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9849Y -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69849Y
CN201369849Y CNU2009200024053U CN200920002405U CN201369849Y CN 201369849 Y CN201369849 Y CN 201369849Y CN U2009200024053 U CNU2009200024053 U CN U2009200024053U CN 200920002405 U CN200920002405 U CN 200920002405U CN 201369849 Y CN201369849 Y CN 20136984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dance
parallel
emitting diode
powe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024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6984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6984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为通过电容性、或电感性、或电阻性阻抗构成第一阻抗,及采用并联后可产生并联谐振(parallelresonance)的电感性阻抗与电容性阻抗并联构成第二阻抗,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呈串联供输入脉动直流电能,其分压电能经整流供驱动单向导电的发光二极管。

Description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以交流电能或直流电能为电源的LED驱动电路,为限制LED的电流,通常需串联限流电阻作为阻抗,串联电阻性阻抗的电压降,将会虚耗损电能,以及造成积热为其缺失之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是以脉动电能(pulsed power)为电源,通过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构成第一阻抗,以及采用并联后固有并联谐振(parallel resonance)频率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呈并联谐振的电感性阻抗元件与电容性阻抗元件,两者并联构成第二阻抗,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呈串联,串联后的两端供输入直流脉动电能作为电源,包括:
(1)输入直流脉动电能;或
(2)输入来自直流电源所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3)输入来自交流电能经整流为直流电能,再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4)输入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能,经整流为半波或全波的直流脉动电能;
通过呈串联的第一阻抗及呈并联谐振的第二阻抗,将输入的直流脉动电能的电压作分压,而以分压电能,经整流装置整流为单向直流电能,供驱动单向导电的发光二极管,本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应用于电源为高频脉动电能时,可减少驱动电路体积、重量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所示为本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例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电路中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加设齐纳二极管的电路例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电路于发光二极管及所串联限流电阻两端,并联可蓄放电装置的电路例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3电路于发光二极管两端,并联可蓄放电装置的电路例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串联于串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并联于并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接受直流变直流变流器输出电能驱动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串接阻抗元件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串接的阻抗元件通过开关装置作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操控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自耦变压器的自耦变压的电源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的电感性阻抗元件构成升压电路例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自耦变压器的自耦变压的电源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的电感性阻抗元件构成降压电路例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具有分离式变压绕组的分离式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中电感性阻抗元件的电路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构成第一阻抗,第二阻抗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与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呈并联,并联后其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为能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于输入电源的脉动电能时,呈现并联谐振状态;
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串联后两端供输入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通过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在呈并联谐振的第二阻抗形成分压电能,并将第二阻抗呈并联谐振状态的相对分压电能,传输至整流装置的交流电能输入端,以由整流装置的直流输出端输出直流电能;
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单向导电的发光二极管组,供接受来自整流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能所驱动;
至少一个整流装置的交流输入端供输入来自第一阻抗两端的分压电能,或供输入来自第二阻抗的分压电能;
而经整流后的直流电能供驱动至少一个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进而构成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图1所示为本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示意图,图1所述中为通过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以作相关电路功能的运作,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其构成包括:
第一阻抗Z101包括:
(1)第一阻抗Z101为由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阻抗元件所构成,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抗元件所构成,而各种阻抗元件分别各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或
(2)第一阻抗Z101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与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互相串联,两者串联后的固有串联谐振(series resonance)频率与周期交换极性直流电源周期相同,而可产生串联谐振状态;或
(3)第一阻抗Z101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及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互相并联,两者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周期交换极性直流电源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状态;
第二阻抗Z102为由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与至少一个电容器C200并联构成,两者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呈现相对的并联谐振频率的低耗能交变极性储能状态及端电压状态;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可依需要选择电容性阻抗元件、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由三者中至少一种阻抗元件以构成第一阻抗Z101;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第一阻抗Z101亦可选择不使用,而直接由第二阻抗Z102并联于脉动能的电源而呈并联谐振;
整流装置BR101:为供并联于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或同时在第一阻抗Z101及第二阻抗Z102的两端并联设置,以将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整流为直流电能,以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整流装置可为由桥式整流装置所构成,或由半波整流装置所构成;整流装置BR101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为由一个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设置所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串联或并联所构成;或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供接受整流装置BR101输出的直流电能所驱动;
为方便说明,以下各代表性实施例中,其电路例所例举的组成元件选择如下:
(1)以设置一个第一阻抗Z101、一个第二阻抗Z102、一个整流装置BR101及一个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构成实施例,但非作为实际应用时,对相关装置选择数量的限制;
(2)以电容器C100的电容性阻抗作为阻抗元件的代表构成第一阻抗Z101,及以电容器C200与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并联,两者并联后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为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的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作为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第一阻抗可依需要选择各种电容性阻抗元件、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使用;兹说明如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包括:
第一阻抗Z101:为由至少一个电容器C100所构成,尤指由双极性电容器所构成,第一阻抗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依需要选择不使用第一阻抗Z101;
第二阻抗Z102:为由至少一个电容器C200与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所构成,尤指由电感性阻抗元件与双极性电容器所构成,以和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的状态,第二阻抗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至少一个第一阻抗Z101与至少一个第二阻抗Z102呈串联,两者串联后的两端供输入脉动电能,并在呈并联谐振的第二阻抗Z102两端形成电能分压,其分压的电能,传输至并联于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经整流后的电能供驱动至少一个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整流装置BR101:为设置至少一个整流装置BR101,供输入来自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或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整流装置BR101,以分别输入来自第一阻抗Z101及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由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整流为直流电能,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整流装置可为由桥式整流装置所构成,或由半波整流装置所构成;整流装置BR101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为由一个发光二极管LED101顺发光电流极性设置所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LED101顺发光电流极性串联或并联所构成;或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LED101顺发光电流极性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以供接受整流装置BR101输出的直流电能所驱动;
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供接受在第二阻抗Z102两端并联谐振的相对分压电能,以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并通过第一阻抗Z101的阻抗限制其电流;于第一阻抗Z101选用电容器C100时,通过其电容性阻抗以限制其输出电流;
放电电阻R101:为选择性设置的元件,于第一阻抗Z101选用电容器C100时,供并联于构成第一阻抗Z101中电容器C100的两端,以作为泄放电容器C100的残存电荷;
限流电阻R103:为选择性设置的元件,供个别与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呈串联,以限制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01的电流;限流电阻R103亦可由电感性阻抗I103取代;
通过第一阻抗Z101、第二阻抗Z102、整流装置BR101、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依上述线路架构连接构成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
此外,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可借着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经整流装置BR101与第二阻抗Z102并联形成的电流分流效应,在电源电压变动时,减少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两端相对于电源的电压变动率。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的选择包括: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为由一个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设置所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串联或并联所构成;或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
此外为保护发光二极管及防止发光二极管LED101遭受异常电压损坏或减少寿命,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可进一步在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的两端,并联齐纳二极管,或由齐纳二极管先与至少一个二极管串联,共同产生齐纳电压效应的功能,再并联于发光二极管LED101的两端;
如图3所示为图2电路中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加设齐纳二极管的电路例示意图,其构成包括:
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供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并联齐纳二极管ZD101,其极性关系为以齐纳二极管ZD101的齐纳电压,限制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的工作电压;
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供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并联齐纳二极管ZD101,其齐纳二极管ZD101可依需要选择加设二极管CR201与齐纳二极管ZD101串联,以共同产生齐纳电压效应的功能,其优点为(1)保护齐纳二极管ZD101防止不正常逆向电压;(2)二极管CR201与齐纳二极管ZD101,两者具有温度补偿效果;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为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稳定度,可进一步在发光二极管LED101设置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供随机充电或释出电能,以稳定发光二极管LED101的发光安定度减少亮度脉动,或在电源供应中断时,由可蓄放电装置ESD101输出储存电能,以驱动可蓄放电装置ESD101继续发光;
如图4所示为图3电路于发光二极管及所串联限流电阻两端,并联可蓄放电装置的电路例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为图3电路于发光二极管两端,并联可蓄放电装置的电路例示意图;
图4及图5的构成包括: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进一步可结合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包括如图4所示在发光二极管LED101与限流电阻R103串联后的两端,或如图5所示直接在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依极性并联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供随机充电或释出电能,除可稳定发光二极管LED101的发光安定度外,在电源供电中断时,由可蓄放电装置ESD101输出储存电能,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101继续发光;
上述可蓄放电装置ESD101为由各种已知可充放电的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器所构成。
图1~图5所示电路例中基于应用需要,其第一阻抗Z101、第二阻抗Z102、整流装置BR101、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发光二极管LED101及前述各项选择性辅助性电路元件,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及选择其设置数量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一个以上所构成,若为选用一个以上,则可依电路功能需要选定相对极性关系,作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其构成如下:
1、第一阻抗Z1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于多个设置时,各个第一阻抗可为相同类别的电容器C100、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所构成,或不同类别的阻抗所构成,其阻抗值可为相同或不同;
2、第二阻抗Z102可为由电容器C200及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并联所构成,而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状态,第二阻抗Z102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于多个设置时,各个第二阻抗可为相同或不同类别的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并联构成,而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其阻抗值可为相同或不同,但并联谐振周期为相同;
3、发光二极管LED1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顺极性串联或同极性并联或串并联;
4、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
(1)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选择为设置一组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或选择为设置一组以上的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若为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时,可为共同接受同一阻抗Z102的分压电能,经所匹配的整流装置BR101所驱动,或个别匹配于多组呈串联或并联的第二阻抗Z102,而由多组第二阻抗Z102的分压电能,经个别设置整流装置BR101,以个别驱动所匹配的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2)若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设有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则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01,为由连续直流通电发光;
若未设置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则发光二极管LED101呈间歇导电,发光二极管LED101可依输入的电压波形及导电与断电时间的比例(DutyCycle),及相对选定其通电发光的顺向电流值(Forward Current),以及相对选择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每一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的峰值(Peak of Forward Voltage),包括选择如下:
1)以低于发光二极管LED101的额定顺向电压(Rate Forward Voltage)为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峰值;或
2)以发光二极管LED101的额定顺向电压(Rate Forward Voltage)为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峰值;或
3)电路中发光二极管LED101若为间歇导电的驱动状态,则可依导电及断电时间的比例,而相对选定以高于额定顺向电压(Rate Forward Voltage)作为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峰值,惟其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峰值以不损害发光二极管LED101为原则;
通过上述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Forward Voltage)的高低及波形,以产生相对于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对通电发光顺向电流比值(Forward Voltage vs.Forward Current)的电流大小及电流波形;惟通电发光的顺向电流峰值(Peak ofForward Current)以不损害发光二极管LED101为原则;
通过上述顺向电流(Forward Current)的大小及波形,以产生所需的电流对相对亮度的比值(Forward Current vs.Relative Luminosity)的亮度或作有段或无段的亮度调控变化;
5、放电电阻R1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上述装置可依选择性设置;
6、限流电阻R103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上述装置可依选择性设置;
7、电感性阻抗元件I103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上述装置可依选择性设置;
8、齐纳二极管ZD1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上述装置可依选择性设置;
9、二极管CR2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上述装置可依选择性设置;
10、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由一个以上所构成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上述装置可依选择性设置;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在应用时,可供输入以下各种直流电能,包括:
(1)输入直流脉动电能;或
(2)输入来自直流电源所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3)输入来自交流电能经整流为直流电能,再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4)输入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能,经整流为半波或全波的直流脉动电能;
此外,亦可进一步依需要选择结合以下各种主动调控电路装置,其各种应用电路如下:
1、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串联于串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串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构成包括:
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直流脉动电能的输出功率;
串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30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双向电能的输出功率;
电路的运作功能如下:
(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供串联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两者串联后,供输入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经由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调控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或
(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串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300,供串联于第二阻抗Z102与整流装置BR101交流输入端之间,经由串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300,调控来自第二阻抗Z102两端呈并联谐振的交流分压双向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经整流装置BR101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或
(3)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供串联于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与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之间,经由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调控来自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2、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并联于并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并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构成包括:
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直流脉动电能的输出功率;
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双向电能的输出功率;
电路的运作功能如下:
(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其输出端供并联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而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的输入端供输入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经由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调控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或
(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其输出端供并联于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的输入端供并联于第二阻抗Z102,经由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调控来自第二阻抗Z102两端呈并联谐振的交流分压双向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经整流装置BR101整流为直流电能,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或
(3)可依需要选择设置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其输出端供并联于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而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输入端,则供并联于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通过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调控来自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3、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接受直流变直变流器输出电能驱动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其主要构成包括:
直流变直流变流器(DC to DC Converter)5000:为由已知机电式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其输入端供输入直流电能、其输出端为输出依需要选定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
电路的运作功能如下:
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入端供输入直流电能,其输出端供输出直流脉动电能,而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为并联于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出端;而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入端,为供输入依需要选定固定或可变电压的直流电能、或输入来自交流电能整流后的直流电能;
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出端,则为输出依需要选定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脉动电能,供操控及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
此外并可通过操控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出功率,或对所输出的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供操控及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
4、由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供串接于至少一个已知阻抗元件500再并联于电源,阻抗元件500包括:
(1)阻抗元件500:为由具电容性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或
(2)阻抗元件500:为由具电感性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或
(3)阻抗元件500:为由具电阻性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或
(4)阻抗元件500:为由单一阻抗元件而同时具有电容性阻抗、或电感性阻抗、或电阻性阻抗其中至少两种的合成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以提供直流性质的阻抗或交流性质的阻抗;或
(5)阻抗元件500:为由单一阻抗元件而具有电容性阻抗、及电感性阻抗的合成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而其固有谐振频率与通过的双向或单向脉动电能的频率或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的状态;或
(6)阻抗元件500:为由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所构成,包括由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阻抗元件所构成,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抗元件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以提供直流性质的阻抗或交流性质的阻抗;
(7)阻抗元件500:为由电容性阻抗元件与电感性阻抗元件相互串联,两者串联后的固有串联谐振频率,与通过的双向或单向脉动电能的频率或周期相同,而可产生串联谐振的状态,并相对在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两端,呈串联谐振的相对端电压;
或由电容性阻抗与电感性阻抗呈相互并联,两者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通过的双向或单向脉动电能的频率或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呈并联谐振的状态及呈现相对的端电压;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串接阻抗元件的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5、由至少两个第4项所述的阻抗元件500,借机电元件或固态元件所构成的开关装置600,作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切换,以调控输往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的功率;如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串接的阻抗元件通过开关装置作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操控电路例方块示意图。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供选择作为第二阻抗Z102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可进一步为由具有电感效应的变压器电源侧绕组所取代,变压器可选择为具有自耦变压绕组的自耦变压器ST200,或为具有分离式变压绕组的变压器IT200;
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自耦变压器的自耦变压的电源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的电感性阻抗元件构成升压电路例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中,自耦变压器ST200为具有升压功能的自耦变压绕组W0,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b、c端为电源侧,可取代第二阻抗Z102中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供与电容器C200并联,其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可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产生并联谐振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供与构成第一阻抗Z101的电容器C100串联,电容器C200可选择并联于自耦变压器ST200的抽头(TAP)a、c之间或b、c之间或其他依需要选定的抽头之间;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a、c输出端供输出升压交流电能,以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自耦变压器的自耦变压的电源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的电感性阻抗元件构成降压电路例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中,自耦变压器ST200为具有降压功能的自耦变压绕组W0,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a、c端为电源侧,可取代第二阻抗Z102中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供与电容器C200并联,其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可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产生并联谐振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供与构成第一阻抗Z101的电容器C100串联,电容器C200可选择并联于自耦变压器ST200的抽头(TAP)a、c之间或b、c之间或其他依需要选定的抽头之间;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b、c输出端供输出降压交流电能,以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具有分离式变压绕组的分离式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中电感性阻抗元件的电路例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中,分离式变压器IT200为由具有一次侧绕组W1及二次侧绕组W2所构成;一次侧绕组W1与二次侧绕组W2两者呈分离,其一次侧绕组W1供与电容器C200并联,其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可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产生并联谐振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供与构成第一阻抗Z101的电容器C100串联,电容器C200可选择并联于自耦变压器ST200的抽头(TAP)a、c之间或b、c之间或其他依需要选定的抽头之间;其分离式变压器IT200二次侧绕组W2的输出电压,可依需要选择为升压或降压,二次侧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能,供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供输往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借着上述以变压器的电源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Z102中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与电容器C200并联呈并联谐振,以构成第二阻抗Z012,而分离式变压器IT200二次侧升压输出的交流电压,或降压输出的交流电能,供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再由整流装置BR101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能,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个别发光二极管LED101的颜色,可依需要选择为一种或一种以上颜色所构成。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个别发光二极管LED101间的排列位置关系可呈(1)依顺序线状排列;(2)依顺序面状排列;(3)呈交错线状排列;(4)呈交错面状排列;(5)依特定平面几何位置排列;(6)依特定立体几何位置排列。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各项构成电路元件组成的型态包括:(1)由个别电路元件单独构成再互相连结;(2)由至少两个电路元件组成至少两个部份功能的单元,再互相连结;(3)全部呈一体共构的组成型态。
综合上述,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通过电容单极性充放电以驱动发光二极管,可提供省电、低热损以及低成本的进步性能。

Claims (17)

1.一种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是以脉动电能为电源,通过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构成第一阻抗,以及采用并联后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呈并联谐振的电感性阻抗元件与电容性阻抗元件,两者并联构成第二阻抗,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呈串联,串联后的两端供输入直流脉动电能作为电源,包括:
1)输入直流脉动电能;或
2)输入来自直流电源所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3)输入来自交流电能经整流为直流电能,再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4)输入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能,经整流为半波或全波的直流脉动电能;
通过呈串联的第一阻抗及呈并联谐振的第二阻抗,将输入的直流脉动电能的电压作分压,而以分压电能,经整流装置整流为单向直流电能,供驱动单向导电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应用于电源为高频脉动电能时,可减少驱动电路体积、重量及降低成本为其特征;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构成第一阻抗,第二阻抗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与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呈并联,并联后其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为能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于输入电源的脉动电能时,呈现并联谐振状态;
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串联后两端供输入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通过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在呈并联谐振的第二阻抗形成分压电能,并将第二阻抗呈并联谐振状态的相对分压电能,传输至整流装置的交流电能输入端,以由整流装置的直流输出端输出直流电能;
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单向导电的发光二极管组,供接受来自整流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能所驱动;
至少一个整流装置的交流输入端供输入来自第一阻抗两端的分压电能,或供输入来自第二阻抗的分压电能;
而经整流后的直流电能供驱动至少一个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进而构成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构成包括:
第一阻抗(Z101)包括:
1)第一阻抗(Z101)为由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阻抗元件所构成,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抗元件所构成,而各种阻抗元件分别各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或
2)第一阻抗(Z101)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与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互相串联,两者串联后的固有串联谐振频率与周期交换极性直流电源周期相同,而可产生串联谐振状态;或
3)第一阻抗(Z101)为由至少一个电容性阻抗元件及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互相并联,两者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周期交换极性直流电源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状态;
第二阻抗(Z102)为由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与至少一个电容器(C200)并联构成,两者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呈现相对的并联谐振频率的低耗能交变极性储能状态及端电压状态;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可依需要选择电容性阻抗元件、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阻性阻抗元件,由三者中至少一种阻抗元件以构成第一阻抗(Z101);
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第一阻抗(Z101)亦可选择不使用,而直接由第二阻抗(Z102)并联于脉动能的电源而呈并联谐振;
整流装置(BR101):为供并联于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或同时在第一阻抗(Z101)及第二阻抗(Z102)的两端并联设置,以将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整流为直流电能,以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整流装置可为由桥式整流装置所构成,或由半波整流装置所构成;整流装置(BR101)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为由一个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设置所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串联或并联所构成;或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顺发光电流极性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供接受整流装置(BR101)输出的直流电能所驱动;
前述第一阻抗(Z101)、第二阻抗(Z102)、整流装置(BR101)、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发光二极管(LED101)及前述各项选择性辅助性电路元件,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及选择其设置数量为由一个所构成或为一个以上所构成,若为选用一个以上,则可依电路功能需要选定相对极性关系,作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主要构成包括:
第一阻抗(Z101):为由至少一个电容器(C100)所构成,尤指由双极性电容器所构成,第一阻抗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依需要选择不使用第一阻抗(Z101);
第二阻抗(Z102):为由至少一个电容器(C200)与至少一个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所构成,尤指由电感性阻抗元件与双极性电容器所构成,以和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的状态,第二阻抗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至少一个第一阻抗(Z101)与至少一个第二阻抗(Z102)呈串联,两者串联后的两端供输入脉动电能,并在呈并联谐振的第二阻抗(Z102)两端形成电能分压,其分压的电能,传输至并联于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经整流后的电能供驱动至少一个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整流装置(BR101):为设置至少一个整流装置(BR101),供输入来自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或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整流装置(BR101),以分别输入来自第一阻抗(Z101)及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由第一阻抗(Z101)或第二阻抗(Z102)两端的分压电能整流为直流电能,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整流装置可为由桥式整流装置所构成,或由半波整流装置所构成;整流装置(BR101)的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为由一个发光二极管(LED101)顺发光电流极性设置所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LED101)顺发光电流极性串联或并联所构成;或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LED101)顺发光电流极性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以供接受整流装置(BR101)输出的直流电能所驱动;
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供接受在第二阻抗(Z102)两端并联谐振的相对分压电能,以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并通过第一阻抗(Z101)的阻抗限制其电流;于第一阻抗(Z101)选用电容器(C100)时,通过其电容性阻抗以限制其输出电流;
放电电阻(R101):为选择性设置的元件,于第一阻抗(Z101)选用电容器(C100)时,供并联于构成第一阻抗(Z101)中电容器(C100)的两端,以作为泄放电容器(C100)的残存电荷;
限流电阻(R103):为选择性设置的元件,供个别与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呈串联,以限制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01)的电流;限流电阻(R103)亦可由电感性阻抗(I103)取代;
通过第一阻抗(Z101)、第二阻抗(Z102)、整流装置(BR101)、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依上述线路架构连接构成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可借着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经整流装置(BR101)与第二阻抗(Z102)并联形成的电流分流效应,在电源电压变动时,减少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两端相对于电源的电压变动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为保护发光二极管及防止发光二极管(LED101)遭受异常电压损坏或减少寿命,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可进一步在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的两端,并联齐纳二极管,或由齐纳二极管先与至少一个二极管串联,共同产生齐纳电压效应的功能,再并联于发光二极管(LED101)的两端,其构成包括:
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供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并联齐纳二极管(ZD101),其极性关系为以齐纳二极管(ZD101)的齐纳电压,限制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的工作电压;
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供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的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并联齐纳二极管(ZD101),其齐纳二极管(ZD101)可依需要选择加设二极管(CR201)与齐纳二极管(ZD101)串联,以共同产生齐纳电压效应的功能,其优点为:1)保护齐纳二极管(ZD101)防止不正常逆向电压;2)二极管(CR201)与齐纳二极管(ZD101),两者具有温度补偿效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为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稳定度,可进一步在发光二极管(LED101)设置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供随机充电或释出电能,以稳定发光二极管(LED101)的发光安定度减少亮度脉动,或在电源供应中断时,由可蓄放电装置(ESD101)输出储存电能,以驱动可蓄放电装置(ESD101)继续发光;其构成包括:
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进一步可结合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包括在发光二极管(LED101)与限流电阻(R103)串联后的两端,或直接在发光二极管(LED101)两端,依极性并联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可供随机充电或释出电能,除可稳定发光二极管(LED101)的发光安定度外,在电源供电中断时,由可蓄放电装置(ESD101)输出储存电能,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101)继续发光;
上述可蓄放电装置(ESD101)为由各种已知可充放电的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器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可选择为设置一组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或选择为设置一组以上的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而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若为选择设置一组或一组以上时,可为共同接受同一阻抗(Z102)的分压电能,经所匹配的整流装置(BR101)所驱动,或个别匹配于多组呈串联或并联的第二阻抗(Z102),而由多组第二阻抗(Z102)的分压电能,经个别设置整流装置(BR101),以个别驱动所匹配的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中设有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则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01),为由连续直流通电发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未设置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则发光二极管(LED101)呈间歇导电,发光二极管(LED101)可依输入的电压波形及导电与断电时间的比例,及相对选定其通电发光的顺向电流值,以及相对选择构成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每一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的峰值,电路中发光二极管(LED101)若为间歇导电的驱动状态,则可依导电及断电时间的比例,而相对选定以高于额定顺向电压作为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峰值,惟其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峰值以不损害发光二极管(LED101)为原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未设置可蓄放电装置(ESD101),则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的高低及波形,以产生相对于通电发光的顺向电压对通电发光顺向电流比值的电流大小及电流波形;通电发光的顺向电流峰值以不损害发光二极管(LED101)为原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在应用时,可供输入以下各种直流电能,包括:
1)输入直流脉动电能;或
2)输入来自直流电源所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3)输入来自交流电能经整流为直流电能,再转换的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或
4)输入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能,经整流为半波或全波的直流脉动电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可串联于串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电路,串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构成包括:
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直流脉动电能的输出功率;
串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30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双向电能的输出功率;
电路的运作功能如下:
1)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供串联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两者串联后,供输入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经由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调控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或
2)串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300),供串联于第二阻抗(Z102)与整流装置(BR101)交流输入端之间,经由串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300),调控来自第二阻抗(Z102)两端呈并联谐振的交流分压双向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经整流装置(BR101)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或
3)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供串联于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与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之间,经由串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330),调控来自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可并联于并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电路,并联式电能功率调控器的构成包括:
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直流脉动电能的输出功率;
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为由已知机电元件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以供调控双向电能的输出功率;
电路的运作功能如下:
1)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其输出端供并联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而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的输入端供输入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经由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调控来自电源的直流脉动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或
2)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其输出端供并联于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的输入端供并联于第二阻抗(Z102),经由并联式双向电能功率调控器(400),调控来自第二阻抗(Z102)两端呈并联谐振的交流分压双向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经整流装置(BR101)整流为直流电能,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或
3)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其输出端供并联于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而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输入端,则供并联于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通过并联式直流电能功率调控器(430),调控来自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以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可接受直流变直变流器输出电能驱动,其主要构成包括:
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为由已知机电式或固态功率元件及相关电子电路元件所构成,其输入端供输入直流电能、其输出端为输出依需要选定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直流脉动电能;
电路的运作功能如下:
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入端供输入直流电能,其输出端供输出直流脉动电能,而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为并联于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出端;而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入端,为供输入依需要选定固定或可变电压的直流电能、或输入来自交流电能整流后的直流电能;
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出端,则为输出依需要选定固定或可变电压,及固定或可变周期的脉动电能,供操控及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
此外并可通过操控直流变直流变流器(5000)的输出功率,或对所输出的电能,作脉冲宽度调制、或导电相角控制、或阻抗调控等方式的功率调控,供操控及驱动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LED单向驱动电路(U100),供串接于至少一个已知阻抗元件500再并联于电源,阻抗元件(500)包括:
1)阻抗元件(500):为由具电容性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或
2)阻抗元件(500):为由具电感性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或
3)阻抗元件(500):为由具电阻性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或
4)阻抗元件(500):为由单一阻抗元件而同时具有电容性阻抗、或电感性阻抗、或电阻性阻抗其中至少两种的合成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以提供直流性质的阻抗或交流性质的阻抗;或
5)阻抗元件(500):为由单一阻抗元件而具有电容性阻抗、及电感性阻抗的合成阻抗特性的元件所构成,而其固有谐振频率与通过的双向或单向脉动电能的频率或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并联谐振的状态;或
6)阻抗元件(500):为由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所构成,包括由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阻抗元件所构成,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抗元件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以提供直流性质的阻抗或交流性质的阻抗;
7)阻抗元件(500):为由电容性阻抗元件与电感性阻抗元件相互串联,两者串联后的固有串联谐振频率,与通过的双向或单向脉动电能的频率或周期相同,而可产生串联谐振的状态,并相对在电容性阻抗元件或电感性阻抗元件两端,呈串联谐振的相对端电压;
或由电容性阻抗与电感性阻抗呈相互并联,两者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与通过的双向或单向脉动电能的频率或周期相同,而可产生呈并联谐振的状态及呈现相对的端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供选择作为第二阻抗(Z102)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可进一步为由具有电感效应的变压器电源侧绕组所取代,其中,自耦变压器(ST200)为具有升压功能的自耦变压绕组(W0),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b、c端为电源侧,可取代第二阻抗(Z102)中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供与电容器(C200)并联,其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可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产生并联谐振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供与构成第一阻抗(Z101)的电容器(C100)串联,电容器(C200)可选择并联于自耦变压器(ST200)的抽头a、c之间或b、c之间或其他依需要选定的抽头之间;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a、c输出端供输出升压交流电能,以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供选择作为第二阻抗(Z102)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可进一步为由具有电感效应的变压器电源侧绕组所取代,其中,自耦变压器(ST200)为具有降压功能的自耦变压绕组W0,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a、c端为电源侧,可取代第二阻抗(Z102)中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供与电容器(C200)并联,其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可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产生并联谐振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供与构成第一阻抗(Z101)的电容器(C100)串联,电容器(C200)可选择并联于自耦变压器(ST200)的抽头a、c之间或b、c之间或其他依需要选定的抽头之间;自耦变压器(ST200)的自耦变压绕组(W0)的b、c输出端供输出降压交流电能,以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供选择作为第二阻抗(Z102)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可进一步为由具有电感效应的变压器电源侧绕组所取代,其中,分离式变压器(IT200)为由具有一次侧绕组(W1)及二次侧绕组(W2)所构成;一次侧绕组(W1)与二次侧绕组(W2)两者呈分离,其一次侧绕组(W1)供与电容器(C200)并联,其并联后的固有并联谐振频率,可与来自电源的脉动电能的脉动周期相同,而产生并联谐振状态,以构成第二阻抗(Z102),供与构成第一阻抗(Z101)的电容器(C100)串联,电容器(C200)可选择并联于自耦变压器(ST200)的抽头a、c之间或b、c之间或其他依需要选定的抽头之间;其分离式变压器(IT200)二次侧绕组(W2)的输出电压,可依需要选择为升压或降压,二次侧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能,供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而整流装置(BR101)的直流输出端,供输往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借着上述以变压器的电源侧绕组取代第二阻抗(Z102)中的电感性阻抗元件(I200),与电容器(C200)并联呈并联谐振,以构成第二阻抗(Z012),而分离式变压器(IT200)二次侧升压输出的交流电压,或降压输出的交流电能,供输往整流装置(BR101)的交流输入端,再由整流装置(BR101)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能,供驱动单向导电发光二极管组(L100)。
CNU2009200024053U 2008-01-14 2009-01-14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9849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80908P 2008-01-14 2008-01-14
US61/020,809 2008-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69849Y true CN201369849Y (zh) 2009-12-23

Family

ID=4065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0240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9849Y (zh) 2008-01-14 2009-01-14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N200910002678A Pending CN101715259A (zh) 2008-01-14 2009-01-14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678A Pending CN101715259A (zh) 2008-01-14 2009-01-14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58820B2 (zh)
EP (1) EP2079277A3 (zh)
JP (1) JP2009170912A (zh)
CN (2) CN201369849Y (zh)
CA (1) CA2649537A1 (zh)
TW (1) TW20093206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3498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ed with pulses
TWI434599B (zh) * 2010-07-23 2014-04-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A light-emitting element driving circuit
US8779675B2 (en) * 2010-12-16 2014-07-15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Controlling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LEDs in a LED lighting fixture
JP5882085B2 (ja) * 2012-03-01 2016-03-09 Nec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ショート故障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61365B2 (ja) * 2016-02-02 2017-01-18 Nec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2062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Yung-Hsiang Hsu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ing circuit
WO2005109618A1 (ja) * 2004-05-07 2005-1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共振型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WO2006019897A2 (en) * 2004-08-04 2006-02-23 Ng James K Led lighting system
US7889519B2 (en) * 2006-01-12 2011-02-1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resonant converter
EP1845755A3 (en) * 2006-04-10 2014-04-02 EMD Technologies, Inc. Illumination systems
JP5901879B2 (ja) * 2008-03-05 2016-04-1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駆動
US7990070B2 (en) * 2009-06-05 2011-08-02 Louis Robert Nerone LED power source and DC-DC co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49537A1 (en) 2009-07-14
EP2079277A2 (en) 2009-07-15
TW200932060A (en) 2009-07-16
US20090179591A1 (en) 2009-07-16
JP2009170912A (ja) 2009-07-30
US8058820B2 (en) 2011-11-15
CN101715259A (zh) 2010-05-26
EP2079277A3 (en)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9848Y (zh) 双向电能阻抗分压的led双向驱动电路
CN201438768U (zh) 双极性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
CN201369852Y (zh)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双向驱动电路
CN201571219U (zh) 脉动电能非谐振的led双向驱动电路
CN101489326A (zh) 双向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N201436828U (zh) 单极性充放电的led驱动电路
CN201571220U (zh) 双向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双向驱动电路
CN101489330B (zh) 双向电能阻抗分压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N201467508U (zh) 脉动电能串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N201369849Y (zh) 脉动电能并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N201369851Y (zh) 脉动电能串联谐振的led双向驱动电路
CN201369850Y (zh) 双向电能串联谐振的led双向驱动电路
CN201499345U (zh) 脉动电能非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CN201444708U (zh) 双向电能串联谐振的led单向驱动电路
KR20100118725A (ko) 양방향 전기에너지 임피던스 분압의 단방향 led 구동회로
KR20100104237A (ko) 펄스 전기에너지 병렬공진의 단방향 발광다이오드 구동회로
KR20170018373A (ko) 양방향 전기에너지 임피던스 분압의 단방향 led 구동회로
KR20100104238A (ko) 펄스 전기에너지 병렬공진의 양방향 발광다이오드 구동회로
KR20100107688A (ko) 양방향 전기에너지 병렬공진의 단방향 발광다이오드 구동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