应设有加热装置且相互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2、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数量不相同,如内胆一端安装1个、另一端安装3个。并将内胆分隔成上中下3个加热区域。在上中下加热区域其中的一个区域中,内胆两端对应设置加热装置且相互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3、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数量不相同,如内胆一端安装1个、另一端安装2个,并将内胆分隔成上中下3个加热区域。另一端安装的2个加热装置,部分加热段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并相互对应。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的3个解释方案加以印证和支持。
如图4给出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用以支持第一种解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6个,所述内胆1的一端在上中下部各安装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5、第三加热装置6。内胆1的另一端在其上中下部各安装第四加热装置4’、第五加热装置5’、第六加热装置6’。此外,测温棒7也安装于内胆的另一端检测内胆中热水的温度。上述6个加热装置将内胆1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其中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四加热装置4’位于上加热区域a并相互对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第二加热装置5和第五加热装置5’位于中加热区域c并相互对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第三加热装置6和第六加热装置6’位于下加热区域c中并相互对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内胆1同样被分隔成了3个加热区域,但在每个加热区域中均在内胆两端设置加热装置,其加热效率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加热的速度更快。如快速、少量使用热水时,启动位于上加热区域中的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四加热装置4’,由于这两个加热装置位于上加热区域的两端,同时加热时上加热区域a的水会被更为快速的加热。
如图5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对上述第2点解释加以支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4个,第一加热装置4安装于所述内胆1一端并位于内胆上部。第二加热装置5、第三加热装置6和第四加热装置7安装于内胆1另一端并分别位于内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测温棒7也安装于内胆另一端检测内胆1中水的加热温度。所述的4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所述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二加热装置5位于上加热区域a中,相互对应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第三加热装置6和第四加热装置7分别位于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中。在本实施例中,内胆上加热区域a的两端安装了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二加热装置5且相互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该结构特别适用于少量、快速用水较多的用户使用。上述区域加热速度快、效率更高。当然,出来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也可将内胆一端的第一加热装置4安装于中加热区域b或下加热区域c中,实现不同的用水需求。
如图6所示的第六实施例,对上述第2点解释继续加以支持。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数量为5个。内胆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5,内胆另一端安装有第三加热装置6、第四加热装置7、第五加热装置8,测温棒9也安装于内胆另一端检测内胆中水的加热温度。5个加热装置将内胆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下加热区域c。第三加热装置6位于上加热区域a中;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四加热装置7位于中加热区域b中,相互对应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第二加热装置5和第五加热装置8位于下加热区域c中,相互对应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本实施例,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的两端均安装加热装置,且相互对应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可以使中加热区域、下加热区域的加热效率提高、加热时间缩短。设于中、下加热区域主要解决对整胆水或半胆水使用较多的用户需求。
图3给出的第三实施例,对上述第3点解释加以支持。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数量为3个。内胆1一端安装第一加热管4和第二加热管5和测温棒7、另一端安装第三加热管6。3个加热装置将内胆1分割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第一加热装置4为弯折形的加热管,从中部区域b延伸至上加热区域a中,第二加热装置5与第一加热转置4的一部分共同位于中加热区域b中,第三加热装置6位于下加热区域c中。第一加热装置4的一部分与第二加热装置5位于中加热区域b,彼此之间相互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该结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中加热区域b、以及中上加热区域的快速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测温装置包括测温棒7,用于检测内胆中水的加热温度,为热水器的控制电路提供水温信号,以便控制器可以实施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安装于内胆1一侧的电加热管采用法兰结构和/或螺纹结构安装;安装于内胆另一侧的电加热管采用螺纹结构安装。法兰结构可以将2个加热管安装在一个法兰盘上,尽量减少在内胆一端开设安装孔的数量,保证内胆的承压效果。采用螺纹安装,由于螺纹安装的螺口孔径相比法兰安装的孔径小很多,也可以尽量保证内胆的承压效果。另外,螺纹安装也较法兰安装更为方便、快捷。更换维修也较方便。在一个内胆的两端安装加热装置时,为了保证内胆1的承压效果,在内胆的一端采用法兰安装,另一端则采用螺纹安装,如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电磁板,所述电磁板安装于所述内胆1两端的外表面。电磁板不与水直接接触,不存在漏电、触点的危险,用户使用更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和电磁板,所述电加热管采用法兰结构或螺纹结构安装,所述电磁板安装于内胆1另一端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3伸入内胆的一端31位于所述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之间。如图1至图6所给出的实施例均采用该结构。将出水管3伸入内胆1的一端31设于内胆1两端加热装置之间,由于内胆1两端的加热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位于两端加热装置之间的区域因为加热对流,是热水最为集中的区域,出水管3伸入内胆的一端31设于该区域内,会将加热的热水第一时间快速的排出,提高出热水效率,也尽量避免内胆1中的热水与冷水的中合。
本实用新型附图没有给出外壳及控制部件结构。内胆1套于外壳内,为了起到绝缘作用往往会在内胆1与外壳之间填充一些绝缘的发泡材料、隔热膜等材料。控制部件一般安装于外壳上。这些结构均是现有公知的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晓这些技术常识,且在本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故这里不再给出具体的外壳以及控制部件的示意图,也不在对其安装方式、控制方式进行赘述。但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充分公开。

Claims (10)

1.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内胆(1)、与所述内胆(1)连通的进水管(2)、出水管(3)、加热组件、测温装置及控制部件,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伸入所述内胆(1)并靠近内胆的顶部,所述加热组件包含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以上的加热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内胆(1)的两端,并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多个加热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内胆(1)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3个,其中的1个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内胆(1)的一端并位于内胆(1)的上部,另2个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内胆(1)另一端并位于内胆的中部和下部,所述的3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内胆(1)两端的所述加热装置相互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6个,所述内胆(1)两端的上中下部各安装3个所述加热装置,且相互之间一一对应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的6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4个,其中1个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内胆(1)一端并位于内胆上部、中部或下部、另外3个加热装置安装于内胆(1)另一端并分别位于内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的4个加热装置将所述内胆(1)分隔成上加热区域(a)、中加热区域(b)和下加热区域(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安装于内胆一侧的电加热管采用法兰结构和/或螺纹结构安装;安装于内胆另一侧的电加热管采用螺纹结构或法兰结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板,所述电磁板安装于所述内胆(1)两端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和电磁板,所述电加热管采用法兰结构或螺纹结构安装,所述电磁板安装于内胆(1)另一端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伸入内胆的一端(31)位于所述内胆两端的加热装置之间。
CN2009201799158U 2009-11-09 2009-11-09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7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99158U CN201547937U (zh) 2009-11-09 2009-11-09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99158U CN201547937U (zh) 2009-11-09 2009-11-09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7937U true CN201547937U (zh) 2010-08-11

Family

ID=4260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7991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7937U (zh) 2009-11-09 2009-11-09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79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740A (zh) * 2016-10-20 2017-02-08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小厨宝
CN106468480A (zh) * 2015-08-20 2017-03-01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及电热水器
CN107289619A (zh) * 2017-08-11 2017-10-24 深圳市润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快速的智能热水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8480A (zh) * 2015-08-20 2017-03-01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及电热水器
CN106468480B (zh) * 2015-08-20 2019-11-0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及电热水器
CN106382740A (zh) * 2016-10-20 2017-02-08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小厨宝
WO2018072330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小厨宝
CN107289619A (zh) * 2017-08-11 2017-10-24 深圳市润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快速的智能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0598U (zh) 节能型电热水器
CN101266076A (zh) 快速均匀加热的太阳能热水器及其动态加热方法
CN201593856U (zh) 三层加热电热水器
CN201547937U (zh) 一种对流加热式电热水器
CN201539961U (zh) 一种隔离分层加热的电热水器
CN203258959U (zh) 电子超导冰箱热水一体机
CN202166203U (zh) 电辅助直接或间接式强制或自然循环太阳能热水机
CN202101456U (zh) 太阳能热水系统
CN104613526B (zh) 一种太阳能与锅炉的组合应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11134222A1 (zh) 利用普通燃气或电热水器改装成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
CN101876460A (zh) 蓄热储能转换装置
CN201429207Y (zh) 一种电磁涡流加热壁挂炉装置
CN102679555A (zh) 搅拌式电磁节能热水器
CN202133136U (zh) 一种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1412964Y (zh) 泡沫铝蓄能式电热锅炉
CN210035849U (zh) 一种即热型石墨烯膜加热及相变储能的高效电热水装置
CN209857173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地热取暖电热组合装置
CN201637082U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热水器
CN103148573A (zh) 一种电磁加热式热水器
CN202993516U (zh) 一种电磁加热式热水器
CN103148574A (zh) 一种快速热水器
CN202149620U (zh) 电、热泵双辅助直接或间接式太阳能热水机
CN101581495A (zh) 三电加热管电热水器
CN201237369Y (zh) 快速均匀加热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284374Y (zh) 高效节能暖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