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2266U -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2266U
CN201542266U CN2009202058745U CN200920205874U CN201542266U CN 201542266 U CN201542266 U CN 201542266U CN 2009202058745 U CN2009202058745 U CN 2009202058745U CN 200920205874 U CN200920205874 U CN 200920205874U CN 201542266 U CN201542266 U CN 201542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oil
container
bas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058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益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058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2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2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22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所述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包括: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包括插头、与所述插头连接的底座电路,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与所述底座电路连接的第一线圈;位于所述充电底座第一线圈一侧的容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并使得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的结构紧凑,安全方便,无电极暴露在外而导致的器件磨损、生锈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充电系统一般包括充电电路、连接储能装置的输出、以及接插电源插座并作为输入的插头。也即现有充电系统一般采用接触式充电方式。
上述充电系统的充电方式一般产生多个缺点,一是作为插头的充电电极和作为输出的供电电极裸露在外,这些电极会因重复插拔操作而引起机械磨损,导致接触机械松动或是电接触不良,影响电路正常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研发出利用感应线圈原理进行非接触式充电的充电系统。如2009年4月8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820006130.6号所描述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包含:一便携充电器以及一套体,该便携充电器设有电源储存单元、主动线圈以及遮蔽件,该主动线圈与电源储存单元相连接,该遮蔽件设于主动线圈上,其遮蔽件并设有一开口得以使主动线圈暴露,而该套体设有复数片体,而各片体并围设成一容置空间以供容设被充物,且其中一片体内并设有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并与该被充物内的电源供应单元连接,其中该感应线圈受到主动线圈的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并将该感应电流传送至电源供应单元,并对其充电,达到便携充电器与被充物之间不需接触就可达到充电的效果。
非接触式充电的充电系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具体化和扩大其实际应用,并提高诸如充电效果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供电并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结构紧凑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包括: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包括插头、与所述插头连接的底座电路,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与所述底座电路连接的第一线圈;位于所述充电底座第一线圈一侧的容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容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线圈与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充电底座内的线圈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非接触式供电技术与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技术结合起来,并且使充电底座与容器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平行设置,而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这样是专门针对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供电量小的特点而设计,使充电底座内的第一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能有效被容器内的第二线圈感应到,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并使得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的结构紧凑,非接触式供电技术的设计还使得用电安全方便,无电极暴露在外而导致的器件磨损、生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包括外罩的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容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充电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充电底座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容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图1中底座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实施例包括:
充电底座100,所述充电底座100包括插头110、与所述插头110连接的底座电路120,所述充电底座100还包括与所述底座电路120连接的第一线圈130;
位于所述充电底座100第一线圈130一侧的容器200,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二线圈210、容器电路220以及发光体230,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220的可充电电池240;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30与第二线圈210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
使用时,所述充电底座100的插头110插置于插座中通电,第一线圈130产生交变磁场。将所述容器200具有第二线圈210的一侧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00具有第一线圈130的表面,第二线圈210感应到第一线圈130的交变磁场,产生直流电给所述可充电电池240充电。所述可充电电池240充电通过所述容器电路220给所述发光体230比如LED供电,使其发光。
本实用新型是将非接触式供电技术与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技术结合起来,并且使充电底座100与容器200的第一线圈130与第二线圈210之间平行设置,而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这样是专门针对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供电量小的特点而设计,使充电底座100内的第一线圈130产生的交变磁场能有效被容器200内的第二线圈210感应到,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并使得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的结构紧凑,非接触式供电技术的设计还使得用电安全方便,无电极暴露在外而导致的器件磨损、生锈问题。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30与第二线圈210同轴设置,而且第一线圈130和第二线圈210都为环状,即直径较大,长度较短形态,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供电效率。
请一起参阅图1至图3,还包括收容所述第二线圈210、容器电路220以及发光体230的透明容器外罩250,所述容器外罩250为鼓型,包括鼓面和鼓底,所述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采用密封结构密封在鼓底。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容器200内电路不受外界水汽和潮气影响,实现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功能。这种结构至少有以下功能:
1)起到装饰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容器200为“摇摇杯”,一是发光体230可以点缀容器200本身,而是摇晃可使其改变发光体230的发光状态;
2)容器200除了可以装饰之外,还可以用来盛载溶液,比如作为酒杯使用,酒杯底的发光效果可以增添饮酒过程中的情趣,并且杯底的电路结构因为有密封,因此不会渗水;比如喝红酒时,一般习惯摇一摇,这样可以顺便改变杯底发光体230的发光状态。
一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容器200包括位于外罩250内的、收容所述第二线圈210、容器电路220以及发光体230的扁平外壳270,所述扁平外壳270包括相对的平壳底和透明的圆弧外凸壳顶,所述壳顶包括对应所述发光体230的隆起部271,所述发光体230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隆起部271内腔。扁平的外壳结构适应环状线圈的结构,而且外壳270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其中,参阅图5,容器200还包括位于所述扁平外壳270内的固定所述第二线圈210、容器电路220以及发光体230的架体260以及承载所述容器电路220、可充电电池240和发光体230的电路板(未标示),所述架体260包括绝缘环体以及长在所述环体一侧的固定柱261以及抵顶壁262,所述环体径向外侧具有设置所述第二线圈210的环槽,所述固定柱261端部固定所述电路板,所述抵顶壁262以预定间隔隔开所述电路板与环体。这样的结构既可以使第二线圈210和容器电路220之间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而且结构也实现紧凑的效果。
一起参阅图6和图7,所述充电底座100也为扁平状,第一线圈130邻近其上表面设置。
参阅图8,所述容器电路220包括:
将所述第二线圈210感应电流输入所述可充电电池240的充电电路;
根据摇动改变所述发光体230发光状态的供电电路;
在充电时使所述充电电路为所述可充电电池240充电而控制所述供电电路不工作、在无充电时控制供电电路工作的切换电路;
对所述可充电电池240进行过充/过放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的保护电路;
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第二线圈210,输出连接所述切换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切换电路,输出连接所述发光体230,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以及可充电电池240,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240和充电电路的输出。
所述发光体230发光状态包括分别对应一次、两次、三次摇动的长灭、闪烁、常亮状态。
其中:
充电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限流电路、稳压电路以及降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210和保护电路。其中,由L1连接的第二线圈210,受感应磁场,得到一AC电压,经D1整流--C1滤波-R6限流-D3稳压-D2降压后为本机供电和对电池进行充电。可充电电池240可以选用120Mah/3.6v的锂电池。电池保护电路由R3、R4、C2、C3、C4、U2、U3组成,对锂离子和锂聚合物充电电池有过充/过放电压和过电流等功能进行保护。当电池电压充到4.25v时,保护电路启动,电池负极对GND断开,电池停止充电。
供电电路:包括感应所述摇动的振动开关。U1为功能控制IC,S1为所述振动开关,受外力摇动而瞬间导通。C5为滤波电容,提高IC的工作稳定性。U1的工作是轻触第一下S1,1脚输出低电位。轻触第二下S1,1脚输出2.2HZ的闪动低电位。轻触第三下S1,停止工作。轻触第四下S1,返回第一下。
当电路工作的时候,电池电压经Q1、R1向控制电路供电,电压经D4、R5降压、限流,为Q2提供正向偏压,Q2因此导通,三颗发光体230如LED灯长亮,R2作限流控制。
当摇动一下,使得S1瞬间导通一下,IC 1脚输出低电位,Q2受控、截止,灯长灭。
当再次摇动时,又使S1瞬间导通一下,IC 1脚输出频率可以为2.2HZ等频率的控制电压,所以灯也灯2.2HZ的闪亮状态。
当再次摇动时,又使S1瞬间导通一下,IC停止工作,灯回到长亮状态。
切换电路:由Q1、R1组成。当第二线圈210中有感应电流时,经整流、滤波得到一高电压加至Q1的基极,Q1截止,控制电路停止供电,电路不工作。当停电或远离充电座时,Q1基极高电位消失,Q1开始导通,控制电路工作,Q2导通灯常亮。
低照度电路:在充电时使所述供电电路控制所述发光体230进行低照度发光。电路由R7、Q2组成,在充电的时候控制电路不工作,由R7向Q2基极提供一个正向电压,Q2处于微导通,所以灯有一定的亮度。
参阅图9,所述充电底座100也包括底座电路120:
市电AC110V经保险丝为电路供电,而市电为AC220V时,则需要由C5、R3组成的阻容电路进行降压,R3对C5起放电作用,防止C5放电所引起的危害。由C6、T1组成防干扰电路,减少市电浪涌干扰,提高本机电路工作稳定性。AC经D1全波整流-C1滤波,得到需要的直流高压。由R1、R2、C2、C3、C4、Q1、线圈组成的振荡电路,产生一个高频振荡,线圈产生振荡并且有高频的电流流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形成磁场。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一种容器200,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线圈、容器电路220以及发光体230,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220的可充电电池240;其中,所述线圈与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充电底座100内的线圈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包括插头、与所述插头连接的底座电路,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与所述底座电路连接的第一线圈;
位于所述充电底座第一线圈一侧的容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的可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所述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的透明容器外罩,所述容器外罩为鼓型,包括鼓面和鼓底,所述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采用密封结构密封在鼓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收容所述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的扁平外壳,所述扁平外壳包括相对的平壳底和透明的圆弧外凸壳顶,所述壳顶包括对应所述发光体的隆起部,所述发光体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隆起部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扁平外壳内的固定所述第二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的架体以及承载所述容器电路、可充电电池和发光体的电路板,所述架体包括绝缘环体以及长在所述环体一侧的固定柱以及抵顶壁,所述环体径向外侧具有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的环槽,所述固定柱端部固定所述电路板,所述抵顶壁以预定间隔隔开所述电路板与环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电路包括:
将所述第二线圈感应电流输入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
根据摇动改变所述发光体发光状态的供电电路;
在充电时使所述充电电路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控制所述供电电路不工作、在无充电时控制供电电路工作的切换电路;
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过充/过放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的保护电路;
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第二线圈,输出连接所述切换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切换电路,输出连接所述发光体,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以及可充电电池,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的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发光状态包括分别对应一次、两次、三次摇动的长灭、闪烁、常亮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充电时使所述供电电路控制所述发光体进行低照度发光的低照度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限流电路、稳压电路以及降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和保护电路。
10.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线圈、容器电路以及发光体,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容器电路的可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线圈与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充电底座内的线圈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不在同一线圈平面。
CN2009202058745U 2009-10-20 2009-10-20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2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58745U CN201542266U (zh) 2009-10-20 2009-10-20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58745U CN201542266U (zh) 2009-10-20 2009-10-20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2266U true CN201542266U (zh) 2010-08-11

Family

ID=4259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0587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2266U (zh) 2009-10-20 2009-10-20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22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213A (zh) * 2010-12-15 2012-07-04 黄金富 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餐具装置和相应方法
WO2014187020A1 (zh) * 2013-05-22 2014-11-27 深圳市乐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子母式移动电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213A (zh) * 2010-12-15 2012-07-04 黄金富 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餐具装置和相应方法
CN102525213B (zh) * 2010-12-15 2016-02-03 黄金富 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餐具装置和相应方法
WO2014187020A1 (zh) * 2013-05-22 2014-11-27 深圳市乐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子母式移动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4019U (zh) 具有多种充电方式的多电池组充电宝
CN201542266U (zh) 具有发光功能的容器与底座组合及其容器
CN201925741U (zh) 一种太阳能手电筒
CN109193882A (zh) 一种充放电管理电路和充电电池
CN203942301U (zh) 多功能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1332368Y (zh) 便携式太阳能电源
CN101510113A (zh) 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的扩展电源装置
CN201491344U (zh) 一种超长寿命的太阳能地埋灯控制电路
CN102005793B (zh) 一种可充放电控制电池、嵌套电池及一种电动剃须刀
CN201403057Y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8423854U (zh) 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放电电路
CN207896702U (zh) 一种话筒充电环及其充电器
CN203193349U (zh) 电容储能式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装置
CN201568746U (zh) 一种使用扁平方块电池的可充电手电筒
CN204391451U (zh) 一种带充电指示的usb多功能插座
CN203119566U (zh) 一种多晶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互相转换的太阳能充电器
CN202719386U (zh) 多功能充电式led日光灯
CN203131545U (zh) 节能充电式led灯泡
CN206658069U (zh) 充电塔
CN105634046A (zh) 一种自发电备用电源
CN208835809U (zh) 一种组合式移动电源
CN201547510U (zh) 一种带双充电方式的帽灯
CN106655367A (zh) 一种环保型多功能收音机电池
CN201230226Y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04271677U (zh) 一种自发电备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Taiwan province Xin Zhuang Zhongping Road 110 Lane 14 Building No. 14

Patentee after: Liu Yiquan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flat road 110 Lane 14 Building No. 14

Patentee before: Liu Yiqua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