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2875Y - 光源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2875Y
CN201352875Y CNU200920129518XU CN200920129518U CN201352875Y CN 201352875 Y CN201352875 Y CN 201352875Y CN U200920129518X U CNU200920129518X U CN U200920129518XU CN 200920129518 U CN200920129518 U CN 200920129518U CN 201352875 Y CN201352875 Y CN 20135287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ignal
drive device
isolating
secondar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1295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鹏
甘吉文
洪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Guolian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Guolian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Guolian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1295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287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287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287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光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源,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与谐振平衡电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一交流信号。两个隔离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并行连接,且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相连,其次级绕组串行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交流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并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谐振平衡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次级绕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交流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源驱动装置由于采用两个隔离变压器而具有较小的体积。

Description

光源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屏光源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s)或者外部电极荧光灯(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s,EEFLs)用作平面显示装置LCD模块的背光源,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面板等。在LCD模块中,通常会先通过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将直流转换为交流,再通过换流变压器(Converter Tranformer)将交流变压,然后通过逆变变压器(Inverter Transformer)供电给灯管。
在现有的光源驱动装置中,一般采用传统式换流变压器来实现隔离与升压。然而,传统式换流变压器往往因绕线多而导致厚度大,不易做到小型化的需求。比如,常见的32寸逆变变压器厚度为9毫米,而常见的换流变压器则达20毫米或25毫米。同时,当显示装置的尺寸增加时,灯管的电压也随之增加,这时,逆变变压器的圈比也要相应增加。增加的圈比会造成逆变变压器的铜损增加,效率下降。而且,若现有线槽无法绕下所有匝数,则需加大逆变变压器,不利于产品小型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源驱动装置,其具有较小的体积。
一种光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源,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与谐振平衡电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一交流信号。两个隔离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并行连接,且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相连,其次级绕组串行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交流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并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谐振平衡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次级绕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交流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
一种光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源,包括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与谐振平衡电路。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均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一交流信号。两个隔离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一一连接,次级绕组串行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交流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并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谐振平衡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交流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
本创作所提供的光源驱动装置采用了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并将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的初级侧并行连接,次级侧串联,这种方式使得单个隔离变压器的匝数减小,从而减小了其厚度,进而使得本创作所提供的光源驱动装置具有更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源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光源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光源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光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源30。本实施方式中,光源30包括多个灯管32、34、...、36、38,如灯管1、灯管2一直到灯管N-1、灯管N,其中,N为灯管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驱动装置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谐振平衡电路20。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以隔离变压器T1与T2为例来说明。
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用于将接收的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一交流信号Vp。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输出的第一交流信号Vp为方波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可以为全桥式架构(Full-Bridge)、半桥式架构(Half-Bridge)、推挽式架构(Push-Pull)或是自激式(Royer)架构。
隔离变压器T1、T2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相连,用于隔离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所输出的第一交流信号Vp中的直流成分,并将第一交流信号Vp升压为第二交流信号Vs。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初级绕组并行连接且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相连,次级绕组串行连接且与谐振平衡电路20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变压器T1与T2包括换流变压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输出可调整。隔离变压器T1与T2将交流电源与谐振平衡电路20及光源30隔离开来,使得光源30及驱动光源30的谐振平衡电路20处于安全状态,以符合安规规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变压器T1与T2因为次级绕组串行连接,所以还具有升压的功能。
谐振平衡电路20连接于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次级绕组之间,用于将隔离变压器T1与T2所输出的第二交流信号Vs转换为可驱动光源30的第三交流信号Vlamp,并平衡流经光源30的多个灯管32、34、...、36、38的电流。本实施方式中,谐振平衡电路20所输出的第三交流信号Vlamp经整流后为弦波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谐振平衡电路20包括多个逆变变压器22、...、24。逆变变压器22、...、24的初级绕组与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次级绕组串行连接,其次级绕组与灯管32、34、...、36、38连接,输出可驱动光源30的电信号至灯管32、34、...、36、38。一般在灯管尺寸较长时,会需要较高的灯管电压,因此就要增加谐振平衡电路20中的逆变变压器22、...、24的匝数比,匝数比高,则铜线损失与产生的温度也高。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次级绕组串行连接,可使得谐振平衡电路20中的逆变变压器22、...、24的初级绕组电压提高,因而不用增加逆变变压器22、...、24的匝数比亦可达到灯管电压增加的目的。同时,逆变变压器22、...、24可以做成固定的匝数比,从而,不同的灯管只需要调整隔离变压器T1与T2次级绕组之电压(Vs),就能得到所需的电压。这样的设计使得谐振平衡电路20易于设计与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驱动装置还包括调光电路40。调光电路40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电性相连,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光信号与光源回馈电流来控制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的输出以调整流经光源30的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光源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T1与T2,使得输入每一个隔离变压器的电流变小,进而减小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厚度与铜损,达到减小光源驱动装置的体积的效果。同时,隔离变压器T1与T2的次级侧串行联接,使得更加容易提高第二交流信号Vs,并使得输入逆变变压器22、...、24的电压变小,从而使得所使用的逆变变压器22、...、24的耐压更小,更容易制造。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光源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与图1实施的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光源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12,分别与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T1、T2的初级侧一一相连。具体而言,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与隔离变压器T1的初级侧相连,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2与隔离变压器T2的初级侧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光源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12,使得可以在采用光源30的显示装置增加尺寸时,即增加灯管个数时,不需大幅增加逆变变压器22、...、24的圈比,从而更利于逆变变压器22、...、24的设计与制作。

Claims (6)

1.一种光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装置包括:
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一交流信号;
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其初级绕组并行连接,且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相连,其次级绕组串行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交流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并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及
谐振平衡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次级绕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交流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平衡电路包括多个逆变变压器,其初级绕组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绕组串行连接,其次级绕组输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装置还包括:
调光电路,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光信号与光源回馈电流来控制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出以调整所述光源的电流。
4.一种光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一交流信号;
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其初级绕组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一一连接,次级绕组串行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交流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并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及
谐振平衡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交流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平衡电路包括多个逆变变压器,其初级绕组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绕组串行连接,其次级绕组输出可驱动所述光源的电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装置还包括:
调光电路,与所述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光信号与光源回馈电流来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出以调整所述光源的电流。
CNU200920129518XU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287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29518XU CN201352875Y (zh)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29518XU CN201352875Y (zh)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2875Y true CN201352875Y (zh) 2009-11-25

Family

ID=4137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12951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2875Y (zh)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287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571B (zh) Led驱动电路
US7291987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s
CN101163361A (zh) 光源驱动装置
CN201369868Y (zh) 光源驱动装置
US7825606B2 (en) Fluorescent lamp driver power
CN1886021B (zh) 多灯管驱动系统
CN101404201B (zh) 电源装置及其变压器
CN101409970B (zh) 多个负载的驱动电路、方法及背光系统
CN101583228B (zh) 灯管控制系统
CN101568219A (zh) 光源驱动装置
CN101814843A (zh) 电源系统
CN201718092U (zh) 利用均匀交流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点灯装置
CN201352875Y (zh) 光源驱动装置
CN100435247C (zh) 电源装置
CN201001089Y (zh) 一种电源装置
CN201383895Y (zh) 电源供应装置
US7696704B2 (en) Discharge lamp driv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697455A (zh) 一种led电子显示屏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201256475Y (zh) 多灯管驱动电路
TWM360424U (en) Light source driving device
CN101287320A (zh) 光源驱动装置
CN202145377U (zh) 一种压电变压器驱动电路
CN102271438A (zh) 利用均匀交流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点灯装置
CN201117418Y (zh) 一种换流器一推三变压器
TW200820830A (en) Light source module driv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