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1789Y - 遥控直升机 - Google Patents
遥控直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31789Y CN201431789Y CN2009201324182U CN200920132418U CN201431789Y CN 201431789 Y CN201431789 Y CN 201431789Y CN 2009201324182 U CN2009201324182 U CN 2009201324182U CN 200920132418 U CN200920132418 U CN 200920132418U CN 201431789 Y CN201431789 Y CN 20143178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vel gear
- rotor
- goblin
- secondary bevel
- connec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遥控直升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遥控直升机的飞行稳定性及易操控性。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遥控直升机,由机架、正旋翼、反旋翼、侧面旋翼、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及接收混控器组成,所述驱动电机由主驱动电机及副驱动电机组成,所述主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连接驱动正旋翼、反旋翼,所述副驱动电机连接侧面旋翼,所述反旋翼连接有方向控制机构,所述方向控制机构连接伺服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正旋翼和反旋翼由同一动力源驱动的结构,因而所产生的反扭矩都能抵消,从而提高了直升机在任一飞行状态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副驱动动力源带动侧面旋翼,可灵活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直升机,特别是一种带侧面旋翼的共轴双旋翼的遥控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因由两个动力源分另驱动正、反两对旋翼,但由于正、反两对旋翼的转速不一致,因而产生的反扭矩也是变化的,特别是加、减速或转向时,容易导致直升机飞行不稳定,故上述结构的直升机在相对稳定性上有一欠缺,不仅增加了直升机的控制难度,进而也降低了产品娱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直升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遥控直升机的飞行稳定性及易操控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遥控直升机,由机架、正旋翼、反旋翼、侧面旋翼、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及接收混控器组成,所述驱动电机、接收混控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的下端连接滑橇,电源组安装在滑橇中,传动齿轮组安装在机架内,所述驱动电机由主驱动电机及副驱动电机组成,所述主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连接驱动正旋翼、反旋翼,所述副驱动电机连接侧面旋翼,所述反旋翼连接有方向控制机构,所述方向控制机构连接伺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齿轮组由安装在主驱动电机上的主锥齿轮、第一副锥齿轮及第二副锥齿轮组成,所述第一副锥齿轮及第二副锥齿轮同轴设置,主锥齿轮设在第一副锥齿轮、第二副锥齿轮之间且与第一副锥齿轮、第二副锥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副锥齿轮连接方向控制机构,第一副锥齿轮连接正旋翼主轴。
本实用新型的方向控制机构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球形连接头,在一侧第一球形连接头的两端设有支杆,支杆上设有第二球形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方向控制机构的上端设有旋翼夹头固定座,旋翼夹头固定座内设有贯穿于旋翼夹头固定座的反旋翼主轴,反旋翼主轴连接在第二副锥齿轮上,反旋翼主轴内设有正旋翼主轴,所述正旋翼主轴贯穿于反旋翼主轴并与第一副锥齿轮连接,所述正旋翼主轴与旋翼夹头固定座上分别设有第一旋翼夹头、第二旋翼夹头,所述第一旋翼夹头连接一对正旋翼,第二旋翼夹头连接一对反旋翼,所述正旋翼主轴上设有稳定锤组。
本实用新型的旋翼夹头固定座下端两侧设有连杆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翼夹头上设有第三球形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连接第一球形连接头及第三球形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杆设在连杆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旋翼夹头上设有第四连接头,所述第四连接头与设在稳定锤组上的球形结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方向控制结构上的第二球形连接头与伺服结构之间通过第三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副驱动电机设在尾机架上,所述尾机架连接尾管,尾管连接机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正旋翼和反旋翼由同一动力源驱动的结构,转速相同、转向相反,且正反旋翼有着非常相近的升力及反扭矩,因而无论直升机在作加、减速或转向时,所产生的反扭矩都能抵消,从而提高了直升机在任一飞行状态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副驱动动力源带动侧面旋翼,可灵活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遥控直升机由机架8、正旋翼2、反旋翼3,侧面旋翼12、驱动电机24、传动齿轮组9及接收混控器4组成,所述驱动电机24安装在机架8上,机架8的下端连接滑橇13,电源组10安装在滑橇13中的电源架22中,传动齿轮组9安装在机架8内,驱动电机24连接传动齿轮组9,传动齿轮组9连接正旋翼2、反旋翼3及侧面旋翼12,所述驱动电机24由主驱动电机5及副驱动电机11组成,所述主驱动电机5连接传动齿轮组9驱动正旋翼2、反旋翼3以相反方向转动,该传动齿轮组9由安装在主驱动电机5上的主锥齿轮9A、设在机架8内的第一副锥齿轮9B及第二副锥齿轮9C组成,所述第一副锥齿轮9B及第二副锥齿轮9C同轴设置且两齿轮之间的中心轴上设有第一轴承26A,主锥齿轮9A设在第一副锥齿轮9B、第二副锥齿轮9C之间且与第一副锥齿轮9B、第二副锥齿轮9C相啮合,在主锥齿轮9A与主驱动电机5之间设有电机固定座5A,所述电机固定座5A连接固定在机架8的前端,在主驱动电机5的上端、机架8内连接有接收混控器4,所述在第一副锥齿轮9B的轴心位置上连接有正旋翼主轴18,正旋翼主轴18贯穿第二副锥齿轮9C,在第二副锥齿轮9C上连接有方向控制机构6,在方向控制机构6与第二副锥齿轮9C之间设有第二轴承26B,方向控制机构6设在机架8的上端,方向控制机构6的上端设有第三轴承26C,第三轴承26C外设有第一轴套27,在方向控制机构6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球形连接头6A,在一侧第一球形连接头6A的两端设有支杆6C,支杆6C上设有第二球形连接头6B,第二球形连接头6B连接连第三连杆21的一端的环状结构,第三连杆21的另一端连接设在机架8两侧上下放置的伺服机构7,第一轴套27的上端连接旋翼夹头固定座23,在旋翼夹头固定座23的下端两侧设有连杆限位槽23A,在旋翼夹头固定座2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旋翼夹头16B,在两个第二旋翼夹头16B的相反的一侧上各设有一个第三球形连接头16C,该第三球形连接头16C连接第一连杆20的一端的环状结构,第一连杆20另一端的环状结构连接第一球形连接头6B,且被连杆限位槽23A限制在内,在两个第二旋翼夹头16B的外侧连接有反旋翼3,所述在旋翼夹头固定座23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该旋翼夹头固定座23及方向控制机构6的反旋翼主轴19,该反旋翼主轴19连接在第二副锥齿轮9C,所述正旋翼主轴18贯穿于反旋翼主轴19的内部,在正旋翼主轴18与反旋翼主轴19之间、反旋翼主轴18上设有第二轴套19A,第二轴套19A内设有第四轴承19B,正旋翼主轴1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旋翼夹头16A,在两个第一旋翼夹头16A的相反一侧各设有一个第四球形连接头16D,两个第一旋翼夹头16A的外侧连接有正旋翼2,在正旋翼主轴18的上端设有稳定锤连接件18A,稳定锤连接件18A内连接稳定锤组1,在稳定锤组1的中部设有连接轴1B,连接轴1B连接在稳定锤连接件18A内,在连接轴1B的两侧设有球形关节1A,球形关节1A上套接第二连杆17一端的环状结构,另一端的环状结构任意连接在其中一个第四球形连接头16D上,所述机架8的后端连接尾管15,尾管15连尾机架14,在尾机架14上设有电机架14A,副驱动电机11横向连接在电机架14A内,副驱动电机14连接侧面旋翼12。
本实用新型的主驱动电机5、传动齿轮组9及伺服机构7均固定于同一机架8上,具有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可靠、生产维护方便之特点,特别是通过一个主驱动动力源驱动传动齿轮组9中的两个副锥齿轮,并使两个副锥齿轮转速相同、转向相反,这样与两个副锥齿轮联动的正旋翼2和反旋翼3产生的升力相等或相近,产生的反扭矩也相等或相近,但方向相反,刚好相互抵消,故而使机器有着很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副驱动电机11固定在机架8上,侧面旋翼12固定于副驱动电机11上,如正、反旋翼2、3因翼形差异产生的反扭矩不相等时,副驱动电机11驱动侧面旋翼12因需要而正反旋转,产生一个侧向的推力,平衡正、反旋翼多余的扭矩,从而使机体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侧倾及仰俯动作是通过伺服机构7驱动方向控制机构6,进而带动正旋翼2产生攻角的变化,最终使正反旋翼升力产生周期性变化实现的,水平主向的转向是根据需要,通过副驱动电机11驱动侧面旋翼12的正反旋转,产生一个或左或右的侧向推力,进而带动机体作水平方向旋转。本实用新型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特点在于:同一条轴线上的两对旋翼,一对为正方向旋转,一对为相对于正方向反向旋转,两对旋翼都在产生升力的同时,并互相抵消旋转时所产生的反扭矩,两对旋翼同时加速或减速时,直升机上升或下降;当两对旋翼转速成不等时,直升机水平方向转向。伺服机构驱动方向控制机构带动正旋旋作周期性攻角变化,由此产生不同方向的升力变化,进而使直升机作前进或后退,亦或向左侧移、向右侧移。
Claims (10)
1.一种遥控直升机,由机架(8)、正旋翼(2)、反旋翼(3)、侧面旋翼(12)、驱动电机(24)、传动齿轮组(9)及接收混控器(4)组成,所述驱动电机(24)、接收混控器(4)安装在机架(8)上,机架(8)的下端连接滑橇(13),电源组(10)安装在滑橇(13)中,传动齿轮组(9)安装在机架(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4)由主驱动电机(5)及副驱动电机(11)组成,所述主驱动电机(5)通过传动齿轮组(9)连接驱动正旋翼(2)、反旋翼(3),所述副驱动电机(11)连接侧面旋翼(12),所述反旋翼(2)连接有方向控制机构(6),所述方向控制机构(6)连接伺服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9)由安装在主驱动电机(5)上的主锥齿轮(9A)、第一副锥齿轮(9B)及第二副锥齿轮(9C)组成,所述第一副锥齿轮(9B)及第二副锥齿轮(9C)同轴设置,主锥齿轮(9A)设在第一副锥齿轮(9B)、第二副锥齿轮(9C)之间且与第一副锥齿轮(9B)、第二副锥齿轮(9C)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锥齿轮(9C)连接方向控制机构(6),第一副锥齿轮(9B)连接正旋翼主轴(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机构(6)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球形连接头(6A),在一侧第一球形连接头(6A)的两端设有支杆(6C),支杆(6C)上设有第二球形连接头(6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机构(6)的上端设有旋翼夹头固定座(23),旋翼夹头固定座(23)内设有贯穿于旋翼夹头固定座(23)的反旋翼主轴(19),反旋翼主轴(19)连接在第二副锥齿轮(9C)上,反旋翼主轴(19)内设有正旋翼主轴(18),所述正旋翼主轴(18)贯穿于反旋翼主轴(19)并与第一副锥齿轮(9B)连接,所述正旋翼主轴(18)与旋翼夹头固定座(23)上分别设有第一旋翼夹头(16A)、第二旋翼夹头(16B),所述第一旋翼夹头(16A)连接一对正旋翼(2),第二旋翼夹头(16B)连接一对反旋翼(3),所述正旋翼主轴(18)上设有稳定锤组(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夹头固定座(23)下端两侧设有连杆限位槽(23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翼夹头(16B)上设有第三球形连接头(16C),所述第一连杆(20)的两端连接第一球形连接头(6A)及第三球形连接头(16C),所述第一连杆(20)设在连杆限位槽(23A)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翼夹头(16)上设有第四连接头(16D),所述第四连接头(16D)与设在稳定锤组(1)上的球形结构(1A)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7)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结构(6)上的第二球形连接头(6B)与伺服结构(7)之间通过第三连杆(2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驱动电机(11)设在尾机架(14)上,所述尾机架(14)连接尾管(15),尾管(15)连接机架(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24182U CN201431789Y (zh) | 2009-05-31 | 2009-05-31 | 遥控直升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24182U CN201431789Y (zh) | 2009-05-31 | 2009-05-31 | 遥控直升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31789Y true CN201431789Y (zh) | 2010-03-31 |
Family
ID=42050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3241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1789Y (zh) | 2009-05-31 | 2009-05-31 | 遥控直升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31789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59386A1 (zh) * | 2011-05-24 | 2012-11-29 | 深圳市沈氏彤创航天模型有限公司 | 倾斜循环螺距与集体螺距控制机构 |
WO2013004010A1 (zh) * | 2011-07-04 | 2013-01-10 | 深圳市子轩玩具有限公司 | 多功能玩具飞行器 |
-
2009
- 2009-05-31 CN CN2009201324182U patent/CN20143178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59386A1 (zh) * | 2011-05-24 | 2012-11-29 | 深圳市沈氏彤创航天模型有限公司 | 倾斜循环螺距与集体螺距控制机构 |
WO2013004010A1 (zh) * | 2011-07-04 | 2013-01-10 | 深圳市子轩玩具有限公司 | 多功能玩具飞行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72688B (zh) | 可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 |
CN203318676U (zh) | 一种重心球移动的共轴双翼飞行器 | |
CN106976552A (zh) | 倾转旋翼无人机 | |
CN203780797U (zh) | 双马达可变螺距多旋翼飞行器 | |
CN211033009U (zh) | 一种小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 |
CN104691752A (zh) | 一种共轴高速直驱直升机及其飞行操纵方式 | |
CN103910066B (zh) | 并联双发动机共轴式无人直升机 | |
CN201712787U (zh) | 电动倾转旋翼无人机 | |
CN204642152U (zh) | 新型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 | |
CN107013649B (zh) | 推进装置、包括这种推进装置的运输设备和平板搬运器 | |
CN203094442U (zh) | 可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 |
CN101879945A (zh) | 电动倾转旋翼无人机 | |
CN112498034B (zh) | 一种轮桨一体的陆空两栖机器人 | |
CN204568061U (zh) | 一种共轴高速直驱直升机 | |
CN205396540U (zh) | 无人机螺旋桨倾转机构 | |
CN201431789Y (zh) | 遥控直升机 | |
CN103129724A (zh) |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推进系统 | |
CN203652105U (zh) | 一种四轴飞行器 | |
GB2495562A (en) | Helicopter multi rotor system | |
CN202128911U (zh) | 一种遥控电动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航模 | |
CN205076036U (zh) | 飞行器 | |
CN100534863C (zh) | 四通道横列双桨直升机 | |
CN202156535U (zh) | 船舶推进器的减速装置 | |
CN202368775U (zh) | 水下机器人用推进系统 | |
CN201175581Y (zh) | 一种可方便调节飞行方向的遥控玩具飞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27 Address after: 518132,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Guangming New ginger habitat education base opposite (sid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shi Tongchuang Spaceflight Mode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3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Fuyong street community baishixia Hing Building in Singapore Chinese gard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ianying Investment Co.,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