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35479U -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35479U
CN201535479U CN2009201467858U CN200920146785U CN201535479U CN 201535479 U CN201535479 U CN 201535479U CN 2009201467858 U CN2009201467858 U CN 2009201467858U CN 200920146785 U CN200920146785 U CN 200920146785U CN 201535479 U CN201535479 U CN 201535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athode tube
plastics
connects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67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文
包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fu Technology (f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fu Technology (f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fu Technology (f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fu Technology (f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467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35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35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354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包括一反射罩及至少一冷阴极管,其中反射罩具有一聚光槽,用以容置冷阴极管,且该聚光槽的至少一侧结合有一导接塑料,导接塑料具有至少一插置孔供冷阴极管插接结合。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且反射罩对应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处开设有至少一镂空槽,镂空槽用以供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结合定位。一铁背板结合于反射罩的一侧,且导接塑料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因此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由增加与反射罩的接触面积而散发之外,亦可由铁背板增加散热的功效。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导接散热结构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薄、重量轻、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型计算机、数码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上。而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模块提供均匀充足的背光源。
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在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耗电、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特别的是,现今市场上多家厂商越来越注重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稳定性,而其中影响背光模块稳定性的要素即是散热功能的课题,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新型背光模块的设计是一重要课题。
公知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的两端是插置在基座上,再利用基座导入电流而发亮,且冷阴极管是容置在反射罩中,以利用反射罩聚光的效果导光至液晶屏幕上,而提供液晶面板足够的亮度。
然而,背光模块主要的多余热量并非由冷阴极管本身产生,因冷阴极管本身并不会产生过高的热量,而主要产生热量的是用以提供冷阴极管插接导电的基座。因此,配置于反光罩两侧的基座,在背光模块的两端缘附近会累积热量。若是基座所累积的热量过高,可能会影响冷阴极管正常的运作,长时间下来,甚至会造成冷阴极管损坏的问题,而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虽然各家液晶显示器厂商研发出各种不同型式散热装置安装在背光模块上,以冷却背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但若在背光模块增设散热装置,则会造成液晶显示器的体积无法轻量化及薄型化,而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用以将导接冷阴极管的基座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反射罩或铁背板散发其所产生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在原有的配置上加以改良,解决散热的问题而不用增设散热装置,以使液晶显示器得以达到轻量化及薄型化的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一反射罩的聚光槽容置至少一冷阴极管,并在聚光槽的至少一侧结合一导接塑料,导接塑料具有至少一插置孔供冷阴极管插接结合。其特征在于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且反射罩对应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处开设有至少一镂空槽,镂空槽用以供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结合定位。一铁背板结合于反射罩的一侧,且导接塑料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因此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由增加与反射罩的接触面积而散发之外,亦可由铁背板增加散热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对照公知技术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得导接塑料与反射罩间接触面积增加,而使得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得以由反射罩散发。更进一步的方式,是利用结合于反射罩又同时具有较大散热面积的铁背板予以散发热量。因此当冷阴极管运作发光时,背光模块的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得以顺利的挥散,而提升背光模块的稳定性以及生产质量,使液晶显示器产品良率上升,进而达到提升产业利用性的功效。另一方面,由于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不需在背光模块上增设散热装置,而不会造成液晶显示器体积增加,迈向液晶显示器轻量化及薄型化的愿景,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欲求提升,而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中的2-2断面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a、1b       反射罩
11              聚光槽
12、12a、12b    镂空槽
2               冷阴极管
21              高压端
22              低压端
3、3a、3b、3c   导接塑料
31              插置孔
32、32a、32b    结合结构
33              背板结合结构
4、4a、4b、4c   铁背板
41              背板镂空槽
5               基座
G               接地端
H               高压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包括一反射罩1及至少一冷阴极管2,其中反射罩1具有一聚光槽11,用以容置冷阴极管2,且该聚光槽11的至少一侧结合有一导接塑料3。该导接塑料3具有至少一插置孔31,以供冷阴极管2插接结合,导接塑料3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32,且反射罩1对应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处还开设有至少一镂空槽12,镂空槽12供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结合定位。
在冷阴极管2容置于反射罩1的聚光槽11中并导电发光时,冷阴极管2本身并不会产生高热量,而是在用以插置并导入电流至冷阴极管2的导接塑料3产生高热量,因此由反射罩1的镂空槽12与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导接塑料3与反射罩1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导接塑料3所产生的热量得以由反射罩1予以散发,产生散热的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得以如图1所示形成一卡扣结构,以扣合于该反射罩1的镂空槽12,而增加反射罩1与导接塑料3的接触面积,同时可将导接塑料3稳定地结合于反射罩1。但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除了采用卡扣结构予以结合的方式,亦可因应实际需求设计为其它不同形式的结合方式。
于本实用新型中,反射罩1的聚光槽11中可贴附至少一集光贴片(图未示),该集光贴片用以将冷阴极管2所发出的光集中,以达到更佳的照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集光贴片可以完全贴附于聚光槽11的内壁,亦可仅对应冷阴极管2处贴附,而使得导接塑料3与反射罩1间得以直接接触,保持散热的效果。
参阅图2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再参阅图1所示,在导接塑料3产生高热量时,得以由上述将反射罩1与导接塑料3以结合结构32予以结合,而增加接触面积而提升散热效果。但在更佳的实施方式中,导接散热结构还包括有一铁背板4,该铁背板4结合于该反射罩1的一侧,同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反射罩1的设计,使得导接塑料3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4。因而在冷阴极管2导电发光时,导接塑料3所产生的热量除了通过反射罩1散发外,亦可由铁背板4增加散热的功效。
请参阅图3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如图所示,冷阴极管2具有一高压端21及一低压端22,冷阴极管2的高压端21电性连接于一高压输出端H,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端G。因此该高压端21导入高压电流至冷阴极管2的高压端21,使冷阴极管2得以发光。本实施例中,冷阴极管2的高压端21是插置于一基座5,由该基座5电性连接于高压输出端H,且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插置于导接塑料3。其特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反射罩1是采用具有导电性质的材料所构成,导接塑料3是采用具有导电性质的胶类材料所构成,且铁背板4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通过导接塑料3与反射罩1或铁背板4的接触,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得以在不利用导线的情形下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
通过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方式,可以将连接于该基座5及高压输出端H的导线,和连接于该导接塑料3及接地端G的导线设置于反射罩1的同一侧,而省掉如第一实施例两导线必须绕线至反射罩1的两端,简化背光模块在接在线的复杂度。
请参阅图4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高压输出端H及接地端G系配置于一电路板I上,该电路板I结合于铁背板4后方,且该电路板I的接地端G是直接电性连接于铁背板4,而使得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得以电性连接于电路板I的接地端G。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I是以锁合的方式结合于铁背板4后方,但亦可以其它方式将电路板I结合于铁背板4,以使电路板I的接地端G直接电性连接于铁背板4。
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7所示,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三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凸伸形成于本体的上部,而反射罩1a的镂空槽12对应导接塑料3的上部开设。
如图6所示,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a、32b是在本体的两侧凸伸形成,因此反射罩1b的镂空槽12a、12b是分别对应导接塑料3的两侧开设。
如图7所示,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a、32b是凸伸形成于本体的上部与一侧缘,因此反射罩1b的镂空槽12a、12b是分别对应导接塑料3的上部与该侧缘开设。在上述实施例中,共通点皆为导接塑料3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4,以达到增加散热效果的功能。
请同时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六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图8至图10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导接塑料3a还形成有至少一背板结合结构33,且铁背板4a对应导接塑料3的背板结合结构33开设有至少一背板镂空槽41,该背板镂空槽41供导接塑料3的背板结合结构33卡扣结合。
如图8所示,导接塑料3的背板结合结构33是凸伸形成于本体的上部,因此铁背板4a的背板镂空槽41是对应导接塑料3的上部开设。
如图9所示,导接塑料3b的背板结合结构33是由相对结合结构32的一侧凸伸形成,因此铁背板4b的背板镂空槽41是对应导接塑料3的侧缘形成。
如图10所示,导接塑料3c的背板结合结构33是由本体前部凸伸形成,因此铁背板4c的背板镂空槽41由前方延伸后开设形成。不同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导接塑料3是利用背板结合结构33结合于铁背板4,此方式更增加导接塑料3与铁背板4的接触面积,更增加了散热的效果。除上述实施例外,反射罩1、导接塑料3及铁背板4得以依上述方式改变为其它设计,以达到相同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1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冷阴极管2的高压端21是插置于基座5并由导线电性连接于电路板I的高压输出端H,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插置于导接塑料3并由导线电性连接于电路板I的接地端G。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以上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所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包括一反射罩及至少一冷阴极管,该反射罩具有一容置该冷阴极管的聚光槽,该聚光槽的至少一侧结合有一导接塑料,该导接塑料具有至少一供该冷阴极管插接结合的插置孔;
其特征在于,该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且该反射罩对应该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处开设有至少一供该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结合定位的镂空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铁背板,该铁背板结合于该反射罩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接塑料至少一部份接触于该铁背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背板结合结构,且该铁背板对应该导接塑料的背板结合结构开设有至少一供该导接塑料的背板结合结构卡扣结合的背板镂空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为具有导电性质的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接塑料为具有导电性质的胶类材料。
CN2009201467858U 2009-06-02 2009-06-02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35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67858U CN201535479U (zh) 2009-06-02 2009-06-02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67858U CN201535479U (zh) 2009-06-02 2009-06-02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35479U true CN201535479U (zh) 2010-07-28

Family

ID=4253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678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35479U (zh) 2009-06-02 2009-06-02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35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0068B2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照明装置用ledモジュール,液晶表示装置
US7599019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elastic connector clips fixing 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ame
CN103438408A (zh) 一种led灯条连接器及背光模组
US8313349B2 (en) Multi-slot connector
CN201927740U (zh) 灯管连接器
CN101521990A (zh) 加长型软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加长型光条
CN201535479U (zh) 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CN201539792U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064005B2 (en) Light supply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726867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conductive mechanisms therein for providing power to lamps thereof
US79738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frame accommodating light source driv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US20100117102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02661581A (zh) 直下式灯条的连接线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JP2008034387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202501326U (zh) 光源模组
CN11163861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419611B (zh) 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
CN201251117Y (zh) 条状led电路板与led光源结构
CN201106829Y (zh) 冷阴极灯管的导电套接构件
CN212960938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智能led灯
KR100774570B1 (ko) 전원 공급 유닛,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CN101510025B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201637966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1104276Y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201045631Y (zh) 插件式ccfl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