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8298U -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8298U
CN201438298U CN2009201705057U CN200920170505U CN201438298U CN 201438298 U CN201438298 U CN 201438298U CN 2009201705057 U CN2009201705057 U CN 2009201705057U CN 200920170505 U CN200920170505 U CN 200920170505U CN 201438298 U CN201438298 U CN 201438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pad
touch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modu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705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博文
阙河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1705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8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8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82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具体地,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二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枢设于基板上,且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沿着一旋转轴线倾斜,而改变触控板及基板之间的夹角;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轨迹信号,且底面朝向基板;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触控板的底面及基板之间,用以被倾斜的触控板压缩变形,而产生一推动触控板回归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及二开关组件,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倾斜轴线的二侧,各开关组件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二按压信号之一。本实用新型操作方式直觉而简易,且制作和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与触控板有关,特别涉及一种可被触碰而输出触控轨迹信号及可被按压而倾斜产生按压信号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所述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已经广泛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因此鼠标、触控板等光标控制装置成为一种重要的输入装置。
在处理文字数据或网页浏览时,文本往往超过窗口显示页面的范围。因此使用者必须操作光标,以光标点选于窗口侧边的滚动条(Scroll Bar),使窗口显示范围向下卷动,以改变所显示文本数据区域。前述点选滚动条以卷动窗口显示范围的方式效率不佳,因此公知技术提出具备滚轮的鼠标,在鼠标上设置一滚轮。使用者可前后推动滚轮,产生向下卷动或向上卷动的信号,以快速地卷动窗口显示范围。
但对于笔记本型计算机而言,触控板仍为主要的光标控制装置,且笔记本型计算机并无滚轮的设置。触控板用以检测接触点的轨迹变化,而产生对应的轨迹信号以移动光标。触控板亦可检测短时间内接触点被接触的时间变化,例如检测触控板是否被快速而短暂地触碰,而产生对应的按键信号。然而,触控板缺乏快速卷动窗口显示范围的功能,因此使用者仍需要点选滚动条以卷动窗口显示范围。为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作法为在触控板的驱动程序或固件中加入额外的程序代码,将触控板边缘区域设定为窗口卷动的区域。亦即当使用者触碰触控板边缘并进行上下滑动的操作动作时,触控板便可产生类似拉动窗口侧边的滚动条的操作。但前述操作方式容易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例如使用者实际上是要向下移动光标,但却因为操作区域接近侧边,而变成向下卷动窗口显示区域。
针对触控板硬件的改良,中国台湾M343208号新型专利提出一种“触控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包含二触控板,分别设置于一第一开关单元及一第二开关单元之上。二触控板可分别被下压后,触动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藉以向上或向下卷动窗口显示范围。M343208号同时采用了两个触控板,其成本相对提高,且使用者来回操作二触控板的操作方式,也不符合一般使用者操作触控板的习惯。
因此,存在对可以实现快速卷动窗口显示范围并符合一般使用者操作习惯且组件简化、组装方便的触控板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公知技术中的触控板欠缺快速卷动窗口显示范围的硬件设计,必须通过软件辅助,以额外提供卷动窗口的功能。前述软件辅助的卷动窗口功能不符合一般人操作按键或鼠标滚轮的操作习惯。针对硬件设计改良提出的触控板,其结构复杂,且仍不符合一般人操作按键或鼠标滚轮的操作习惯。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符合一般人操作按键的习惯。且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为单一模块,可简化安装于一电子组件的程序。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二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至少一复归件及二开关组件。触控板枢设于基板上,且可在一中立位置受压后沿着一旋转轴线倾斜,而改变触控板及基板之间的夹角。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轨迹信号,且底面朝向基板。复归件设置于触控板的底面及基板之间,用以被倾斜的触控板压缩变形,而产生一推动触控板回归中立位置的回复力。二开关组件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倾斜轴线的二侧,各开关组件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二按压信号之一。
前述触控板除了产生轨迹信号外,并可被按压而倾斜,产生对应倾斜方向的按压信号。每一按压信号对应一倾斜方向,致使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卷动窗口时,更能提供直觉化的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控板的触控面包含一触控区及一按压区。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轨迹信号,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环绕触控面。藉以当使用者触碰按压区而使触控板倾斜时,触控板不输出轨迹信号,避免按压信号及轨迹信号互相干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及前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该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设置于本体中,使触控板通过本体的一开口外露,以供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结构简化,方便组装程序。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至少一复归件及多个开关组件。触控板设置于基板之上并与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受压后倾斜。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底面朝向基板。复归件用以在触控板倾斜时产生一推动触控板回复该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开关组件设置于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前述实施例简化了组件组成及连结关系,从而提供一种组件简化且组装方便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触控板的触控面包含一触控区及一按压区。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轨迹信号,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环绕触控面。藉以当使用者触碰按压区而使触控板倾斜时,触控板不输出轨迹信号,避免按压信号及轨迹信号互相干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及前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该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设置于本体中,使触控板通过本体的一开口外露,以供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提供具备按键特性的按压功能,符合使用者视觉及操作习惯。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多个弹性块及多个开关组件。触控板设置于基板之上,且与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触控面包含一触控区及一环绕触控区的按压区,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轨迹信号,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底面朝向基板。弹性块成对地设置于触控板的底面,每一对弹性块由一旋转轴线通过,且各弹性块对应于触控区及按压区的交界处设置。各弹性块在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使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开关组件设置于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及前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该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设置于本体中,使触控板通过本体的一开口外露,以供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简化触控组件的组件组成,提供具备按键特性的按压功能,符合使用者视觉及操作习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触控板及多个复归件。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触控面包含一触控区及一环绕触控区的按压区,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轨迹信号,按压区被区隔为多个区块,每一个该区块用以被按压接触而输出对应的按压信号。复归件设置于触控板的底面,其中触控板可受压后倾斜,使复归件而产生使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
前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进一步省略了检测触控板倾斜状态的检测器件,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组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及前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该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设置于本体中,使触控板通过本体的一开口外露,以供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简化组件组成,并进一步缩小触控组件占用空间及厚度,以使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厚度可进一步缩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一基板、一触控板、至少一复归件及多个位移检测器。本体具有一开口,且基板设置于本体中。触控板设置于基板之上且与基板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可受压后倾斜,且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底面朝向基板。复归件设置于基板及触控板的底面之间,在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一使触控板回复原来位置的回复力。位移检测器设置于本体中,且位于开口的边缘,用以检测触控板的边缘是否发生位移,并在检测到触控板的边缘发生位移时,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二按压信号,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枢设于该基板上,且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沿着一旋转轴线倾斜,而改变该触控板及该基板之间的夹角;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该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该轨迹信号,且该底面朝向该基板;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该触控板的底面及该基板之间,用以被倾斜的该触控板压缩变形,而产生一推动该触控板回归该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及二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倾斜轴线的二侧,各该开关组件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该二按压信号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开口;一基板,设置于该本体中;一触控板,枢设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开口,该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沿着一旋转轴线倾斜,而改变该触控板及该基板之间的夹角;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该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该底面朝向该基板;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该触控板的底面及该基板之间,用以被倾斜的该触控板压缩变形,而产生一推动该触控板回归该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及二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倾斜轴线的二侧,该二开关组件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设置于该基板之上并与该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该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倾斜;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该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该底面朝向该基板;至少一复归件,用以在该触控板倾斜时产生一推动该触控板回复该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及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该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开口;一基板,设置于该本体中;一触控板,设置于该基板之上并与该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该触控板位于该开口;该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倾斜;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该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该底面朝向该基板;至少一复归件,用以在该触控板倾斜时产生一推动该触控板回复该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及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该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板,设置于该基板之上,且与该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包含一触控区及一环绕该触控区的按压区,该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该轨迹信号,该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及一底面,朝向该基板;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还包含多个弹性块,成对地设置于该触控板的底面,每一对该弹性块由一旋转轴线通过,且各该弹性块对应于该触控区及按压区的交界处设置,各该弹性块在该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使该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及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该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开口;一基板,设置于该本体中;一触控板,设置于该基板之上,且与该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位于该开口,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该触控面包含一触控区及一环绕该触控区的按压区,该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该轨迹信号,该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及一底面,朝向该基板;该电子装置还包含多个弹性块,成对地设置于该触控板的底面,每一对该弹性块由一旋转轴线通过,且该弹性块对应于该触控区及按压区的交界处设置,各该弹性块在该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使该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及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该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含:一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该触控面包括一触控区及一环绕该触控区的按压区,该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该轨迹信号,该按压区被区隔为多个区块,每一个该区块用以被按压接触而输出对应的该这些按压信号之一;及一底面;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还包含多个复归件,设置于该触控板的底面,其中该触控板可受压后倾斜,使该这些复归件之一变形而产生使该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该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开口;一基板,设置于该本体中;一触控板,设置于该基板之上且与该基板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该触控板可受压后倾斜;该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该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该底面朝向该基板;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该基板及该触控板的底面之间,在该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一使该触控板回复原来位置的回复力;及多个位移检测器,设置于该本体中,且位于该开口的边缘,用以检测该触控板的边缘是否发生位移,并在检测到触控板的边缘发生位移时,产生对应的该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本实用新型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操作方式符合一般使用者习惯,直接依据触控板倾斜方向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使用者可直接由倾斜方向判断按压信号对应的操作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直觉而简易的操作方式。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组件简化的组件组成内容,致使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及组装程序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揭示支撑架、触控板及复归件,用以说明复归件产生回复力的过程。
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说明开关组件被按压的过程。
图8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及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    350        开关组件
110        支撑架              420        触控板
110a       开孔                421        触控面
111        基板                421a       触控区
112        枢接座              421b       按压区
120        触控板              500        模块化触控组件
120a       第一侧边            520        触控板
120b       第二侧边            521        触控面
121        触控面              521a       触控区
122        底面                521b       按压区
123         凸部                522        底面
130         轴杆                540a,540b,540c,540d  复归件
140a,140b  复归件              600        电子装置
141a,141b  第一受力端          611        基板
142a,142b  受力端              620        触控板
150a,150b  开关组件            621        触控面
200         模块化触控组件      622        底面
211         基板                640        复归件
220         触控板              650        本体
221         触控面              651        开口
222         底面                660        位移检测器
240         复归件              900        本体
250         开关组件            910        开口
300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    920        键盘组
311         基板                930        显示屏
320         触控板              X,Y       旋转轴线
340         复归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依据一轴向倾斜后输出对应倾斜方向的按压信号。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包含一支撑架110、一触控板120、一轴杆130、二复归件140a,140b及二开关组件150a,150b。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支撑架110包含一基板111及二枢接座112。基板111用以供开关组件150a,150b设置于其上。触控板120枢设于枢接座112,使触控板120设置于基板111上,并与基板111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120被按压而改变触控板120及基板111之间的夹角,使触控板120平行于基板111,或以一倾斜角度倾斜于基板111。基板111及枢接座112可为金属或是塑料制成,且枢接座112一体成形于基板111。实际实施时,基板110具有一或多个开孔110a,以减少制作基板111所需要的材料,而枢接座112为延伸于基板111边缘的凸耳(Lug)。
参阅“图1”至“图3”所示,触控板120具有一触控面121及一底面122。触控面121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底面122朝向基板111。触控板120还包含二凸部123,设置于底面122上,且二凸部123位于一旋转轴线X上。轴杆130的二端分别沿着旋转轴线X穿过二凸部123,使轴杆130的二端分别凸出于二凸部123,并进一步插设于枢接座112的轴孔112a,使触控板120沿旋转轴线X枢设于枢接座112,以设置触控板120于基板上111,且使触控板120与基板111保持一间隔距离,藉以使触控板120可被按压而改变其与基板111之间的夹角。
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触控板120具有一第一侧边120a及一第二侧边120b,位于该旋转轴线X的二侧。触控板120可在受压后依据该旋转轴线X倾斜于支撑架110的基板111。依据受压位置不同,触控板120朝向第一侧边120a或第二侧边120b倾斜。
参阅“图1”至“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各复归件140a,140b分别为一扭簧,套设于轴杆130,使复归件140a,140b位于触控板120的底面122及支撑件110的基板111之间。作为复归件140a,140b的扭簧具有相对的第一受力端141a,141b及一第二受力端142a,142b,其中第一受力端141a,141b接触触控板120的底面122,第二受力端142a,142b接触支撑件110的基板111。
此外,其中一复归件140a的第一受力端141a及第二受力端142a朝向第一侧边120a延伸,另一复归件140b的第一受力端141a及一第二受力端142a朝向第二侧边120b延伸。当触控板120未被按压而倾斜时,二复归件140a,140b的第一受力端141a,141b都接触触控板120的底面122,保持触控板120于中立位置,亦即使触控板120大致与基板110保持平行:此时,二复归件140a,140b皆未受力变形。
“图4”及“图5”用以说明支撑架110的基板111、触控板120及复归件140a,140b的关系,附图中省略了其他组件。“图4”及“图5”所示者为触控板120朝向第一侧边120a倾斜时,复归件140a,140b变形的状态。
当触控板120被按压,且被按压的位置介于旋转轴线X及第一侧边120a之间时,触控板120朝向第一侧边120a方向倾斜。同时,复归件140a的第一受力端141a被触控板120向下压缩,第二受力端142a则持续接触基板111而在基板111上成为一固定支点,从而缩小复归件140a的第一受力端141a及第二受力端142a之间的夹角,使复归件140a变形产生一向上推动触控板120的回复力。于此同时,另一复归件140b未受力,触控板120的底面远离另一复归件140b的第一受力端141a,而不对该复归件140b施力,使其第一受力端141b及第二受力端142b之间的角度不出现变化,而不会对触控板120提供回复力。当对触控板120施压的压力消失后,复归件140a以回复力向上推动触控板120,使触控板120恢复至中立位置。且当第一受力端141a回到受压前的中立位置后,该复归件140a提供的回复力消失,而不再推动触控板120,此时二复归件140a,140b的第一受力端141a,141b保持接触该触控板120的底面122,维持触控板120于中立位置。相反地,当触控板120被按压,且被按压的位置介于旋转轴线X及第二侧边120b时,触控板120朝向第二侧边120b方向倾斜。此时另一复归件140b受压变形产生回复力,并在按压触控板120的压力消失,以该回复力推动触控板120恢复至中立位置。
参阅“图1”至“图3”所示,复归件140a,140b套设于轴杆130,且以单纯第一受力端141a,141b及第二受力端142a,142b接触该触控板120及该基板111。因此复归件140a,140b的组装过程相对简单,从而简化了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的结构复杂性。
参阅“图1”至“图3”所示,开关组件150a,150b设置于支撑架110的基板111上,且分别位于旋转轴线X的二侧,藉以组成一倾斜检测装置,藉以检测触控板120是否相对于支撑架110摆动倾斜并判断倾斜方向。开关组件之一150a对应于第一侧边120a,另一开关组件150b对应于第二侧边120b。当触控板120相对于支撑架110摆动而倾斜于基板111时,依据触控板120的倾斜方向,二开关组件150a,150b其中之一可被倾斜的触控板120按压,以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参阅“图6”及“图7”所示,依据前述结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提供该触控板120,供使用者以手接触其触控面121。触控板120依据触控面121上接触点的移动或点触次数的变化产生移动轨迹指令或点选指令。此外,使用者可直接向下按压触控板120,而使触控板120倾斜。倾斜的触控板120以底面122接触二开关组件150a,150b其中之一。
如“图6”所示,当触控板120被按压的位置介于旋转轴线X及第一侧边120a时,触控板120朝向第一侧边120a倾斜,而按压附图左侧的开关组件150a,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以卷动窗口内容向下卷动。
如“图7”所示,当触控板120被按压的位置介于旋转轴线X及第二侧边120b时,触控板120朝向第二侧边120b倾斜,而按压位于附图右侧的开关组件150b,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以卷动窗口内容向上卷动。
第一侧边120a及第二侧边120b亦可分别对应卷动窗口内容向左或向右的操作,亦即第一侧边120a及第二侧边120b可安排于触控板120的左右两侧。当触控板120朝向第一侧边120a倾斜时并按压附图左侧的开关组件150a时,该开关组件150a产生的按压信号卷动窗口内容向左卷动;当触控板120朝向第二侧边120b倾斜时并按压附图右侧的开关组件150b时,该开关组件150b产生的按压信号卷动窗口内容向右卷动。
参阅“图3”、“图6”、“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触控装置组件的电子装置,可为一计算机主机的一部分,例如一笔记本型计算机;该电子装置亦可为一外接周边装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于计算机主机。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900、一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及一键盘组920,该本体900表面具有一开口910,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设置于本体900中。基板110固定于本体900中,触控板120枢设于基板110且位于开口910,使触控面121通过开口910外露,以供使用者操作。键盘组920设置于本体900表面,用以供用者进行文字输入。当电子装置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时,其还包含一显示屏930,枢接于本体900的一侧边,用以显示信息。
在实际应用时,使用者可直接操作触控板120,使触控板120产生轨迹信号,以移动光标,并以键盘组920进行文字输入。当需要进行窗口卷动时,使用者可向下按压触控板120,使触控板120倾斜以按压开关组件150a,150b。当需要向上卷动窗口时,使用者可在第一侧边120a向下按压,使触控板120倾斜以按压开关组件之一150a,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藉以使计算机主机依据该按压信号向上卷动窗口。当需要向下卷动窗口时,使用者可在第二侧边120b向下按压,使触控板120倾斜以按压另一开关组件150b,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藉以使计算机主机依据该按压信号向下卷动窗口。如前所述,旋转轴线X、第一侧边120a及第二侧边120b亦可转置90度,并改变开关组件150a,150b的位置,藉以左右卷动窗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中,各组件被结合成为单一模块。因此,可模块化触控组件100可直接置换传统的触控板,对应于本体900的开口910设置。单一模块的结构有利于直接置换传统的触控板,并简化电子装置的组装过程。
参阅“图9”及“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200,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可模块化触控组件200包含一基板211、一触控板220、多个复归件240及多个个开关组件250。第二实施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200提供了二个以上旋转轴向,增加触控板120倾斜方向,从而增加按压信号的种类。此外,第二实施例及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200省略了轴杆。轴杆的省略进一步简化可模块化触控组件200的组装,且使触控板220倾斜方向不受限于轴杆。
参阅“图9”及“图10”所示,基板211用以供开关组件250设置于其上。触控板220通过复归件240连接于基板211,使触控板220可动地设置于基板211之上,且与基板211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220可被按压后依据被按压的位置倾斜,而改变触控板220及基板211之间的夹角。触控板220具有一触控面221及一底面222。触控面221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底面222朝向基板211。
参阅“图9”及“图1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各复归件240分别为弹簧,其二端分别连接于触控板220的底面222及基板211,使触控板220可动地设置于基板211之上。
当触控板220被按压而倾斜,部分的复归件240被压缩而其余的复归件240被拉伸,而产生推动触控板220回复中立位置的回复力。当按压触控板220的压力消失后,复归件240以回复力推动触控板220回归至中立位置。当触控板220恢复至中立位置,亦即各复归件240不再被压缩或是拉伸,该回复力消失,而不再推动触控板220。为了避免触控板220的触控面221受到接触之后,触控板220就大幅倾斜而导致使用触控面221提供的触控功能时不断误触发按压信号,可设定各复归件240的弹性系数大于一固定值。藉以当使用者以相对较小的压力接触该触控面221以使用触控功能时,弹性系数足够大的复归件240在此时将不变形或是变形量极小而可予以忽略。当使用者实际向下按压触控板220时,其力量才使复归件240变形并使触控板220倾斜。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板220为通过复归件240连接基板211,因此触控板220的倾斜方向不受到轴杆或是旋转轴线的拘束,而可朝任意方向倾斜。触控板220可用于触压超过二个以上的开关组件250,增加可产生的按压信号种类,藉以转换成多个方向的方向信号,而提供多轴向操作功能。
参阅“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300,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可模块化触控组件300包含一基板311、一触控板320、一复归件340、多个开关组件350。
第三实施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300仅具备单一复归件340,该复归件340可为刚性相对较高的弹性橡胶柱或弹簧(弹性系数大于一固定值),用以连接触控板320及基板311,使触控板320通过复归件340设置于基板311之上,并与基板311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320可被按压而倾斜,改变触控板320及基板311之间的夹角。当触控板320被按压而倾斜后,复归件340弯曲变形,而产生一回复力。当被按压触控板320的压力消失后,复归件340以回复力推动触控板320回归至中立位置。当触控板320恢复至中立位置,亦即复归件340不再被压缩或是拉伸,该回复力消失,而不再推动触控板320。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300省略了轴杆,使触控板320倾斜方向不受限于轴杆。而相较于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进一步将多个复归件简化为单一复归件340,而更进一步简化了可模块化触控组件300的组装。
前述各实施例的触控板受到下压而倾斜时,除了触发按压信号之外,触控板的触控面同样会因为受到触碰而输出轨迹信号。按压信号及轨迹信号同时产生将造成操作错误的问题,特别是当使用者欲产生按压信号时,其主观上并不预期产生轨迹信号。
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触控板420,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触控板420具有一触控面421及一底面(图未示)。
触控面421包含一触控区421a及一环绕触控区的按压区421b。触控区421a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按压区421b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触控面421的边缘。其中,触控区421a及按压区421b可为单一触控组件的表面,经由驱动程序或控制电路的配置,使按压区421b的触控功能禁用(Disable),如“图12”所示。亦即,该触控面421表面包含触控功能被使能(Enable)的区域,以作为该触控区421a,以及触控功能被禁用的区域,以作为该按压区421b。此外,按压区421b亦可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具备中空区域的薄板,进一步拼接于触控区421a的边缘,如“图13”所示。
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触控板420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中。在实际应用时,使用者可直接操作触控区421a,使触控板420产生轨迹信号。当需要产生按压信号时,使用者可接触按压区421b并向下按压触控板420,使触控板420倾斜以产生按压信号。由于按压区421b不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使用者接触按压区421b时不会产生轨迹信号,从而避免了在产生按压信号时同时出现轨迹信号。
参阅“图14”及“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500,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可模块化触控组件500包含一基板(图未示)、一触控板520、多个复归件540a,540b,540c,540d及多个开关组件(图未示)。触控板520具有一触控面521及一底面522。触控面521包含一触控区521a及一环绕触控区的按压区521b。触控区521a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按压区521b不具备触控功能。触控区521a及按压区521b可为单一触控组件的表面,经由驱动程序或控制电路的配置,将该表面定义为该触控区521a及该按压区521b。
基板与开关组件的细节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相同。触控板520设置于基板之上,且以底面522朝向该基板。复归件540a,540b,540c,540d设置于触控板的底面522,使触控板520与该基板(或该本体的内部)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520可被按压而倾斜于该基板,并触碰对应的开关组件,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该些复归件540a,540b,540c,540d为成对设置的弹性块,每一对弹性块由一旋转轴线X,Y通过,且各弹性块对应于触控区521a及按压区521b的交界处设置。以旋转轴线X为例,其通过复归件540a,540b,使触控板520依据旋转轴线X摆动而倾斜。而复归件540c,540d可在触控板520倾斜时变形,产生使触控板520复归中立位置的弹性力。当使用者操作触控区521b时,并未对复归件540a,540b,540c,540d直接施压。若弹性块的弹性系数大于一固定值时,则复归件540a,540b,540c,540d在使用者操作触控区521b时只会出现微量变形甚至不变形,从而避免使用者操作触控区521b时,触控板520发生倾斜而产生预期之外的按压信号。
当使用者按压该按压区521b时,例如按压“图15”靠近复归件540b的位置时,该复归件540b将直接受到压缩变形使触控板520随按压位置倾斜,产生类似按键受到按压而下沉的动作,而对应的复归件540b提供一回馈力。因此,实际操作产生按压信号时,使用者必须在旋转轴线X,Y上,针对对应的复归件540a,540b,540c,540d直接施压,始能致使触控板520倾斜。对于一般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而言,当要做出可以上下左右卷动窗口的按压动作时,会本能地沿着旋转轴线X,Y,按压触控板520的边缘。因此本实施例更能符合使用者视觉及操作习惯。
第五实施例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500的另一种应用例,为使按压区521b用以被按压接触以输出按压信号,且按压区521b被区隔为多个区块,每一区块用以被按压接触输出不同的按压信号。如此一来,开关组件便可进一步被省略,简化可模块化触控组件500的零组件,使可模块化触控组件500的制作及组装上更为简便。
参阅“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装置600,包含一本体650、一基板611、触控板620、一或多个复归件640及多个位移检测器660。触控板620可为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120、220、320、420。
参阅“图16”所示,本体650具有一开口651,基板611设置于本体650中。触控板620具有一触控面621及一底面622,触控面621用以被触碰以产生一轨迹信号。触控板620的底面622朝向该基板611,使触控面621设置于基板611之上,且与该基板611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触控板620可被按压后倾斜,而与该基板之间形成一夹角。复归件640设置于基板611及触控板620的底面622之间,在该触控板620倾斜时变形产生一使该触控板620回复原来位置的回复力。
位移检测器660设置于本体650中,且位于开口651的边缘。位移检测器660设置的水平高度,对应于触控板620的边缘于中立位置的倾斜高度,藉以检测触控板620的边缘是否发生位移。位移检测器660可为霍尔传感器、电眼检测器或单纯的电性接点,与触控板620保持一电性导通。
参阅“图17”所示,当触控板620受到按压倾斜之后,接近受压位置的一侧边缘将位移下降,使得位移检测器660检测到触控板620的边缘发生位移,即可判断触控板620的倾斜方向,从而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在第六实施例中,触控板620的倾斜检测同样被简化,且用于倾斜检测的位移检测器660设置于电子装置600的本体650内侧,而非触控板620及基板611之间,因此触控板620及基板61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进一步缩小,而在受限于开关组件或位移检测器660的尺寸。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二按压信号,所述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枢设于所述基板上,且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沿着一旋转轴线倾斜,而改变所述触控板及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所述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所述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且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及所述基板之间,用以被倾斜的所述触控板压缩变形,而产生一推动所述触控板回归所述中立位置的回复力;以及
二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倾斜轴线的二侧,各所述开关组件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所述二按压信号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模块化触控组件还包括:
二枢接座,延伸于所述基板;
二凸部,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以及
一轴杆,穿过所述二枢接座及所述凸部,使所述触控板枢设于所述基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归件为一扭簧,套设于所述轴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归件的数量为二,各所述复归件具有一第一受力端及一第二受力端,分别接触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及所述基板;其中所述复归件之一的第一受力端及第二受力端朝向所述触控板的一侧边延伸,另一个所述复归件的第一受力端及第二受力端朝向所述触控板的另一侧边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包括:
一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以及
一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环绕所述触控面。
6.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开口;
一基板,设置于所述本体中;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枢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开口,所述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沿着一旋转轴线倾斜,而改变所述触控板及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所述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所述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及所述基板之间,用以被倾斜的所述触控板压缩变形,而产生一推动所述触控板回归所述中立位置的回复力;以及
二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倾斜轴线的二侧,所述二开关组件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按压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
二枢接座,延伸于所述基板;
二凸部,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以及
一轴杆,穿过所述二枢接座及所述凸部,使所述触控板枢设于所述基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归件为一扭簧,套设于所述轴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归件的数量为二,各所述复归件具有一第一受力端及一第二受力端,分别接触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及所述基板;其中所述复归件之一的第一受力端及第二受力端朝向所述触控板的一侧边延伸,另一个所述复归件的第一受力端及第二受力端朝向所述触控板的另一侧边延伸。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包括:
一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以及
一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环绕所述触控面。
11.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所述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并与所述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所述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倾斜;所述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所述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至少一复归件,用以在所述触控板倾斜时产生一推动所述触控板回复所述中立位置的回复力;以及
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所述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归件为一弹簧或一弹性橡胶柱,所述复归件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及所述基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包括:
一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以及
一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环绕所述触控面。
14.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开口;
一基板,设置于所述本体中;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并与所述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所述触控板位于所述开口;所述触控板可在一中立位置被按压后倾斜;所述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所述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至少一复归件,用以在所述触控板倾斜时产生一推动所述触控板回复所述中立位置的回复力;以及
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所述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归件为一弹簧或一弹性橡胶柱,所述复归件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及所述基板。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包括:
一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以及
一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环绕所述触控面。
17.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所述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且与所述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所述触控板包括:
一触控面,所述触控面包括一触控区及一环绕所述触控区的按压区,所述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所述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以及
一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多个弹性块,成对地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每一对所述弹性块由一旋转轴线通过,且各所述弹性块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及按压区的交界处设置,各所述弹性块在所述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使所述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以及
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所述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18.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开口;
一基板,设置于所述本体中;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且与所述基板保持一间隔距离,且位于所述开口,所述触控板包括:
一触控面,所述触控面包括一触控区及一环绕所述触控区的按压区,所述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所述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以及
一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多个弹性块,成对地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每一对所述弹性块由一旋转轴线通过,且所述弹性块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及按压区的交界处设置,各所述弹性块在所述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使所述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以及
多个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分别用以被倾斜后的触控板按压,而产生对应的所述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19.一种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所述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包括: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括:
一触控面,所述触控面包括一触控区及一环绕所述触控区的按压区,所述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所述按压区被区隔为多个区块,每一个所述区块用以被按压接触而输出对应的所述这些按压信号之一;以及
一底面;以及
多个复归件,设置于所述触控板的底面,其中所述触控板可受压后倾斜,使所述这些复归件之一变形而产生使所述触控板复归的弹性力。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复归件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及所述按压区的交界处设置,且所述这些复归件为成对地设置。
21.一种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用以输出一轨迹信号及多个按压信号,所述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开口;
一基板,设置于所述本体中;
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且与所述基板之间保持一间隔距离,且所述触控板可受压后倾斜;所述触控板具有一触控面及一底面,所述触控面用以被接触以输出一轨迹信号,且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基板;
至少一复归件,设置于所述基板及所述触控板的底面之间,在所述触控板倾斜时变形产生一使所述触控板回复原来位置的回复力;以及
多个位移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本体中,且位于所述开口的边缘,用以检测所述触控板的边缘是否发生位移,并在检测到触控板的边缘发生位移时,产生对应的所述这些按压信号之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位移检测器为一霍尔传感器、一电眼检测器或一与所述触控板保持电性导通的电性接点。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可模块化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包括:
一触控区,用以被接触以输出所述轨迹信号;以及
一按压区,不具备触控功能且位于环绕所述触控面。
CN2009201705057U 2009-08-05 2009-08-05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8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05057U CN201438298U (zh) 2009-08-05 2009-08-05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05057U CN201438298U (zh) 2009-08-05 2009-08-05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8298U true CN201438298U (zh) 2010-04-14

Family

ID=42400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7050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8298U (zh) 2009-08-05 2009-08-05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82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2236A (zh) * 2018-02-05 2018-05-18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降噪功能的触控板
CN108459760A (zh) * 2017-02-22 2018-08-28 普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10119218A (zh) * 2018-02-06 2019-08-1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具有触控模块的电子计算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9760A (zh) * 2017-02-22 2018-08-28 普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08459760B (zh) * 2017-02-22 2021-09-14 普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08052236A (zh) * 2018-02-05 2018-05-18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降噪功能的触控板
CN110119218A (zh) * 2018-02-06 2019-08-1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具有触控模块的电子计算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98849A1 (en) Keypad touch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a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CN202281978U (zh) 辅助输入膜片及其电子装置
US6661408B2 (en) Touch screen capable of isolating noise signals
US20070152975A1 (en) Touch screen-type input device
US20110018816A1 (en) Modular touch contro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098138B (zh) 电气/电子设备的电容式开关
EP1873618A2 (en) Keypad touch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US7982149B2 (en) Mechanical architecture for display keyboard keys
US8519961B2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touch keypad thereof
CN1326018C (zh) 输入装置
EP2264573A1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90073134A1 (en) Dual-mode touch screen of a portable apparatus
CN102955588A (zh) 触控式键盘及其制造方法
WO2008152457A1 (en) Screen assembly
CN101271373A (zh) 非接触式电容感应触摸屏
KR20120032944A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단말기
US20120068934A1 (en) Interactive keyboard with viewable display
CN201438298U (zh) 可模块化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3545125A (zh) 触控板的按键控制装置
KR20100022747A (ko) 압전저항층을 포함하는 터치센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입력장치및 입력감지방법
CN101498984A (zh) 电脑光标控制系统及控制光标移动的方法
JPH0934645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5351715B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CN104898852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装置
CN100514861C (zh) 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