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56635U -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56635U
CN201456635U CN2009200603183U CN200920060318U CN201456635U CN 201456635 U CN201456635 U CN 201456635U CN 2009200603183 U CN2009200603183 U CN 2009200603183U CN 200920060318 U CN200920060318 U CN 200920060318U CN 201456635 U CN201456635 U CN 201456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ed arm
press strip
base plate
torsion spr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603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春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0603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56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56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566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柄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销钉、转臂、手柄和压条,手柄通过销钉枢接在底板的侧边上,转臂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和底板,转臂第一端的末端伸出到压条的外侧面,转臂第二端的末端伸出到侧边的外侧面,转臂第一端的末端和/或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不会伤手、破纸的折弯钩或镦台;手柄夹消除了转臂的突出部分,手柄夹不会伤手、划破或刺破文件,消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柄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背景技术:
手柄夹是文件夹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手柄夹固定于文件夹的脊板上,手柄夹用于夹持文件,如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44729.5”、专利名称为“手柄夹和包括手柄夹的文件夹”的中国专利,它提供一种手柄夹,包括基部、压紧部和手柄,基部包括向上直立的侧壁和水平底壁,手柄包括水平顶壁和向下弯折的侧壁,手柄侧壁上形成有突出部,在基部侧壁上与突出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接收突出部的孔,基部、压紧部和手柄借助于弹簧可活动地组装在一起,使得手柄可绕着支撑弹簧的枢转轴可转动地装配在基部侧壁内侧,其中,手柄夹还形成有用于在手柄侧壁接近基部侧壁时引导手柄侧壁的引导部。上述专利中的手柄夹存在一个重要缺陷,即手柄夹自身的组件不能实现手工组装和拆卸,手柄夹的组装需通过专用的设备进行加工,例如,转臂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末端,都需要通过设备进行加工,将转臂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末端打扁,从而在转臂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末端形成突出部,这样才能将转臂限制在手柄夹上,防止转臂脱出,因此,手夹柄的组装需要设备的支持,组装工作效率实际上并不高,生产成本也高。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转臂第一端和第二端末端的突出部是凸出在压条外端的外侧面,且突出部是尖锐的,转臂第一端和第二端末端的突出部会划伤人手,也会划破或刺破文件,给使用者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手柄夹消除了转臂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尖锐的突出部,手柄夹不会伤手、划破或刺破文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包括底板、销钉、转臂、手柄和压条,手柄通过销钉枢接在底板的侧边上,转臂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和底板,转臂第一端的末端伸出到压条的外侧面,转臂第二端的末端伸出到侧边的外侧面,转臂第一端的末端和/或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不会伤手、破纸的折弯钩或镦台。
所述销钉上套设有用于旋开手柄的扭簧,扭簧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和手柄;所述转臂为“Z”形状,转臂有两个,两个转臂分别为前转臂和后转臂,前转臂和后转臂分别设置在扭簧的两侧;前转臂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压条、底板上,后转臂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压条、底板上。
所述压条的顶面开设有横向穿越压条的通槽和垂直穿透压条顶面的通孔;压条顶面的底部插设有将通槽的顶面封闭的卡片,卡片上成型有小凸台,小凸台卡入在压条上的通孔中,压条上的通槽和卡片构成一个横穿压条的第一轴孔;前转臂的第一端穿过横穿压条的第一轴孔,且前转臂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一镦台,前转臂第一镦台抵顶于压条外端的侧面上。
所述压条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前转臂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压条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前转臂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且该缺口穿透压条外端的侧面和压条的顶面,前转臂的第一端穿过压条内端的穿孔和压条外端的缺口,且前转臂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一折弯钩,前转臂第一折弯钩抵顶于压条外端的侧面上。
所述底板上直立有辅助板,底板的侧边和辅助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前转臂的第二端的“T”形槽,侧边和辅助板上的“T”形槽宽度大的一端分别朝向外侧,且侧边和辅助板上的“T”形槽宽度小的一端交错形成一个第二轴孔;前转臂的第二端穿设在侧边和辅助板上的“T”形槽所交错形成的第二轴孔中,前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二镦台,前转臂第二镦台抵顶在侧边的外侧。
所述前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二折弯钩,底板上直立有辅助板,辅助板上开设有圆孔;底板的侧边开设有能够让前转臂第二折弯钩穿过的槽体,前转臂的第二端穿过辅助板上的圆孔和侧边上的槽体,前转臂第二折弯钩抵顶在侧边的外侧。
所述压条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后转臂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压条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后转臂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且该缺口穿透压条外端的侧面和压条的顶面,后转臂的第一端穿过压条内端的穿孔和压条外端的缺口,且后转臂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一折弯钩,后转臂第一折弯钩抵顶于压条外端的侧面上。
所述压条的顶面开设有横向穿越压条的通槽和垂直穿透压条顶面的通孔;压条顶面的底部插设有将通槽的顶面封闭的卡片,卡片上成型有小凸台,小凸台卡入在压条上的通孔中,压条上的通槽和卡片构成一个横穿压条的第一轴孔;后转臂的第一端穿过横穿压条的第一轴孔,且后转臂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一镦台,后转臂第一镦台抵顶于压条外端的侧面上。
所述底板上直立有辅助板,底板的侧边和辅助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后转臂的第二端的“T”形槽,侧边和辅助板上的“T”形槽宽度大的一端分别朝向外侧,且侧边和辅助板上的“T”形槽宽度小的一端交错形成一个第二轴孔;后转臂的第二端穿设在侧边和辅助板上的“T”形槽所交错形成的第二轴孔中,后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二镦台,后转臂第二镦台抵顶在侧边的外侧。
所述后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二折弯钩,底板上直立有辅助板,辅助板上开设有圆孔;底板的侧边开设有能够让后转臂第二折弯钩穿过的槽体,后转臂的第二端穿过辅助板上的圆孔和侧边上的槽体,后转臂第二折弯钩抵顶在侧边的外侧。
所述压条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扭簧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压条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扭簧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且该缺口穿透压条外端的侧面和压条的顶面,扭簧的第一端穿过压条内端的穿孔和压条外端的缺口,且扭簧的第一端成型有扭簧第一折弯钩,扭簧第一折弯钩抵顶于压条外端的侧面上;扭簧的第二端抵顶在横边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销钉、转臂、手柄和压条,手柄通过销钉枢接在底板的侧边上,转臂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和底板,转臂第一端的末端伸出到压条的外侧面,转臂第二端的末端伸出到侧边的外侧面,转臂第一端的末端和/或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不会伤手、破纸的折弯钩或镦台;手柄夹消除了转臂的突出部分,手柄夹不会伤手、划破或刺破文件,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柄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柄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柄夹打开手柄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柄夹打开手柄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柄夹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手柄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手柄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手柄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手柄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构改良的手柄夹,见附图1至5,包括底板1、销钉2、扭簧8、转臂、手柄4和压条5,手柄4通过销钉2枢接在底板1,转臂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5和底板1,转臂第一端的末端伸出到压条5的外侧面,转臂第二端的末端伸出到侧边21的外侧面,转臂第一端的末端在压条5外端的外侧面形成不会伤手、破纸的折弯钩或镦台,折弯钩或镦台贴靠在压条5外端的外侧面;转臂第二端的末端在侧边21的外侧面形成不会伤手折弯钩或镦台,折弯钩或镦台贴靠在侧边21外侧面。
所述销钉2上套设有用于旋开手柄4的扭簧8,扭簧8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5和手柄4;所述转臂为“Z”形状,转臂有两个,两个转臂分别为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分别设置在扭簧8的两侧;前转臂3a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压条5、底板1上,后转臂3b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压条5、底板1上。
所述销钉2活动穿设在底板1上的销钉孔中,销钉2的连接端伸出到底板1的外侧;手柄4的下端固定在销钉2的连接端。所述手柄4的纵边6设置在底板1的外侧;手柄4的纵边6开设有扣孔27,底板1的侧边21上向外冲压出手柄扣28,手柄4旋转至合夹状态时手柄扣28与扣孔27扣接。手柄4绕销钉2的轴心旋转,手柄4能够扣接在底板1的侧边21上,手柄4驱动压条5压紧在底板1上而实现合夹动作,手柄4也能够与底板1的侧边21分离,手柄4驱动压条5上升而实现开夹动作。
所述扭簧8的第二端抵顶在横边9的内表面,扭簧8的第二端作用一个扭力在手柄4上,在开夹时手柄4能够自动旋转翻开。
所述扭簧8用于驱动压条5,扭簧8的第一端则连接在压条5上,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所述压条5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12,压条5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13,且该缺口13穿透压条5外端的侧面和压条5的顶面,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13,且扭簧8的第一端成型有扭簧第一折弯钩8a,扭簧8的扭簧第一折弯钩8a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中,扭簧8的第一端通过手工组装在压条5上;组装时,使扭簧8的第一端顺次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13即完成组装,需要说明的是,在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12时,在压条5内端的穿孔12遇到扭簧8第一端的转角时,只要调整扭簧8第一端的角度即可令扭簧8第一端顺利穿过穿孔12,例如顺着扭簧8第一端的转角改变扭簧8的倾斜角度或者上下扭动扭簧8或者左右扭动扭簧8;在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外端的缺口13时,只要使扭簧8第一端的扭簧第一折弯钩8a向上穿过缺口13,接着使扭簧8第一端向压条5的外端方向移动,最后使扭簧8第一端的扭簧第一折弯钩8a旋转一个角度而抵顶在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即可,完成扭簧8第一端的组装工作.扭簧8的第一端亦能够通过手工从压条5上拆卸下来,拆卸步骤与组装时相反,先使扭簧8第一端的扭簧第一折弯钩8a向上旋转,接着再使扭簧8第一端的扭簧第一折弯钩8a从压条5外端的缺口13中退出,然后将扭簧8的第一端从穿孔12中拉出,在压条5内端的穿孔12遇到扭簧8第一端的转角时,只要调整扭簧8第一端的角度即可令扭簧8第一端顺利穿过穿孔12,完成扭簧8第一端的拆卸工作.
所述转臂为可拆卸的组件,转臂用于约束压条5,使压条5在扭簧8的驱动下能够水平上升或水平下降。本实用新型中,转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转臂的第一端与压条5连接,转臂的第二端与底板1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转臂包括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均为“Z”形状,以下分别对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前转臂3a的第一端与压条5的连接结构为:压条5的顶面开设有横向穿越压条5的通槽14和垂直穿透压条5顶面的通孔15;压条5顶面的底部插设有将通槽14的顶面封闭的卡片16,卡片16上成型有小凸台17,小凸台17卡入在压条5上的通孔15中,压条5上的通槽14和卡片16构成一个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前转臂3a的第一端穿过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且前转臂3a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一镦台3d,前转臂第一镦台3d为圆台或其它形状的旋转体,前转臂第一镦台3d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在组装时,只要将前转臂3a的第一端置入到压条5的通槽14中,前转臂第一镦台3d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接着再插入卡片16,卡片16从压条5顶面的底部插入,直至卡片16将通槽14的顶面封闭,且卡片16上的小凸台17卡入在压条5上的通孔15中,则完成前转臂3a的第一端的组装工作。在拆卸时,先按下卡片16上的小凸台17,小凸台17从压条5上的通孔15中退出,再抽出或取出卡片16,直至卡片16移动到通槽14一侧,通槽14的顶面敞开,此时即可取出前转臂3a的第一端,完成拆卸工作。该实施方式中,前转臂3a第一端的末端为前转臂第一镦台3d,前转臂第一镦台3d紧贴在压条5的外端的侧面,且前转臂第一镦台3d是圆滑、长度极短的旋转体,前转臂第一镦台3d不会划伤人手,也不会划破或刺破文件。
所述前转臂3a的第二端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19,底板1的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前转臂3a的第二端的“T”形槽20,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分别朝向外侧,“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为半圆形状的大孔,“T”形槽20宽度小的一端为直槽,直槽的末端为半圆形状的小孔,且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宽度小的一端交错形成一个第二轴孔;前转臂3a的第二端穿设在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所交错形成的第二轴孔中,前转臂3a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二镦台3e,前转臂第二镦台3e为圆台或其它形状的旋转体,前转臂3a第二端的前转臂第二镦台3e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在组装时,前转臂3a第二端的前转臂第二镦台3e先穿过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接着再穿过侧边21上的“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前转臂3a第二端的前转臂第二镦台3e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最后摆正前转臂3a第二端,使前转臂3a第二端穿设在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宽度小的一端,前转臂3a第二端正确穿设在第二轴孔中,并通过第二轴孔将前转臂3a第二端约束住,完成前转臂3a第二端的组装工作.在拆卸时,先将前转臂第二镦台3e从侧边21的“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中退出,再使前转臂第二镦台3e从辅助板19的“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中退出,至此即完成前转臂3a第二端的拆卸工作.
所述后转臂3b的第一端与压条5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压条5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后转臂3b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12,压条5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后转臂3b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13,且该缺口13穿透压条5外端的侧面和压条5的顶面,后转臂3b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13,且后转臂3b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一折弯钩3g,后转臂第一折弯钩3g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后转臂3b第一端的组装、拆卸分别与扭簧8第一端的组装、拆卸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其中,后转臂3b第一端的末端为后转臂第一折弯钩3g,后转臂第一折弯钩3g紧贴在压条5的外端的侧面,后转臂第一折弯钩3g不会划伤人手,也不会划破或刺破文件。
所述后转臂3b的第二端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后转臂3b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19,辅助板19上开设有圆孔22;底板1的侧边21开设有能够让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穿过的槽体23,后转臂3b的第二端穿过辅助板19上的圆孔22和侧边21上的槽体23,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在组装时,先将后转臂3b第二端穿过辅助板19上的圆孔22,当圆孔22遇到后转臂3b第二端上的转角时,只要调整后转臂3b第二端的角度即可使后转臂3b第二端顺利穿过圆孔22,例如顺着后转臂3b第二端的转角改变后转臂3b的倾斜角度或者上下摆动后转臂3b第二端或者左右摆动后转臂3b第二端,接着再使后转臂3b第二端的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穿穿过槽体23,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只要平行于槽体23的长度方向即能够轻松穿过去,最后使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完成后转臂3b第二端的组装工作。在拆卸时,先使后转臂3b第二端的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从槽体23中退出,只要旋转后转臂3b的第二端,使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平行于槽体23的长度方向即能够轻松地将后转臂第二折弯钩3j从槽体23中退出,再使后转臂3b的第二端从辅助板19上的圆孔22退出,只要调整后转臂3b的角度即可使后转臂3b顺利穿过圆孔22,完成后转臂3b第二端的拆卸工作。
所述手柄4的纵边在销钉孔外围成型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为“C”字形状,加强筋24围绕在销钉孔的外缘,加强筋24用于加强手柄4的结构强度,防止手柄4发生变形。
所述手柄4的纵边6的中部开设有让位缺口25,让位缺口25令手柄4能够避开伸出到侧边21外侧的转臂的部分。
所述底板1的侧边21开设有避空缺口26,避空缺口26位于侧边21上的销钉孔的后方,避空缺口26用于避让手柄4,在手柄4旋转翻开时,底板1的侧边21不会阻碍手柄4,手柄4旋转翻开时手柄4的横边9抵靠在避空缺口26后端的斜面上。
所述压条5的侧边21的下端折弯出压板29,压板29平行于底板1的底面。压板29能够使压条5具有更大的面积接触待夹持的文件,压条5能够更加有力地夹持文件,夹持文件更加牢固。
另外,后转臂3b是与前转臂3a功能相同的部件,前转臂3a的第一端与压条5的连接结构同样适用于后转臂3b的第一端与压条5的连接结构,前转臂3a的第二端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分同样适用于后转臂3b的第二端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即是说,前转臂3a第一端与压条5之间的连接结构、后转臂3b第一端与压条5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相同的设计或互相替换,前转臂3a第二端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后转臂3b第二端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相同的设计或互相替换.
例如,前转臂3a的第一端、第二端均为镦台,后转臂3b的第一端、第二端也均为镦台。
或者,前转臂3a的第一端、第二端均为折弯钩,后转臂3b的第一端、第二端也均为折弯钩。
或者,前转臂3a的第一端为折弯钩,前转臂3a的第二端为镦台,后转臂3b的第一端为折弯钩,后转臂3b的第二端为镦台。
或者,前转臂3a的第一端为镦台,前转臂3a的第二端为折弯钩,后转臂3b的第一端为镦台,后转臂3b的第二端为折弯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的第二端均是连接在侧边21的槽体23中,两个槽体23空置的一端的朝向相同,而且两个槽体23空置的一端均朝向手柄夹的后端,保证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能够顺利安装。如果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的第二端均是连接在侧边21的“T”形槽20中,侧边21上对应位置的“T”形槽20的朝向相反,辅助板19上对应位置的“T”形槽20的朝向相反,以防止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从侧边21中脱出。
实施例二
结构改良的手柄夹,见附图6和7,包括底板1、销钉2、压条5、手柄4、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前转臂3a和后转臂3b分别设置在扭簧8的两侧,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转臂3a、后转臂3b在结构和位置上的调换,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所述前转臂3a的第一端与压条5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压条5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前转臂3a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12,压条5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前转臂3a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13,且该缺口13穿透压条5外端的侧面和压条5的顶面,前转臂3a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13,且前转臂3a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一折弯钩3c,前转臂第一折弯钩3c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
所述前转臂3a的第二端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前转臂3a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二折弯钩3f,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19,辅助板19上开设有圆孔22;底板1的侧边21开设有能够让前转臂第二折弯钩3f穿过的槽体23,前转臂3a的第二端穿过辅助板19上的圆孔22和侧边21上的槽体23,前转臂第二折弯钩3f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
所述后转臂3b的第一端与压条5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压条5的顶面开设有横向穿越压条5的通槽14和垂直穿透压条5顶面的通孔15;压条5顶面的底部插设有将通槽14的顶面封闭的卡片16,卡片16上成型有小凸台17,小凸台17卡入在压条5上的通孔15中,压条5上的通槽14和卡片16构成一个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后转臂3b的第一端穿过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且后转臂3b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一镦台3h,后转臂第一镦台3h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
所述后转臂3b的第二端与底板1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19,底板1的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后转臂3b的第二端的“T”形槽20,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宽度大的一端分别朝向外侧,且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宽度小的一端交错形成一个第二轴孔;后转臂3b的第二端穿设在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20所交错形成的第二轴孔中,后转臂3b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二镦台3i,后转臂第二镦台3i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
一个手柄夹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转臂,转臂用于约束压条5的运动轨迹。当然,在一些情况下,扭簧8的第一端亦可以制作成为一个转臂,扭簧8的第一端通过改变形状后可以作为转臂的第一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前转臂3a第一端与压条5之间的连接结构、后转臂3b第一端与压条5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互相替换,前转臂3a第二端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后转臂3b第二端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互相替换。
实施例三
结构改良的手柄夹,见附图8和9,包括底板1、销钉2、扭簧8,压条5、手柄4、后转臂3b,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省略了前转臂3a。其中,扭簧8第一端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前转臂3a第一端的结构相同,扭簧8的第一端代替了实施例一中的前转臂3a的第一端,扭簧8后转臂3b共同约束和驱动压条5。
需要说明的是,转臂通过其第一端来约束和控制压条5的运动轨迹,要约束和控制压条5,一个手柄夹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转臂。在对手柄夹的结构强度、安全可靠性能或合夹力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扭簧8的第一端来代替其中一个转臂,即是说,手柄夹上可以只设置一个转臂,同时将扭簧的第一端设置成为一个转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包括底板(1)、销钉(2)、转臂、手柄(4)和压条(5),手柄(4)通过销钉(2)枢接在底板(1)的侧边(21)上,转臂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5)和底板(1),其特征在于:转臂的第一端的末端伸出到压条(5)的外侧面,转臂的第二端的末端伸出到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2
21)的外侧面,转臂第一端的末端和/或转臂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不会伤手、破纸的折弯钩或镦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2)上套设有用于旋开手柄(4)的扭簧(8),扭簧(8)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压条(5)和手柄(4);所述转臂为“Z”形状,转臂有两个,两个转臂分别为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3
3a)和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4
3b),前转臂(3a)和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6
3b)分别设置在扭簧(8)的两侧;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7
3a)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压条(5)、底板(1)上,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8
3b)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压条(5)、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的顶面开设有横向穿越压条(5)的通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9
)和垂直穿透压条(5)顶面的通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0
);压条(5)顶面的底部插设有将通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1
)的顶面封闭的卡片(16),卡片(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3
16)上成型有小凸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4
17),小凸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5
17)卡入在压条(5)上的通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6
15)中,压条(5)上的通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7
14)和卡片(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8
16_构成一个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19
3a)的第一端穿过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且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20
3a)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一镦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21
3d),前转臂第一镦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122
3d)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
3a)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
12),压条(5)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前转臂(3a)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13),且该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5
13)穿透压条(5)外端的侧面和压条(5)的顶面,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6
3a)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7
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8
13),且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9
3a)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一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0
)3c),前转臂第一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1
3c)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2
19),底板(1)的侧边(21)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4
19)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5
3a)的第二端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6
20),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7
21)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8
19)上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19
20)宽度大的一端分别朝向外侧,且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0
21)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1
19_上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2
宽度小的一端交错形成一个第二轴孔;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3
3a)的第二端穿设在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4
21_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5
19)上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6
20)所交错形成的第二轴孔中,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7
3a)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二镦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28
3e),前转臂第二镦台(3e)抵顶在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0
2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1
3a)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前转臂第二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2
3f),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3
19),辅助板(19)上开设有圆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5
22);底板(1)的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6
21)开设有能够让前转臂第二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7
3f)穿过的槽体(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8
23),前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39
3a)的第二端穿过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40
19)上的圆孔(2)和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41
21)上的槽体(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42
23),前转臂第二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43
3f)抵顶在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44
2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245
)3b))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12),压条(5)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
3b)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
13),且该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
13)穿透压条(5)外端的侧面和压条(5)的顶面,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4
3b)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5
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6
13),且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7
3b)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一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8
3g),后转臂第一折弯钩(3g)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的顶面开设有横向穿越压条(5)的通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0
14)和垂直穿透压条(5)顶面的通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1
15);压条(5)顶面的底部插设有将通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2
14)的顶面封闭的卡片(16),卡片(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4
16)上成型有小凸台(17),小凸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6
17)卡入在压条(5)上的通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7
15)中,压条(5)上的通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8
14)和卡片(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19
16)构成一个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0
3b)的第一端穿过横穿压条(5)的第一轴孔,且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1
3b)第一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一镦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2
3h),后转臂第一镦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3
3h)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19),底板(1)的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5
21)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6
19)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7
3b)的第二端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8
20),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29
21)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0
19)上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1
20)宽度大的一端分别朝向外侧,且侧边(21)和辅助板(19)上的“T”形槽(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4
20)宽度小的一端交错形成一个第二轴孔;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5
3b))的第二端穿设在侧边(21)和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7
19)上的“T”形槽(20)所交错形成的第二轴孔中,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39
3b)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二镦台(3i),后转臂第二镦台(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41
3i)抵顶在侧边(21)的外侧。
10.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43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44
3b)第二端的末端成型有后转臂第二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345
3j),底板(1)上直立有辅助板(19),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2
19)上开设有圆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3
22);底板(1)的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4
21)开设有能够让后转臂第二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5
3j)穿过的槽体(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6
23),后转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7
3b)的第二端穿过辅助板(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8
19)上的圆孔(2)和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9
21)上的槽体(23),后转臂第二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1
3j)抵顶在侧边(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2
21)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3
10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5)内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的穿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4
12),压条(5)外端的侧面开设有供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的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5
)13),且该缺口(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6
13)穿透压条(5)外端的侧面和压条(5)的顶面,扭簧(8)的第一端穿过压条(5)内端的穿孔(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7
12)和压条(5)外端的缺口(13),且扭簧(8)的第一端成型有扭簧第一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19
8a),扭簧第一折弯钩(
Figure F2009200603183C000420
8a)抵顶于压条(5)外端的侧面上;扭簧(8)的第二端抵顶在横边(9)的内表面。
CN2009200603183U 2009-07-13 2009-07-13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56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603183U CN201456635U (zh) 2009-07-13 2009-07-13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603183U CN201456635U (zh) 2009-07-13 2009-07-13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56635U true CN201456635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8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6031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56635U (zh) 2009-07-13 2009-07-13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5663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930A (zh) * 2009-09-30 2010-10-13 东莞虎门南栅国际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单转臂夹纸器
CN102673223A (zh) * 2012-06-13 2012-09-19 林春海 一种胶杆夹
WO2013013560A1 (zh) * 2011-07-27 2013-01-31 Ng Wing Yiu 文件夹持器
CN108814559A (zh) * 2013-03-12 2018-11-16 光学实验室成像公司 数据收集系统和数据收集系统控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930A (zh) * 2009-09-30 2010-10-13 东莞虎门南栅国际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单转臂夹纸器
WO2013013560A1 (zh) * 2011-07-27 2013-01-31 Ng Wing Yiu 文件夹持器
CN102673223A (zh) * 2012-06-13 2012-09-19 林春海 一种胶杆夹
CN108814559A (zh) * 2013-03-12 2018-11-16 光学实验室成像公司 数据收集系统和数据收集系统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6635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手柄夹
CN209058374U (zh) 一种具有压平功能的珠宝设计用手稿放置装置
CN211517670U (zh) 一种会计凭证装钉装置
CN203228526U (zh) 一种半自动打孔装订机
CN201960041U (zh) 轴套的一次冲卷成型模具
CN112642902B (zh) 一种金属薄片智能制造用卷边设备
CN110103605B (zh) 一种图像管理设备
CN206938244U (zh) 一种装订机
CN216067802U (zh) 一种凭证用打孔装置
CN213674451U (zh) 一种印刷用打孔机
CN203228525U (zh) 一种手动财务装订机机芯装置
CN109572265B (zh) 一种单手柄财务装订机
CN208376323U (zh) 一种财经类纸质文件装订机
CN207155986U (zh) 一种干血片打孔取样器
CN208035500U (zh) 一种手动开槽机
CN214241052U (zh) 一种具有防滑装置的自行车架
CN218246836U (zh) 一种咖啡机的压紧装置
CN221090307U (zh) 一种便于票据抚平整理用装订组件
CN209049935U (zh) 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手动折边机
CN209700177U (zh) 一种会计凭证压制裁剪装置
CN116081359A (zh) 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卷盘
CN201446792U (zh) 一种手柄夹
CN218556058U (zh) 一种刀具焊接加工用可翻转夹具
CN215199185U (zh) 一种智能马桶喷嘴保护罩的冲压模具
CN210451405U (zh) 一种钻头和铣刀用全自动刀具激光打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