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40352U - 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Google Patents
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40352U CN201440352U CN 200920106117 CN200920106117U CN201440352U CN 201440352 U CN201440352 U CN 201440352U CN 200920106117 CN200920106117 CN 200920106117 CN 200920106117 U CN200920106117 U CN 200920106117U CN 201440352 U CN201440352 U CN 2014403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electrode
- electrode
- metal oxide
- lightning arrester
- series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该避雷器具有本体(1)和串联间隙(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背景技术
在线路用避雷器中,无间隙避雷器在运行状态下要长期承担工频电压,为保证避雷器足够的工作寿命,其荷电率不宜设计太高。通常在无间隙避雷器的设计中,考虑到最高持续运行电压下电阻片的热稳定性能,其荷电率设计不大于0.75,为此避雷器须设计较高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因此所需电阻片数量较多,且无间隙避雷器对电阻片的通流容量要求较高,其选用的电阻片外径较大,以上两点导致无间隙避雷器的外形尺寸和重量也较大。此外,较高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导致其雷电冲击残压较高,不利于线路的绝缘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具有本体和串联间隙。本体由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串联间隙包含一组放电电极。采用串联间隙,雷电冲击残压相对较低;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便于运输及安装;在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由于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不承受持续运行电压作用,电阻片的实际运行荷电率很低,因此避雷器的预期运行寿命长;而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能够保证可靠动作,达到通过避雷器泄放雷电流能量的目的,同时较低的雷电冲击残压不会引起线路绝缘子串发生闪络。本实用新型只有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放电且尚未熄弧时,系统的持续运行电压才作用于避雷器,作用时间很短通常不超过0.5个工频周期,因此可以提高其设计荷电率,基于此理念,本实用新型的直流1mA参考电压设计比同电压等级的无间隙避雷器低,所用电阻片更少;同时由于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本实用新型对电阻片的通流容量要求没有无间隙避雷器的高,因此其选用电阻片的外径也较小。
所述本体由26~3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所述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0~11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包括相间480±10mm设置的上、下电极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的绝缘支撑件,所述上、下电极均为由直径25mm的管件制成的、外径为250mm的部件。上述这样的避雷器适用于11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所述本体由52~6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所述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8~20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包括相间980±10mm设置的上、下电极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的绝缘支撑件,所述上、下电极均为由直径25mm的管件制成的、外径为300mm的部件。上述这样的避雷器适用于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所述本体分为三节,每节由43~45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在每一节上,所述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3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包括相间1590±20mm设置的上、下电极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的绝缘支撑件,所述上、下电极为由直径60mm的管件制成的、外径为500mm的部件。上述这样的避雷器适用于50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所述用于固定上、下电极的绝缘支撑件由绝缘芯棒、金属附件和硅橡胶胶制成的复合绝缘伞套组成。这样的结构优点在于间隙距离基本不受外界条件(风偏及导线舞动)的影响,间隙距离的尺寸精度较高。
所述本体由26~3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所述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0~11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包括相间430±20mm设置的上、下电极,上电极的规格为400mm×150mm,下电极的直径为200mm。上述这样的避雷器适用于11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所述本体由52~6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所述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8~20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包括相间840±30mm设置的上、下电极,上电极的规格为600mm×150mm,下电极上的直径为200mm。上述这样的避雷器适用于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所述下电极的轴线垂直于本体的轴线,下电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上电极具有弧度,当下电极绕本体安装端摆动时,上、下电极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恒定。
所述本体分为三节,每节由43~45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而成;在每一节上,所述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3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包括相间1200±100mm设置的上、下电极,上电极的规格为750mm×380mm,下电极的规格为1500mm×380mm。上述这样的避雷器适用于50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上电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上、下电极均具有弧度,当上电极绕本体安装端摆动时,上、下电极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图1为110kV带绝缘支撑件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图。
图2为图1避雷器的绝缘支撑件5的剖视图。
图3为220kV带绝缘支撑件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图。
图4为图1避雷器的绝缘支撑件5的剖视图。
图5为500kV带绝缘支撑件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图。
图6为图1避雷器的绝缘支撑件5的剖视图。
图7为110kV不带绝缘支撑件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图。
图8为220kV不带绝缘支撑件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图。
图9为500kV不带绝缘支撑件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共有六种实施方式,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由本体1和串联间隙2构成。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避雷器适用于110kV的高压输电线路。本体1主要包括:串联的26~3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以及覆盖在这些电阻片外部的10~11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对于这部分结构,鉴于使用金属氧化物电阻片是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在此省略这部分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电阻片外部覆盖的绝缘伞套为整体一次注射成型,因此,其密封性能更可靠。
串联间隙2包括上、下电极3、4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所述上、下电极3、4的外径D1为250mm,二者间距L 1为480±10mm。并且所述上、下电极3、4均由直径25mm的管件制成。如图2所示,绝缘支撑件5由绝缘芯棒51、位于绝缘芯棒51两端的金属附件52以及套在绝缘芯棒51上的由硅橡胶制成的复合绝缘伞套53组成。并且,上述上、下电极3、4安装在金属附件52的外周上。
串联间隙2和本体1之间,通过设置在本体1和上电极3之间的铰接机构连接在一起。这样,在本体1和串联间隙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降低避雷器因长度较长而损坏的可能性。
下面几个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1间在结构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在下面各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中,仅对不同之处加以描述,对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避雷器适用于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本体1主要包括:串联的52~6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以及覆盖在这些电阻片外部的18~20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串联间隙2包括上、下电极3、4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所述上、下电极3、4的外径D2为300mm,二者间距L2为980±10mm。并且所述上、下电极3、4均由直径25mm的管件制成。此外,如图4所示,绝缘支撑件5同样由绝缘芯棒51、金属附件52和由硅橡胶制成的复合绝缘伞套53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绝缘支撑件5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2的绝缘支撑件5的长度更长。
实施方式3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避雷器适用于500kV的高压输电线路。本体1分为三节,即,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a、第二本体1b和第三本体1c。将原本长度相对较长的本体分为三段,能够降低长度过长让本体1发生折断的可能性。该第一本体1a、第二本体1b和第三本体1c上各自主要包括:串联的43~45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以及覆盖在这些电阻片外部的13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并且,如图5所示,第一本体1a、第二本体1b和第三本体1c间通过铰接机构连接在一起。
串联间隙2包括上、下电极3、4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所述上、下电极3、4的外径D3为500mm,二者间距L3为1590±20mm,并且上、下电极3、4均由直径60mm的管件制成。此外绝缘支撑件5也同样由绝缘芯棒51、金属附件52和硅橡胶制成的复合绝缘伞套53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绝缘支撑件5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3的绝缘支撑件5的长度更长。
上述三个实施方式中,串联间隙2上都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在下面几个实施方式,不同于上述三个实施方式,它们在串联间隙2上没有设置绝缘支撑件5。而是利用上、下电极3、4之间的空气,让上、下电极3、4之间彼此绝缘。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上、下电极3、4,并保持上、下电极3、4之间的间隙大体恒定,由此来确保避雷器有效工作。
实施方式4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避雷器适用于110kV的高压输电线路。本体1主要包括:串联的26~3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以及覆盖在这些电阻片的外部的10~11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
串联间隙2包括间隔设置的上、下电极3、4。其中,上电极3的规格为400mm×150mm。下电极4为直径D4=200mm的环状体,其固定在高压输电线上,轴线垂直于本体1的轴线。两电极3、4间的距离L4为430±20mm。
下电极4上设置有夹紧机构41,通过该夹紧机构41将其固定在位于避雷器下方的导线上。
上电极3被固定在本体1自由端。同时上电极3具有一定的弧度,通过设置该弧度使得,当下电极4绕本体1的安装端在20°的摆角内摆动时,上、下电极3、4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不变。
实施方式5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避雷器适用于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本体1主要包括:串联的52~6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以及覆盖在这些电阻片的外部覆盖18~20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
串联间隙2包括间隔设置的上、下电极3、4,上电极3的规格为600mm×150mm,下电极4为直径D5=200mm的环状体,其固定在高压输电线上,轴线垂直于本体1的轴线。两电极3、4之间的距离L5为840±30mm。
跟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下电极4上设置有夹紧机构41,通过该夹紧机构41将其固定在位于避雷器下方的导线上。上电极3被固定在本体1自由端。上电极3具有一定的弧度,通过设置该弧度,使得当下电极4绕本体1的安装端摆动时,上、下电极3、4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不变。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下电极4的摆角也是在20°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6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避雷器适用于500kV的高压输电线路。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本实施方式6同样为了防止本体1过长、给避雷器带来不良影响,将本体1分为三段,并且,每段本体都主要包括:串联的43~45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以及覆盖在这些电阻片外部的13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同时,在各段本体间通过法兰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6的避雷器的本体1和串联间隙2的位置关系不同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6中,本体1位于下方,通过设置在下端的法兰对其进行固定;串联间隙2设置在本体的上方,其与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在一起。换言之,本实施方式6的避雷器是立柱式避雷器。
串联间隙2包括间隔设置的上、下电极3、4,上电极3的规格为750mm×380mm,下电极4的规格为1500mm×380mm,两电极间的距离L6为1200±100mm。
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4、5,本实施方式6的上电极3上设置有夹紧机构41,可通过该夹紧机构41,将上电极3安装在位于避雷器上方的高压输电线上。下电极4固定在本体1的顶端。同时,上、下电极3、4均具有弧度,该弧度使得当上电极3随高压输电线摆动时,上、下电极3、4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串联间隙,雷电冲击残压相对较低;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便于运输及安装;在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由于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不承受持续运行电压作用,电阻片的实际运行荷电率很低,因此避雷器的预期运行寿命长;而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能够保证可靠动作,达到通过避雷器泄放雷电流能量的目的,同时较低的雷电冲击残压不会引起线路绝缘子串发生闪络。
本实用新型只有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放电且尚未熄弧时,系统的持续运行电压才作用于避雷器,作用时间很短通常不超过0.5个工频周期,因此可以提高其荷电率,基于此理念,本实用新型的直流1mA参考电压设计比同电压等级的无间隙避雷器低,所用电阻片更少;同时由于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本实用新型对电阻片的通流容量要求没有无间隙避雷器的高,因此其选用电阻片的外径也较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的特点总结如下:1.设计荷电率较高,雷电冲击残压较低。2.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便于运输及安装。3.由于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电阻片实际运行荷电率很低,因此预期运行寿命长。4.在雷电冲击过电压下,它可靠动作泄掉雷电流的能量,而避雷器残压不会引起线路绝缘子串发生闪络。5.在工频及操作过电压作用下,它不动作,避雷器本体不会有操作冲击电流通过。6.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即在系统出现短时工频过电压的同时遭受雷电冲击过电压作用,避雷器串联间隙动作放电产生工频续流,此时串联间隙可以保证在0.5个工频周期内可靠切断工频续流。7.即使在没有间隙隔离的情况下,即串联间隙动作放电产生工频续流且续流切断前,避雷器本体能够承受短时工频过电压的作用。
Claims (10)
1.一种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本体(1)和串联间隙(2),以及连接本体(1)和串联间隙(2)的铰接机构或连接金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主要由串联的26~3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覆盖在所述电阻片外部的10~11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构成;串联间隙包括相间480±10mm设置的上、下电极(3、4)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所述上、下电极(3、4)均为由直径25mm的管件制成的、外径为250mm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主要由串联的52~6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覆盖在所述电阻片外部的18~20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构成;串联间隙(2)包括相间980±10mm设置的上、下电极(3、4)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所述上、下电极(3、4)均为由直径25mm的管件制成的、外径为300mm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分为三段,每段主要由串联的43~45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覆盖在所述电阻片外部的13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构成;串联间隙(2)包括相间1590±20mm设置的上、下电极(3、4)和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所述上、下电极(3、4)为由直径60mm的管件制成的、外径为500mm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固定上、下电极(3、4)的绝缘支撑件(5)均由绝缘芯棒(51)、位于绝缘芯棒(51)两端的金属附件(52)和套在绝缘芯棒(51)上的由硅橡胶制成的复合绝缘伞套(53)组成,且上述上、下电极(3、4)安装在金属附件(52)的外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主要由串联的26~3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覆盖在所述电阻片外部的10~11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构成;串联间隙(2)包括相间430±20mm设置的上、下电极(3、4),上电极(3)的规格为400mm×150mm,下电极(4)的直径为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主要由串联的52~60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覆盖在所述电阻片外部的18~20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构成;串联间隙(2)包括相间840±30mm设置的上、下电极(3、4),上电极(3)的规格为600mm×150mm,下电极(4)上的直径为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4)为环状且轴线垂直于本体(1)的轴线,下电极(4)上设置有夹紧机构;上电极(3)具有弧度,当下电极(4)绕本体(1)安装端摆动时,上、下电极(3、4)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恒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分为三段,每段主要由串联的43~45片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覆盖在所述电阻片外部的13对整体成型的复合绝缘伞套构成;串联间隙(2)包括相间1200±100mm设置的上、下电极(3、4),上电极(3)的规格为750mm×380mm,下电极(4)的规格为1500mm×38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上电极(3)上设置有夹紧机构;上电极(3)和下电极(4)均具有弧度,当上电极(3)摆动时,上、下电极(3、4)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恒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20106117 CN201440352U (zh) | 2009-03-11 | 2009-03-11 | 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20106117 CN201440352U (zh) | 2009-03-11 | 2009-03-11 | 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40352U true CN201440352U (zh) | 2010-04-21 |
Family
ID=4254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2010611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40352U (zh) | 2009-03-11 | 2009-03-11 | 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40352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5005A (zh) * | 2013-12-05 | 2014-02-19 | 国家电网公司 | 绝缘子式避雷器 |
CN103606425A (zh) * | 2013-12-05 | 2014-02-26 | 国家电网公司 | 具有线路绝缘子性能的避雷器 |
CN106205899A (zh) * | 2016-07-15 | 2016-12-07 | 江苏远航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一种带间隙复合针式绝缘子 |
CN106451080A (zh) * | 2016-12-27 | 2017-02-22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避雷器 |
CN107369508A (zh) * | 2017-07-19 | 2017-11-21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一种避雷器 |
CN109961618A (zh) * | 2019-03-22 | 2019-07-02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复合绝缘子v型布置防掉串治理及警示方法 |
CN112614640A (zh) * | 2020-12-24 | 2021-04-06 | 温州锦泰高压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500kV输电线路用防风偏跳线避雷器 |
CN113783172A (zh) * | 2021-07-22 | 2021-12-10 | 西安交通大学 | 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 |
-
2009
- 2009-03-11 CN CN 200920106117 patent/CN2014403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5005A (zh) * | 2013-12-05 | 2014-02-19 | 国家电网公司 | 绝缘子式避雷器 |
CN103606425A (zh) * | 2013-12-05 | 2014-02-26 | 国家电网公司 | 具有线路绝缘子性能的避雷器 |
CN103595005B (zh) * | 2013-12-05 | 2017-02-08 | 国家电网公司 | 绝缘子式避雷器 |
CN106205899A (zh) * | 2016-07-15 | 2016-12-07 | 江苏远航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一种带间隙复合针式绝缘子 |
CN106205899B (zh) * | 2016-07-15 | 2017-07-28 | 江苏远航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一种带间隙复合针式绝缘子 |
CN106451080A (zh) * | 2016-12-27 | 2017-02-22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避雷器 |
CN106451080B (zh) * | 2016-12-27 | 2017-11-03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避雷器 |
CN107369508A (zh) * | 2017-07-19 | 2017-11-21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一种避雷器 |
CN107369508B (zh) * | 2017-07-19 | 2023-06-27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一种避雷器 |
CN109961618A (zh) * | 2019-03-22 | 2019-07-02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复合绝缘子v型布置防掉串治理及警示方法 |
CN112614640A (zh) * | 2020-12-24 | 2021-04-06 | 温州锦泰高压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500kV输电线路用防风偏跳线避雷器 |
CN113783172A (zh) * | 2021-07-22 | 2021-12-10 | 西安交通大学 | 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40352U (zh) | 交流输电线路用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104952562A (zh) | 用于10kV输电线路的防雷防冰针式复合绝缘子 | |
CN202384124U (zh) | 一种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用避雷器 | |
CN201294127Y (zh) | 摘挂式带脱离器避雷器 | |
CN104952561A (zh) | 10kV输电线路用防雷防冰针式复合绝缘子 | |
CN2852338Y (zh) | 一种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 | |
CN201966014U (zh) | 瓷外套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206877775U (zh) | 一种新型500kv线路型避雷器芯组结构 | |
CN104022444B (zh) | 架空线路用棒形悬式限压器 | |
CN102938278B (zh) | 一种用于10kv绝缘导线的防雷绝缘子 | |
CN105070427A (zh) | 架空线路用横担支撑限压器 | |
CN205177523U (zh) | 一种新型避雷器装置 | |
CN103151124B (zh) | 有外串放电间隙的低压配电线路用线轴式避雷绝缘子 | |
CN104022443B (zh) | 牵引供电电气化铁路用腕臂支撑限压器 | |
CN203573757U (zh) |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支撑组件 | |
CN105390978A (zh) | 绝缘架空线路防雷击断线方法 | |
CN204732237U (zh) | 用于10kV输电线路的防雷防冰针式复合绝缘子 | |
CN203251057U (zh) | 瓷套式电缆终端头 | |
CN205723036U (zh) | 跌落式避雷器 | |
CN208753071U (zh) | 一种高电压避雷器 | |
CN206225098U (zh) | 一种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203150923U (zh) | 一种环网柜用绝缘母线连接装置 | |
CN201928021U (zh) | 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 |
CN206657957U (zh) | 一体化自熄弧多间隙避雷器 | |
CN203932674U (zh) | 架空线路用棒形悬式限压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