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0511U - 新型中间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型中间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90511U
CN201490511U CN2009202223916U CN200920222391U CN201490511U CN 201490511 U CN201490511 U CN 201490511U CN 2009202223916 U CN2009202223916 U CN 2009202223916U CN 200920222391 U CN200920222391 U CN 200920222391U CN 201490511 U CN201490511 U CN 201490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medium
platform
intermedium
circ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223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EAGUE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EAGUE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EAGUE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EAGUE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223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90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90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905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中间介质,该中间介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分别具有突出的第一平台和切削的第二平台,中间介质具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该中间介质的结构可以更好地与金属内套和金属外环分别实现过盈配合,有效地防止其与套接的内外层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同时结构简单,易加工并且成本低,工作可靠。

Description

新型中间介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微波传输技术中使用的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绝缘支撑的组成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绝缘支撑的新型中间介质。
背景技术
在射频、微波传输技术中使用的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中通常包括中心导体、绝缘支撑和外导体等部件,绝缘支撑由内向外分别为金属内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三层部件,中间介质属于绝缘支撑的中间层部件,通常使用的中间介质为管状部件,其横截面的内圈和外圈均为完整圆形,该结构的中间介质与金属内套和金属外环之间均为圆柱曲面完全贴合,两贴合面紧固性差,常发生中间介质与金属内套之间以及中间介质与金属外环之间相对转动的情况,中间介质与套接的内外层部件之间的相互转动造成的错位会使得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时的电性能指标受到影响,也容易发生危险,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中间介质,该中间介质的结构可以更好地与金属内套和金属外环实现过盈配合,有效地防止其与套接的内外层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同时结构简单,易加工并且成本低,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中间介质,设置于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绝缘支撑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分别具有突出的第一平台和切削的第二平台,中间介质具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
所述中间介质具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50°至60°之间。
所述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30°至40°之间。
所述第一平台与自身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平台沿横向纵向均贯通。
所述第二平台与自身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所述第二平台沿横向纵向均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中间介质,其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分别具有突出的第一平台和切削的第二平台,该中间介质套接于金属内套和金属外环之间,可以在金属内套的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切削出一个和中间介质内侧面的第一平台相吻合的平台,使得中间介质与金属内套能够完全紧密贴合,增强中间介质和金属内套之间的紧固性;同时还可以在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和金属外环之间填充绝缘介质,或者在金属外环的内侧面上加工成型出与中间介质的第二平台相吻合的平台,使得中间介质与金属外环能够完全紧密贴合,增强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之间的紧固性,故增强了绝缘支撑的三层部件之间的紧固性,最终形成的绝缘支撑为一种防转的绝缘支撑。中间介质具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当该圆缺角大于90°时,中间介质表面的整体粗糙度过大会影响在腔体内传输的电磁波的电性能指标,当该圆缺角小于15°时会由于表面粗糙度不够而影响中间介质和金属内套之间的紧固性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圆缺角在15°至90°的范围,能够增强中间介质和金属内套之间的紧固性,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波的电传输性能好,并且对其电性能指标影响不大。同理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中间介质的横截面的内圈和外圈均为完整圆形造成的该部件与金属内套和金属外环之间的紧固性差,相对旋转使得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时的电性能指标受到影响的问题,不但能使中间介质与金属内套之间以及中间介质与金属外环之间连接牢靠不会产生旋转,而且具有低驻波、低损耗的特点,还能够满足较高频率下使用时各方面性能的稳定,由于防止了中间介质与内外层部件的转动,因此也防止了两两部件之间的磨损,实现了两两部件的过盈配合,延长了绝缘支撑的使用寿命,该新型中间介质结构简单,易加工,并且成本低,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介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绝缘支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金属内套;2-中间介质;3-金属外环;4-第一平台;5-第二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介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该中间介质2的内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具有突出的第一平台4,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具有切削的第二平台5,该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5均与中间介质2的中心轴线平行且横向纵向均贯通;中间介质2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圆缺角即为圆缺形中缺失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该圆缺角优选50°至60°,其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优选30°至40°。本实用新型的中间介质设置于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绝缘支撑中,图3为绝缘支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其正面结构示意图。该绝缘支撑包括从内向外套接的金属内套1、中间介质2和金属外环3。可以在金属内套1的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切削出一个和中间介质2内侧面的第一平台4相吻合的平台,使得中间介质2与金属内套1能够完全紧密贴合,增强中间介质2和金属内套1之间的紧固性;同时还可以在中间介质2具有第二平台5的部分和金属外环3之间填充绝缘介质,或者直接在金属外环3的内侧面上加工成型出与中间介质2的第二平台5相吻合的平台,使得中间介质2与金属外环3能够完全紧密贴合,增强中间介质2和金属外环3之间的紧固性,故增强了绝缘支撑的三层部件之间的紧固性,最终形成的绝缘支撑为一种防转的绝缘支撑。由于在中间介质的内外侧面均设置有非曲面的平台,相当于增强了中间介质与其套接的内外层部件之间整体粗糙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其与套接的金属内套和金属外环之间的相对旋转,增强了整个绝缘支撑的紧固性,中间介质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时,能够增强中间介质和金属内套之间的紧固性,两者之间的贴合表面整体粗糙度适中,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波的电传输性能好,并且对其电性能指标影响不大,并且当该圆缺角在50°至60°之间时无论对传输时的电性能指标以及对紧固性的要求都达到最优状态。同理,中间介质的横截面的内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时,能够增强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之间的紧固性,两者之间的贴合表面整体粗糙度适中,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波的电传输性能好,并且对其电性能指标影响不大,并且当该圆缺角在30°至40°之间时无论对传输时的电性能指标以及对紧固性的要求都达到最优状态。
中间介质2可以为绝缘介质如PTFE介质,PTFE介电常数为1.4~2.2,故采用PTFE介质能够降低传输电信号时的损耗。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内套的结构加工可行性大、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可以采用普通精度机械加工实现。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新型中间介质,设置于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绝缘支撑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分别具有突出的第一平台和切削的第二平台,中间介质具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具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50°至6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中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具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30°至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中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与自身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中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沿横向纵向均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中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与自身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中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沿横向纵向均贯通。
CN2009202223916U 2009-09-03 2009-09-03 新型中间介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90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3916U CN201490511U (zh) 2009-09-03 2009-09-03 新型中间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3916U CN201490511U (zh) 2009-09-03 2009-09-03 新型中间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90511U true CN201490511U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2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2239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90511U (zh) 2009-09-03 2009-09-03 新型中间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905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6935A (zh) * 2015-07-03 2015-10-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6935A (zh) * 2015-07-03 2015-10-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50822B2 (ja) マイクロ波用伝送装置
JP2009110707A (ja) コネクタ
CN209929452U (zh) 一种双通道微波旋转关节
CN104377480A (zh) 一种宇航用舱外大功率tnc电缆组件
CN204205108U (zh) 一种高性能n型焊接头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9904687A (zh) 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1490511U (zh) 新型中间介质
CN201478634U (zh) 新型金属内套
CN201478635U (zh) 新型金属外环
CN204205223U (zh) 一种高性能7/16型焊接头射频同轴连接器
CA24405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f coaxial connections
CN108054525B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插座
CN112803127A (zh) 一种宽频带非接触式同轴旋转关节及雷达天线
CN104466306A (zh) 一种三通道微波旋转关节
CN219268073U (zh) 一种直角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544961B (zh) 一种滑环
CN101640332B (zh) 一种防转绝缘支撑及其防转方法
CN206602250U (zh) 一种双插接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1570603U (zh) 射频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110299634A (zh) 一种n型连接器
US20120001032A1 (en) Support disc for supporting high frequency (hf) components
CN204793321U (zh) 一种小型化带有防转结构的射频同轴微带连接器
CN114583419B (zh) 电容式同轴射频旋转关节
CN114421103B (zh) 一种非接触式气密高功率同轴波导旋转关节
CN104362480A (zh) 一种7/8普通电缆与7/8漏缆通用型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