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3143Y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23143Y
CN201323143Y CNU2008203026291U CN200820302629U CN201323143Y CN 201323143 Y CN201323143 Y CN 201323143Y CN U2008203026291 U CNU2008203026291 U CN U2008203026291U CN 200820302629 U CN200820302629 U CN 200820302629U CN 201323143 Y CN201323143 Y CN 2013231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tact
contact site
switch
static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3026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标
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3026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231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231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231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形,该绝缘本体包括侧壁及底壁,该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个收容腔;分离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第一静端子、第二静端子;大致呈“U”型的可动触片,包括与该第一静端子常时接触的一对第一接触部、可与第二静端子接触或分离的一对第二接触部、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连接一对第一接触部的横臂;按压元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位于可动触片之上,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底壁上相邻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向该收容腔内凸设有限制该可动触片转动的限位块,且位于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有一防呆块。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式开关。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按压式开关,其包括绝缘本体,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形,该绝缘本体包括侧壁、底壁及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收容腔;分离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第一静端子、第二静端子;大致呈“U”型的可动触片,包括与该第一静端子常时接触的一对第一接触部、可与第二静端子接触或分离的一对第二接触部、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连接一对第一接触部的横臂,该弹性臂和横臂大致呈弧形,该弹性臂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收容空间,该横臂开口方向朝向侧壁;按压元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位于可动触片之上。此开关的可动触片呈“U”型,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呈对出现;第一静端子与第二静端子呈镜相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底壁中,在安装放置可动触片的时候,只能是一对第一接触部只与第一静端子或第二静端子接触,或者一对第二接触部只与第一静端子或第二静端子接触。而在实际装配中,由于错装,出现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同时与第一、第二静端子接触,形成电性通路的现象,使开关失去效能;或者,在装配的时候,能保持一对第一接触部只与第一静端子或第二静端子接触,或者一对第二接触部只与第一静端子或第二静端子接触,但在应用的时候,因翻动开关,或是按压元件的转动而带动可动触片的转动,而也出现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同时与第一、第二静端子接触,形成电性通路的现象,使开关失去效能。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开关来解决因可动触片的错装或是在绝缘本体中转动而形成电性通路而致使开关失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动触片的错装或是在绝缘本体中转动而形成电性通路而致使开关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形,该绝缘本体包括侧壁及底壁,该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个收容腔;分离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第一静端子、第二静端子;大致呈“U”型的可动触片,包括与该第一静端子常时接触的一对第一接触部、可与第二静端子接触或分离的一对第二接触部、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连接一对第一接触部的横臂;按压元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位于可动触片之上,其中,绝缘本体的底壁上相邻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向该收容腔内凸设有限制该可动触片转动的限位块,且位于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有一防呆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开关位于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有一防呆块,在组装时,可以防止弹性臂装于限位块与侧壁之间而出现一对第一接触部分别与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同时连接;再者,底壁上向收容腔内凸设有限位块限制可动触片的转动,故本实用新型开关能有效的解决可动触片的错装或是在绝缘本体中转动而形成电性通路而致使开关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可动触片装入绝缘本体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绝缘本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到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关100,其包绝缘本体1、组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静端子3、第二静端子4、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可动触片5、组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按压元件2以及收容绝缘本体1内位于按压元件2与可动触片5之间的弹性元件6。
特别参照图4及图5所示,绝缘本体1,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形,侧壁11和底壁12共同围成一个收容腔10,绝缘本体1的底壁12上向收容腔10内且分离于侧壁11凸设有限制可动触片5转动的一对第一限位块120及一对第二限位块122,位于第一静端子3、第二静端子4之上的第一限位块120与绝缘本体1的侧壁11之间有一防呆块121连接,且防呆块121位于一对第一接触部50之间,防呆块121可预防可动触片5的错装。
第一静端子3、第二静端子4镜像且分离组装于绝缘本体1内,第一静端子3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固持部30,由该第一固持部30向两侧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及由该第一连接部31的两端部向第一固持部30方向延伸的第一接点32;第二静端子4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二固持部40,由该第二固持部40向两侧延伸的第二连接部41及由该第二连接部41的两端部向第二固持部40方向延伸的第二接点42。第一接点32、第二接点42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壁12,裸露于收容腔10。
大致呈“U”型的可动触片5,包括与第一静端子3常时接触的一对第一接触部50、可与第二静端子4接触或分离的一对第二接触部53、一对第一接触部50、连接一对第二接触部53的弹性臂521及连接一对第一接触部50的横臂520,弹性臂521和横臂520大致呈弧形,弹性臂521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收容腔10,横臂520开口方向朝向侧壁11。弹性臂521组装于第二限位块122与侧壁11之间;横臂520组装于第一限位块120远离侧壁11的一侧。第一接触部50与第二接触部5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接触部50与该第一接点32常时接触,第二接触部53可与该第二接点42接触或分离。
弹性元件6,大致呈圆台形,为橡胶材质,可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收容于收容腔10内,其一端抵压于可动触片5的横臂520上,使可动触片5的第一接触部50常时与第一静端子3的第一接点32接触;另一端抵接在按压元件2上。
按压元件2,为塑胶绝缘材质,不可弹性形变,组装于绝缘本体1内,其包括与弹性元件6相抵接的接触面20,以及在该接触面20上设有对应第一接点32及第二接点42向可动触片5延伸有可与该可动触片5接触或分离的凸台21。
组装时,第一静端子3、第二静端子4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中,将可动触片5放置在绝缘本体5相应的位置,使弹性臂521组装于第二限位块122与侧壁11之间,横臂520组装于第一限位块120远离侧壁11的一侧(如图4所示),第一、第二限位块120、122限制可动触片5在绝缘本体1中转动,防呆块121预防可动触片5的装置方向错误;再将弹性元件6装入绝缘本体1中,且抵压在可动触片5的横臂520上,使第一接触部50与第一静端子3常时接触;最后将按压元件2压在弹性元件6上,同时装入绝缘本体1中。
使用时,按压所述按压元件2向该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移动,按压元件2的凸台21抵接可动触片5的第二接触部53,推动第二接触部53至其与第二静端子4接触,第一静端子3与第二静端子4通过可动触片5电性连接导通;同时,该按压元件2抵压弹性元件6,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给按压元件2一个回复力;当不再按压该按压元件2时,该按压元件2在弹性元件6弹性形变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回至初始位置,此刻,所述第二接触部53失去该按压元件2的抵接力回至初始位置,与第二静端子4呈分离状态,第一静端子3与第二静端子4电性连接断开。本实用新型开关100利用按压元件2上的凸台21按压可动触5,弹性元件6作为回复装置,给可动触片5的第二接触部53按压力是直接通过手来控制其按压力大小、稳定程度及按压时间,其作用效果明显;同时,本本实用新型开关100的可动触片5上有一对第二接触部53,增加了可动触片5与第二静端子4的接触区域,若有异物落入其中之一接触区域,另一接触区域也可实现导通;再者,配合作为专门回复装置的弹性元件6,其按压手感效果更佳。

Claims (10)

1.一种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形,该绝缘本体包括侧壁及底壁,该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个收容腔;分离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第一静端子、第二静端子;大致呈“U”型的可动触片,包括与该第一静端子常时接触的一对第一接触部、可与第二静端子接触或分离的一对第二接触部、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连接一对第一接触部的横臂;按压元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内,位于可动触片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上相邻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向该收容腔内凸设有限制该可动触片转动的限位块,其中,位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有一防呆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包括位于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的第一限位块,及位于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第二限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该绝缘本体的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组装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侧壁之间;所述横臂组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侧壁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由所述可动触片分隔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和横臂大致呈弧形,该弹性臂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收容腔,该横臂开口方向朝向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位于所述可动触片与按压元件之间,该弹性元件抵压于所述可动触片的横臂上;该可动触片的弹性臂和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外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持部,由该第一固持部向两侧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及由该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部向第一固持部方向延伸的第一接点;所述第二静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固持部,由该第二固持部向两侧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及由该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部向第二固持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接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元件抵接弹性元件的一面对应该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的位置向可动触片延伸有可与该可动触片接触的凸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之上。
CNU2008203026291U 2008-11-03 2008-11-03 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31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26291U CN201323143Y (zh) 2008-11-03 2008-11-03 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26291U CN201323143Y (zh) 2008-11-03 2008-11-03 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23143Y true CN201323143Y (zh) 2009-10-07

Family

ID=41160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30262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3143Y (zh) 2008-11-03 2008-11-03 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2314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424A (zh) * 2019-07-30 2019-1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424A (zh) * 2019-07-30 2019-1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7160B (zh) 开关及电子设备
CN101039003B (zh) 插孔
CN201323143Y (zh) 开关
CN207542118U (zh) 带强制分离通用型微动开关
CN102386014A (zh) 开关及电子设备
CN102194593B (zh) 具有触觉效应的双重动作型电开关
CN108074772B (zh) 一种翘板开关
CN102426962B (zh) 一种插卡检测开关
US9106082B2 (en) Connector interface for a charger device
CN201285724Y (zh) 开关
CN202183348U (zh) 漏电保护开关的动触头组件及其触头系统
CN101740249A (zh) 按钮开关
CN203562357U (zh) 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
CN201430249Y (zh) 电连接器
CN203013540U (zh) 开关装置
CN209804512U (zh) 一种接桥转动式微动开关
CN247516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7833778B (zh) 带强制分离通用型微动开关
CN114927363B (zh) 一种防尘客车微动开关
CN209183430U (zh) 一种按压式常闭开关
CN2893894Y (zh) 电开关
CN204011182U (zh) 一种新型开关座
CN201213120Y (zh) 断路开关结构
CN201355593Y (zh) 开关
CN103578827A (zh) 盒式按钮开关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