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9532U -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99532U
CN201499532U CN2009200743530U CN200920074353U CN201499532U CN 201499532 U CN201499532 U CN 201499532U CN 2009200743530 U CN2009200743530 U CN 2009200743530U CN 200920074353 U CN200920074353 U CN 200920074353U CN 201499532 U CN201499532 U CN 201499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ckroach
box
cell cube
catched
trapp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743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0743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99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99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995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介绍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包括捕获机构和收集机构,其特征在:所述的捕获机构为内腔设有分隔内壁的盒状单元体或多个盒状单元体的串接组合体,该分隔内壁的一侧空间为衔接收集机构的负压通风管道区,分隔内壁的另一侧为向盒体外一侧敞开的捕获区,并在所述捕获区与通风管道区位置的分隔内壁上设一可控门;所述的收集机构为一带负压发生器的收集仓,该收集机构通过导风管与盒状单元体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连接,由此构成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捕杀装置,尤其是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属于居家生活卫生用品类。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界中未被淘汰,繁衍至今,遍及世界,由于蟑螂具有天生的边吃边吐边排泄之恶习,体内有臭腺,能分泌臭液已经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同时,蟑螂体表和体内肠道能携带多种致病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卵。在人体上爬行可致皮炎,被咬伤可引起过敏,分泌物可能诱发癌症。被污染的食物、药品,被咬坏的书籍、衣物、皮件、文物、电线等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十分令人讨厌的害虫。多少年以来,人们采取毒杀、烟熏、高温水烫杀等手段进行蟑螂的捕杀,但是由于蟑螂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存、繁殖能力,而且还具有识别有害物质和后天产生的抗药性。所以直至今日人类始终未能寻找到更为有效、清洁、无二次污染的捕杀蟑螂的方法。
美国US00592699A提出了一种捕杀蟑螂的装置和方法,通过设置在室内建筑物地板墙角处的引诱捕杀装置进行蟑螂捕杀,达到减少室内蟑螂的数量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还极有可能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防止蟑螂侵入的保护,譬如:对特定的某个病人或婴儿房间、实验室,对某些器具(如冰箱、餐厨柜、大型计算机…)等特殊器具能进行一定的保护,希望能有效避免蟑螂的侵入。显然,上述美国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就具有局限性,无法适应上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能适应各种场合使用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达到更可靠、高效率的捕杀蟑螂的目的。
这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包括捕获机构和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机构为内腔设有分隔内壁的盒状单元体或多个盒状单元体的串接组合体,该分隔内壁的一侧空间为衔接收集机构的负压通风管道区,分隔内壁的另一侧为向盒体外一侧敞开的捕获区,并在所述捕获区与负压通风管道区位置的分隔内壁上设一可控门;所述的收集机构为一带负压发生器的收集仓,该收集机构通过导风管与盒状单元体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连接,由此构成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中至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捕获区,该捕获区由连接可控门入口边部与设于盒状单元体捕获区内、向盒外侧敞开口的隔离板构成,并且两相邻的捕获区的隔离板直接呈齿状衔接。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边,设有拼接或连接用的插口或者是磁性连接件。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的两端口中的至少一端为敞开口。
所述的可控门为一负压吸附式单向可控门或者是电磁阀门。
所述的捕获区内设有光电监测器或者电捕杀器。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内腔设有两道设有可控门的分隔内壁,两分隔内壁的中间为衔接收集机构的负压通风管道区,该负压通风管道区两边为捕获区,所述负压通风管道区的一端直通收集机构。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为平面状的“L”型,或者立体状的“L”型。
所述的自动捕杀装置它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线、负压发生器和设置在捕获区内的光电监测器、电捕杀器、可控门组成操作控制网络,其中每一捕获区内的光电监测器、电捕杀器、和可控门均独立并联在中央控制器引出的控制总线上,负压控制器也并联在同一控制总线中。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既可以作为通常使用的蟑螂捕杀器具放置在室内的任何地方完成蟑螂的捕杀,更可以组装成任意的结构形式放置在冰箱、厨柜或计算机等重要器具的周围实现对蟑螂的捕杀。既可以避免用化学制品毒杀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也可以达到及时收集蟑螂尸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盒状单元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盒状单元体的插接机构示意图;
图4为盒状单元体的磁吸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5为设有双重捕获区的盒状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盒状单元体的立体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为盒状单元体的平面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8为盒状单元体与导风管连接状态示意图(1);
图9为盒状单元体与导风管连接状态示意图(2);
图10为盒状单元体与导风管连接状态示意图(3);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分隔内壁    2-负压通风管道区    3-捕获区    4-可控门5-收集仓    6-导风管    7-隔离板    8-插口    9-磁性连接件    10-光电监测器11-电捕杀器    12-控制总线    A-捕获机构    A1…An-盒状单元体    B-收集机构C-蟑螂    D-过渡连接头    E-负压发生器    F-中央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这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包括捕获机构A和收集机构B,所述的捕获机构A为内腔设有分隔内壁1的盒状单元体A1或多个盒状单元体A1-n的串接组合体,该分隔内壁1的一侧空间为衔接收集机构B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分隔内壁1的另一侧为向盒体外一侧敞开的捕获区3,并在所述捕获区3与负压通风管道区2位置的分隔内壁1上设一可控门4;所述的收集机构B为一带负压发生器的收集仓5,该收集机构B通过导风管6与盒状单元体A1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连接,由此构成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中至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捕获区3,该捕获区由连接可控门4入口边部与设于盒状单元体A1-n捕获区内、向盒外侧敞开口的隔离板7构成,并且两相邻的捕获区的隔离板直接呈齿状衔接。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边,设有拼接或连接用的插口8,或者是在左、右端边设有磁性连接件9。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两端口21、22中的至少一端为敞开口。
所述的可控门4为一负压吸附式单向开启的可控门,或者是电磁阀控制的可控门。
所述的捕获区3内设有光电监测器10、或者电捕杀器11,也可以同时设置。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内腔,也可以设有两道设有可控门4的分隔内壁1,两分隔内壁的中间为衔接收集机构B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该负压通风管道区2两边为捕获区3,该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一端直通收集机构B。
为了解决各个盒状单元体互相之间的连接组装,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的左右侧边,设有拼接或连接用插口7,或者采用在盒状单元体的两侧边设置磁吸连接件8;同时为了利用盒状单元体A1构成三维空间分布的捕获机构A,可以将盒状单元体A1设计成平面状态的“L”型,或者是立体状态的“L”型。
此外,为了使组装后的多个盒状单元体A1-n的串接组合体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能够互相连接贯通,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两端口21、22中的至少一端为敞开口,其中两端全开敞式的为中间连接单元体,一侧开敞式的为串接组合体的边部盒状单元体。
在盒状单元体A1内部分隔内壁1上设置的可控门4为一负压吸附式开启阀门,采用这种设计时,应当将该单向摆动可控门4悬挂在面临负压通风管道区2一边的分隔内壁上;同时应使可控门4的左右两边与分隔内壁存在部分重叠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负压通风管道区2与外界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保证当负压风机启动时,就能及时地掀起可控门4,同时也使其具有足够的负压风的吸引力,快速地将进入捕获区的蟑螂吸入负压通风管道区2送至收集机构。
另外,在盒状单元体A1内部分隔内壁1上设置的可控门4,也可以采用由受光电操控或者电磁阀控制的电控门。
另外,考虑到使该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的功能性扩展,该装置还可以采取以下的进一步改进:
其一,是在所述的捕获区3内可以设置光电监测器10,通过该光电监测器10的监控,既可以及时发现进入捕获区3蟑螂,同时,也可以通过该光电监测器10设置,将整个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通过PLC控制器或者单片机组成中央控制器F组成的一个具有随机启动的捕杀装置,避免负压风机的长时间连续无效的工作,也可以避免应负压风机转动对被捕杀蟑螂的惊扰而造成捕杀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所述的光电监测器10可以设置在与可控门4组成捕获区3的位于可控门4两侧的隔离板7上,或者是直接设置在可控门本体上。
其二,可在捕获区3内设有电捕杀器11,使刚进入捕获区3的蟑螂即被高压电网(类似于电灭蚊拍的结构)电杀,而后再由负压风将其吸收收集区。
一般情况下,所述的电捕杀器11可以设置在捕获区3的底面上。
其三,可以将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内腔设置成如附图5所示的那种结构形式:设有两道设有可控门4的分隔内壁1,两分隔内壁的中间为衔接收集机构B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该负压通风管道区2两边为捕获区3。采取这种结构形式的盒状单元体,其好处不仅能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该装置能在平面布局时,能同时捕杀来之两个方向的蟑螂。
其四,由于本技术方案中设计的盒状单元体边部设有插接结构(如图3所示的插接口机构8或者是采用如图设计的磁吸元件9),解决组成捕杀机构时对盒状单元体之间的组装连接。同时,为了实现将盒状单元体A1组成组合是捕获机构A,构成多种立体布局(如图12)形式:通过弧形或柺角形式组成适宜于布设在同一平面内(如图7所示)的圈形捕杀防护区,或者通过将盒状单元体设计成拥有两个或三个立面接口的连接单元体,此时,通过该具有立面接口的连接单元体D,就可以使整个捕杀装置沿着墙角、或者其它器具进行分布和组合,组成立体状分布的蟑螂捕杀装置。
其五,由于在捕获区3安装光电监测器10,通过光电控监测器10与电控门4以及它们两者与PLC控制器(或者单片机)之间的组合,既可以自动监控蟑螂进入捕获区3,同时也可以通过光电控制器10在监控蟑螂进入捕获区3后,并及时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电控阀门4和收集机构中的负压风机进入工作状态。
上述自动捕杀装置,它由中央控制器F、控制总线12、负压发生器E和设置在捕获区3内的光电监测器10、电捕杀器11、可控门4组成操作控制网络。在该操作控制网络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其一,将每一捕获区内的光电监测器10、电捕杀器11、和可控门4均独立并联在中央控制器引出的控制总线上,负压控制器E也并联在同一控制总线中,由此构成单独控制每一独立捕获区的捕杀结构。
其二,将所有的捕杀区串接在同一负压通风管道区2内,而后经控制总线及负压控制器组成捕杀装置,在这一系统装置中不必要在每一捕杀区均安装光电监测器和电控阀门。
上述这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工作的原理如下:
在装置正常工作时,随着收集区负压风机的启动,负压风通过负压通风管道区2掀起设置在分隔内壁1上的单向摆动的可控门4,将进入捕获区3的蟑螂吸入负压通风管道区2,并通过连接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导风管6进入收集仓。进入收集仓的已捕获蟑螂可以在收集后集中处理,也可以在收集仓中及时电杀灭。
在设置了光电监测器10的装置中,在光电监测器10感应到蟑螂进入时,才启动负压风机,而后随着收集区负压风机的启动,负压风通过负压通风管道区2掀起设置在分隔内壁1上的可控门4,将进入捕获区3的蟑螂吸入负压通风管道区2,并通过连接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导风管6进入收集仓。进入收集仓的已捕获蟑螂可以在收集后集中处理,也可以在收集仓中及时电杀灭。

Claims (9)

1.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包括捕获机构(A)和收集机构(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机构(A)为内腔设有分隔内壁(1)的盒状单元体(A1)或多个盒状单元体(A1-n)的串接组合体,该分隔内壁(1)的一侧空间为衔接收集机构(B)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分隔内壁(1)的另一侧为向盒体外一侧敞开的捕获区(3),并在所述捕获区(3)与负压通风管道区(2)位置的分隔内壁(1)上设一可控门(4);所述的收集机构(B)为一带负压发生器的收集仓(5),该收集机构(B)通过导风管(6)与盒状单元体(A1)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连接,由此构成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中至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捕获区(3),该捕获区由连接可控门(4)入口与盒状单元体(A1-n)敞开口的隔离板(7)构成,并且两相邻的捕获区的隔离板直接呈齿状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边,设有拼接或连接用插口(8)或者磁性连接件(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两端口(21、22)中的至少一端为敞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门(4)为一负压吸附式单向开启可控门(4),或者电磁可控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区(3)内设有光电监测器(10)或电捕杀器(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内腔设有两道设有可控门(4)的分隔内壁(1),两分隔内壁的中间为衔接收集机构(B)的负压通风管道区(2),该负压通风管道区(2)两边为捕获区(3),该负压通风管道区(2)的一端直通收集机构(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单元体(A1)为平面状的“L”型,或者立体状的“L”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中央控制器(F)、控制总线(12)、负压发生器(E)和设置在捕获区(3)内的光电监测器(10)、电捕杀器(11)、可控门(4)组成操作控制网络,其中每一捕获区内的光电监测器(10)、电捕杀器(11)、和可控门(4)均独立并联在中央控制器引出的控制总线上,负压控制器E也并联在同一控制总线中。
CN2009200743530U 2009-08-03 2009-08-03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9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43530U CN201499532U (zh) 2009-08-03 2009-08-03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43530U CN201499532U (zh) 2009-08-03 2009-08-03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99532U true CN201499532U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5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7435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9532U (zh) 2009-08-03 2009-08-03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995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448A (zh) * 2017-10-25 2018-01-05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便携式昆虫调查取样工具
CN109430201A (zh) * 2018-11-23 2019-03-08 王钦兵 多功能捕虫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448A (zh) * 2017-10-25 2018-01-05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便携式昆虫调查取样工具
CN109430201A (zh) * 2018-11-23 2019-03-08 王钦兵 多功能捕虫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9532U (zh) 一种可接连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CN108490974B (zh) 一种生态维护无人机
CN105900953A (zh) 一种环保高效灭蚊灯
KR101241826B1 (ko) 해충 포획기
CN206978503U (zh) 环保智能灭蟑螂器
CN101986839A (zh) 一种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及捕杀方法
CN206933122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捕鼠器
CN204949214U (zh) 一种蚊蝇捕捉器
CN201733758U (zh) 光诱导吸风式灭虫装置
CN107018970A (zh) 自动苍蝇诱捕装置
CN205161659U (zh) 一种捕杀蚊虫的灭蚊装置
CN209711196U (zh) 一种组合式蟑螂诱捕盒
CN204377746U (zh) 一种智能太阳能充电式灭蚊杀虫器
CN106106404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蚊虫诱捕机器人
CN201919534U (zh) 新型环保捕蝇笼
CN208794582U (zh) 一种智能空气净化装置
CN202603453U (zh) 捕蚊器
CN202190663U (zh) 一种环保捕蝇笼
CN202206812U (zh) 一种环保捕蝇装置
CN106577583A (zh) 一种蟑螂捕杀器
CN204682258U (zh) 风动叶轮螺旋划水器式灭蚊器
CN204697788U (zh) 风动叶轮转轮划水器式灭蚊器
CN213074127U (zh) 环保智能除蟑螂器
CN216363278U (zh) 一种智能家居驱蚊灯
CN202190662U (zh) 一种捕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