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3790Y - 婴儿床底座机构 - Google Patents

婴儿床底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93790Y
CN201393790Y CN2009200087387U CN200920008738U CN201393790Y CN 201393790 Y CN201393790 Y CN 201393790Y CN 2009200087387 U CN2009200087387 U CN 2009200087387U CN 200920008738 U CN200920008738 U CN 200920008738U CN 201393790 Y CN201393790 Y CN 20139379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sliding part
pedestal
barrier structure
infan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087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福先
莫小龙
王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ju Children Products Hong 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JU INDUST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JU INDUSTRY Inc filed Critical BAOJU INDUSTRY Inc
Priority to CN2009200087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93790Y/zh
Priority to GB0906538.4A priority patent/GB2459194B/en
Priority to US12/425,381 priority patent/US805150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9379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9379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6Children's play- pens
    • A47D13/061Children's play- pens foldable
    • A47D13/063Children's play- pens foldable with soft w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6Children's play- pens
    • A47D13/061Children's play- pens fold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254Lockable at fixed position
    • Y10T403/32262At selected angle
    • Y10T403/32319At selected angle including pivot stud
    • Y10T403/32409Members locked in axial alignment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底座、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底座具有座体,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枢接于座体的两侧。座体上形成有第一轨道。底座包含有滑动件以及驱动件。该滑动件设置于第一轨道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相对于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相对于座体的旋转运动。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沿着第一轨道移动至释锁位置。当滑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一轨道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平行。

Description

婴儿床底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座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儿床的底座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于婴儿床的底座结构通常会包含一底座以及以放射状方式枢接于该底座的多个支撑底管,用于方便使用者进行婴儿床折叠收合的动作,而为了避免误收合情形,在该底座上往往会加设有一锁定装置,也就是说,当底座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该释锁装置会限制住该多个支撑底管相对于该底座的旋转运动,用于使该多个支撑底管与该底座可共同承载置放于婴儿床上的物体,而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时,则使用者仅需将该释锁装置向上提起,该释锁装置即可随之释放该多个支撑底管,以使该多个支撑底管可相对于该底管旋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婴儿床的收合。上述释锁装置用来限制多个支撑底管相对于底座旋转的机构设计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侧向卡合以及垂直卡合。侧向卡合方式利用枢接于底座上的片状刀型卡勾从支撑底管的侧边扣住支撑底管的方式来限制支撑底管相对于底管的旋转运动,然而此种方式通常需要复杂的结构设计,以确保枢接于底座上的片状刀型卡勾皆能由侧边分别扣住多个支撑底管。另外,垂直卡合方式则是利用设置于底座上的扣勾垂直扣住位于支撑底管上相对应的卡槽来限制支撑底管相对于底座的旋转运动,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在收合婴儿床时,只要将设置于底座上的扣勾直接向上提起后就可以释离扣勾与卡槽的扣合,如此即可使支撑底管能够相对于底座旋转,进而让使用者可轻易地完成婴儿床的收合,然而由于在婴儿床的机构设计上,为了安全的考量,通常均会要求在折叠收合婴儿床的过程中须加入两段式释锁的功能,也就是使用者须经过两道释锁程序后方能完成婴儿床的折叠收合,因此,虽然上述垂直卡合方式可允许使用者快速且轻易地完成婴儿床的折叠收合,然而由于此种方式仅需使用者一个上提的动作即可收合婴儿床,故无法达到两段式释锁的规范,而在使用上会有安全性的顾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一底座,具有一座体;一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一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一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沿着该第一轨道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一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用于释放该第一阻挡结构与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其中该第一轨道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一底座,具有一座体;一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一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一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一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移动至该释锁位置,使该第一阻挡结构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释放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以及一拉动件,连接该座体或驱动件其中之一,可在该滑动件移至该释锁位置时,带动该座体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可相对于该座体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婴儿床底座支撑结构可简化机构设计上的复杂度,同时可通过两段式释锁的收合步骤,进而大大地提升婴儿床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
图2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的组合图;
图3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与婴儿床床架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1滑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推钮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去除支撑柱后的组合仰视图;
图7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
图12为图11旋钮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上视图;
图14为图11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上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
图17为图16婴儿床底座机构去除上盖后的组合图;
图18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
图21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2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图22婴儿床底座机构的收合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
图25为图24婴儿床底座机构的组合图;
图26为图24驱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
图28为图27婴儿床底座机构的组合图;
图29为图27弹性件抵接于固定件以及座体的剖面部分示意图;
图30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31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00、150、200、250、300、350、400 婴儿床底座机构
12、152、252、302、402 底座
14、254、404 第一支撑件
15、410 第一枢接槽
16、256、406 第二支撑件
17、412 第二枢接槽
18 婴儿床床架
19、258、416 支撑件
20、260、414 第一轨道
21、253、408 座体
22、154、264、304、354、418 滑动件
24、356、425 推钮
26、156、266、309、362、422 第一阻挡结构
28、158、268、310、364、424 第二阻挡结构
29 凹陷部
30、162、426 固定件
32 第一定位孔
34 第二定位孔
36 突出部
38、164、312、366 第一卡勾
40、166、314、368 第二卡勾
42 第一卡合孔洞
44 第二卡合孔洞
46 第一连接杆
48 第二连接杆
49、372 第一滑槽
50、430 弹性件
51、374 第二滑槽
52、308 拉动件
54 支撑柱
102 织带
160 旋钮
161 本体部
168、316、370、428 卡合突出件
170、274、318 第二轨道
172 握把
262 上盖
270 拉柄
272 扭力弹簧
275 开口
276 槽状开口
278 连动件
306、352、420 驱动件
320 第一塑胶塞
322 第二塑胶塞
323 沟槽
358 延伸片状结构
360 突出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分解图,图2为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组合图。由图1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10包含有一底座12、一第一支撑件14、以及一第二支撑件16。底座12具有一座体21,座体21的相对两端具有一第一枢接槽15以及一第二枢接槽17,座体21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轨道20可与第一枢接槽15以及第二枢接槽17相通,第一轨道20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一端分别枢接于座体21的第一枢接槽15及第二枢接槽17,且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为管状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由图2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10另包含二支撑件19,此二支撑件19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以放射状的方式枢接于座体21,而其另一端均分别与一婴儿床床架18枢接,请参阅图3,图3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10与婴儿床床架18的组合示意图,由图3可知,婴儿床床架18可利用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以及二支撑件19呈放射状的排列来维持婴儿床床架18展开时的结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使用四个支撑件,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数量可随着床架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底座12包含有一滑动件22以及一推钮24。滑动件22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22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26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28。第一阻挡结构26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28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推钮24通过如图1所示的一固定件30而连接于滑动件22上,固定件30可为一铆钉,推钮24上方具有一凹陷部29以便使用者利用手指推动推钮24,推钮24用来推动滑动件22,用于驱动滑动件22移动至该释锁位置,以释放第一阻挡结构26与第二阻挡结构28分别对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可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一相互平行位置,以便婴儿床床架18收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婴儿床底座机构1也可包含有二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内靠近端部的支撑件补强管31,滑动件22的第一阻挡结构2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8可与其卡合,其作用在于强化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与滑动件22的卡合。
上述滑动件22、推钮24与固定件30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请同时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图1滑动件22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推钮24的放大示意图。由图4可知,滑动件22具有一第一定位孔32以及一第二定位孔34,且由图5可知,推钮24具有对应第一定位孔32的一突出部36,突出部36用来插入第一定位孔32,如此一来,推钮24即可借助突出部36插入第一定位孔32以及固定件30穿过推钮24后插入第二定位孔34的连接方式以固定于滑动件22上。此外,由图4可知,设置于滑动件22两侧的第一阻挡结构2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8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勾38以及一第二卡勾40,而由图1可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上分别设有对应第一卡勾38的一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对应第二卡勾40的一第二卡合孔洞44,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孔洞42是第一支撑件14的管孔,而第二卡合孔洞44是第二支撑件16管壁上的开槽,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用来分别卡合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接着请参阅图6,图6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10组合后的仰视图,由图6可知,底座12另包含有一第一连接杆46、一第二连接杆48,以及一弹性件50。第一连接杆46固接于座体21且穿过分别位于滑动件22两侧的一第一滑槽49,如此滑动件22即可相对于第一连接杆46移动,而第二连接杆48则是固接于滑动件22且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过分别位于座体21两侧的一第二滑槽51,如此第二连接杆48即可与滑动件22一同相对于座体21移动。弹性件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杆46以及第二连接杆48,如图6所示,弹性件50可为一弹簧,弹性件50用来于滑动件22相对座体21移动时提供滑动件22弹性回复力,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弹性件50与滑动件22以及座体21的连接可不限于上述的方式,弹性件50也可直接连接于滑动件22以及座体21。此外,由图1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10可另包含有一拉动件52以及一支撑柱54,拉动件52安装于座体21上,以供使用者握抓而将底座12向上拉起,拉动件52可为一织带。支撑柱54安装于底座12下方,以提供底座12于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力。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10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10处于释锁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由图7可知,当婴儿床底座机构10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此时滑动件22位于该锁定位置,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分别卡合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此时婴儿床床架18维持一展开使用状态(如图3所示),而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以及二支撑件19即可与支撑柱54共同支撑底座12。反之,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以手指推动推钮24往如图7所示的-X轴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推钮24固定于滑动件22,因此滑动件22也会随即往-X轴方向的释锁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件22上的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不再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后,也就是滑动件22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后,此时,使用者只要抓握拉动件52并往垂直第一轨道20的方向(意即如图8所示的+Y轴方向)向上提起,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1旋转,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及第二支撑件16可相互靠近至一相对平行位置,使婴儿床床架18可由如图3所示原本展开使用的状态移至一收合状态,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22也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7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底座12往-Y轴方向推动,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分别抵接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而由于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的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在分别抵接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后推动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往-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滑动件22会因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推动而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22就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7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在此同时,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就会再次分别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分别与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1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接着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100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儿床底座机构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婴儿床底座机构1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的设计,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驱动件为一推钮,而第二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则是一具挠性的驱动件,其可为一织带102,织带102固定于滑动件22上。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10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由图9可知,使用者须先往-X轴方向拉动织带102以带动滑动件22同样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件22上的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不再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后,也就是滑动件22从如图9所示的该锁定位置移动至如图10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后,此时,使用者只要再往+Y轴方向拉动织带102,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1旋转,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22也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9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婴儿床底座机构100的底座12往-Y轴方向推动,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分别抵接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而由于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的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在分别抵接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后推动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往-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滑动件22会因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推动而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10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22就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9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在此同时,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就会再次分别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分别与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10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接着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150的分解图。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儿床底座机构150与第一实施例的婴儿床底座机构1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的设计以及支撑件与阻挡结构的扣合方式,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包含有一底座152、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底座152包含有一滑动件154以及一旋钮160。滑动件15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154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156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158。第一阻挡结构156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158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第一阻挡结构15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158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勾164以及一第二卡勾166,而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分别包含对应第一卡勾164以及一第二卡勾166的一卡合突出件168,卡合突出件168在此实施例中可为一固定于第一支撑件14或第二支撑件16的T型铆钉且突出于支撑件侧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突出件168也可为一般的销杆,穿过支撑件后突出于支撑件侧部,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用来分别扣合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旋钮160用来推动滑动件154,以释放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可相对于座体21旋转。接着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11旋钮160的放大示意图,由图12可知,旋钮160包含有一本体部161,其上具有一第二轨道170(即一弧形滑轨)以及如图11所示的一握把172,如图11所示的固定件162穿设于第二轨道170内且固接于滑动件154,固定件162用来于旋钮160相对座体21旋转时沿着第二轨道170移动,用于带动滑动件154,以使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在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上移动。握把172固定于本体部161上以方便使用者操作。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15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3以图14,图13为图9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处于锁定状态的上视图,图14为图9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处于释锁状态的上视图,当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处于锁定状态,由图13可知,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分别扣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接下来,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由图13可知,使用者须先抓持握把172往逆时钟方向带动旋钮160从如图13所示的位置相对座体21旋转至如图14所示的位置,在此同时,由于固定件162穿设于第二轨道170内且固接于滑动件154,所以固定件162就会随着旋钮160的旋转而沿着第二轨道170移动,如此即可带动滑动件154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件154上的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不再扣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后,也就是滑动件154移动至如图14所示的该释锁位置,此时,使用者只要再拉动握把172并将底座152提起,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1旋转,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154也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13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婴儿床底座机构150的底座152往下压,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上的卡合突出件168就会分别抵接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而由于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的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上的卡合突出件168在分别抵接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后推动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往-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滑动件154会因为卡合突出件168的推动而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13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154就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13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在此同时,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就会再次分别扣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的扣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利用卡勾与卡合突出件的扣合以限制支撑件相对于底座旋转的结构设计也可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
接着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200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儿床底座机构200与第三实施例的婴儿床底座机构150不同之处在于支撑件与阻挡结构的扣合方式,第三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的扣合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四实施例则是利用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分别与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的卡合(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相同)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至于其他元件的结构与作动均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16以及图17,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250的分解图,图17为图16婴儿床底座机构250的组合图。由图16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包含有一底座252、一第一支撑件254,以及一第二支撑件256。底座252具有一座体253,座体253内部形成有一第一轨道260,第一轨道260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分别枢接于座体253两侧,且如图16所示,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为管状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由图17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另包含四支撑件258,此四支撑件258与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以放射状的方式枢接于座体253,而其另一端均可如图3所示地与婴儿床床架18枢接或是形成L状支脚与地面接触,也就是说,婴儿床床架18可利用第一支撑件254、第二支撑件256,以及四支撑件258的放射状展开来维持整个床架结构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使用六个支撑件,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数量可随着床架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底座252包含有一上盖262、一滑动件264、一拉柄270,以及一扭力弹簧272。上盖262固接于座体253上,拉柄270使用一铆钉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上盖262,拉柄270的一端成一弧形并具有配合该弧形而有一第二轨道274(即一弧形滑轨),另一端具有一开口275方便使用者的手置入操作。滑动件26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53的第一轨道260内。滑动件264两端的下方分别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268,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皆为分别与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外型互相配合的一圆弧面突出结构,而由图16可知,滑动件264上设有一槽状开口276,槽状开口276位于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之间,槽状开口276用来提供第一支撑件254可相对于座体253旋转的空间。拉柄270用来驱动滑动件264在第一轨道260上从一锁定位置移动至一释锁位置,以释放对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可相对于座体253旋转。扭力弹簧272设置于拉柄270与上盖262枢接处,扭力弹簧272的二端分别抵接于拉柄270与上盖262,扭力弹簧272用来提供拉柄270弹性回复力,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扭力弹簧272也可改为连接座体253以及滑动件264,以提供滑动件264弹性回复力,以使滑动件264可回到该锁定位置。此外,底座252另包含一连动件278,连动件278穿设于滑动件264以及拉柄270的第二轨道274(如图18所示),连动件278为一插销,当拉柄270相对上盖262旋转时,连动件278沿着第二轨道274移动,以带动滑动件264沿着第一轨道260移动。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25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8及图19,图18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处于锁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9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当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处于锁定状态,由图18可知,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分别止抵住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的上端,以限制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无法相对于座体253旋转。接下来,由图18可知,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拉动拉柄270相对于座体253由图18所示的位置往逆时钟方向旋转至如图19所示的位置,此时,连动件278就会随着拉柄270的旋转而驱动滑动件264沿着第二轨道274移动,以带动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在第一轨道260内往-X轴方向同向移动,而在滑动件264在第一轨道260内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19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后,由图19可知,由于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不再受到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的限制,因此,使用者只要抓握拉柄270的开口275并往+Y轴方向向上提起,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53旋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如图19所示),而与上述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由图19可知,当婴儿床床架18收合时,由于第一阻挡结构266会与第一支撑件254互相抵接,因此,拉柄270无法通过扭力弹簧272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18所示的位置,即滑动件264不会回位到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底座252往-Y轴方向推动,此时,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就会随着使用者将底座252往-Y轴方向推动的动作而相对于座体253从如图19所示的位置分别旋转至如图18所示的位置,在此同时,第一阻挡结构266就可以脱离第一支撑件254的抵靠,因此拉柄270就可以因为扭力弹簧272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相对于座体253由如图19所示的位置往顺时钟方向旋转至如图18所示的位置,且同时连动件278也会随着拉柄270的旋转而驱动滑动件264沿着第二轨道274移动,以带动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往+X轴方向同向移动,而在滑动件264于第一轨道260内移动至如图18所示的该锁定位置且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相对于座体253旋转至如图18所示的展开位置后,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就会再次分别抵住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如图18所示),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就会无法相对于座体253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请参阅图20,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300的分解图,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由图20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包含有一底座302、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底座302包含有一滑动件304、一驱动件306,以及一拉动件308。滑动件30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304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309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310,第一阻挡结构309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310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第一阻挡结构309以及第二阻挡结构310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勾312以及一第二卡勾314,而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分别包含对应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的一卡合突出件316。另外,驱动件306通过第一连接杆46与座体21枢接,驱动件306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轨道318,当驱动件306以第一连接杆46为旋转轴旋转时,滑动件304可借助驱动件306与第一轨道20以及第二轨道318的互相配合而沿着第一轨道20移动,上述第一连接杆46除了穿设于驱动件306之外,同时也穿过滑动件304的一第一滑槽305而固接于座体21,如此滑动件304即可滑动地连接于座体21上,第二连接杆48穿过滑动件304及驱动件306的第二轨道318,如此第二连接杆48即可与滑动件304一同相对于座体21移动。此外,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另包含一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及第二支撑件16一端固定的第一塑胶塞320以及一第二塑胶塞322,第一塑胶塞320以及第二塑胶塞322具有沟槽323用来导引滑动件304的滑动轨迹,两个卡合突出件316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一塑胶塞320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与第二塑胶塞322,卡合突出件316在此实施例中可为一T型铆钉,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突出件316也可为一般的销杆,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用来分别扣合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此外,由图20可知,底座12另包含有弹性件50,弹性件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杆46以及第二连接杆48,如图20所示,弹性件50可为一弹簧,弹性件50用来在滑动件304相对座体21移动时提供滑动件304弹性回复力,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弹性件50与滑动件304以及座体21的连接可不限于上述的方式,弹性件50也可直接连接于滑动件304以及座体21。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30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21以图22,图21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2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由图21可知,当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锁定状态,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分别沿着如图20所示的第一塑胶塞320以及第二塑胶塞322所设计的槽孔而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扣合,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接下来,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使用者须先拉住拉动件308带动驱动件306从如图21所示的位置相对座体21旋转至如图22所示的位置,在此同时,滑动件304就会随着驱动件306的旋转并且因驱动件306与第一轨道20以及第二轨道318之间的互相配合而沿着第一轨道20移动,意即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件304上的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不再扣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之后,也就是滑动件304移动至如图22所示的该释锁位置,此时,使用者只要利用拉动件308将座体21提起,则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以及支撑件19就会开始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23所示的位置(图23为图22婴儿床底座机构300的收合示意图),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304也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21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就会分别抵接住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而由于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的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就会在分别抵接住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后推动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往-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滑动件304会因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推动而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22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304就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接着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21所示的该锁定位置,此时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就会再次分别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请参阅图24以及图25,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350的分解图,图25为图24婴儿床底座机构350的组合图。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儿床底座机构350与第一实施例的婴儿床底座机构1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以及滑动件的设计,婴儿床底座机构350包含有一驱动件352以及一滑动件354,接着请参阅图26,图26为图24驱动件352的放大示意图,由图26可知,驱动件352包含一推钮356以及一位于推钮356下方的延伸片状结构358,延伸片状结构358具有一突出件360,突出件360用来贯穿滑动件354以将驱动件352固定于滑动件354上。上述滑动件35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由图24可知,滑动件354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362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364,第一阻挡结构36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364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勾366及一第二卡勾368,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分别包含相对应第一卡勾366及第二卡勾368的一卡合突出件370,当滑动件354位于该锁定位置时,第一阻挡结构36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364的第一卡勾366及第二卡勾368分别扣合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70。此外,底座12的第一连接杆46固接于座体21且穿设于驱动件352的一第一滑槽372以及滑动件354的一第二滑槽374中,如此驱动件352的第一滑槽372以及滑动件354的第二滑槽374即可相对于第一连接杆46移动,而第二连接杆48则是固接于驱动件352以及滑动件354且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座体21,如此第二连接杆48即可与驱动件352以及滑动件354一同相对于座体21移动,而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弹性件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杆46以及第二连接杆48,其用来于驱动件352以及滑动件354相对座体21移动时提供驱动件352以及滑动件354弹性回复力。另外,如图24所示,婴儿床底座机构350也具有拉动件52,拉动件52安装于座体21上,以供使用者握抓,以在婴儿床底座机构350处于释锁状态时将座体21向上拉起。至于婴儿床底座机构350的作动流程,由于其与婴儿床底座机构1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27以及图28,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分解图,图28为图27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组合图。由图27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包含有一底座402、一第一支撑件404、以及一第二支撑件406。底座402具有一座体408,座体408的相对两端具有一第一枢接槽410以及一第二枢接槽412,座体408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轨道414可与第一枢接槽410以及第二枢接槽412相通,第一轨道414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的一端分别枢接于座体408的第一枢接槽410及第二枢接槽412,且如图27所示,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为管状结构,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另包含二支撑件416,两个支撑件416与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以放射状的方式枢接于座体408,而其另一端均分别与如图3所示的婴儿床床架18枢接,其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底座402包含有一滑动件418以及一驱动件420。滑动件418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408的第一轨道414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414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418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424。第一阻挡结构422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404相对于座体408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424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406相对于座体408的旋转运动。驱动件420包含有一推钮425以及至少一固定件426(在图27中显示两个),固定件426穿设于座体408并将推钮425固定于滑动件418之上,以使滑动件418可与驱动件420共同移动,固定件426可为一铆钉,驱动件420用来驱动滑动件418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用于释放第一阻挡结构422与第二阻挡结构424分别对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可相对于座体408旋转至一相互平行位置,以便婴儿床床架18收合。
此外,由图27可知,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皆设计为一孔洞结构,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分别包含相对应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的一卡合突出件428,当滑动件418位于该锁定位置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分别扣合于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内。底座402包含有至少一弹性件430(在图27中显示两个弹性件430),请参阅图29,图29为图27弹性件430抵接于固定件426以及座体408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由图29可知,弹性件43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驱动件420的固定件426以及座体408,如此即可用来提供滑动件418弹性回复力,以使滑动件418可从该释放位置回到该锁定位置。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30以及图31,图30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31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释锁状态的示意图。由图30可知,当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滑动件418位于该锁定位置,此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分别扣住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以限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相对于座体408的旋转运动,使第一支撑件404、第二支撑件406以及两个支撑件416维持放射状展开,如此即可维持婴儿床床架18的展开状态。反之,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推动驱动件420上的推钮425,如此即可经由固定件426而带动滑动件418移动至如图31所示的该释锁位置,此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就不再扣住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接着,使用者只要向上提起驱动件420,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就可以同时自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中脱离,进而使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可相对于座体408旋转,最后,只要使用者继续将驱动件420往上提直到第一支撑件404及第二支撑件406相互靠近至一相对平行位置后,如此即可放开驱动件420而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418也因弹性件43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30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推动驱动件420以将滑动件418移动至如图31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并下压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底座402,则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即可相对于座体408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上的卡合突出件428上的斜面推抵滑动件418并穿入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时,使用者即可放开驱动件420以及停止下压底座402的动作,此时,滑动件418就会因弹性件43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移动至如图30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在此同时,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上的卡合突出件428就会再次分别扣住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就会因卡合突出件428与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408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拉动件的设计均可应用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以第八实施例来说,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可包含一拉动件(未显示于图中),该拉动件选择性地连接于座体408或驱动件420其中之一,则在滑动件418移至该释锁位置时,使用者就可以利用该拉动件带动底座402往垂直第一轨道414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相对于座体408旋转,以此类推,拉动件的设计均可以上述的方式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
相比较于利用枢接于底座上的片状刀型卡勾由侧边扣住支撑底管的方式,或是利用设置于底座上的扣勾垂直扣住位于支撑底管上相对应卡槽的方式来限制支撑底管相对于底管的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动件上的阻挡结构来限制支撑件相对于底座的旋转运动,以及驱动滑动件时可释放对支撑件的限制来达到支撑件可相对于底座旋转的效果。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床底座支撑结构不仅可简化机构设计上的复杂度,同时也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两段式释锁的收合步骤(如第一实施例中先平推推钮再上拉底座的步骤),进而大大地提升婴儿床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底座,具有一座体;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沿着该第一轨道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以及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用于释放该第一阻挡结构与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其中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第一连接杆,固接于该座体且穿设于该滑动件,该滑动件可相对于该第一连接杆移动;第二连接杆,固接于该滑动件且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设于该座体;以及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连接杆以及该第二连接杆,用来于该滑动件相对该座体移动时提供该滑动件弹性回复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具有一卡勾,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相对应该卡勾的一卡合孔洞,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该卡勾分别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该卡合孔洞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具有一卡勾,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包含相对应该卡勾的一卡合突出件,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该卡勾分别扣合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该卡合突出件。
5.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滑动件固定,并具有一推钮位于该滑动件上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底座机构另包含有二支撑件补强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内,并分别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卡勾卡合。
7.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挠性件,其固定于该滑动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本体部,该本体部上具有第二轨道,该底座包含有固定件,该固定件穿设于该第二轨道内且固接于该滑动件,当该本体部被转动时,该固定件沿着该第二轨道移动,用于驱动该滑动件在该第一轨道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含一握把,其固定于该本体部上,该握把用来驱动该本体部相对该滑动件转动或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上盖,固接于该座体上,该驱动件枢接于该上盖,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轨道;以及连动件,穿设于该滑动件以及该驱动件的该第二轨道,当该驱动件相对该上盖旋转时,该滑动件通过该连动件与该二轨道的相配合而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的该端成弧形,该第二轨道配合该弧形而形成一弧形滑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扭力弹簧,设置于该驱动件与该上盖枢接处,该扭力弹簧的二端分别抵接于该驱动件与该上盖。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皆为一圆弧面突出结构以分别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外型相配合。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上设有一槽状开口,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释锁位置时,该槽状开口提供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旋转的空间。
1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底座枢接,当该驱动件相对该底座旋转时,该滑动件被该驱动件带动而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底座机构包含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内的第一塑胶塞以及第二塑胶塞,该二卡合突出件分别穿设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一塑胶塞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二塑胶塞,该二塑胶塞用来导引该滑动件的滑动轨迹。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为一扣合孔洞,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包含相对应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一卡合突出件,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该卡合突出件分别扣合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含有一推钮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穿设于该座体并将该推钮固定于该滑动件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至少一弹性件,抵接于该驱动件的该固定件以及该座体。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弹性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以及该座体。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底座机构包含一拉动件,该拉动件连接于该座体或该驱动件二者之一,该拉动件在该滑动件移至该释锁位置时带动该底座往垂直该第一轨道的方向移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可相对于该座体旋转。
22.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底座,具有一座体;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用来驱动该滑动件移动至该释锁位置,以使该第一阻挡结构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释放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以及拉动件,连接该座体或驱动件二者之一,该拉动件在该滑动件移至该释锁位置时,带动该座体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旋转。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滑动件固定,该拉动件固定于该座体上。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本体部,该本体部上具有一第二轨道,该底座包含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穿设于该第二轨道内且固接于该滑动件,当转动该本体部时,该固定件沿着该第二轨道移动,用于驱动该滑动件可在该第一轨道上移动,该拉动件固定于该本体部上。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具有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相对应该第一卡合机构的一第二卡合机构,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该第一卡合机构分别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该第二卡合机构卡合。
CN2009200087387U 2008-04-18 2009-03-18 婴儿床底座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379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87387U CN201393790Y (zh) 2008-04-18 2009-03-18 婴儿床底座机构
GB0906538.4A GB2459194B (en) 2008-04-18 2009-04-16 Playpen hub assembly
US12/425,381 US8051508B2 (en) 2008-04-18 2009-04-17 Playpen hub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105283.6 2008-04-18
CN200820105283 2008-04-18
CN2009200087387U CN201393790Y (zh) 2008-04-18 2009-03-18 婴儿床底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93790Y true CN201393790Y (zh) 2010-02-03

Family

ID=4075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0873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3790Y (zh) 2008-04-18 2009-03-18 婴儿床底座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51508B2 (zh)
CN (1) CN201393790Y (zh)
GB (1) GB245919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103A (zh) * 2011-12-27 2012-07-04 厦门吉信德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头
CN102824061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昆山市贝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游戏床底座框架结构
CN104799625A (zh) * 2015-05-08 2015-07-29 茅鸿勇 折叠游戏床中央控制器的锁定与解锁装置
CN109380919A (zh) * 2018-09-13 2019-02-26 张发辉 一种床体折叠联动解锁控制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81736B1 (en) 2011-08-12 2019-07-10 Atlas Devices LLC Locking joint for collapsible ladders
US10448752B1 (en) 2015-04-09 2019-10-22 Regalo International, Llc Playyard
CN206507637U (zh) 2016-08-31 2017-09-22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床架
CN207341509U (zh) * 2017-01-10 2018-05-11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排骨床架
TWM646737U (zh) * 2023-04-11 2023-10-01 大陸商廈門盎倫工貿有限公司 可折疊嬰兒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5439A (en) * 1994-12-08 1995-11-14 Jina Manufacturer Thai Co., Ltd. Device for retaining a playpen in an extended position
US6256814B1 (en) * 1997-09-19 2001-07-10 Cosco Management, Inc. Playyard
US6349434B1 (en) * 2000-04-05 2002-02-26 Yu-Lin Zhuang Folding frame device for playpen
US6510569B1 (en) * 2000-11-20 2003-01-28 Stephen Hu Double locks for the chassis of game-bed
US20030061657A1 (en) * 2001-10-03 2003-04-03 Longenecker Michael L. Hub lock for playard
US6473919B1 (en) * 2001-10-04 2002-11-05 Kun Wang Pivotal seat for a collapsible playpen
US6568004B1 (en) * 2002-01-24 2003-05-27 Dongguan Crown Shin Baby Appliances Co. Ltd. Retraction control device for baby joyful bed
CN2585598Y (zh) * 2002-09-10 2003-11-12 明生投资公司 婴儿床底座自锁结构
US6725475B1 (en) * 2002-11-22 2004-04-27 Kenny Cheng Foldable mechanism for a base of playyard
US6665895B1 (en) * 2002-12-20 2003-12-23 Cosco Management, Inc. Playyard floor lock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4061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昆山市贝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游戏床底座框架结构
CN102824061B (zh) * 2011-06-15 2016-10-19 昆山市贝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游戏床底座框架结构
CN102524103A (zh) * 2011-12-27 2012-07-04 厦门吉信德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头
CN102524103B (zh) * 2011-12-27 2014-06-25 厦门吉信德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头
CN104799625A (zh) * 2015-05-08 2015-07-29 茅鸿勇 折叠游戏床中央控制器的锁定与解锁装置
CN104799625B (zh) * 2015-05-08 2017-11-03 宁波海曙天华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折叠游戏床中央控制器的锁定与解锁装置
CN109380919A (zh) * 2018-09-13 2019-02-26 张发辉 一种床体折叠联动解锁控制机构
CN109380919B (zh) * 2018-09-13 2023-08-15 中山彤芯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床体折叠联动解锁控制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51508B2 (en) 2011-11-08
GB2459194A (en) 2009-10-21
GB0906538D0 (en) 2009-05-20
GB2459194B (en) 2012-10-03
US20090260156A1 (en) 200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93790Y (zh) 婴儿床底座机构
CN105310347B (zh) 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
CN110386179A (zh) 儿童推车
US7552487B2 (en) Bottom bracket of playpen
CN107669021A (zh) 儿童高脚椅及其操作方法
WO2017152825A1 (zh) 一种可折叠的桌子
CN215958995U (zh) 折叠式置物架及其组合置物架
CN215382750U (zh)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KR20220156073A (ko) 접을 수 있는 잠금 기구
CN209883598U (zh) 一种床架锁止装置以及一键收合式游戏床
CN208973105U (zh) 一种床边床
CN116829804A (zh) 折叠梯
CN217145761U (zh) 集成于座椅扶手的桌板及车辆
JP7413504B2 (ja) 折り畳み式遊具
CN212591295U (zh) 一种婴儿床
CN208731061U (zh) 一种具有座架换向功能的手推车
CN208978940U (zh) 一种折叠收合式婴儿车
CN208344299U (zh) 一种锁定机构及儿童推车
CN202477105U (zh) 收合机构及适于婴儿床的扶手收合机构
CN205686449U (zh) 转动关节及儿童推车
CN109380919A (zh) 一种床体折叠联动解锁控制机构
CN214548476U (zh) 儿童乘坐装置及其支撑架
CN108820027A (zh) 一种具有座架换向功能的手推车
CN214510428U (zh) 床护栏
CN215475321U (zh) 利用座椅组件控制支撑架打开的折叠架及包含其的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AOJU CHILDREN PRODUCTS HONG KO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AOJU INDUSTRY INC.

Effective date: 20131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26

Address after: China Hongkong Kwun Tong Kowloon Street 15-17 into the industry into a Arts crafts emporium 2 floor room 9

Patentee after: Baoju Children Products Hong K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Baoju Industry Inc.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aoju (China)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Assignor: Baoju Industry Inc.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26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aby crib base mechanism and baby crib employing sam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1041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