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74664Y -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74664Y
CN201374664Y CN200820303875U CN200820303875U CN201374664Y CN 201374664 Y CN201374664 Y CN 201374664Y CN 200820303875 U CN200820303875 U CN 200820303875U CN 200820303875 U CN200820303875 U CN 200820303875U CN 201374664 Y CN201374664 Y CN 20137466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able silicon
cam controller
formula cam
silicon formula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20303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20303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7466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7466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7466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和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该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包括凸轮控制器和双向可控硅,凸轮控制器包括触头;双向可控硅包括正向可控硅和反向可控硅;触头电串连在控制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触头电串连在控制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正向可控硅的阴极与反向可控硅的阳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凸轮控制器的触头来控制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由于控制极的电流很小,使凸轮控制器的触头在频繁通断时,无电弧发生,不会再烧损触头的触点,无需经常更换触头,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Description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凸轮控制器,是一种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即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和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
二、背景技术
现行桥式起重机电机的起动、调速、换向、制动等普遍是通过凸轮控制器来直接控制的,或是通过凸轮控制器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来间接控制的,如附图1所示。凸轮控制器在频繁换档操作过程中其换向和调速触点与其控制的接触器的主触点频繁接触、脱离,从而引起拉弧烧毛、表面氧化、凹凸不平、甚至出现触头粘连的现象,最终造成电器使用寿命降低。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调整触头弹簧压力和校正触点位置或更换较大容量的触点等,但最终效果都不是很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触点烧损问题。尤其是在粉尘、灰尘等环境较差的场合使用时,触点发生拉弧烧毛现象更为突出,需经常更换触头,致使维修成本和工作量增加。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凸轮控制器因触点烧损而需要经常更换触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种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其包括凸轮控制器和双向可控硅,凸轮控制器包括触头;双向可控硅包括正向可控硅和反向可控硅;触头电串连在控制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触头电串连在控制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正向可控硅的阴极与反向可控硅的阳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正向可控硅的阳极与反向可控硅的阴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电连接在一起,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电连接在一起。
上述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或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之间可电串接有电阻。
或者,上述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电连接在一起,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电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采用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三相交流电源、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之间电串接有快速熔断器;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之间电串接有快速熔断器。
上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的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限流、调速电阻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子调速控制端与限流、调速电阻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末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凸轮控制器的触头来控制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由于控制极的电流很小,使凸轮控制器的触头在频繁通断时,无电弧发生,不会再烧损触头的触点,无需经常更换触头,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交流电动机的调速和换向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的A向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凸轮控制器,2为第一触头,3为第二触头,4为正向可控硅,5为反向可控硅,6为电阻,7为三相交流电动机,8为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为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为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为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2为限流、调速电阻器,13为快速熔断器,14为过流继电器,15为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6为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7为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8为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9为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20为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入端,21为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出端,22为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的电输出端,23为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的电输出端,24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25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26为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27为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28为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29为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30为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31为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E1为正向可控硅的触发控制直流电源即第一直流电源,E2为反向可控硅的触发控制直流电源即第二直流电源。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2和5所示,该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包括凸轮控制器1和双向可控硅,凸轮控制器1包括触头;双向可控硅包括正向可控硅4和反向可控硅5;触头电串连在控制正向可控硅4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触头电串连在控制反向可控硅5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正向可控硅4的阴极与反向可控硅5的阳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入端20电连接在一起,正向可控硅4的阳极与反向可控硅5的阴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出端21电连接在一起。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1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触头包括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正向可控硅4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电2连接在一起,反向可控硅5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3电连接在一起;正向可控硅4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2或反向可控硅5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3之间最好电串接有电阻6。
如附图5所示,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触头包括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正向可控硅4的控制极和反向可控硅5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3电连接在一起,第一触头2与第一直流电源E1和第二直流电源E2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直流电源E1的负极与正向可控硅4的阴极电连接,第二直流电源E2的负极与反向可控硅5的阴极电连接。
实施例2:如附图3所示,该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7、三相交流电源、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8、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8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的电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的电输出端2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和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的电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的电输出端23电连接在一起;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8和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的电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24电连接在一起,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的电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25电连接在一起。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2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3所示,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8和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的电输出端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24之间电串接有快速熔断器13;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的电输出端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25之间电串接有快速熔断器13。
如附图3所示,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14;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14。
实施例3:如附图3、4所示,该采用上述实施例2的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7、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5、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6、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7、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8、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9和限流、调速电阻器12;三相交流电动机7的转子调速控制端与限流、调速电阻器12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5、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6、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7、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8和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9的末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26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5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27电连接在一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6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28电连接在一起;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7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29电连接在一起;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8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30电连接在一起;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9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31电连接在一起。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过程:当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8和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闭合时,使反向可控硅5的漏电流造成了正向可控硅4的控制极电流,因而正向可控硅4导通;当交流电压反向时,情况与上述相反,反向可控硅5导通,三相交流电动机7得电工作。同样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闭合时原理相同。相反,当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8、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9、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0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1上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断开时,交流电压过零而自动关断,交流电动机7断电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使用过程:当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5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闭合后,由于交流电动机7转子绕组回路中有一定的电压、电流,使反向可控硅5的漏电流造成了正向可控硅4的控制极电流,因而正向可控硅4导通;交流电压反向时,情况与上述相反,反向可控硅5导通,这样就将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27切除,同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6、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7、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8、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19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闭合后的原理相同;可分别将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28、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29、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30和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31不对称切除,达到电机调速目的;相反,当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断开时,双向可控硅通过交流电压过零而自动关断。可将原切换的电阻再串入交流电动机7的转子绕组中,从而降低交流电动机7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没有另装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电路,而是通过凸轮控制器1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的通、断来控制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进行强触发而实现双向可控硅导通和关断的。由于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电流是很小的,当凸轮控制器1的第一触头2和第二触头3断开电路时,无电弧发生,不会因为电弧烧坏触点,可防止凸轮控制器的触点频繁通、断而烧坏。

Claims (12)

1、一种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控制器和双向可控硅,凸轮控制器包括触头;双向可控硅包括正向可控硅和反向可控硅;触头电串连在控制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触头电串连在控制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控制电路中,正向可控硅的阴极与反向可控硅的阳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正向可控硅的阳极与反向可控硅的阴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并与双向可控硅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电连接在一起,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电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触头或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之间电串接有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正向可控硅的控制极和反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二触头电连接在一起,第一触头与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正向可控硅的阴极电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负极与反向可控硅的阴极电连接。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三相交流电源、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二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一相的电输入端之间电串接有快速熔断器;第三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四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电输出端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第三相的电输入端之间电串接有快速熔断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相上电连接有过流继电器。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限流、调速电阻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子调速控制端与限流、调速电阻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末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的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限流、调速电阻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子调速控制端与限流、调速电阻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末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的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限流、调速电阻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子调速控制端与限流、调速电阻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末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流电动机换向装置的交流电动机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动机、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限流、调速电阻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子调速控制端与限流、调速电阻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和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末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公共端电连接在一起;第五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一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六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二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七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三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八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四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第九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的前端通过导线与限流、调速电阻器的第五分段电阻电连接在一起。
CN200820303875U 2008-12-30 2008-12-30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466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303875U CN201374664Y (zh) 2008-12-30 2008-12-30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303875U CN201374664Y (zh) 2008-12-30 2008-12-30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74664Y true CN201374664Y (zh) 2009-12-30

Family

ID=4150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20303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4664Y (zh) 2008-12-30 2008-12-30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7466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0499A (zh) * 2013-07-15 2015-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单相调速电机保护电路、单相调速电机及风机盘管
CN109607388A (zh) * 2018-12-24 2019-04-12 中原起重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桥式起重机用磁力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0499A (zh) * 2013-07-15 2015-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单相调速电机保护电路、单相调速电机及风机盘管
CN109607388A (zh) * 2018-12-24 2019-04-12 中原起重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桥式起重机用磁力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8081U (zh) 一种具节能作用的交流接触器智能控制装置
CN104953696A (zh) 在线互动式不间断电源
CN204633464U (zh) 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
CN201374664Y (zh) 可控硅式凸轮控制器及其换向装置和调速装置
CN105070554B (zh) 一种无弧有载分接开关切换器及其方法
CN101656482B (zh) 三相整流上电装置
CN102412577B (zh) 无断点运行节电装置
CN106452276B (zh) 一种抽油机用一体化稀土永磁变频驱动电机
CN103248349B (zh) 电子式交流接触器
CN203261305U (zh) 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
CN103023044B (zh) 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
CN2826672Y (zh) 永磁接触器及其控制装置
CN2733573Y (zh) 抗晃电交流接触器
CN106711956A (zh) 一种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CN108649688B (zh) 一种ups外置旁路切换装置
CN107762818B (zh) 电力隧道可本地和远端控制的双水泵切换控制装置
CN102611088A (zh) 上电限流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CN202424125U (zh) 三相电源相序调整器
CN201325818Y (zh) 仅用一台交流接触器控制的起重电磁铁整流控制设备
CN201094132Y (zh) 永磁式欠电压脱扣器电子控制电路
CN205111023U (zh) 电焊机节电装置及节能电焊机
CN206775423U (zh) 高压大功率直流电机正反转用控制电路
CN205336606U (zh) 一种减少电流尖峰的led光源照明电路
CN104901578A (zh) 分布式光伏电源单相柔性串并联功率接口
CN212084919U (zh) 一种压缩机组电气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