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4039Y -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64039Y
CN201364039Y CNU2009200015656U CN200920001565U CN201364039Y CN 201364039 Y CN201364039 Y CN 201364039Y CN U2009200015656 U CNU2009200015656 U CN U2009200015656U CN 200920001565 U CN200920001565 U CN 200920001565U CN 201364039 Y CN201364039 Y CN 2013640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roll
cooling
water
groove
cool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015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J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J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J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J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0015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640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640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640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尤指一种包含设有两台以上的冷却循环装置的冷却塔,在相邻的二冷却循环装置的散水槽之间是架设一平卧状的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的两端是贯穿所述的二冷水槽的槽壁,使相邻的两个散水槽呈连通状态,使各散水槽内的水量为相等,进而使由各散水盘所洒出的热水为均匀分布。

Description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含设有两台以上的冷却循环装置的冷却塔,其主要在使各冷却循环装置的散水槽的水位相等,进而致使散水量均匀分布,以提高冷却效果。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气冷方式将热水冷却成冷水。请参阅图1、图2。冷却塔是沿管路10将热水送至冷却塔的上端,经由散水盘11作多点喷出成较大面积后,向下流动。塔顶的风扇(图上未示出)将热空气向上排出塔外,而塔外的冷空气由散热装置12的孔隙向塔内流动。向下流动的热水与向内流动的冷空气在接触时进行热交换,使水温降低成冷水,空气升温为热空气后,由塔顶的风扇送出塔外。而冷却塔内的冷水收集装置,可是将冷水收集,而可做重复循环使用。
请参阅图2、图3。上述散水槽11的设置作用是将热水由均匀分布的散水孔13向下流,并由散水孔13下方所设置的散水头14,将热水向四面八方洒开来,使热水可均匀分布,以提高热交换效益。
基于成本考虑,市面上所使用的冷却塔采用连台设计,即将两台以上的冷却循环装置拼组在一起使用,如此可节省设置机台的空间,也可节省风扇机构的数量,以及管线的配装。例如:每两台冷却循环装置共用一台风扇机构。
每一台冷却循环装置1都各自包含设置有散水槽11、散热装置12、冷水收集装置15。当热水管10将热水分别送入两台冷却循环装置1的散水槽11内时,因受到不同压力的影响,造成送入两台散水槽11内水量(水位高度)不同,使得冷却塔内的热水在两个散水槽11内的水量分布不均,直接影响热水与冷空气的热交换效果。为了避免送入两台散水槽11、11内的热水水量不均,可在输送管路上安装流量控制阀16。如此会增加成本,也会增加工程验收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包含设有两台以上的冷却循环装置的冷却塔,其主要要运用连通管原理,使各冷却循环装置的散水槽的水位相等,而达到散水量均匀份布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其包含设置有至少两台的冷却循环装置,所述的各冷却循环装置为左、右拼合设置;各冷却循环装置设置有各自独立散水槽,所述的散水槽的下方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左、右相邻的冷却循环装置上的散水槽之间,架设有至少一条的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的两个散水槽的槽壁,使所述的两个散水槽呈连通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的两个散水槽内的热水水位相等。由于所述的各散水槽的尺寸、形状都相同,故水位相等的两个散水槽,其水量也为相等。其进一步地可使各散水槽所洒出的水量为相等,且均匀分布,以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冷却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散水盘的外观图
图3为现有散水盘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循环装置;2-冷却循环装置;3-冷却循环装置;10-管路 11-散水盘;12-散热装置 13-散水孔;14-散水头 15-冷水收集装置;16-流量控制阀;20-散水盘 21-散水孔;22-散水头;30-散热装置;40-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冷却塔内两台冷却循环装置的散水盘容易发生水量不均,影响冷却效果的情形,乃提供一种不须设置流量控制阀就能令两台冷却循环装置的散水盘水位相等的本实用发明内容。兹配合图面,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与使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尤指一种包含设有两台以上的冷却循环装置2、3的冷却塔。也即所述的冷却塔包含至少两台拼组在一起使用的冷却循环装置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塔内是包含设置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所述的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都各自包含设置有散水槽20、20、散热装置30、30、冷水收集装置(图上未示出)。热水是凭借输送管路(图上未示出)送到所述的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的散水盘20、20内。
前述左、右相邻的散水槽20、20之间架设有一连通管40,所述的连通管40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的两个散水槽20、20的槽壁,使所述的两个散水槽20、20呈连通状态。当一散水槽20内的水位超过另一散水槽20内的水位时,水位高的散水槽20内的热水会沿所述的连通管40流入水位较低的散水槽20内,使两个散水槽20、20内的热水水位相等。由于所述的各散水槽20、20的尺寸、形状都相同,故水位相等的两个散水槽20、20,其水量也为相等。
所述的散水盘2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水孔21,所述的散水孔21的下方设置有散水头22。当热水由所述的各散水孔21向下流时,为第一段散水作用。当所述的热水的向下流动的经过所述的散水头22而将热水洒向四面八方时,为第二段散水作用。故所述的散水盘20能将热水均匀洒向所述的散热装置30,使热水在所述的散热装置30内也是均匀分布。
前述的散热装置30,是由若干散热片(图上未示出),为现有知识与技术。当冷却塔的风扇装置作动时,机体外的空气会快速地延散热装置30中各散热片的缝隙进入机体内。由于空气快速流动而形成较低温的冷空气。由所述的散水盘20向下流出的热水,与所述的冷空气产生热交换后,而使热水降低温度而成冷水。
凭借前述连通管40的设置,可使所述的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的散水盘20、20内的水位(水量)相等。则在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的散热装置30、30内的水量也相等,以至于能发挥相等或接近相等的热交换效果,使整台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提高。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塔散水盘连通结构,是运用连通管40设计,使左、右相邻的两个散水槽20、20内的水位相等,进一步的使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同等的被运用,以提高冷却效果。又,本装置不需使用流量控制阀,就能使左、右相邻的两个散水槽内20、30的水位相等,可节省成本;在工程验收上,更能以目视方式确定两台冷却循环装置2、3都可被充分运用,完成验收。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更合理、更实用的设计。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其包含设置有至少两台的冷却循环装置,所述的各冷却循环装置为左、右拼合设置;各冷却循环装置设置有各自独立散水槽,所述的散水槽的下方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左、右相邻的冷却循环装置上的散水槽之间,架设有至少一条的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的两个散水槽的槽壁,使所述的两个散水槽呈连通状态。
CNU2009200015656U 2009-01-19 2009-01-19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640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15656U CN201364039Y (zh) 2009-01-19 2009-01-19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15656U CN201364039Y (zh) 2009-01-19 2009-01-19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64039Y true CN201364039Y (zh) 2009-12-16

Family

ID=4147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01565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64039Y (zh) 2009-01-19 2009-01-19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6403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372A (zh) * 2013-05-31 2013-08-07 无锡禹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式闭式冷却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372A (zh) * 2013-05-31 2013-08-07 无锡禹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式闭式冷却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016B (zh) 一种可提高热水出水率的储水式热水器
CN106091728A (zh) 具有复合结构的梯级降温冷却水制备冷却塔
CN201364039Y (zh) 冷却塔的散水槽连通结构
CN206019394U (zh) 水冷降温与风冷降温结合的梯级降温冷却水制备冷却塔
CN204987929U (zh) 一种气水换热装置
CN101168968B (zh) 多腔体承压式储热水箱
CN207050055U (zh) 一种建筑专用循环式热水采暖系统
CN209857687U (zh) 能耗低且可随时进行化冰处理的冷却塔
CN203629425U (zh) 应用于立管套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三维布水器
CN203323391U (zh) 一种热水器水循环系统
CN102116583A (zh) 一种硫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01110133Y (zh) 一种双空心抽油杆
CN201917235U (zh) 一种硫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05482459U (zh) 高效热交换系统
CN100523627C (zh) 供暖运行中双向混水并能调节混水比例的单导流板混水器
CN204438510U (zh) 一种水循环工质的热泵热水器
CN203501491U (zh) 一种储水式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
CN201930774U (zh) 油脂高压水解自循环装置
CN203595165U (zh) 燃气供热机组
CN208333219U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带导流装置换热器
CN202182656U (zh) 蒸汽分布器
CN207751358U (zh) 回收供暖系统
CN204923572U (zh) 寒区地温能正循环高效换热器
CN209893668U (zh) 一种速热节能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205352119U (zh) 一种立式顺喷水-气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