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9158Y - 高音附管葫芦丝 - Google Patents
高音附管葫芦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69158Y CN201369158Y CNU2008202313227U CN200820231322U CN201369158Y CN 201369158 Y CN201369158 Y CN 201369158Y CN U2008202313227 U CNU2008202313227 U CN U2008202313227U CN 200820231322 U CN200820231322 U CN 200820231322U CN 201369158 Y CN201369158 Y CN 2013691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ached pipe
- holes
- pitch
- high pitch
- r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此类高音附管葫芦丝,其特征在于:第一种主管原样无变化,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高音附管顶部设一至三片同音簧片,增设四个高音孔,吹奏时形成八度和弦。第二种主管上新设二个正反面消音孔,左右高音附管顶部各新增高音簧片、各新设两个高音孔。第三种主管上新设二个正反消音孔,增了六个高音,两个高音用八度和弦法、其余高音演奏用消音连体盖音键法。第四种主管上新增一个消音孔,增加的六个高音均在高音附管上用消音连体盖音键法。优点是:用高音附管法、高八度和弦法、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多簧片法、用或正或反消音孔使主管不响奏出高音法,使之音域宽广音色更优美,民族乐器得以发扬光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高音附管葫芦丝。
背景技术
现在流行演奏的葫芦丝,演奏的手指为7至8个,这种乐器的潜能未能发挥出来,最大的缺点是音域窄,以筒音作“5”、第三孔作“1”(1=降B)的葫芦丝为例,低音区仅至低音“3”,高音区仅至中音“6”,因此,许多歌曲不能演奏,使葫芦丝这种中国民族乐器难以进入民乐队合奏、齐奏,这是该乐器的遗憾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音域不足之处,提供四种音域宽广的高音附管葫芦丝。
(一)、这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主管上原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主管原样无变化;左侧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左侧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吹奏时形成三度和弦,这种左侧附管也称伴音附管;右侧附管原顶部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右侧附管顶部新设一片中音A调簧片(筒音作中音“7”的簧片),此附管自下而上设三至四个孔,分别为正面设一至二个孔,反面设二个孔。右侧附管正面一至二个孔可加活动盖音键;反面二个孔可加连体活动盖音键,反面二个孔连体活动盖音键的开关设置在右手大拇指可触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高八度和弦葫芦丝高音区增加了中音“7”和高音“1”“2”“3”四个音。右侧附管也称高音附管,演奏高音附管时,须同步吹奏主管上的低八度音,形成八度和弦。如若使高音附管音响亮度效果更理想,可在此附管顶端再增设一同音簧片,此附管顶端安装的同音簧片最多可安装三片。
简述:该种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原主管设有七个孔、顶部设有一片簧片,主管原样无变化;左侧附管上设有一个孔,其顶部设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左侧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右侧附管顶部设高音A调一片至三片同音簧片,右侧附管自下而上正面增设一至二个孔,反面增设二个孔,增添了四个高音,吹奏时形成八度和弦。
(二)、这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及两个左侧附管(分别称为左侧附管A和左侧附管B)和一个右侧附管组成。主管上原设有七个出音孔,其特征在于:增加了二个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二个消音孔在主管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的正面和反面处。这种高八度的葫芦丝四个高音依然是中音7和高音1、2、3,只是这四个高音分别在右侧附管(也称右高音附管)和左侧附管A(也称左高音附管)上。右侧附管原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顶部增装了高音A调簧片,增设一至二个孔,出中音7和高音1音;增设的左侧附管A,其特征在于:顶部装高音C簧片,在其管反面设两个孔,出高音2和高音3音。在吹奏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或左侧附管A即左高音附管时,同时用连体活动盖音键分别把主管上或正面或反面的消音孔打开使主管不响即可(右侧附管用正面消音孔,左侧附管A用反面消音孔)。右侧附管的连体活动盖音键,其开关设置在右手小指(右手食指也可);左侧附管A的连体活动盖音键,其开关设置在右手大拇指(左手小指也可)可触及的位置。左侧附管B(也称伴音附管)的开孔、演奏与作用与(一)的伴音附管相同。此种高八度和弦葫芦丝也可去掉左侧附管B。右侧附管和左侧附管A二者的位置可调换。
简述:该种葫芦丝由主管及二个左侧附管和一个右侧附管组成。其特征在于:主管上设有九个孔;其中原七个孔为出音孔,新设二个孔为主管消音孔,作用为消除主管声音;二个消音孔在主管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的正面和反面处。右侧附管顶部新增高音A簧片,新设一至二个孔,吹奏时出两个高音;新增设的左侧附管A顶部装有高音C簧片,设两个孔,吹奏时出另两个高音。左侧附管B作用同第一种葫芦丝的左侧附管。
(三)、这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及左侧附管(也称左高音附管)和右侧附管(也称右高音附管)组成。主管上原设有七个出音孔,其特征在于:增加了二个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二个消音孔在主管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的正面和反面处。这种高八度的葫芦丝高音为六个,分别是中音7和高音1、2、3、5、6,这六个高音分别在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中音7和高音1、2、3)和左侧附管即左高音附管(高音5、6)上。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原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顶部增装了高音A调簧片,正面自下而上设有四个孔,分别依次出中音7和高音1、2、3音,吹奏中音7和高音1时用右手小指,此时同步吹奏主管上的低音7或中音1音,形成8度和弦;吹奏高音2、3音时用右手食指按连体活动盖音键。新增的左侧附管即左高音附管,其特征在于:顶部装一高音F调簧片,在左侧附管反面设二个孔,分别依次出高音5和高音6音,吹奏高音5、6音时用左手小指或右手大拇指按连体活动盖音键。在吹奏右侧附管高音2、3音时或左侧附管高音5、6音时,须同时同步打开主管上的消音孔的连体活动盖音键。此种葫芦丝也可加同(二)的左侧附管B即伴音附管,作用与(一)的伴音附管作用相同。
简述:该种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其特征在于:主管上设有九个孔;原七个孔为出音孔,新增二个孔为消音孔,二个消音孔在主管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的正面和反面处。该葫芦丝增加了六个高音,其两个高音用八度和弦法;其余两组高音,消除主管音的同时,用左右附管分别吹奏。
(四)、这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及左侧附管(伴音附管)和右侧附管(高音附管)组成。主管上原设有七个出音孔,其特征在于:增加了一个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消音孔设在主管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的反面处。右侧附管即高音附管原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顶部增装了高音A调簧片,管体自下而上新设有六个孔,出六个高音,分别依次为中音7和高音1、2、3、5、6音,这六个高音音孔只有高音2、3设在右侧附管即高音附管的反面,其余四个音孔均设在右侧附管即高音附管的正面。吹奏这六个高音时,须用左或右手大拇指按消音孔键,使主管音不响——同时按某个高音键(若吹奏中音7或高音1,用右手小指;若吹奏高音2、3,用左手小指按连体活动盖音键;若吹奏高音5、6,用右手食指按连体活动盖音键)。左侧附管即伴音附管其特征于(一)伴音附管相同。
简述:该种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其特征在于:主管上设有八个孔;原七个孔为出音孔,新增一个孔为消音孔,消音孔在主管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的反面处。该葫芦丝用消音孔消除主管音,增加的六个高音,均在右侧附管上演奏。
以上四种高音附管葫芦丝,新增设的高音附管上的簧片调式可根据具体制作中的需要选择它种调式;演奏的指法可随制作时的音孔位置而变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运用10手指不改变原演奏方法、与原葫芦丝结构基本相同,使熟悉原演奏法的演奏者,可以很快接受该新型产品及其演奏技巧;该产品的生产也很容易。左右侧附管可设多片簧片,吹奏时伴音附管即形成重音效果,使葫芦丝音色更美;第(一)种葫芦丝高音附管所设的高音与主管形成高八度演奏效果。尤其是所增加的四个或六个高音,用增加左右高音附管法、高音附管高八度与主管低八度和弦法、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多簧片法、用或正或反消音孔使主管不响在高音附管奏出高音法、二组或三组高音安装连体盖音键演奏法,扩大了葫芦丝的演奏音域,大大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无论是音色还是音域均有了很大提高,使葫芦丝有了加入我国民乐队的实力,该创意是葫芦丝乐器的一个突破。
吹奏方法如下:以第(一)种葫芦丝为例,若正面设一个孔,奏中音“7”音,右小指按半孔;若奏高音“1”音,右小指全张开。若正面设二个孔,奏中音“7”时,右小指按按连体活动盖音键I,此时连体活动盖音键中音“7”孔张开,连体活动盖音键高音“1”孔关闭;奏高音“1”时,连体活动盖音键中音“7”孔与连体活动盖音键高音“1”孔均张开即可。若奏高音“2”音、高音“3”音,用右手大拇指按连体活动盖音键,方法同上。
在吹奏高音附管所奏音的同时,主管的右、左手按照高音附管所奏音,在主管上吹奏低八度音。如:若奏中音“7”音,除了右小指按高音附管第一孔半孔,奏出中音“7”音外,还要在主管奏出低音“7”音;若奏高音“2”音,除了右大拇指按高音附管第二孔,奏出高音“2”音外,还要在主管奏出中音“2”音;高音“1”音、高音“3”音依此类推。左手小指控制按左边伴音(重音效果)附管小孔,奏和弦音中音“3、1”。高音附管与伴音(重音效果)附管可根据需要、演奏习惯,安装在主管的两侧,或右边或左边。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八度和弦葫芦丝(一)、(二)、(三)、(四)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原葫芦丝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第一种高音附管葫芦丝是由主管11及左侧附管(也称伴音附管)12和右侧附管(也称高音附管)13组成的。主管11顶端原设有一片簧片14,主管11原设七个孔,自下而上依次为低音6、7,中音1、2、3、5、6;左侧附管即伴音附管12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16,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图中未表示出来);右侧附管即高音附管13顶部新增设一至三片簧片17(另二片簧片图中未表示出来),高音附管自下而上正面新增设一至二个孔中音7、高音1,反面新增设二个孔高音2、高音3。
图2,第二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11,左侧附管A(也称左高音附管)18、左侧附管B(也称伴音附管)12,右侧附管(也称右高音附管)13组成的。主管11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14;主管11上设有九个孔,其中原设的七个孔为出音孔,新增设二个孔为消音孔;主管11原设的七个孔,自下而上依次为低音6、7,中音1、2、3、5、6;新增设二个消音孔在主管11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处,分别为正面消音孔15、反面消音孔20。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13顶部新增装高音A簧片一至三片17,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正面新增一至二个孔,出中音7和高音1音;左侧附管A即左高音附管18顶部新增装高音C簧片19,在其反面新增设两个孔,出高音2和高音3。左侧附管B12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16(图中未表示出来)。
图3,第三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11、左侧附管(也称左高音附管)18和右侧附管(也称右高音附管)13组成。主管11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14;主管11上设有九个孔,其中原设的七个孔为出音孔,新增设二个孔为消音孔;主管11原设的七个孔,自下而上依次为低音6、7,中音1、2、3、5、6;新增设二个消音孔在主管11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处,分别为正面消音孔15、反面消音孔20。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13顶部新增装高音A调簧片一至三片17;右侧附管即右高音附管13正面新增设一至二个孔,为中音7和高音1;反面新增设二个孔,为高音2、高音3;左侧附管即左高音附管18顶部新增装一高音F调簧片一至三片19,在左侧附管即左高音附管18新增设二个孔,分别依次出高音5和高音6。此种高音附管葫芦丝也可加伴音附管。
图4,第四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11及左侧附管(也称伴音附管)12、右侧附管(也称高音附管)13组成。主管11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14;主管11上设有八个孔,其中原设的七个孔为出音孔,新增设一个孔为消音孔;主管11原设的七个孔,自下而上依次为低音6、7,中音1、2、3、5、6;新增设一个消音孔在主管11上端(中音6孔的上方)处,为反面消音孔20。这种高音附管葫芦丝新增设高音为六个,分别是中音7和高音1、2、3、5、6,这六个高音音孔只有高音2、3设在右侧附管即高音附管13的反面,其余四个音孔均设在高音附管13的正面;高音附管13顶部新增装高音A调簧片一至三片17。伴音附管12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图中未表示出来)16,伴音附管原设的一个伴音孔,仍出中音3。
以上四种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所示新增的高音附管上的高音音孔的各个位置,以实际制作中的音孔位置为准,不必拘泥于图中所画的位置。
图5,是原葫芦丝结构。由主管11及左侧附管12、右侧附管13组成。主管11顶部设有一片簧片14;主管11上设有七个出音孔,自下而上依次为低音6、7孔,中音1、2、3、5、6孔。左侧附管12上设有一个孔,出中音3,其顶部设有一片伴音簧片16。右侧附管13无簧片,无音孔。
Claims (4)
1一种高音附管葫芦丝,该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主管上原设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主管原样无变化;左侧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左侧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右侧附管顶部新设一至三片同音簧片,管体自下而上正面设有一至二个孔可吹奏出中音7、高音1,右侧附管反面设有二个孔可吹奏出另两个高音2、3。
2一种高音附管葫芦丝,该葫芦丝由主管及两个左侧附管即左侧附管A、左侧附管B和一个右侧附管组成;主管上设有九个孔,原七个孔为出音孔;右侧附管原无簧片,无出音孔;原葫芦丝无左侧附管A;左侧附管B也称伴音附管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上新增二个孔为消音孔,二个消音孔在主管上端即中音6孔的上方的正面和反面处;右侧附管顶部新装有高音簧片,右侧附管新设二个孔分别为中音7、高音1;左侧附管A顶部新装高音簧片,反面亦新设两个孔,吹奏时出另两个高音2、3;左侧附管B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右侧附管和左侧附管A二者的位置可调换。
3一种高音附管葫芦丝,该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高音附管组成;主管上设有九个孔,其中原七个孔为出音孔;原葫芦丝无左右侧高音附管,该高音附管葫芦丝去掉了原葫芦丝的伴音附管;其特征在于:主管上新增二个孔为消音孔,消音孔设在主管上端即中音6孔上方的正面和反面处;右侧附管顶部新装有高音簧片,新设四个孔,出中音7和高音1、2、3;左侧附管顶部新装有高音簧片,新设二个孔,出高音5、6。
4一种高音附管葫芦丝,该种高音附管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主管上设有八个孔,其中原七个孔为出音孔;右侧附管原无簧片及出音孔;左侧附管即伴音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新增一个孔为消音孔,消音孔设在主管上端即中音6孔上方的反面处;右侧附管新增的六个出音孔,分别出中音7和高音1、2、3、5、6,这六个高音音孔只有高音2、3设在右侧附管的反面,其余四个音孔均设在右侧附管的正面;吹奏这六个高音时,须开启消音孔键,同时按欲吹奏音的连体盖音键;左侧附管即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313227U CN201369158Y (zh) | 2008-12-03 | 2008-12-03 | 高音附管葫芦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313227U CN201369158Y (zh) | 2008-12-03 | 2008-12-03 | 高音附管葫芦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69158Y true CN201369158Y (zh) | 2009-12-23 |
Family
ID=4148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23132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9158Y (zh) | 2008-12-03 | 2008-12-03 | 高音附管葫芦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69158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0399A (zh) * | 2013-08-05 | 2013-11-13 | 王勇武 | 内外转换葫芦丝 |
CN104347053A (zh) * | 2013-08-05 | 2015-02-11 | 王勇武 | 内外转换葫芦丝 |
-
2008
- 2008-12-03 CN CNU2008202313227U patent/CN2013691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0399A (zh) * | 2013-08-05 | 2013-11-13 | 王勇武 | 内外转换葫芦丝 |
CN104347053A (zh) * | 2013-08-05 | 2015-02-11 | 王勇武 | 内外转换葫芦丝 |
CN104347053B (zh) * | 2013-08-05 | 2019-01-08 | 王勇武 | 内外转换葫芦丝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00824B (zh) | 数码乐队弹奏法 | |
CN201369158Y (zh) | 高音附管葫芦丝 | |
CN202110810U (zh) | 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 | |
CN201262822Y (zh) | 高八度和弦葫芦丝 | |
CN201051377Y (zh) | 不加键增音葫芦丝 | |
CN2727899Y (zh) | 分合葫芦丝 | |
CN201600882U (zh) | 49音键盘芦笙筒 | |
Hooper | Reaching higher: Finnissy's" Greatest hits of all time" as the impetus for innovation | |
CN206946919U (zh) | 一种民族管乐器的半音按键装置 | |
CN217788014U (zh) | 一种十孔半音阶口琴 | |
CN205069092U (zh) | 一种足琴 | |
CN204390707U (zh) | 内外转换葫芦丝 | |
CN211455271U (zh) | 一种九孔笛 | |
CN208422377U (zh) | 手风琴 | |
CN2567721Y (zh) | 一指合音笙的按孔和键子排列结构 | |
CN214796731U (zh) | 一种便于模仿苏格兰风笛音效的吉他拨片 | |
CN2030742U (zh) | 笙管琴 | |
CN107154249A (zh) | 一种可变换音阶的琴头 | |
CN2190816Y (zh) | 电子琴指形键盘 | |
CN2924713Y (zh) | 三合一大三角钢琴 | |
CN115798436A (zh) | 多曲调管乐乐器 | |
CN201048035Y (zh) | 带有和弦音孔副管的葫芦丝 | |
CN207752756U (zh) | 一种全紫陶葫芦丝 | |
CN2583765Y (zh) | 电声、簧片两用手风琴 | |
CN2785089Y (zh) | 改进型半音阶口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