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门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的部件结构,具体说,是一种集装箱门框结构。
技术背景
集装箱作为国际联合运输的主要工具,自1956年开始使用至今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并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国际联运的主要手段。
如图1、图2所示,一般的货运集装箱都在其端部或侧部安装有门结构,该门结构包括门框以及安装于门框内的两对开的门板结构。门框结构包括位于其两侧的角柱11,两角柱11连接位于顶端的门楣12和底端的门槛13形成门框。角柱11和门板14用铰链连接。在门框四个端角部还分别安装有用于起吊、堆码的顶角件15和底角件15′。角柱11分为外角柱111、以及扣焊在外角柱111内侧的截面形状为C型的内角柱112,角柱11的顶部与顶角件15的下表面焊接连接,而门楣12则与顶角件15的内表面焊接连接。
由于上述集装箱的门框及门板均为方形框架结构,在运输或堆码过程中,集装箱经常受到较大的竖向或横向压力或冲击力,导致方形框结构的门框发生变形,常常因为门框架的刚性太差而导致集装箱的门框变形量较大,难以关门,更有甚者,箱体变形量过大,致使箱体坍塌,损坏箱内货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门框结构,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增强集装箱的横向和纵向刚性,使集装箱在运输、堆码过程中更为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装箱门框结构,包括:顶部的门楣,由门楣横梁及位于门楣横梁上的门楣板围合而成;两侧的角柱,由内角柱和外角柱对合而成;顶角件,连接所述门楣与所述角柱的端部而形成门框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对加强板分别设置在门框的两顶端角部;所述内角柱的内侧面以及所述门楣横梁的下底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加强板匹配的缺口,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内角柱的缺口和所述门楣的缺口,所述加强板的外侧边与所述顶角件接触并以焊接方式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阐释的集装箱门框结构,在集装箱门框的端角增设用以将角柱和门楣连接在一起的加强板,增强了集装箱的横向刚性和堆码承受强度,同时由于该加强板的任何部分不会向箱体内外凸出,因而不会占用箱体内部空间,也不会影响集装箱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门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仰视态);
图4为图3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俯视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试验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3、图7所示的集装箱门框结构,其上部沿集装箱箱体宽度方向横向设置一门楣12,门楣12的两端连接有用于堆码及起吊用的顶角件15,两角柱11位于门框的两侧,其顶部分别焊接在两顶角件15的底部,两角柱11垂直于门楣12。在两角柱11的底部还焊接有底角件15′,两底角件15′之间还焊接一门槛(此描述可同时参照图1、图2所示),从而形成一个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与现有门框结构不同之处是在集装箱门框的上部端角增设加强板301。因两个上部端角加装加强板301的结构相同并对称,所以除图1、图7、图8以外,其余图中仅示出其中一个上部端角结构。
如图4、图5所示,角柱11为内外两层结构,包括外角柱111及内角柱112,内角柱112为C型的折弯板材,其扣焊于外角柱111的内侧面,在其内角柱112的顶端开设有一缺口20。结合图6所示,门楣12由门楣横梁121和门楣板122组成,门楣横梁121为一截面为U型的横梁,门楣板122焊接在门楣横梁121的上部并遮盖U型口,在门楣横梁121底面靠近顶角件15的一端开设有缺口10。为了增加该框架结构的堆码强度,在该框架结构的顶部内侧设置有Z型加强板301,Z型加强板301的两端分别穿入上述内角柱缺口20以及门楣横梁缺口10,Z型加强板301的外侧边与顶角件15焊接固定。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该处结构,Z型加强板301插入角柱11一端的端面还可以延伸与外角柱111内侧面焊接固定,同样的Z型加强板301插入门楣12一端的端面也可以选择与门楣板122内表面焊接固定。
如图8所示,在该门框结构的两顶端部均设置加强板,在进行横向刚性试验时,固定集装箱的底部角件,试验中在门框结构的顶部侧面施加载荷F2,门楣12因受F2力作用而发生横向位移S1,同时,由于整个门框发生菱变,门楣12还发生向下的位移,由于在门框结构的上端角部分别设置有加强板,并且由于加强板固定连接了门楣12、角柱11以及顶角件15,增强了端角部的强度,从而可将横向位移S1和向下的位移S2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还可以是L型加强板(图中未示出),L型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门楣板122和外角柱111,L型加强板的两折边固定的焊接在顶角件15上。
如图9、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还可以是W型加强块302,其两端的折边分别与门楣板122以及外角柱111焊接连接,其内侧的两折边均固定焊接于顶角件15上,由于W型302的两端的折边可分别与门楣板122和外角柱111焊接连接,相比L型、Z型结构的加强板,其与门楣板122和外角柱111的固定连接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能起到较好的加强效果。
为获得更好的加强效果,可同时使用二对、三对或者四对加强板,各加强板呈平行排列。各型加强板,包括L型、Z型或者W型,均为刚性板条。
为提高加工工效,可以事先把加强板与顶角件15做成一个整体,作为备用的预制件。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