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2349Y - 电子信息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信息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2349Y
CN201352349Y CNU2008202234988U CN200820223498U CN201352349Y CN 201352349 Y CN201352349 Y CN 201352349Y CN U2008202234988 U CNU2008202234988 U CN U2008202234988U CN 200820223498 U CN200820223498 U CN 200820223498U CN 201352349 Y CN201352349 Y CN 20135234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generating
generating circuit
random series
series sig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234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XIN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XIN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XI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XIN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2234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234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234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234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信息保护器,包括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器;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宽带调制器、与宽带调制器连接的宽带放大器和与宽带放大器连接的功放器;四路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合路后与发射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保护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

Description

电子信息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要对电磁辐射信号进行保护的电子信息保护器。
背景技术
国外计算机应用比较早,计算机设备的辐射问题早已有研究,在1967年的计算机年会上美国科学家韦尔博士发表了阐述计算机系统脆弱性的论文,总结了计算机四个方面的脆弱性,即:处理器的辐射;通信线路的辐射;转换设备的辐射;输出设备的辐射。这是最早发表的研究计算机辐射安全的论文,但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83年,瑞典的一位科学家发表了壹本名叫《泄密的计算机》的小册子,其中再次提到计算机的辐射泄漏问题。1985年,荷兰学者艾克在第三届计算机通信安全防护大会上,公开发表了他的有关计算机视频显示单元电磁辐射的研究报告,同时在现场作了用一台黑白电视机接收计算机辐射泄漏信号的演示。他的报告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人们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据有关报道,国外已研制出能在一公里之外接收还原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的设备,这种信息泄露的途径使敌对者能及时、准确、广泛、连续而且有较强的电磁辐射。任何一台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计算机也不例外。计算机设备,包括主机,磁盘机,磁带机,终端机,打印机等所有设备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超成信息泄露,如主机中各种数字电路电流泄漏,显示器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键盘开关机引起的电磁泄漏,打印机的低频泄漏等。计算机信息泄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处理的信息会通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称为辐射发射;二是这中含有信息的电磁波也可以经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导体传送和辐射出去,称为传导发射。由于由信息辐射造成泄漏所提供的情报比用其他获取情报的方法更为及时,准确,广泛,连续且隐蔽,所以,国外的情报机构早在80年代初期就把接收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作为窃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计算机设备信息辐射防护技术已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信息泄漏的特性,目前,计算机各部分中的信号形式主要是二进制数字信号。在主机内部的各单元电路板,连续线,控制板和显示终端,打印机等输出设备,以及各机箱之间的连线中,都是这种信号,尽管这种信号本身是视频脉冲形式的,但是它含有丰富的谐波,它们的视频扩展到VHF,UHF等很高的频段,辐射能力很强,完全可能向周围空间辐射出相当强的电磁场,对于辐射发射的泄漏信息能够用天线来接受。另一方面,在数据线,打印机驱动信号线,电源线中存在着信号电流成分。它们的频率较低,辐射能力弱,但它们可以隐蔽地获取情报。
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问题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要防止这些信息在空中传播,必须采取防护和抑制电磁辐射泄密的专门技术措施,这方面的技术措施有:干扰技术(干扰机)、屏蔽技术(屏蔽室)和Tempest技术(低辐射机)。计算机是靠高频脉冲电路工作的,由于电磁场的变化,必然要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把计算机中的信息带出去,只要具有相应的接受设备,就可以将电磁波接收,从中窃的秘密的信息。据国外实验,在1000米以外能接收和还原计算机显示终端的信息,而且看得很清晰。微机工作时,在开阔地带距其100米外,用监听设备就能收到辐射信号。计算机电磁辐射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和外部设备等部分产生的辐射,频率一般在10兆赫到1000兆赫范围内,这种电磁波可以用相应频段的接收机接收,但其所载信息解读起来比较复杂;第二类是由计算机终端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辐射出的视频电磁波,其频率一般在6.5兆赫以下。对这种电磁波,在有效距离内,可用普通电视机或相同型号的计算机直接接收。接收或解读计算机辐射的电磁波,已成为国外情报部门的一项常用窃密技术,并已达到很高水平。
按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电磁场的空间某处有电荷的加速运动或电流随时间变化所引起的扰动就会向四周传播,信息设备内部的电流变化都会产生电磁场的发射,如果该电磁发射是携带涉密明文信息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被称为电磁泄漏发射,这种发射可以被接收并还原。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脉冲视频信号以其丰富的高次谐波能够扩展在10MHz-1GHz或更高的频段内;而其他一些信息交换设备也同样可通过各传输线路中的信号电流产生高频谐波。在常见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信号线、电源线、接地线等线路中,通过辐射和传导泄露的视频信号的辐射波,分布在16--400MHz频段范围内。信息交换设备通过传输线路的信号电流产生的高频谐波则在较低频段通过传导磁场在电缆接头部分和电网线上产生天线效应的辐射,信号的高频分量还会通过分布电容的耦合,构成一个沿电源线路传导形成一个距离长、传导辐射场较强的传导-辐射型的泄漏信号。在几百米左右的距离内,通过频谱分析技术的计算机处理,这些视频信号及数据交换信号的辐射波和传导波都可以经过空间接收放大、线路钳流提取的方式被解密、解码还原为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多年来频谱分析技术常常被有些国家用来截获窃取另一方的机密,作为破坏和攻击对方的重要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信息保护器。本实用新型产生抗还原性强的随机序列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宽带调制和宽带放大处理,产生出有效的宽频谱干扰辐射频谱,使电磁辐射信号被扰乱,起到乱数加密的效果,使接收方接收到电磁辐射信号也无法解调出信号所携带的真实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信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所述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器;所述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宽带调制器、与宽带调制器连接的宽带放大器和与宽带放大器连接的功放器;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合路后与发射天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滤波器和与滤波器连接的模数转换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密码序列产生器采用高强度的密码算法,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并行产生四路随机序列信号,四路随机序列信号分别采用了四个不同的基准时钟,两路随机信号经信号放大处理,利用其广谱辐射的谐波对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进行干扰;另两路随机信号经宽频调制和能量放大,确保对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有效地防护,四路信号经合路由宽带等角螺旋天线辐射出去,从而有效地达到保护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子信息保护器,包括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所述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器;所述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宽带调制器、与宽带调制器连接的宽带放大器和与宽带放大器连接的未级功放器;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四路合路后与发射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滤波器和与滤波器连接的模数转换器。即电源输入采用了EMI电源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原信号,是一种随机数字信号,向空间有效辐射出去的干扰信号,并不是该数字信号本身,而是其广谱辐射的谐波。利用这种模拟数字信号的特点,对这种随机码(数字)信号进行有效的宽频谱谐波辐射,且谐波辐射的频谱分布规律与实际桌面信息的谐波辐射频谱分布规律一致,产生出有效的干扰辐射频谱。其中采用宽带调制和宽带放大,产生出具备一定能量的10MHz---2000MHz的随机序列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密码序列产生器采用高强度的密码算法,并行产生四路随机序列信号,四路随机序列信号分别采用了四个不同的基准时钟,两路随机信号经信号放大处理,利用其广谱辐射的谐波对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进行干扰,另两路随机信号经宽频调制和能量放大,确保对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有效地防护,四路信号经合路由宽带等角螺旋天线辐射出去,从而有效地达到保护空间泄漏的有用电磁信息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根据以上所述内容,还可以作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思想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上的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 一种电子信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所述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器;所述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包括基准时钟、与基准时钟连接的密码序列产生器、与密码序列产生器连接的宽带调制器、与宽带调制器连接的宽带放大器和与宽带放大器连接的功放器;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A、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B、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C和随机序列信号产生电路D合路后与发射天线连接。
CNU2008202234988U 2008-12-18 2008-12-18 电子信息保护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234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34988U CN201352349Y (zh) 2008-12-18 2008-12-18 电子信息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34988U CN201352349Y (zh) 2008-12-18 2008-12-18 电子信息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2349Y true CN201352349Y (zh) 2009-11-25

Family

ID=4137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2349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2349Y (zh) 2008-12-18 2008-12-18 电子信息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234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7964A (zh) * 2017-09-07 2018-01-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随机序列干扰和门电路路径约束的电磁信息隐藏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7964A (zh) * 2017-09-07 2018-01-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随机序列干扰和门电路路径约束的电磁信息隐藏方法
CN107577964B (zh) * 2017-09-07 2019-12-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随机序列干扰和门电路路径约束的电磁信息隐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mulders The threat of information theft by rece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RS-232 cables
Li et a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ediction method under the multifrequency in-band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Choi et al. Tempest comeback: A realistic audio eavesdropping threat on mixed-signal socs
CN105306162A (zh) 一种混频的录音屏蔽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5323031A (zh) 基于电磁干扰攻击的防窃听装置
Hayashi State-of-the-art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security
CN201352349Y (zh) 电子信息保护器
CN201352350Y (zh) 计算机信息干扰器
CN110224722A (zh) 一种plc通信阻断设备及方法
CN203071948U (zh) 一种远程控制增强型全频段考场无线信号屏蔽器
Jia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on UAV communication link
Hayashi et al. Non-invasive trigger-free fault injec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N205666914U (zh) 计算机视频干扰器
W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mpromising electromagnetic emanations from digital signals
CN202818288U (zh) 电力线信息防泄密阻断装置
Pande Ultra wide band (UWB) system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Auddy et al. Tempest: Magnitude of threat and mitigation techniques
CN207318726U (zh) 一种北斗卫星导航设备抗干扰性能测试系统
RU2474966C1 (ru) Способ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защиты случайной антенны
CN204425892U (zh) 电磁屏蔽体及其防止操作单元电磁信息泄漏发射专用模盒
CN205754367U (zh) 一种录音屏蔽器
CN109188110A (zh) 一种车载移动监控设备
CN203661083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无线信号屏蔽系统
DE10056192A1 (de) Überlagerungssender zum Schutz gegen den Empfang und die Dekodierung kompromittierender Emissionen von Personalcomputern und deren Monitoren
Ahsan et al. A countermeasure for compromising electromagnetic emanations of wired keyboar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