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3705Y -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 Google Patents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3705Y
CN201433705Y CN2009200984908U CN200920098490U CN201433705Y CN 201433705 Y CN201433705 Y CN 201433705Y CN 2009200984908 U CN2009200984908 U CN 2009200984908U CN 200920098490 U CN200920098490 U CN 200920098490U CN 201433705 Y CN201433705 Y CN 20143370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terraced
ladder
side wall
trea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984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万年
周明远
陈廷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m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m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m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m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984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370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370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370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梯级构造及其梯子,由能与梯框结合的梯踏杆部和梯踏板部组成,其中,所述梯踏杆部的一条棱边设为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该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互垂直;所述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本案有效改善了梯踏杆部与主梯框结合部位的受力情况;本案梯级与主梯框的装配方式和梯级踏板第一踏板支撑侧面的合理配置,使梯级具有了很好的抗弯曲能力;本案梯踏杆部位置设在踩踏面的中后部,有效提高踏板被踩踏时的抗扭转性能;提高梯子的整体稳定性。

Description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梯子领域,涉及梯级构造及应用该梯级的梯子。
背景技术
已知的梯子具有主梯框和设置在两个主梯框之间梯级,梯子的梯级构造与梯子的承重要求有关,常见的梯子梯级构造有这样的类型一是梯踏棍与主梯框结合的,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520123440.2一种梯踏辊组装构造”;二是梯踏板与主梯框结合的,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66881.2一种梯子用踏板”;三是通过面板与梯踏棍的结合形成加宽梯踏棍的踩踏面的构造,以满足不同梯型的承力需要,本案是对此类梯级踏板的改进。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3265126.0踏杆增宽的梯具”它包含二相对的扶杆及复数踏杆,各踏杆又包含一管形踏杆部,一上踏板段以及一下踏板段。管形踏杆部具有二扣定端部,各该二扣定端部具一段特定长度,上踏板段由该二扣定端部间,自该管形踏杆部的顶面往后倾斜且向上延伸,下踏板段自该管形踏杆部的前侧边上部,往前延伸一状似倒V形,该上踏板段的顶面与该下踏板段的顶面具有同一倾斜度,且在同一倾斜面,而该二扣定端部伸入通过二相对扶杆,且以外卷及扩孔方式将该二扣定端部固定至扶杆上,该梯具踏杆是一体结合的结构。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08027.0一种梯子,它包括腿管、梯蹬踏板以及连接件,该连接件上开设有定位槽,该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撑于该定位槽内,而且该连接件与腿管之间固接连接。该技术方案中的梯子,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撑于该另增设连接件的定位槽内,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重力和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于定位槽底面,连接件受力面积大,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寿命。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08306.7一种梯子及其梯蹬踏板。梯子至少包括两腿管以及一梯蹬踏板,该梯蹬踏板包括一铝梯蹬踏板以及一铁件,该铁件支撑铝梯蹬踏板,该铁件固接两腿管之间。该方案设有铁件用以支撑铝梯蹬踏板,加强梯蹬踏板自身强度。
已知的技术虽然提供了在踏棍的基础上加宽踩踏面的技术方案,但由于梯级踏板构造的问题致使或梯体承力分担不均,致使梯子易损、或梯踏板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难以降低。如何使得踩踏部的受力得到很好的分解,使得梯子整体能更好的为踩踏部分担承受力,从而避免梯体局部承力过重,比如梯级与主梯框之间的连接部分受力过大,形成易损部位,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梯级构造及梯子。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梯级构造,能较好的分解承受力;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子,具有前述梯级构造的梯级。
本实用新型梯级踏板型材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梯级构造,由能与梯框结合的梯踏杆部和梯踏板部组成,其中,所述梯踏杆部的一条棱边设为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该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互垂直;所述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
本案梯级踏板型材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梯级构造,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构成,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成第一预设角度a;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成第二预设角度b。
前述的梯级构造,其中,所述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F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构成,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一体成型;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成第一预设角度;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成第二预设角度;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具有与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踏板斜面和能够与主梯框固定结合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所述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之间设置第一水平踩踏面;
前述梯级踏板型材,其中,第一踏板斜面垂直于第一侧壁,该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侧壁的交汇线为第一交汇线,它设置于第一侧壁偏上部位置,第二踏板与第二侧壁的交汇线为第二交汇线,它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偏下部位置;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由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到该第一交汇线的距离占第一侧壁高度的1/4-1/3;由顶部棱边到第二交汇线的距离占第二侧壁高度的2/3-1/2;
前述梯级踏板型材,其中,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成的第二预设角度为17°;所述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为73°;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与第一水平踩踏面成第三预设角度为107°;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该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与第一侧壁相互平行;第二侧壁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相互垂直;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的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任一横截面相同的长方形,其中,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略长于第二侧壁;
本案梯子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案提供一种具有前述之一梯级构造的梯子,包括主梯框和主梯框之间固定安装的梯级,梯级具有一体成型的梯踏杆部和梯踏板部,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一端与主梯框的侧板固定,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开放端不需固定;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a;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预设角度b。
本实用新型梯子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宽度与第一水平踩踏面宽度基本相当;
前述的梯子,其中,第二踏板的第二水平踩踏面宽度相当于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宽度的一半;
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为直板或略呈凹面的面板或略呈凸面的面板。
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等于梯级装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夹角,该夹角是指梯级的踏板面与梯框的边框所成的夹角。
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梯级的踏板面与梯框的边框所成的夹角是7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
本案梯级踏板型材设置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第一、第二梯踏板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使梯子的梯级承重力得到有效的分解,改善了梯踏杆部与主梯框结合部位的受力情况,从而有效提高梯子的安全性;本案梯级踏板型材简单构造可有效优化制造工艺,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案梯级与主梯框的合理装配方式和第一踏板支撑侧面的合理配置,使梯级具有了很好的抗弯曲能力;本案梯踏杆部位置设在踩踏面的中后部,有效提高踏板被踩踏时的抗扭转性能;提高梯子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向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梯框与梯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梯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梯框与梯级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为了简单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当的省略了公知技术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影响对本技术方案的描述。
参见图1-5所示,一种梯子,两个主梯框之间配置数个梯级组成梯子,所述梯子的梯级由一体成型的梯级踏板型材制成,梯级踏板型材由梯踏杆部11和梯踏板部12组成;
所述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F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为了表述方便,以梯踏杆部的一条棱边定义为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
所述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a,该第一预设角度a等于梯级装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夹角a’,a’是指梯级的踏板面m与梯框的边框M所成的夹角,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与第一侧壁11a相互垂直;
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预设角度b,该第二预设角度b为17°;
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121和第二踏板122构成,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一体形成;
第一踏板121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成第一预设角度a;该第一踏板121具有与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踏板斜面1211和能够与主梯框固定结合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所述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之间设置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
该第一踏板斜面垂直于第一侧壁11a,该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侧壁的交汇线g为第一交汇线,它设置于第一侧壁偏上部位置,较好的是由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到该第一交汇线的距离s占第一侧壁高度S的1/4-1/3;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通过紧固件与主梯框定位安装,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铆钉、螺钉、销钉等;
第二踏板122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成第二预设角度b,所述的第二预设角度b为17°,第二踏板122与第二侧壁11b的交汇线为第二交汇线G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偏下部位置,较好的是由顶部棱边A到第二交汇线G的距离z占第二侧壁高度Z的2/3-1/2;第二侧壁11b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相互垂直;
由上述合理配置的梯级构造,梯踏杆部设置为四边形中空通管,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第一、第二梯踏板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至此梯级的承重力得到有效的分解,特别是梯踏杆部顶部棱边的受力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有效分担,使得梯踏杆部与主梯框的结合部位受力得到很好的分解,从而可有效降低这个部位的坏损机率;由于上述构造的改进,主梯框与梯踏杆部位的结合处受力情况得到改善;
进一步措施带来的效果是:梯踏板部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成更合理的预设角度,更有利于使梯级踩踏部的承受力分解到主梯框,达到让梯子整体能够更均布、更有效的分担来自梯级踏板的承受力;
进一步,
梯踏板部设置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该第二踏板可以为直板,它与第二侧壁的合理构造使第二踏板能够得到梯踏杆部第二侧壁有力支持,从而可有效的减少第二踏板的坏损率;
第一踏板斜面的合理配置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形成较好的构造关系,使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能够得到梯踏杆部第一侧壁和第一踏板支撑侧面的有力支持,本案设置由第一踏板、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和第二踏板共同构成的梯级的踩踏平面可以借由梯踏杆部和梯踏板部的合理构造设计有效的分解踩踏力;从而主梯框与梯踏杆部位的结合处受力情况得到改善;
本案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侧壁的交汇线g和第二踏板与第二侧壁的交汇线G的合理位置设置,使得梯踏杆部受力得以较好的平衡;
所述的梯踏杆部尤以长度方向F任一横截面相同的接近于正方形的长方形中空通管更好;即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略长于第二侧壁11b,因由第一侧壁与第一踏板的支撑侧面平行,又该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与主梯框固装,故本设置可更好的克服踏板与主梯框之间的扭转力,因此相对于梯子的承重能力、抗扭转能力与材料消耗的性价比更好;
所述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a为73°;
所述梯级的踏板面m与梯框的边框M所成的夹角a’是73°;
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与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成第三预设角度c为107°;该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与第一侧壁11a相互平行;
由此上述角度配置,更适合梯子在使用过程中的承力分解;
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宽度h与第一水平踩踏面宽度H基本相当,使梯级具有了很好的抗弯曲能力;
由此更有利于梯级与主梯框的工装配合,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踏板的第二水平踩踏面宽度H’相当于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宽度H的一半;由此梯踏杆部位置设在踩踏面的中后部,以此设计更符合人体踩踏时施予重力习惯,使得踩踏部位的承重部位设置更合理,有效提高踏板被踩踏时的的抗扭转性能;
第二踏板122还可以略呈凹面或略呈凸面,以使踩踏者很容易发现踏板的边缘所在,提高梯子的安全性能。
所述梯踏板部设置第二踏板不设踏板支撑侧面或踏板斜面,仅有一个踏板踩踏面,结构简单使制造工艺有效优化;
梯级1与主梯框2的装配方式为梯踏板部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一端通过紧固件3借由该支撑侧面上的装配孔13与主梯框的侧板21固定,梯踏杆部11两端的装配部111、111’分别与主梯框的梯杆装配孔20通过已知的翻边铆合方式固定,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开放端不需固定,由此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梯踏板与主梯框装配容易出现矫形的问题。
在详细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下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梯级构造,由能与梯框结合的梯踏杆部(11)和梯踏板部(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梯踏杆部(11)的一条棱边设为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该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与第一侧壁(11a)相互垂直;所述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121)和第二踏板(122)构成,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踏板(121)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成第一预设角度a;第二踏板(122)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成第二预设角度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121)具有与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踏板斜面(1211)和能够与主梯框固定结合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所述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之间设置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所述第一踏板斜面垂直于第一侧壁(11a),该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侧壁的交汇线g为第一交汇线,它设置于第一侧壁偏上部位置,第二踏板(122)与第二侧壁(11b)的交汇线为第二交汇线G,它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偏下部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级构造,其特征在于,由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到该第一交汇线的距离s占第一侧壁高度S的1/4-1/3;由顶部棱边A到第二交汇线G的距离z占第二侧壁高度Z的2/3-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122)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成的第二预设角度b为17°;所述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a为73°;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与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成第三预设角度c为10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与第一侧壁(11a)相互平行;第二侧壁(11b)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相互垂直;所述的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任一横截面相同的长方形,其中,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略长于第二侧壁。
7.一种具有1-6之一梯级构造的梯子,包括主梯框和主梯框之间固定安装的梯级,梯级具有一体成型的梯踏杆部(11)和梯踏板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一端与主梯框的侧板(21)固定,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开放端不需固定;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a;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预设角度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宽度h与第一水平踩踏面宽度H基本相当;第二踏板的第二水平踩踏面宽度H’相当于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宽度H的一半;所述第一预设角度a等于梯级装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夹角a’,该夹角a’是指梯级的踏板面m与梯框的边框M所成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为直板或略呈凹面的面板或略呈凸面的面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梯子,其特征在于,梯踏杆部(11)两端设有装配部(111、111’),梯踏杆部通过该装配部与主梯框的梯杆装配孔固定;所述梯级的踏板面m与梯框的边框M所成的夹角a’是73°。
CN2009200984908U 2009-08-26 2009-08-26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370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984908U CN201433705Y (zh) 2009-08-26 2009-08-26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984908U CN201433705Y (zh) 2009-08-26 2009-08-26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3705Y true CN201433705Y (zh) 2010-03-31

Family

ID=4205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9849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3705Y (zh) 2009-08-26 2009-08-26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370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9720A (zh) 梯级踏板型材及梯子
CN201433705Y (zh) 梯级构造及其梯子
CN202672340U (zh) 一种钢结构格构柱柱脚节点结构
CN104328875B (zh) 一种护栏
CN102606064A (zh) 梯级型材及梯子
CN102635306A (zh) 梯子及其梯级
CN201214858Y (zh) 屋面板的内支撑结构
CN104481092B (zh) 连接有脚板架和扶手立柱连接件的立柱
CN201250604Y (zh) 用于梯子的挂钩单元
CN205930085U (zh) 新型c型梁
US20090001087A1 (en) Bottom Structure of Container
CN201460105U (zh) 一种吊顶边框型材结构
CN101353943B (zh) 梯用挂钩组件
CN104405091B (zh) 连接有脚板架和立柱横杆连接件的立柱
CN204299083U (zh) 一种连接有脚板架和扶手立柱连接件的立柱
CN204299082U (zh) 一种连接有脚板架和立柱横杆连接件的立柱
CN205777487U (zh) 一种铝合金楼面模板
CN204299087U (zh) 一种底部连接有脚板架的立柱
CN205442360U (zh) 一种带抗扭用加强件的梯级
CN204299085U (zh) 一种护栏
CN217864459U (zh) 一种电动车单撑及电动车
CN2822360Y (zh) 增强型活动底板
CN211473983U (zh) 一种具备置物功能的折叠梯
CN215632219U (zh) 一种防松动的镁铝合金拉手
CN206004152U (zh) 一种可伸缩式配电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