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72030Y -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 Google Patents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72030Y
CN201372030Y CN200820301800U CN200820301800U CN201372030Y CN 201372030 Y CN201372030 Y CN 201372030Y CN 200820301800 U CN200820301800 U CN 200820301800U CN 200820301800 U CN200820301800 U CN 200820301800U CN 201372030 Y CN201372030 Y CN 20137203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art
hollow
cardboard
packaging material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20301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20301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7203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7203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7203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纸板,其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压痕线,以便于折叠所述纸板,所述纸板上还设有两对第一空缝和一对第二空缝,两对第一空缝中每对缝空之间形成第一折叠部,一对第二空缝之间形成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与一条所述第一压痕线相交,第二折叠部与另一条所述第一压痕线相交,在所述第一压痕线所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两个第一折叠部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对应的包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具有减震的功能。

Description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背景技术
产品在制造完成后大都需要进行包装。而且很多的电子产品在包装时都需要采取减震措施,以避免产品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挤压或者碰撞导致产品损坏。
通常减震措施是在产品放入包装盒子之后,先通过固定机构将产品固定在盒子内,然后再产品周围填充一些减震材料。虽然这样也能减震,但是,包装时需要较多的操作步骤,而且需要独立的减震材料,如泡棉和纸屑等,增加了包装的复杂度,也需要更多的包材原料。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结构简单且具有减震功能的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一种纸板,其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压痕线,以便于折叠所述纸板,所述纸板上还设有两对第一空缝和一对第二空缝,两对第一空缝中每对缝空之间形成第一折叠部,一对第二空缝之间形成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与一条所述第一压痕线相交,第二折叠部与另一条所述第一压痕线相交,在所述第一压痕线所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两个第一折叠部之间。
优选地,每对所述第一空缝和第二空缝的两对应端之间设有与该两端相连接的第二压痕线。
优选地,所述空缝为直线形,且每对空缝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痕线垂直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优选地,所述纸板上还设有第三条第一压痕线,三条第一压痕线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纸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压痕线将纸板划分成多个矩形折板。
一种包材,其为中空棱柱状,包括至少三个侧壁,其中至少有两个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该两个侧壁的两对第一空缝,两对第一空缝中每对缝空之间形成第一折叠部并向所述中空棱柱状的包材内部凹陷;还至少有另外两个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该两个侧壁的一对第二空缝,一对第二空缝之间形成第二折叠部并向所述中空棱柱状的包材内部凹陷;在该棱柱状包材的棱所在方向上,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两个第一折叠部之间且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包材为中空四棱柱状,包括四个侧壁,所述每对空缝为平行的两条空缝,两条空缝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都垂直该四棱柱状包材的棱。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在该包材的棱的延伸方向上围成一个矩形空间。
优选地,所述包材为中空三棱柱状,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在该包材的棱的延伸方向上围成一个三角形空间。
被包装的物体可放在上述包材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那么该物体既被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固定其中,又基于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而与包材外侧壁形成了一个隔离带,以实现减震功能。上述纸板折叠成包材后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形成该包材的纸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纸板部分折叠后构成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纸板折叠后形成的包材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包材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包材包装物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形成该包材的纸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纸板折叠后形成的包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形成该包材的纸板100的结构示意图,纸板100为整体呈扁平的矩形体板材。纸板100上设有三条平行的压痕线102、104、106,三条压痕线102、104、106依次排列,将矩形纸板100分成均匀的四个矩形折板101。
纸板100上还设有两对长度相等且平行的第一空缝108和两对长度相等且平行的第二空缝110。第一空缝108和第二空缝110相互平行,且与三条压痕线102、104、106垂直。
每对第一空缝108中的两对应端之间设有与该两端相连通的压痕线182,每对第二空缝110中的两对应端之间设有与该两端相连通的压痕线112。压痕线182和压痕线112均与压痕线102、104、106平行。
每对第一空缝108以及对应的两压痕线182围成第一折叠部120,每对第二空缝110以及对应的两压痕线112围成第二折叠部130。
压痕线102与第一折叠部120相交,且压痕线102垂直平分第一折叠部120。压痕线106与第二折叠部130相交,且压痕线106垂直平分第二折叠部130。在压痕线102所在方向上,两第一折叠部120和两第二折叠部130交错排列。
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纸板100位于外围的两个折板101分别沿压痕线102和压痕线106向中间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折叠部120和第二折叠部130分别沿其对应的压痕线182和压痕线112向纸板100的中间折叠。
请参阅图3,其为图2所示的纸板100沿压痕线104折叠后形成的包材10的立体结构图。包材10呈中空的四棱柱状,包括四个折板101构成四棱柱的四个侧壁。所述压痕线102、104、106则构成四棱柱中的三条棱。第一折叠部120和第二折叠部130凹陷于四棱柱状内部。
请同时参阅图4,其为图3所示的包材10的俯视图。四个折板101围成一个较大第一矩形空间150,在所述四棱柱中的棱所在方向上,两个第一折叠部120和两个第二折叠部130部分重叠,以围成一个较小的第二矩形空间160。请再同时参阅图5,被包装的物体50放在该第二矩形空间160中,如此该物体50既被第一折叠部120和第二折叠部130固定在第一矩形空间150中,又基于第一折叠部120和第二折叠部130的隔离而与四个折板101分离,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上述方案仅仅是以纸板100围成四棱柱包材10的一个举例,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压痕线,而围城三棱柱状或者其他多边形棱柱状。每对空缝可以不是直线,也可以不平行。请参阅图6,其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形成该包材的纸板200结构示意图。
纸板200呈方形,纸板200上设有将其分成三个矩形折板301的两条平行的压痕线202和压痕线204。每对弧线第三空缝206和一对第四空缝208的对应端之间均设有与该两端相连通的压痕线210。每对弧线第三空缝206和对应的压痕线210围成第三折叠部212,一对第四空缝208和对应的压痕线210围成第四折叠部214。第三折叠部212跨设在压痕线202两侧,第四折叠部214跨设在压痕线204两侧。
请同时参阅图7,其为图6所示的纸板200折叠后形成的包材20的结构示意图,包材20呈中空三棱柱状,三个矩形折板301构成三棱柱的三个侧壁,两个第三折叠部212和第四折叠部214均向三棱柱内部折叠,第三折叠部212和第四折叠部214在三棱柱状中间形成一个更小的三角形空间250。被包装的物体即可放在该三角形空间250中。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压痕线,以便于折叠所述纸板,所述纸板上还设有两对第一空缝和一对第二空缝,两对第一空缝中每对缝空之间形成第一折叠部,一对第二空缝之间形成第二折叠部,其中,第一折叠部与一条所述第一压痕线相交,第二折叠部与另一条所述第一压痕线相交,在所述第一压痕线所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两个第一折叠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板,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第一空缝和第二空缝的两对应端之间设有与该两端相连接的第二压痕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缝为直线形,且每对空缝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痕线垂直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上还设有第三条第一压痕线,三条第一压痕线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压痕线将纸板划分成多个矩形折板。
7.一种包材,其为中空棱柱状,包括至少三个侧壁,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该两个侧壁的两对第一空缝,两对第一空缝中每对缝空之间形成第一折叠部并向所述中空棱柱状的包材内部凹陷;还至少有另外两个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该两个侧壁的一对第二空缝,一对第二空缝之间形成第二折叠部并向所述中空棱柱状的包材内部凹陷;在该棱柱状包材的棱所在方向上,所述第二折叠部位于两个第一折叠部之间且部分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材为中空四棱柱状,包括四个侧壁,所述每对空缝为平行的两条空缝,两条空缝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都垂直该四棱柱状包材的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在该包材的棱的延伸方向上围成一个矩形空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材为中空三棱柱状,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在该包材的棱的延伸方向上围成一个三角形空间。
CN200820301800U 2008-08-11 2008-08-11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203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301800U CN201372030Y (zh) 2008-08-11 2008-08-11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301800U CN201372030Y (zh) 2008-08-11 2008-08-11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72030Y true CN201372030Y (zh) 2009-12-30

Family

ID=4149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203018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2030Y (zh) 2008-08-11 2008-08-11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7203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0065A (zh) * 2014-07-30 2014-11-19 浙江理工大学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107985721A (zh) * 2017-11-03 2018-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卡包装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0065A (zh) * 2014-07-30 2014-11-19 浙江理工大学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104150065B (zh) * 2014-07-30 2016-08-24 浙江理工大学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107985721A (zh) * 2017-11-03 2018-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卡包装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4533U (zh) 包装盒及形成该包装盒的板材
CA2609267A1 (en) Improved shipping and display carton
CN103029887B (zh) 平板显示器包装箱及平板显示器包装方法
CN2913237Y (zh) 包装用缓冲单元
CN201372030Y (zh) 包材以及形成该包材的纸板
CN202030104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JP2012012025A (ja) 包装部材
CN101332927B (zh) 包装结构
CN201415789Y (zh) 一种纸箱内置结构件
CN215795019U (zh) 一种红酒类产品的礼品包装箱
US3700159A (en) Foldable container and blanks therefor
CN101513950B (zh) 一种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
CN101224806B (zh) 包装盒及缓冲装置
CN201372032Y (zh) 包材
JP4628487B1 (ja) 包装箱
CN205293636U (zh) 包装盒及包装组件
JP2009515784A (ja) 折り畳んだ箱及びその箱を製作する方法
CN214452734U (zh) 一种便于携带折叠成型的纸箱
CN201186790Y (zh) 一种内衬于包装箱的单瓦楞纸板缓冲结构
CN201419865Y (zh) 缓冲垫材
CN216862227U (zh) 用于涡轮的包装的纸格挡结构
CN203033167U (zh) 一种缓冲包装
CN212268330U (zh) 包装缓冲护角及包装盒
CN104724394A (zh) 用于包装电暖器的托架组件
CN212474317U (zh) 一种新型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