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64780U -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 Google Patents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64780U
CN201464780U CN2009201051664U CN200920105166U CN201464780U CN 201464780 U CN201464780 U CN 201464780U CN 2009201051664 U CN2009201051664 U CN 2009201051664U CN 200920105166 U CN200920105166 U CN 200920105166U CN 201464780 U CN201464780 U CN 201464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amera
full
view imag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051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兵
李一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g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qi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qi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qi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051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64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64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647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用于普通的数码相机进行全景影像拍摄,包括旋转云台、全景支架和相机支架,相机支架与云台转盘固定,云台的转盘相对于底座作旋转运动,相机支架通过调节结构以与云台水平平行的轴线为轴线与全景支架固定。由此,转动转盘带动数码相机相对于底座旋转以拍摄水平方位的符合全景软件合成要求的全景照片序列图片,并由全景软件生成全景图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普通的数码相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而获取全景影像。

Description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影像装置进行影像拍摄所需的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使用者仅需简单的操作,进而可拍摄获得全景影像序列的影像。
【背景技术】
数码照相机拍照的便捷性和影像数据的易传输性,使得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然而,现有技术的数码相机在拍摄中,由于镜头的视角的限制,只能选择性地拍摄景物或环境的一部分影像,拍摄的照片影像不能满足全景影像合成的要求,进而不能获得拍摄者所处位置的全方位的景物或环境的影像。
互联网的发展为虚拟现实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需要大量的全景图片和视频。若需要拍摄使用者所在位置的周围的全方位的全景影像,比如,在展览馆中,参观者希望看到展览馆内从天花板到展览馆四周再到地面的设计的全方位的全景影像,现有技术需要的设备是单反相机和专用的全景拍摄架,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方便现有技术的普通的数码相机也可以进行景物或环境的全方位的全景影像拍摄,从而方便普通数码相机的全景影像的获取,扩大人们的影像的欣赏视野,则成为当前影像拍摄领域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结构简单,适用于普通的数码相机安装后,便于拍摄获得全景影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用于数码相机的全景影像拍摄,包括云台、全景支架及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云台包括以竖直轴为轴线连接的底座和转盘,所述的转盘相对于底座绕竖直轴旋转运动,所述的相机支架通过调节机构以与云台水平平行的水平轴为轴线与全景支架连接并固定,所述的相机支架与全景支架的水平轴垂直于所述的云台的竖直轴且相交,所述的云台的竖直轴与所述的相机支架和全景支架的水平轴及数码相机的镜头的光轴相交于同一点形成全景交点,所述的全景交点与数码相机的镜头的中心点重合。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通过调节机构使得相机支架与全景支架固定并通过调节转盘与底座旋转运动,进而带动全景支架及固定于相机支架的数码相机旋转并拍摄获得水平角度的全景影像。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旋转操作即可获得全景影像,降低获取水平角度的全景影像的复杂性,降低全景影像的拍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与数码相机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与数码相机组装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的支架在拍摄水平方位的影像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在拍摄俯视角度和仰视角度的影像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与数码照相机组装进行全景影像拍摄时,将数码相机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上,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将使用者所处位置的周围环境或周围景物进行全方位的影像拍摄,并获得全景影像。
如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与数码相机组装后的全景影像拍摄装置100。全景影像拍摄装置100包括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和组装于支架1上的数码相机3。全景影像支架1包括云台11、全景支架12和相机支架13,全景支架12固定安装于云台11上,相机支架13与全景支架12通过旋转机构以水平轴为轴线连接,使得相机支架13与全景支架12可绕水平轴作相对旋转运动。数码相机3组装于相机支架13上并固定,相机支架13相对于全景支架12旋转运动,进而带动数码相机3相对于全景支架12作旋转角度的调整运动,由此而进行全景影像拍摄。
参阅图2及图3,云台11包括底座111和安装于底座111上的转盘112。底座111是半径R1的圆形台,底座111的中心部位以底座的圆心为圆心形成轴承111a,与轴承111a套接配合设置圆环111b,轴承的半径R2等于圆环的内圆半径R3,进而可使得圆环111b套接于轴承111a上,轴承111a与圆环111b的圆心与底座111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的竖直轴Z1上,轴承111a的内部中空形成半径为R4的圆形的内螺纹轴孔111c,内螺纹轴孔111c的中心点也位于竖直轴Z1上。以底座111的圆心为圆心,在底座的上表面形成半径为R5的圆形的转动轨迹,转动轨迹的半径R5小于底座的半径R1进而使得转动轨迹距离底座111的圆周边缘一定距离。底座111的上表面开设12个半径均为R6的圆形的定位槽111d,12个定位槽111d均匀分布位于半径为R5的转动轨迹的圆周上,每两个相邻的定位槽111d的圆心角的角度为30度。
转盘112为半径R7的圆台,在具体实施例中,半径R7等于底座111的半径R1.转盘112的中心部位上下贯穿形成贯通孔,贯通孔包括上、下贯通孔112a、112b两部分,上贯通孔112a的半径R8小于下贯通孔112b的半径R9,上、下贯通孔112a、112b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轴Z1上,上、下贯通孔112a、112b的交接处形成台阶,上贯通孔112b的半径R8大于或等于底座111的轴承111a的半径R2,下贯通孔112b的半径R9等于圆环111b的半径R3.以转盘112的圆心为圆心,在转盘112的下表面上形成半径为R10的滑动轨迹,滑动轨迹的圆周距离转盘112的圆周边缘一定距离,转盘112的下表面向上竖直开设3个定位孔112c.定位孔112c均匀分布位于半径为R10的滑动轨迹上,且定位孔112c的下端连通转盘112的外部空间,上端封闭.每两相邻的定位孔112c之间的圆心角度为120度,以与底座111的定位槽111d配合滑动定位.每一定位孔112c内设置定位弹簧112d和定位珠112e,定位珠112e位于定位弹簧112d的下方,定位珠112d的半径小于等于定位孔112c的半径.位于转盘112的圆周边缘与上、下贯通孔112a、112b之间的转盘112上表面向下竖直开设一对圆形的固定孔112f,固定孔112f内开设内螺纹孔.为保证转盘112与底座111之间连接后的水平面的水平平衡的精准度,在转盘112上设置水平仪112g,通过水平仪112g即可方便调整转盘112的水平放置时的水平平衡度.
转盘112的中心部位贯通的上、下贯通孔112a、112b与底座111的上、下圆台111a、111b分别紧扣配合,即,底座111的上圆台111a扣入转盘112的上贯通孔112b内,下圆台111b扣入转盘112的下贯通孔112c内,通过一个扣合螺栓112j旋入上、下贯通孔112a、112b,为确保扣合螺栓112j的稳定配合,紧固环112i和垫圈112lh分别依次设置于扣合螺栓112j下方,从而扣合螺栓112j分别依次穿过紧固环112i和垫圈112h,使得扣合螺栓112j的外螺纹与底座111的上、下圆台111a、111b的内螺纹旋紧配合,以稳定地将转盘112固定连接于底座111上。由此,使得底座111的圆心、底座111的轴承111a与圆环111b的圆心与转盘的上、下贯通孔112a、112b的圆心和扣合螺栓112j的圆心都位于同一竖直轴Z1上,且相互紧密配合扣紧,由此,转动转盘112,定位珠112e沿着底座111的转动轨迹运动,并滑入底座111的定位槽111d内定位,从而使得转盘112相对于底座111绕竖直轴Z1作相对的旋转运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全景支架12为L型支架,包括水平的固定板121和竖直弯折形成的支架板124。固定板121上下贯通开设一对圆形的配合孔122,配合孔122的孔径大小与固定孔112f的孔径大小相同。一对固定螺栓123分别安装于配合孔122和固定孔112f内,进而将全景支架12固定于转盘112上。支架板122的上部分贯穿形成圆形的调节孔125,调节孔125的下方形成弧形的凹陷部126。
相机支架13与全景支架12通过调节机构以与云台11的水平平衡位置水平平行的水平轴为轴线连接,使得相机支架13相对于全景支架12绕水平轴旋转运动进而带动与相机支架13固定连接的数码相机3一并相对于全景支架12旋转运动形成水平角度、仰视角度和俯视角度的旋转角度。
相机支架13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相机承载板131,相机承载板131的右端向后竖直弯折形成配合板132,配合板132开设贯穿的锁定孔133,锁定螺栓134穿过锁定孔133进而将数码相机3固定于相机支架13并锁定.相机承载板131的左端向前竖直弯折形成调节板135,调节板135上贯穿开通旋转孔136,旋转钮137穿过调节孔125和旋转孔136,凹陷部126位于旋转钮137下方,进而便于手动调节旋转钮137以调整相机支架13相对于全景支架12进行上下旋转,进而形成相对于全景支架12的俯视或仰视的旋转角度,由于数码相机3被锁定螺栓134固定于相机支架13,故而,相机支架13带动数码相机3也相对旋转相同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通过包括调节板135上的旋转孔136、旋转钮137和调节孔125形成的调节机构使得相机支架13以水平轴Z2为轴线连接全景支架12并相对于全景支架12作旋转运动,也就是说,旋转孔136与调节孔125的中心轴是与水平轴Z2相重合,且水平轴Z2与云台11的水平平衡位置的水平线平行,进而使得调节旋转钮137即可调节数码相机3相对于云台11的水平平衡位置形成仰视角度和俯视角度的旋转角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确保旋转钮137的精准定位,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定位技术,例如,可以采用在全景支架12的支架板124设置旋转角度刻度,配合板135上的旋转孔136的相应位置处增加丝印刻度或水平基准刻度,调节所述的旋转钮137使得配合板135的基准线与支架板124上的旋转角度刻度对准配合,进而调节相机支架13并带动数码相机3相对于云台11的水平平衡角度旋转成水平角度或俯视角度或仰视角度。使用者可以通过读取刻度数得知相机支架13带动数码相机3相对于全景支架12的旋转角度,或者,也可以在旋转钮137上设置定位装置,比如设置定位孔和定位柱,旋转钮137包括相对于云台11的基准水平面的45度仰视角度和45度俯视角度的仰视角度定位档和俯视角度定位档,使得数码相机相与相机支架固定。每次当定位孔与定位柱相配合时形成为水平角度、45度仰视角度或45度俯视角度,并发出定位声,进而提示使用者旋转到位。此外,还可以使用现有技术领域的其它任何旋转定位的方式来定位确定数码相机相对于全景支架的俯视或仰视的旋转角度,比如采用现有技术的转轴及定位机构进行定位等。此外,为方便数码相机3沿光轴方向上作水平调节运动,调节机构还包括水平旋转钮,调节水平旋转钮进而调节相机支架并带动数码相机3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旋转钮137进而调节相机支架的俯视角度、水平角度和仰视角度。
数码相机3安装于相机承载板131的中部位置处贯穿形成圆形的相机容置孔138内,数码相机3的镜头架伸入相机容置孔135内并固定。相机容置孔135还可设置与数码相机3相扣合的相机镜头架的配合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方式进行固定,比如,采用现有技术的加长镜头与数码相机机身之间的卡扣的配合机构,从而在实现镜头与数码相机机身连接的同时实现镜头与数码相机的电气连接,因此可以使得镜头将拍摄时出现光线不足的情况传输给数码相机的处理器,进而自动开启数码相机的曝光系统进行曝光。在具体实施例中,相机容置孔135上连接广角镜头14,由于广角镜头14便于拍摄仰视角度和俯视角度的影像,使得现有技术的普通的数码相机3可以直接通过与相机容置孔135连接,进而进行影像拼接以获得全景影像。在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广角镜头14预安装于相机容置孔135,进而使得旋转137的旋转机构设置可以采用简单的固定角度旋转,即只设定水平角度的水平定位档、45度仰视角度的定位档以及45度俯视的定位档三个旋转角度的定位就可以满足使用者操作相机支架13带动数码相机3在竖直方向上,沿旋转钮137进行定位拍摄的需求。
如上所述,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与数码相机3组装后形成的全景影像拍摄装置100,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的底座111的圆心、底座111的上、下圆台111a、111b的圆心与转盘112的上、下贯通孔112a、112b的圆心和扣合螺栓112j的圆心都位于同一竖直轴Z1上,相机支架13的旋转钮137的水平轴线Z2与竖直轴Z1相交于交点O,而数码相机3安装于相机支架13上,广角镜头14固定位于相机承载板131的相机容置孔135内,此时,交点O与数码相机3的镜头位于光轴Z3上的中心点相重合,且镜头的中心点即为镜头的光学中心.因此,本实用新型使得竖直轴Z1、旋转孔136与调节孔125的水平轴Z2以及数码相机3的光轴Z3三轴都共同相交于同一交点O,且交点O是与数码相机3的镜头的中心点相重合一致,故而,交点O即为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的全景交点,使得数码相机3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后即可进行全景影像拍摄.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的技术方案的原理及使用方式,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对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参阅图5、图6所示,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兹举一个室内展台的全景影像拍摄为例。
首先,调节云台11的水平度,可以通过云台11的水平仪112g可以将云台11的水平平衡度调节精准到位,之后,将数码相机3的镜头架安置于相机容置孔135内并与广角镜头14相连接配合,调节旋转钮137,将数码相机3固定为水平方位位置,即,数码相机的镜头的成像的像平面垂直于云台11的水平面,镜头的光轴Z3平行于云台11的水平面。
第一步,先拍摄数码相机3位于水平方位位置时的周围的全景影像,即,拍摄位于数码相机3的水平方位位置的周围的展台环境的影像,使用者只需按下快门按钮拍摄水平方位的第一张影像后,顺时针方向旋转云台11的转盘112,当然,也可以逆时针旋转云台11的转盘112,且此后每次旋转转盘112均按照第一次旋转的同一方向旋转,转盘112的定位珠112e沿着滚动轨迹滚动一次,使得定位珠112e与定位槽112c定位配合,每一次滚动定位使得相机支架13及全景支架12并带动数码相机3一并随转盘112相对于底座111旋转30度,也就是,数码相机3位于水平位置时的镜头的像平面绕竖直轴Z1旋转30度。由此,位于水平位置的数码相机3旋转12次,即可完成12×30=360度的旋转,使得水平方向上的展台景物经过12次的旋转完成全景影像的拍摄。
如图5所示,当数码相机3位于水平方位位置时进行全景影像拍摄所拍摄的第一张影像A1之后,相机支架13带动数码相机3,与全景支架12及转盘112一并相对于底座111旋转30度时,所拍摄的第二张影像A2,由于数码相机的镜头的视野广度,而镜头的一次旋转仅仅为30度,故,第一、第二张影像A1、A2存在影像重叠,因此,通过现有技术的影像合成的拼接技术,例如现有技术的AutodeskStitcher Unlimited 2009(欧特克全景图制作软件),即可将A1、A2的重叠影像关联,将其余影像进行对接,进而将第一、第二影像A1、A2拼接成大于现有技术的普通的数码相机的视野的影像A12,按照此种方式,每次数码相机3旋转一次,即进行相同原理的影像拼接,依次拼接,当位于水平位置的数码相机旋转完成360度时,将数码相机每旋转一次所拍摄的12张影像A1、A2、A3、…,A12按照现有技术的影像拼接技术的拼接起来,形成数码相机3位于水平位置时的展台的周围的全景影像。
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影像拍摄功能的支架1在数码相机位于水平方位的位置拍摄所形成的水平位置的全景影像A,即可符合使用者的一般性的获取水平视野的全景影像的需求,例如,在野外的景物拍摄时,游客需将所看到的周围的景物拍摄形成景物在水平方位位置的全景影像,就可观赏到位于游客周围的景物的全局风貌。
第二步,完成数码相机3在水平位置的全景影像的拍摄之后,调节相机支架12的旋转钮137,将数码相机3向上偏离水平位置沿仰视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成45度仰视角度,然后旋紧旋转钮137,使得相机支架12及数码相机3一并调整至相对于水平方向成45度仰视角度.之后,同样按照上述数码相机3位于水平位置的全景影像的拍摄方法,拍摄45度仰视角度位置的第一张影像B1,旋转转盘,使得与转盘112一并固定的全景支架12、相机支架13及数码相机3一同相对于底座111旋转30度角度,再拍摄45度仰视角度的第二张影像B2,依此拍摄,旋转12次×30度=360度,即完成45度仰视角度的展台的天花板及展台的上部分的全景影像的拍摄,然后,按照上述的数码相机3位于水平位置时所拍摄的第一、第二影像A1、A2的影像合成的拼接方式,将45度仰视角度的第一、第二影像B1、B2也通过重叠部分的关联而将第一、第二影像B1、B2拼接起来,依此原理,即可将45度仰视角度所拍摄的影像B1、B2、B3、…,B12也拼接成位于45度仰视角度的全景影像B.
此外,还需要将上述数码相机位于45度仰视角度拍摄的第一影像B 1与数码相机在水平位置拍摄的第一影像A1进行影像拼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广角镜头拍摄,故在45度仰视角度和水平位置拍摄的影像吻合一致性好。如图2所示,水平位置拍摄的第一影像A1与45度仰视角度拍摄的第一影像B1之间重叠的区域AB1作为关联影像,按照现有技术的影像合成的拼接技术,即可实现将45度仰视角度的影像B1、B2、B3、…,B12与水平位置的影像A1、A2、A3、…,A12一一对应进行影像拼接,从而实现展品环境的天花板及展品水平位置的全景影像的拼接形成水平及45度仰视角度的全景影像AB。
第三步,再调整旋转钮137,将数码相机相3调整至相对于水平位置的45度俯视角度,然后,旋紧旋转钮137,将数码相机3相对于相机支架13固定,拍摄45度俯视角度的第一张影像C1,同样,旋转云台11的转盘112,使得45度俯视角度的数码相机3随相机支架13、全景支架12及转盘112一并相对于底座111旋转30度,拍摄45俯视角度的第二张影像C2,依次旋转转盘112共12×30=360度,直到拍摄完成45度俯视角度的12张影像C3、C4、…,C12。之后,按照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影像拼接原理,如图3所示,将45度俯视角度的第一、第二张影像C1、C2按照重叠部分的关联影像进行拼接,依次拼接形成45度俯视角度的360度的全景影像C。
再如图2所示,还需要将上述完成的水平位置及45度仰视角度的全景影像AB与45度俯视角度的全景影像C进行影像拼接。此时,按照上述的45度仰视角度的全景影像B与水平角度的全景影像A的拼接原理,进行全景影像AB与45度俯视角度的全景影像C的影像拼接,将重叠影像区域AC1作为关联影像区域,进而最终拼接完成水平位置、45度仰视角度与45度俯视角度的影像拼接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展台的天花板方位、水平位置及地板方位的全方位的全景影像I。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1通过云台11的竖直轴Z1与旋转钮137的水平轴Z2以及数码相机3的光轴Z3相交于同一交点O,且使得交点O与数码相机3的镜头的中心点相重合为全景交点O,在云台11的转盘112相对于底座111带动数码相机3绕竖直轴Z1旋转360拍摄后,进而使得数码相机3基于全景交点O的位置拍摄的360度圆周的影像得以通过现有技术的影像拼接技术而拼接成全景影像I。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云台11、全景支架12以及相机支架13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水平方位的全景影像拍摄时,使用者仅需简单操作转盘112相对底座111旋转即可获得水平方位的全景影像,之后,调节旋转钮137使得相机支架13及数码相机3相对于全景支架成45度仰视角度,并同样按照水平位置的拍摄方法旋转转盘112即可完成45度仰视角度的全景影像的拍摄,同样,调节旋转钮137即可完成45度俯视角度的全景影像拍摄,最后将将上述水平位置的全景影像、45度仰视角度的全景影像以及45度俯视角度的影像拼接形成全景影像I.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进行全景影像拍摄的操作时仅需操作转盘112和旋转钮137即可以获取仰视角度或俯视角度或水平位置的全景影像拍摄,进而最后可以获得环境的全方位的全景影像,增加使用者利用普通的数码相机进行全景影像拍摄的灵活和便利性便,降低现有技术全景影像拍摄的难度,进而降低全景影像拍摄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云台11的竖直轴Z1、相机支架12与全景支架的水平轴Z2及数码相机3的镜头的光轴Z3相交于同一点形成全景交点,并使得全景交点与数码相机3的镜头的中心点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而方便获取全景影像,拍摄的照片满足全景软件对所需合成照片自动合成的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全景照片的拍摄标准化,有利于全景影像的拍摄应用的普及化。

Claims (13)

1.一种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用于数码相机的全景影像拍摄,包括云台、全景支架及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云台包括以竖直轴为轴线连接的底座和转盘,所述的转盘相对于底座绕竖直轴旋转运动,所述的相机支架通过调节机构以与云台水平平行的水平轴为轴线与全景支架连接并固定,所述的相机支架与全景支架的水平轴垂直于所述的云台的竖直轴且相交,所述的云台的竖直轴与所述的相机支架和全景支架的水平轴及数码相机的镜头的光轴相交于同一点形成全景交点,所述的全景交点与数码相机的镜头的中心点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全景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架板,所述的固定板与转盘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相机支架包括相机承载板和配合板,所述的相机承载板开设相机容置孔,所述的相机支架与全景支架连接的调节机构包括所述的配合板上开设的旋转孔、所述的支架板开设的调节孔以及连接全景支架与相机支架并旋入旋转孔和调节孔的旋转钮,所述的旋转孔和调节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水平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底座中心部位以底座的圆心为圆心形成轴承,与轴承套接配合设置圆环,底座的上表面以底座中心为圆心形成半径大于轴承的半径的转动轨迹,所述的转动轨迹上设置定位槽,所述转盘的中心部位贯通开设分别与圆环和轴承配合的上、下贯通孔,转盘的下表面以转盘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与底座的转动轨迹的半径相等形成滑动轨迹,所述滑动轨迹上开设定位孔,定位孔内设置滚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滑动轨迹的定位孔的下端与外部连通,上端封闭,所述的滚动机构包括容置于定位孔内的定位弹簧及位于定位弹簧下方的定位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转盘的上、下贯通孔内设置扣合螺栓,所述的底座的上、下圆台中空设置与扣合螺栓半径相等的内螺纹,所述的扣合螺栓穿过上、下贯通孔并旋入上、下圆台的内螺纹孔并旋紧固定转盘和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扣合螺栓还设置紧固环和垫圈,所述的扣合螺栓依次穿过紧固环和垫圈,使得扣合螺栓与底座的圆环与轴承旋紧配合,并将转盘固定连接于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相机承载板的一端向后竖直弯折形成配合板,所述的配合板开设贯穿的锁定孔,锁定螺栓穿过锁定孔进而将数码相机固定于相机支架并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相机承载板的另一端向前竖直弯折形成调节板,调节板贯穿开通旋转孔,所述的支架板贯穿开设调节孔,所述的旋转钮穿过所述的调节孔和旋转孔,调节旋转钮进而调整相机支架相对于云台成水平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全景支架的支架板设置旋转角度刻度,所述的配合板设置基准刻度线,调节所述的旋转钮使得配合板的基准线与支架板上的旋转角度刻度对准配合,进而调节相机支架并带动数码相机相对于云台成水平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转盘的上表面还设置水平仪,调节水平仪可调整云台的水平平衡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还包括广角镜头,所述的广角镜头与相机承载板的相机容置孔连接,所述的广角镜头的镜头的中心点与所述的全景交点相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其中,所述的调节机构还包括水平旋转钮,调节所述的水平旋转钮进而调节相机支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所述的旋转钮进而调节相机支架的水平角度。
CN2009201051664U 2009-01-21 2009-01-21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4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051664U CN201464780U (zh) 2009-01-21 2009-01-21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051664U CN201464780U (zh) 2009-01-21 2009-01-21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64780U true CN201464780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92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0516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64780U (zh) 2009-01-21 2009-01-21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6478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13A (zh) * 2009-01-21 2010-07-21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影像拍摄装置
CN102313117A (zh) * 2011-09-26 2012-01-11 王彤 文件拍摄仪辅助固定底盘
CN102385240A (zh) * 2011-11-11 2012-03-21 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全景环拍相机
CN102563298A (zh) * 2010-12-20 2012-07-11 苏州科力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工业射线检测底片数字化装置的相机调节支架
CN104823105A (zh) * 2012-07-13 2015-08-05 拉姆·斯里坎特·米雷 用于照相机的可变三维适配器组件
CN106101516A (zh) * 2016-08-19 2016-11-09 上海天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67700A (zh) * 2016-12-09 2017-05-31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一种调整涂料成型厚度均匀度水平仪及其调整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13A (zh) * 2009-01-21 2010-07-21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影像拍摄装置
CN101782713B (zh) * 2009-01-21 2014-12-10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影像拍摄装置
CN102563298A (zh) * 2010-12-20 2012-07-11 苏州科力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工业射线检测底片数字化装置的相机调节支架
CN102313117A (zh) * 2011-09-26 2012-01-11 王彤 文件拍摄仪辅助固定底盘
CN102313117B (zh) * 2011-09-26 2014-02-19 王彤 文件拍摄仪辅助固定底盘
CN102385240A (zh) * 2011-11-11 2012-03-21 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全景环拍相机
CN104823105A (zh) * 2012-07-13 2015-08-05 拉姆·斯里坎特·米雷 用于照相机的可变三维适配器组件
CN106101516A (zh) * 2016-08-19 2016-11-09 上海天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67700A (zh) * 2016-12-09 2017-05-31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一种调整涂料成型厚度均匀度水平仪及其调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2713B (zh) 全景影像拍摄装置
CN201464780U (zh) 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CN201464781U (zh) 全景影像拍摄装置
US10237455B2 (en) Camera system
US6991384B1 (en) Camera tripod rotating head
RU2477505C2 (ru) Штативный модуль камер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й съемки
WO2018064918A1 (zh) 一种拍摄装置及包括其的无人机
US20070264004A1 (en) Multiple image mosaic photograph camera mount and method
CN201464782U (zh) 用于全景影像拍摄的支架
CN102665087A (zh) 3d立体摄像设备的拍摄参数自动调整系统
TWM521202U (zh) 以線性及旋轉同步連動之攝影旋轉調校裝置
US10419681B2 (en) Variable field of view multi-imager
CN205430421U (zh) 用于电影虚拟化制作的可控俯仰角全景摄影系统
TWI649610B (zh) 鏡頭傳動機構及其攝影裝置
US5933668A (en) Camera mounting apparatus
CN107431799B (zh) 单眼立体相机
KR100944214B1 (ko) 도브테일 방식을 이용한 파노라마 촬영 장치
CN201773251U (zh) 全景环摄台
KR200345084Y1 (ko) 파노라마촬영 카메라의 지지대 구조
US200802527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ybrid wide area tracking system
CN201298136Y (zh) 全景水平竖拍接片仪
CN107290926B (zh) 一种视场可定制的外视场拼接成像系统
US11831851B1 (en) Multiple camera sensor system
JP3030680U (ja) パノラマ撮影装置
JP2004053616A (ja) 撮影システム、複数の撮像装置の支持装置、並びに複数の撮像装置の配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IG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HUAQI INFORMATION +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7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707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58, International Building, ideal level 11,

Patentee after: Aig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58, International Building, ideal level 1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qi Information &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