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24420Y -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 Google Patents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24420Y
CN201424420Y CN2009201315906U CN200920131590U CN201424420Y CN 201424420 Y CN201424420 Y CN 201424420Y CN 2009201315906 U CN2009201315906 U CN 2009201315906U CN 200920131590 U CN200920131590 U CN 200920131590U CN 201424420 Y CN201424420 Y CN 20142442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ery
outer shroud
treating pond
annular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15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贞
王黛
王淑梅
曹向东
邹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315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2442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2442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2442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包括至少外、中、内同心的环形廊道。外环廊道中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而除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周围留出一定的空间外,外环廊道中全部装填有固定式软性填料;中环和内环廊道中,均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沿廊道半底宽布设的微孔曝气器以及装填有活动的悬浮填料;外环廊道一半为厌氧段,另一半为缺氧段,外环廊道厌氧段的前端设有进水口,外环廊道至中环廊道设有过水口,中环廊道至内环廊道设有带孔过水口;内环廊道通过管道与外环廊道的缺氧段前端连接,中环廊道通过排水管道与外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除磷,致使出水的总磷浓度达到标准。适应于超负荷下运行,出水水质指标可达国家标准,并且节能。

Description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废水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能经济和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难降解有机化合物)和营养物的复合生物处理设施。
背景技术
现在采用的外表形式最接近的污水生物处理池是奥贝尔(Orbal)氧化沟,这种氧化沟大都采用转碟式曝气装置。无论是转碟还是转刷曝气装置,其氧气利用率都偏低,约为10~15%,比微孔曝气系统能达到的氧气利用率20~25%(水深4~5m)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氧化沟中的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转碟必须以较大功率快速转动以使沟中的污水保持流速>0.25m/s(通常为0.3~0.5m/s)。这样电耗必然较大,其比微孔曝气系统的电耗大30%左右。这种氧化沟能有效地去除COD、BOD5、NH3-N和TN,但是除磷效率较低。这是因为在曝气装置的外环廊道中,转碟快速的转动使污水较高速度流动,难以形成厌氧段,回流污泥难以实现厌氧释放磷-好氧过量摄取磷,加之其污泥龄较长等因素,通过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系统而除磷的效率较低,致使出水的总磷浓度难以达标。
此外,这种形式的氧化沟难以应付超负荷(包括水力、有机物和营养物等超负荷)的运行。我国已建成的Orbal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在正常负荷下运行,出水水质大部分指标可达到GB18918-2002(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B,但是在超负荷运行时,则大多数水质指标达不到1B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包括至少外、中、内三重同心的环形廊道。所述外环廊道中,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而除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周围留出一定的空间外,外环廊道中全部装填有固定式软性填料;中环和内环廊道中,均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沿廊道半底宽布设的微孔曝气器以及装填有活动的悬浮填料;外环廊道一半为厌氧段,另一半为缺氧段,外环廊道厌氧段的前端设有进水口和回流污泥进泥口,外环廊道至中环廊道设有过水口,中环廊道至内环廊道设有带孔过水口;内环廊道通过管道与外环廊道的缺氧段前端连接,中环廊道通过排水管道与外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道与后沉池中心的进水-均匀布水管连接,而后沉池底部的污泥沉积坑通过一污泥管道与外环廊道厌氧段前端连接。
所述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周围留出2m的空间,固定式软性填料为比表面积大的辫帘式软性填料。
所述的活动的悬浮填料为多面体圆球形、多面体圆柱形聚乙烯的活动填料以及不降解泡沫塑料的小方块或圆球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外环廊道至中环廊道的过水口为完全开口的过水口。
所述中环廊道至内环廊道的带孔过水口为其过水口外侧安装的不锈钢格栅。
所述内环廊道中的管道段以及中环廊道中的排水管道为穿孔管,或者在其出口处安装比其管径大2倍的圆弧形不锈钢格栅,以防止活动填料随出水流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Orbal氧化沟相比,其内容及工作原理则完全不同。其主要不同点和特点、优点成述如下:
1、高效、低能耗的先进二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由于采用水平推流器、搅拌机和微孔曝气系统联合作用取代转碟,可以使廊道中被处理的污水以低的流速(≤0.05m/s)使活性污泥维持悬浮状态,由此节省能耗30%左右。
2、在外环廊道的厌氧-缺氧池中,全部装填固定式软性填料,在其表面上附着生长丰满的厌氧或缺氧生物膜,在COD300-500mg/L和BOD5 150-200mg/L的进水浓度下,厌氧和缺氧生物膜的生物量为活性污泥量的2-3倍,由于其耗氧能力比活性污泥强,致使形成真正的厌氧段和缺氧段,能高效地实现生物除磷和反硝化去除总氮;同时能够高效地去除超负荷COD和BOD5、总氮(TN)和总磷(TP)。
3、在中环和内环2条廊道(第1和第2好氧池)中,装填多面体圆球形、多面体圆柱形聚乙烯活动填料,或者不降解泡沫塑料小方块或圆球,在水平推流器和半底宽间隔地布设微孔曝气系统的联合作用下形成螺旋推流水力流态。使附着生长的生物膜的活动填料、活性污泥和细小的空气泡在廊道水体中横向旋转地上下翻腾运动,使空气泡中的氧与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反应,从而能高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使氨氮发生硝化并使聚磷菌过量摄取磷。从而能高效地去除氨氮和总磷、磷酸盐等。
4、外廊道至中廊道的过水口是完全开口的,不设置过水格栅;中廊道至内廊道的过水口,为了防止其中的活动填料从中廊道进入内廊道,需要在过水口外侧设置不锈钢格栅,其栅隙要小于球形或方块状等填料的尺寸。
5、跟Orbal氧化沟活性污泥系统不同,本申报专利技术-多环同心椭圆(或同心圆)形跑道式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是附着生长在固定和活动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存的复合生物处理系统,其总生物量(6-15g/L)约为单一的活性污泥系统的生物量(2.5-3g/L)的2-5倍(进水COD≥1000mg/L时),具有高的抗冲击负荷(包括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和营养物负荷)能力,能在超负荷(≤200%超负荷)下高效处理污水并使出水达标(1B标准)。
6、在中环和内环廊道中,亦即第1好氧池和第2好氧池(硝化池)中装填活动填料,是因为便于硝化菌生长和增殖,而不利于扑食它的后生动物颤蚓和线虫等的生长和繁殖。这样可使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正常生长和繁殖并达到足够的数量来进行完全硝化和高效地去除氨氮(NH3-N)。
7、在上述中环廊道和内环廊道2个好氧池中,微孔曝气器并不布满全部池底,而是每隔一定距离间断地布设曝气器,而且仅布设在半宽度池底上。这样被处理污水与微细空气泡的混合液体在廊道水体的横断面上形成上下翻腾旋转的环形旋流,并且在水力推流器的推动下,污水-微细气泡-活动填料混合体形成向前呈螺旋形推流的水力流态。在没有安装曝气器的池段,被处理污水的溶解氧(DO)较低,有的部分DO≤0.5mg/L,形成缺氧段,于是在各好氧池中形成多个好氧/缺氧/好氧/缺氧(O/A-O/A-O/A).....段。可反复多次进行硝化/反硝化→硝化/反硝化→硝化/反硝化(N/DN→N/DN→N/DN)...过程;再加上内环廊道(第2好氧池-硝化池)经管道通至外廊道缺氧段的硝化污水发生反硝化的共同作用,能高效地实现完全硝化和高效去除氨氮。
8、从内环廊道(第二好氧池-硝化池)通至外廊道缺氧段,从中环廊道通至后沉池的管道,为了防止活动填料球或方块随水流失,在内环和中环廊道中的管段分别穿孔,形成穿孔进水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是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为图1中A-A向、B-B向和C-C向的剖视图;
图5、图6分别为图1中D-D向和E-E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包括外、中、内三重同心的椭圆环形廊道。外环廊道1中,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2和立式搅拌机3,而除水平推流器和立式搅拌机周围留出2m的空间外,外环廊道1中全部装填有比表面积大的辫帘式固定软性填料4(参阅图2)。中环廊道5(第一好氧池)和内环廊道6(第二好氧池-硝化池)中,均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沿廊道半底宽布设的微孔曝气器7以及装填有活动的悬浮填料8(参阅图3、图4)。而活动的悬浮填料可以采用多面体圆球形、多面体圆柱形聚乙烯的活动填料以及不降解泡沫塑料的小方块或圆球提中的至少一种。外环廊道1左半环为厌氧段10,右半环为缺氧段11。外环廊道厌氧段10的前端设有进水口和回流污泥进泥口9,外环廊道至中环廊道设有完全开口的过水口17,中环廊道1至内环廊道6装有带孔过水口12---即在中环廊道过水口外侧安装的不锈钢格栅。内环廊道通过管道13与外环廊道的缺氧段11前端连接,中环廊道通过排水管道14与一后沉池15的中心的进水-均匀布水管连接,而后沉池底部的污泥沉积坑通过一污泥管道16与外环廊道厌氧段10前端连接。从内环廊道6通至外环廊道缺氧段11前端的管道13以及从中环廊道6通至后沉池15的排水管道14,为了防止活动悬浮填料8流失,在内环和中环廊道中的管段分别穿孔,形成穿孔进水管道,或者在其出口处安装比其管径大2倍的圆弧形不锈钢格栅,以防止活动填料随出水流失。所述的外、中、内三重环形廊道除了采用椭圆形廊道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环形廊道结构,如,圆形廊道结构。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大于三重同心的环形廊道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流大致是这样循环流动的:污水通过进水口9进入外环形廊道1,在水平推流器2的推动下作逆时针流动,再通过完全开口的过水口17进入中环廊道5中,经过其中水平推流器2的推动,作逆时针流动,然后通过带孔过水口12进入内环廊道6,作逆时针流动。内环廊道中的水体通过管道13流入外环廊道的缺氧段11前端;中环廊道6中的水体通过排水管道14排入后沉池15。
本实用新型的外环形廊道1中装填有比表面积大的辫帘式软性固定填料8,在其表面上附着生长和增殖丰满的生物膜,其生物量要比厌氧和缺氧活性污泥的生物量大数倍。在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时,如COD≥1000mg/L,BOD5≥500mg/L,TN 80-100mg/L,NH3-N60-80mg/L,TP 10-15mg/L,固定软性填料上的生物膜量约为活性污泥量的3-5倍。因此具有更强的厌氧和缺氧降解和转化有机物与营养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即使在超负荷下运行,也能高效地去除进水(沉沙池出水)的大部分有机负荷,如COD50-60%,BOD5 40-50%。在正常负荷下,COD去除40-50%,BOD5 30-40%。(由于污水中有部分难降解有机化合物厌氧和缺氧(兼性菌)降解成易降解的有机物,致使BOD5减少率低于COD)。
参阅图5和图6,在中环廊道5(第一好氧池)和内环廊道6(第二好氧池)中投放聚乙烯多面体圆球形和/或圆筒形,或者不降解泡沫塑料小方块、圆球体等活动悬浮填料8,在其表面上最适宜硝化菌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扑食它的后生动物生长和繁殖,通过水平推流器2和沿半宽度池底间隔布设的微孔曝气器7的联合作用,形成螺旋式推流水力流态,使污水-空气泡-活动填料块混合体在旋流中上下翻腾互相混合接触,能得到充分的生物氧化降解、转化和同化等作用。在这种混合体旋转推流地流经曝气段和非曝气段时,分别发生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同时能高效地去除氨氮、总氮和有机物(COD、BOD5)。
内环廊道6(第二好氧池)为硝化池,其中的硝化污水通过管道13送入外环廊道的缺氧段11的前端,实现了最后和完全的反硝化。
后沉池15底部的沉淀污泥经污泥管道16回流进入外环廊道厌氧段前端10,与流入的预处理污水混合接触,发生厌氧释放磷,随后随处理污水进入中环廊道5的第一好氧池,在其中进行好氧过量摄取磷,并以排除剩余活性污泥的方式实现生物除磷。当生物除磷效率不高时,可附加化学沉淀和过滤除磷,为此往后沉池进水中投加铁盐、铝盐或硅藻精土,使生物-化学联合处理出水TP达标。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在应用的Orbal氧化沟和其他型式的氧化沟,其不采用能耗大的转碟或转刷曝气装置,而采用水平推流器、搅拌机和微孔曝气器组合系统。现有的氧化沟借助转碟大功率高速转动使环形廊道中的污水流速高达0.3~0.5m/s,使硝化污水的对比于预处理污水进水流量的内回流比高达数十倍之多,接近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系统,致使不能形成真正的厌氧段和缺氧段,相应地难以实现厌氧-好氧交替除磷,也难以高效地进行缺氧反硝化去除总氮,而且能耗大。
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推流器、搅拌机和半宽度池底微孔曝气器组合系统,比氧化沟曝气能耗节省30~40%(处理每m3污水的电耗为≤0.15KWh vs≥0.20KWh),而且具有更好的水力流态-:其水平流速小得多(≤0.05m/s),保持内回流比为2~3倍,从而能形成真正的厌氧段和缺氧段;加以在外环廊道(厌氧/缺氧池)装填固定式软性填料,使其表面上附着生长丰满厚实的生物膜,其生物量比活性污泥大几倍,能在高负荷下高效地处理污水,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厌氧和缺氧)降解率和去除率,以及营养物的转化率和去除率(如有机氮、TN、硝酸盐、TP等)。
在中环和内环2个廊道(即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中,通过水平推进器和间隔式半宽度池底曝气系统的联合作用,能使被处理污水-微小气泡-活动填料球(或块)在廊道中呈螺旋推流流动,使污水、空气泡和活动填料球(或块)作横向旋转流动和上下翻腾运动(参阅图5和图6),并实现多次反复相互接触反应,能进行高效地好氧和缺氧生物降解,以及在依次流经布设曝气器段和无曝气器段时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相应地能多次进行消化-反硝化过程,从而能高效地去除氨氮、总氮、以及COD、BOD5等。
内环廊道(好氧硝化池)能使被处理污水最后完成完全硝化(氨氮达到或接近100%的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全硝化污水通过管道送入外廊道缺氧段的起端,流经整个缺氧段后可实现全部或大部反硝化。
中环廊道(第一好氧池)通过管道将高效去除了COD、BOD5、TN、NH3-N和TP的处理污水送入后沉池,其上清液通过顶部溢流装置流入出水汇集槽中,水质可达到1B标准可排入附近受纳水体;如果要回收再用,则送入后续的深度处理系统,使最后出水达到1A排放标准,甚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的4类标准,可作工业用水、地表水体生态景观补给水、回注地下水等。
后沉池沉淀污泥,大部分回流至外环廊道的厌氧段起端,进行聚磷菌的厌氧释放磷,然后流入中环廊道好氧池,进行聚磷菌的过量摄取磷,最后以剩余污泥排放实现磷的去除。
本实用新型适宜于处理5-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建议采用如下处理流程和系统:
Figure G2009201315906D00051
Figure G2009201315906D00052
(1A标准)至受纳水体座生态和景观补给水。

Claims (8)

1、一种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包括至少外、中、内同心的环形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廊道中,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而除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周围留出一定的空间外,外环廊道中全部装填有固定式软性填料;中环和内环廊道中,均间隔地设有水平推流器和沿廊道半底宽布设的微孔曝气器以及装填有活动的悬浮填料;外环廊道一半为厌氧段,另一半为缺氧段,外环廊道厌氧段的前端设有进水口和回流污泥进口,外环廊道至中环廊道设有过水口,中环廊道至内环廊道设有带孔过水口;内环廊道通过管道与外环廊道的缺氧段前端连接,中环廊道通过排水管道与外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道与一后沉池中心的进水-均匀布水管连接,而后沉池底部的污泥沉积坑通过-污泥管道与外环廊道厌氧段前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推流器和搅拌机周围留出2m的空间,固定式软性填料为比表面积大的辫帘式软性填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的悬浮填料为多面体圆球形、多面体圆柱形聚乙烯的活动填料以及不降解泡沫塑料的小方块或圆球体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廊道至中环廊道的过水口为完全开口的过水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廊道至内环廊道的带孔过水口为其过水口外侧安装的不锈钢格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廊道中的管道段以及中环廊道中的排水管道端为穿孔进水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廊道为椭圆形廊道或圆形廊道。
CN2009201315906U 2009-05-11 2009-05-11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2442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15906U CN201424420Y (zh) 2009-05-11 2009-05-11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15906U CN201424420Y (zh) 2009-05-11 2009-05-11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24420Y true CN201424420Y (zh) 2010-03-17

Family

ID=42023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15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24420Y (zh) 2009-05-11 2009-05-11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24420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6025A (zh) * 2014-12-11 2015-04-08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强化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74477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环形推流式微型动物生物床及利用其处理污水污泥的方法
CN105540823A (zh) * 2015-12-17 2016-05-04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低温脱氮氧化沟改造系统
CN105641996A (zh) * 2016-03-14 2016-06-08 大连宇都环境技术材料有限公司 水处理用固液分离器及水处理池
CN108128890A (zh) * 2017-12-29 2018-06-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三沟水流异向Orbal氧化沟流态调节结构及方法
CN110104767A (zh) * 2019-06-13 2019-08-09 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氧化沟改造的底部推流及曝气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6025A (zh) * 2014-12-11 2015-04-08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强化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496025B (zh) * 2014-12-11 2016-01-06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强化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74477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环形推流式微型动物生物床及利用其处理污水污泥的方法
CN105540823A (zh) * 2015-12-17 2016-05-04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低温脱氮氧化沟改造系统
CN105641996A (zh) * 2016-03-14 2016-06-08 大连宇都环境技术材料有限公司 水处理用固液分离器及水处理池
CN108128890A (zh) * 2017-12-29 2018-06-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三沟水流异向Orbal氧化沟流态调节结构及方法
CN108128890B (zh) * 2017-12-29 2021-01-05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三沟水流异向Orbal氧化沟流态调节结构及方法
CN110104767A (zh) * 2019-06-13 2019-08-09 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氧化沟改造的底部推流及曝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4008B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102583736B (zh)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循环流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1519266B (zh) 高效脱氮除磷mbr工艺与装置
CN101538104B (zh) 改进a2n反硝化除磷及深度脱氮装置及方法
CN201424420Y (zh) 多重同心环形廊道复合生物处理池
CN105461061A (zh) 一种城市污水a2/o-生物同步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CN102153239B (zh) 一种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CN205258127U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CN102001785B (zh) 生活污水处理用复合式生物膜一体型反应器及应用方法
CN107032488A (zh) 一种通过污泥双回流aoa工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07585974B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01729739U (zh) 一种合理分配碳源的污水高效处理系统
CN102502962A (zh) 表面曝气氧化沟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641241B (zh) 一种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11646652A (zh) 一种用于低碳氮比污水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201325907Y (zh) 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
CN105712479A (zh) 一种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
CN105110462A (zh) 一种快速实现高氨氮废水曝气生物滤池短程硝化的装置及方法
CN103183454A (zh) 耦合式生物脱氮方法及其系统
CN205442793U (zh) 一种城市污水a2/o-生物同步脱氮除磷装置
CN110002683A (zh) 处理中等强度含氨氮城市污水的连续流a2o耦合uasb脱氮除磷装置和方法
CN100534933C (zh) 一种化肥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02046974U (zh) 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处理系统
CN201952333U (zh) 一种内循环aao-mbr污水处理反应池系统
CN201942599U (zh) 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