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4743U -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4743U
CN201474743U CN2009201857100U CN200920185710U CN201474743U CN 201474743 U CN201474743 U CN 201474743U CN 2009201857100 U CN2009201857100 U CN 2009201857100U CN 200920185710 U CN200920185710 U CN 200920185710U CN 201474743 U CN201474743 U CN 201474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oil
valve
bent axle
machin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857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祖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ingclean Floor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ingclean Floor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ingclean Floor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857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74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4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47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具体地说是利用活塞产生的脉动压力实现机油在发动机内循环的润滑系统,这种润滑系统直接在曲轴上设置两个导油孔来依次连通机油腔、曲柄腔和配气腔,使得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机油腔中被搅动起来的机油能够直接快速畅通地沿曲轴上的导油孔输送到曲柄腔和配气腔内,大大提高了润滑油在系统内的循环效率,有效增强了润滑油对于曲柄和配气机构的润滑效果,从而确保了发动机能够可靠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手持式户外工具(如割草机、割灌机或链锯等)的发动机,从废气排放控制的观点来看通常都优选四冲程发动机。这类四冲程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曲柄机构和配气机构的运转可靠,就必须配置能够使润滑油高效循环的润滑系统。然而现有的润滑系统中,由于机油腔和曲柄腔之间通过设置在隔板上的阀孔连通,而曲柄腔和配气腔之间又通过设置在曲轴箱底部的腔体连通,输油通道过于曲折,从而导致润滑油无法快速畅通地在这几个腔室间完成输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润滑油的循环效率。
此外,现有的四冲程发动机倒置或者侧翻而造成润滑系统循环不畅,尤其是造成润滑系统内部回油通道内的压力分配不均,严重时导致发动机气缸顶部通气管有喷机油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的循环效率高,尤其是能够将机油腔内的润滑油快速、通畅地连续输送至曲柄腔和配气腔内的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设于发动机体内的机油腔、曲柄腔、配气腔及贯通上述三个腔室的曲轴;所述机油腔内存储润滑油并设有油雾产生装置,所述曲柄腔的上部同内设活塞的气缸体内腔相通,所述曲轴上设有两个导油孔,所述机油腔、曲柄腔和配气腔通过这两个导油孔依次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曲柄腔与机油腔之间具有一回油管路,该回油管路上设有一指向机油腔的单向阀;而所述配气腔包括位于下部的正时齿轮腔和位于上部的气门腔,且所述正时齿轮腔和气门腔通过设于发动机体内的回油通道连通,而该回油通道通过一外接的管路与气缸体内腔连通,并且所述回油通道内设有一控制阀,当发动机翻转或倒置使得正时齿轮腔位于气门腔上方时,所述控制阀能够将活塞产生的脉动压力只分配给气门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曲轴具体由左曲轴、右曲轴和连接在左、右曲轴之间的曲柄组成;所述曲柄位于曲柄腔内并经连杆同活塞相连;所述右曲轴穿过机油腔,其上安装有一个位于机油腔内的搅油爪,同时在该右曲轴上开有连通机油腔和曲柄腔的导油孔;而所述左曲轴穿过所述正时齿轮腔,且该左曲轴上开有连通曲柄腔和正时齿轮腔的导油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曲轴上进一步设有一连接两个导油孔的过渡腔,该过渡腔同时与曲柄腔相通;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过渡腔可以开设在曲轴的曲柄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门腔具体由气缸体的顶部与气缸盖围合而成,所述气缸盖上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在气缸盖上分隔出一位于气门腔上方的夹层,且隔板上开有数个小孔连通夹层和气门腔;而在气缸盖上另设有一连通了气门腔和大气的通道,并且当发动机翻转或倒置时,该通道在气门腔内的出口位置处于夹层之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曲柄腔的下方设有一单向阀腔,该单向阀腔的上方通过一阀孔与曲柄腔连通,同时该单向阀腔的另一端则通过一回油管与机油腔连通;而单向阀腔内安装单向阀,该单向阀是一弹性薄片,其响应于曲柄腔内的压力脉冲而摆动,开闭所述阀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正时齿轮腔下方设有回油腔,该回油腔通过一孔同发动机体内的回油通道相连,并通过另一孔与正时齿轮腔连通;所述回油腔内设置控制阀,该控制阀是一钢球,其响应于发动机工作姿态的变化而活动;当发动机正置时,钢球离开孔,使回油腔与回油通道连通;而当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发生翻转时,钢球将孔堵上,使回油腔和回油通道隔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四冲发动机的润滑循环系统主要利用活塞产生的脉动压力实现机油在系统内的循环。
发动机起动之后,活塞借助连杆和曲柄带动左、右曲轴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在右曲轴上的搅油爪旋转将机油腔内的机油搅动成泡沫状。一方面,机油被搅动成泡沫状之后体积膨胀,使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曲柄腔内的压力;另一方面,活塞下行时的压力通过单向阀腔和回油管传递到机油腔,在这两方面原因的迫使下机油腔内呈泡沫状的机油经右曲轴上的导油孔进入曲柄腔,为曲柄和连杆提供润滑。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的过程中,曲柄腔内的压力逐步增大,并且大于与大气相通的正时齿轮腔内的压力,从而迫使曲柄腔内的机油进一步经由左曲柄上的导油孔进入正时齿轮腔内。随后,进入正时齿轮腔内的机油被高速啮合转动的主动正时齿轮和随动正时凸轮搅动雾化后通过两个气门顶杆所在的通道飞溅到气门腔内,润滑气门腔内的两个摇臂和气门。
飞溅到气门腔内的雾状机油部分会通过隔板的小孔进入夹层内,并且由于回油通道是与夹层连通的,故雾状的机油进而被传输到回油通道内。而气门腔内的绝大部分雾状机油则会冷凝变成液态,并且正如之前所述,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均为正置状态(即活塞所处的位置在曲轴的水平面之上),故这些液态的机油会由于重力的作用,顺着气门腔内壁上的凹槽,并经由通道流回正时齿轮腔内;最后正时齿轮腔腔内积聚的机油经孔缓慢流到回油腔内。当发动机处于正置状态时(即活塞位于曲轴水平面之上),由于钢球所处位置不会堵塞孔,故使得回油腔与回油通道相互连通。
当活塞从下止点往上止点运动时,气缸体上的通孔会由于活塞裙部的移开而被打开,使得气缸体的内腔经外接的连接管而与曲轴箱内的回油通道连通,并且因为曲柄腔的上方与气缸体的内腔连通,故也就使得曲柄腔与回油通道连通。随着活塞的继续上行,曲柄腔内的压力不断减小并且小于回油通道内的压力,从而使回油通道内部产生指向通孔的吸力,并且在该吸力的作用下,夹层内及从夹层内流至回油通道内且呈雾状的机油和从正时齿轮腔流至回油腔中呈液态的机油均会被吸入曲柄腔内。而当活塞过了上止点开始往下止点运动时,曲柄腔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并且大于回油通道内的压力,而且随着活塞的继续下行,活塞的裙部会将通孔完全关闭。
在活塞上下行的过程中,随着通孔的开启和关闭,回油通道内会产生脉动的压力,由于压力的换向速度很快,加上无论气态还是液态的机油均具有惯性,故总的来看,回油通道内的机油始终是持续的朝向通孔流动而进入气缸体内,最终被输送回到曲柄腔中,并且曲轴的转速越快这种效应越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发动机实际润滑的需要,通过改变接头在回油通道上下的位置来控制正时齿轮腔中存留的机油量。
当发动机倾斜一定角度或者处于倒置的工作姿态时(即活塞处于曲轴水平面之下),被飞溅到气门腔中的机油冷凝变成液态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积聚在气缸盖的夹层内,但是如之前所述的那样,因为气缸盖上设有的与大气相连的通道的口部比夹层要高,故当夹层内积聚一定机油时,机油并不会从气缸盖的上述通道内喷出。同时在发动机倾斜或倒置的工作姿态下,回油腔内不存在机油,由于钢球起到阀的作用而堵塞了孔,使得回油腔与回油通道相隔断,故此时如前述形成于回油通道内的脉动压力只会将积聚在气缸盖的夹层内及从夹层内流至回油通道内的机油送回曲柄腔中,这大大加强了对于气缸盖夹层中机油的吸力,有效控制了气门腔内的机油量,防止机油积聚过多而从气缸盖上与大气相通的通道中溢出,这是本实用新型得以高效循环,并且当发动机处于何种工作姿态机油循环系统均能可靠工作的关键。
当活塞下行的时候,曲柄腔内的压力增大,使单向阀腔内的单向阀打开,而当活塞上行时,单向阀关闭。在回油通道内脉动压力的作用下从正时齿轮腔或气缸盖的夹层内被送回曲柄腔内的机油,以及从机油腔经由右曲轴上的导油孔传输到曲柄腔内的机油,会被转动的曲柄搅动,一部分经由左曲轴上的导油孔继续传送到正时齿轮腔内,但很大一部分,会随着活塞的下行和单向阀的开启,而被输送到单向阀腔。随着单向阀腔内机油的增加,并且由于单向阀开启时从曲柄腔传递过来的压力,单向阀腔中的机油会经由回油管输送回机油腔中,完成机油的整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由于直接在曲轴上设置两个导油孔来依次连通机油腔、曲柄腔和配气腔,使得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机油腔中被搅动起来的机油能够直接快速畅通地沿曲轴上的导油孔输送到曲柄腔和配气腔内,大大提高了润滑油在系统内的循环效率,有效增强了润滑油对于曲柄和配气机构的润滑效果,从而确保发动机可靠工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利用活塞上下行产生的脉动压力作为机油循环的动力源,省却了复杂昂贵的机油泵;并且其通过一控制阀来分配和调整活塞产生的脉动压力,尤其是在发动机工作姿态发生改变,甚至是发动机倒置工作时,所述控制阀能够将活塞产生的脉动压力只分配给气门腔,以此大大增强对于气缸顶盖夹层内机油的吸力,有效地控制气门腔内的机油量,防止机油积聚过多而从气缸盖上与大气相通的通道中溢出。故同现有发动机润滑系统的360度回油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显的更加有效,能够彻底杜绝发动机气缸顶部喷机油现象,从而确保无论发动机处于何种工作姿态,润滑系统仍可正常工作。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可以根据发动机实际润滑的需要,通过改变外接管路在回油通道上的接头位置,方便地控制配气腔中存留的机油量,从而有效地控制整个系统内机油的消耗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润滑系统的发动机的前视垂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发动机在正置和倒置状态下,回油腔内钢球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6为图1的C-C向剖视图(活塞处于上止点时);
图7为图1的C-C向剖视图(活塞处于下止点时)。
其中:1、气缸体;2、气缸盖;3、曲轴箱;4、曲轴;5、活塞;6、机油腔;7、曲柄腔;8、配气腔;9、左曲轴;10、右曲轴;11、曲柄;12、搅油爪;13、导油孔;14、连杆;15、单向阀腔;16、阀孔;17、单向阀;18、回油管;19、正时齿轮腔;20、气门腔;21、通道;22、通道;23、导油孔;24、隔板;25、夹层;26、小孔;27、主动正时齿轮;28、随动正时齿轮;29、凸轮;30、随动件;31、随动件;32、排气门;33、进气门;34、摇臂;35、摇臂;36、气门弹簧;37、气门弹簧;38、气门顶杆;39、气门顶杆;40、回油通道;41、回油通道;42、回油通道;43、回油腔;44、孔;45、孔;46、钢球;47、通孔;48、接头;49、接头;50、连接管;51、过渡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作详细描述。
首先参阅图1所示,这是一种用于手持式割草机、割灌机上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机体部分,该机体部分包括一带有气缸盖2的气缸体1、一结合在气缸体1下端面上的曲轴箱3及安装在曲轴箱3内的曲轴4。所述气缸体1的内腔中装有活塞5,而曲轴箱3的内部从右到左分成机油腔6、曲柄腔7和配气腔8三个腔室;所述曲轴4由左曲轴9、右曲轴10和连接在左、右曲轴9、10之间的曲柄11组成。
进一步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曲轴10穿过机油腔6,其上安装有一个位于机油腔6内的搅油爪12;同时在该右曲轴10上开有连通机油腔6和曲柄腔7的导油孔13。当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时候,随着曲轴4的转动,搅油爪12会将机油腔6内的机油搅动起来,然后机油通过导油孔13流入曲柄腔7内。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曲柄腔7的上部与气缸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曲轴4上的曲柄11位于该曲柄腔7内并通过连杆14与活塞5相连。而在曲柄腔7的下方还设有一单向阀腔15,该单向阀腔15由一底板封闭曲轴箱3下表面上的一个凹部而形成。所述单向阀腔15的上方通过一阀孔16与曲柄腔7连通,同时该单向阀腔15的另一端则通过一回油管18与机油腔6连通。单向阀腔15内安装有一用来开闭所述阀孔16的单向阀17,本实施例中该单向阀17具体是一弹性薄片,其响应于曲柄腔7内的压力脉冲而摆动:当活塞5上行时,曲柄腔7内压力小于单向阀腔15内的压力,此时弹性薄片盖合在阀孔16上,使阀孔16闭合;当活塞5下行时,由于曲柄腔7内的压力大于单向阀腔15内的压力,压力会顶开弹性薄片,从而使得阀孔16开启。在单向阀17的作用下,机油只能由单向阀腔15向机油腔6单向流动。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配气腔8的上方延伸至气缸盖2,该配气腔8具体又可细分成正时齿轮腔19、气门腔20及连通正时齿轮腔19和气门腔20的两条通道21、22。所述左曲轴9穿过所述正时齿轮腔19,且该左曲轴9上开有连通曲柄腔7和正时齿轮腔19的导油孔23。而曲轴4的曲柄11上设有一连接两个导油孔13、23的过渡腔51,该过渡腔51同时与曲柄腔7相通。
所述气门腔20由气缸体1的顶部与气缸盖2围合而成,并且本实施例中在气缸盖2上设有一隔板24,该隔板24在气缸盖2上分隔出一位于气门腔20上方的夹层25,且隔板24上开有数个小孔26连通夹层25和气门腔20。而在气缸盖2上另设有一连通了气门腔20和大气的通道(图中未标出),并且当发动机倒置时,该通道在气门腔20内的出口位置处于夹层25之上。
同现有技术一样,配气腔8内安装有配气机构,该配气机构位于正时齿轮腔19内的部分包括一安装在左曲轴9上的主动正时齿轮27,一同主动正时齿轮27啮合的随动正时齿轮28,一固定在随动正时齿轮28端面上的凸轮29及一对由凸轮29驱动摇摆的随动件30、31;结合图6、图7所示,所述配气机构位于气门腔20内的部分则包括安装在气缸体1顶部的进、排气门33、32,连接进、排气门33、32的一对摇臂35、34及安装在进、排气门33、32上的一对气门弹簧37、36;而所述配气机构位于两条通道21、22内的部分则是两个气门顶杆38、39,这两个气门顶杆38、39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摇臂34、35上,而另一端则分别连接在两个随动件30、31上。
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时候,随着曲轴4的转动,主动正时齿轮27会带动随动正时齿轮28转动,并通过凸轮29驱动两个随动件31、30摆动,进而通过两个气门顶杆39、38推动两个摇臂35、34动作,使进、排气门33、32上下运动,而所述两个气门弹簧37、36的作用是通过弹力使进、排气门33、32复位。并且由于曲柄腔7和正时齿轮腔19之间通过左曲轴9上的导油孔23连通,故在曲轴4的旋转过程中,机油腔6内被搅动成泡沫状的机油经由导油孔13输送至曲柄腔7内后,能够进一步经由导油孔23被输送至正时齿轮腔19,然后被主动正时齿轮27和随动正时齿轮28搅动雾化后通过内设气门顶杆38、39的两个通道21、22飞溅到气门腔20内。
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气缸盖2、气缸体1和曲轴箱3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回油通道40、41、42;并且其中设于气缸盖2内的回油通道40与气缸盖2内的夹层25连通,而设于曲轴箱3内的回油通道42则经孔44同一设于正时齿轮腔19下方的回油腔43连通。
所述回油腔43由一底板封闭曲轴箱3下表面上的一个凹部而形成,该回油腔43通过另一孔45与正时齿轮腔19连通,当正时齿轮腔19内积聚有机油时,机油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经由该孔45流到回油腔40内。并且所述回油腔43内还安装有一用来控制回油腔43与回油通道42连通和隔断的控制阀,本实施例中该控制阀具体是一钢球46,其响应于发动机工作姿态的变化而活动;具体结合图5所示,当发动机正置时(活塞5位于曲轴4水平面之上),钢球46的位置如图5中a所示,此时回油腔43与回油通道42通过孔44连通;而当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发生翻转时(活塞5位于曲轴4水平面之下),钢球46的位置如图5的b所示,其将孔44堵上,使回油腔43和回油通道42隔开。
进一步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气缸体1上开有一个与内腔相连的通孔47,并且如图6所示,当活塞5处于上止点时,这个通孔47位于活塞5的下端以下,不会被活塞5挡住,而如图7所示,当活塞5处于下止点时,这个通孔47则会被活塞5的裙部挡住,但仍位于活塞5的油环之下。并且所述通孔47上设有接头48,该接头48同一连接管50的一端相连。再结合前面的图3、图4所示,前述设于曲轴箱3内的回油通道42的侧面也开有通孔(图中不再标出),且通孔上也安装有接头49,该接头49与上述连接管50的另一端相连,这样,当活塞5上行使得气缸体1上的通孔47打开时,曲轴箱3上的回油通道42经气缸体1内腔与曲柄腔7连通。
本实施例所述这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发动机起动之后,活塞5借助连杆14和曲柄11带动左、右曲轴9、10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在右曲轴10上的搅油爪12旋转将机油腔6内的机油搅动成泡沫状。一方面,机油被搅动成泡沫状之后体积膨胀,使机油腔6内的压力大于曲柄腔7内的压力,另一方面,活塞5下行时的压力通过单向阀腔17和回油管18传递到机油腔6,在这两方面原因的迫使下机油腔6内呈泡沫状的机油经右曲轴10上的导油孔13和过渡腔51进入曲柄腔7,为曲柄11和连杆14提供润滑。
在活塞5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的过程中,曲柄腔7内的压力逐步增大,并且大于与大气相通的正时齿轮腔19内的压力,从而迫使曲柄腔7内的机油进一步经由过渡腔51和左曲柄9上的导油孔23进入正时齿轮腔19内。随后,进入正时齿轮腔19内的机油被高速啮合转动的主动正时齿轮27和随动正时齿轮28搅动雾化后通过两个气门顶杆38、39所在的通道21、22飞溅到气门腔20内,润滑气门腔20内的两个摇臂34、35和两个气门32、33。
飞溅到气门腔20内的雾状机油部分会通过隔板24上的小孔26进入夹层25内,并且由于回油通道40是与夹层25连通的,故雾状的机油进而被传输到回油通道40内。而气门腔20内的绝大部分雾状机油则会冷凝变成液态,并且正如之前所述,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均为正置状态(即活塞5所处的位置在曲轴4的水平面之上),故这些液态的机油会由于重力的作用,顺着气门腔20内壁上的凹槽,并经由通道21、22流回正时齿轮腔19内;最后正时齿轮腔腔19内积聚的机油经孔45缓慢流到回油腔43内。并且正如图5中a所示的那样,当发动机处于正置状态时(即活塞5位于曲轴4水平面之上),由于钢球46所处位置不会堵塞孔44,故使得回油腔43与回油通道42相互连通。
当活塞5从下止点往上止点运动时,气缸体1上的通孔47会由于活塞5裙部的移开而被打开,使得气缸体1的内腔经外接的连接管50而与曲轴箱3内的回油通道42连通,并且因为曲柄腔7的上方与气缸体1的内腔连通,故也就使得曲柄腔7与回油通道42连通。随着活塞5的继续上行,曲柄腔7内的压力不断减小并且小于回油通道42内的压力,从而使回油通道42内部产生指向通孔47的吸力,并且在该吸力的作用下,夹层25内及从夹层25内流至回油通道40、41内呈雾状的机油和从正时齿轮腔19流至回油腔43中呈液态的机油均会被吸入气缸体1内。而当活塞5过了上止点开始往下止点运动时,曲柄腔7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并且大于回油通道42内的压力,而且随着活塞5的继续下行,活塞5的裙部会将通孔47完全关闭。
在活塞5上下行的过程中,随着通孔47的开启和关闭,回油通道42内会产生脉动的压力,由于压力的换向速度很快,加上无论气态还是液态的机油均具有惯性,故总的来看,回油通道42内的机油始终是持续的朝向通孔47流动而进入气缸体1内,最终被输送回到曲柄腔7中,并且曲轴4的转速越快这种效应越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发动机实际润滑的需要,通过改变接头49在回油通道42上下的位置来控制正时齿轮腔19中存留的机油量。
当发动机倾斜一定角度或者处于倒置的工作姿态时(即活塞5处于曲轴4水平面之下),被飞溅到气门腔20中的机油冷凝变成液态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积聚在气缸盖2的夹层25内,但是如之前所述的那样,因为气缸盖2上设有的与大气相连的通道的口部比夹层25要高,故当夹层25内积聚一定机油时,机油并不会从气缸盖2的上述通道内喷出。同时在发动机倾斜或倒置的工作姿态下,回油腔43内不存在机油,并且如图5中b所示的那样,由于钢球46起到阀的作用而堵塞了孔44,使得回油腔43与回油通道42相隔断,故此时如前述形成于回油通道42内的脉动压力只会将积聚在气缸盖2的夹层25内及从夹层25内流至回油通道40、41内的机油送回曲柄腔7中,这大大加强了对于气缸盖2夹层25中机油的吸力,有效控制了气门腔20内的机油量,防止机油积聚过多而从气缸盖2上与大气相通的通道中溢出,这是当发动机处于何种工作姿态本润滑系统均能可靠工作的关键。
当活塞5下行的时候,曲柄腔7内的压力增大,使单向阀腔15内的单向阀17打开,而当活塞5上行时,单向阀17关闭。在回油通道42内脉动压力的作用下从正时齿轮腔19或气缸盖2的夹层25内被送回曲柄腔7内的机油,以及从机油腔6经由右曲轴10上的导油孔13传输到曲柄腔7内的机油,会被转动的曲柄11搅动,一部分经由左曲轴9上的导油孔23继续传送到正时齿轮腔19内,但很大一部分,会随着活塞5的下行和单向阀17的开启,而被输送到单向阀腔15。随着单向阀腔15内机油的增加,并且由于单向阀17开启时从曲柄腔7传递过来的压力,单向阀腔15中的机油会经由回油管18输送回机油腔6中,完成机油的整个循环。

Claims (7)

1.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设于发动机体内的机油腔(6)、曲柄腔(7)、配气腔(8)及贯通上述三个腔室的曲轴(4);所述机油腔(6)内存储润滑油并设有油雾产生装置,所述曲柄腔(7)的上部同内设活塞(5)的气缸体(1)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4)上设有两个导油孔(13)、(23),所述机油腔(6)、曲柄腔(7)和配气腔(8)通过这两个导油孔(13)、(23)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腔(7)与机油腔(6)之间具有一回油管路,该回油管路上设有一指向机油腔的单向阀(17);而所述配气腔(8)包括位于下部的正时齿轮腔(19)和位于上部的气门腔(20),且所述正时齿轮腔(19)和气门腔(20)通过设于发动机体内的回油通道连通,而该回油通道通过一外接的管路与气缸体(1)内腔连通,并且所述回油通道内设有一控制阀,当发动机翻转或倒置使得正时齿轮腔(19)位于气门腔(20)上方时,所述控制阀能够将活塞产生的脉动压力只分配给气门腔(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4)由左曲轴(9)、右曲轴(10)和连接在左、右曲轴(9、10)之间的曲柄(11)组成;所述曲柄(11)位于曲柄腔(7)内并经连杆(14)同活塞(5)相连;所述右曲轴(10)穿过机油腔(6),其上安装有一个位于机油腔(6)内的搅油爪(12),同时在该右曲轴(10)上开有连通机油腔(6)和曲柄腔(7)的导油孔(13);而所述左曲轴(9)穿过所述正时齿轮腔(19),且该左曲轴(9)上开有连通曲柄腔(7)和正时齿轮腔(19)的导油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曲轴(4)上设有一连接两个导油孔(13、23)的过渡腔(51),该过渡腔(51)同时与曲柄腔(7)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腔(20)由气缸体(1)的顶部与气缸盖(2)围合而成,所述气缸盖(2)上设有一隔板(24),该隔板(24)在气缸盖(2)上分隔出一位于气门腔(20)上方的夹层(25),且隔板(24)上开有数个小孔(26)连通夹层(25)和气门腔(20);而在气缸盖(2)上另设有一连通了气门腔(20)和大气的通道,并且当发动机翻转或倒置时,该通道在气门腔(20)内的出口位置处于夹层(25)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腔(7)的下方设有一单向阀腔(15),该单向阀腔(15)的上方通过一阀孔(16)与曲柄腔(7)连通,同时该单向阀腔(15)的另一端则通过一回油管(18)与机油腔(6)连通;而单向阀腔(15)内安装单向阀(17),该单向阀(17)是一弹性薄片,其响应于曲柄腔(7)内的压力脉冲而摆动,开闭所述阀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正时齿轮腔(19)下方设有回油腔(43),该回油腔(43)通过一孔(44)同发动机体内的回油通道相连,并通过另一孔(45)与正时齿轮腔(19)连通;所述回油腔(43)内设置控制阀,该控制阀是一钢球(46),其响应于发动机工作姿态的变化而活动;当发动机正置时,钢球(46)离开孔(44),使回油腔(43)与回油通道(42)连通;而当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发生翻转时,钢球(46)将孔(44)堵上,使回油腔(43)和回油通道(42)隔开。
CN2009201857100U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4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857100U CN201474743U (zh)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857100U CN201474743U (zh)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4743U true CN201474743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10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8571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4743U (zh)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74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26610C2 (ru) Система смазки для четырехтакт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CN102032016A (zh) 便携式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JP5997790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AU755218B2 (en)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CN104033205B (zh) 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103174492A (zh) 四冲程发动机
CN201486610U (zh) 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CN104791076A (zh) 带有辅助活塞的可变容积燃烧室内燃机
CN101413412B (zh)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CN101749074A (zh) 四冲程汽油机的润滑方法及结构
AU2002300540B2 (en) System for Lubricating Valve-operating Mechanism in Engine
CN1219963C (zh) 便携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CN201474743U (zh)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KR20020034901A (ko) 엔진의 헤드 커버 구조
CN101280704B (zh) 任意翻转四冲程发动机
CN102777248B (zh) 二冲程柴油机
CN102230406B (zh) 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CN102345480B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JP4139247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US10337367B2 (en) Four-strok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CN2570465Y (zh) 便携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CN202707223U (zh) 二冲程柴油机
CN201310396Y (zh) 四冲程汽油机润滑系统结构
CN111336033A (zh) 一种混合燃油四冲程发动机
CN217354507U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INGCLEAN FLOORCAR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2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14

Address after: 215009 Xiangyang Road, New District, Jiangsu, Suzhou, No. 1

Patentee after: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9 Xiangyang Road, New District, Jiangsu, Suzhou, No. 1

Patentee before: Kingclean Floorcar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6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