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5937Y - 冷/热水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热水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5937Y
CN201265937Y CNU2008201894302U CN200820189430U CN201265937Y CN 201265937 Y CN201265937 Y CN 201265937Y CN U2008201894302 U CNU2008201894302 U CN U2008201894302U CN 200820189430 U CN200820189430 U CN 200820189430U CN 201265937 Y CN201265937 Y CN 20126593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d
water tank
communicated
ho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894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894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593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593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593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热水产生装置,作为空调的蒸发装置/冷凝装置接入冷媒介质循环通路中以产生冷/热水,包括至少一个水箱,各水箱之间用水管串联连通;每个水箱内置至少两个供冷媒介质流通进行散热的毛细管,同一水箱内的毛细管之间通过冷媒管并联连通,相邻两个水箱之间的冷媒管串联连通;一水箱连通水源,另一水箱连通一外置的储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多个水箱利用流水对水箱内的冷媒管进行热交换,实现了制冷/制热的可能;进一步通过使流水方向与冷媒介质循环方向相逆,可使流水水温依次迅速降低/增高,最终当流水从最后一级水箱流出后,可使水温低于室温/高于100摄氏度。

Description

冷/热水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既涉及空调设备,又涉及热水器设备的交叉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其中的热能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热水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热学定律中的“逆卡诺米循环”的原理,对空调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的技术较为繁多,在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中也较为广见。
空调的热能转换技术中,利用自来水进行热排放既能对空调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又能使自来水吸热升温,以便作为温水使用。但是,目前该领域的公知技术中缺乏全局考虑,一般仅考虑到空调热排放或者仅仅是产生热水的功能。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在使用中央空调的场合,如何有效地同时兼顾空调和热水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热泵技术由于在内部换热的结构上由于只有一个内胆即只有一个热交换器,在出高温水的情况下,由于热交换器的水温过高,冷煤介质不能顺利散热降温,必然会导至冷煤介质的温度过热,空调的压缩机会电流超载而死机。因而,尽管某些专利技术中已经述及一个可观的理论数值,但实际使用中热泵技术的水温很难超过65度,同时热泵没有可以适用的冷风,只是单一的用电来加工热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产生装置,利用空调排放的热量在较短时间内使自来水制冷/沸腾;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产生装置,作为空调的蒸发装置/冷凝装置接入冷媒介质循环通路中以产生冷/热水,包括至少一个水箱,各水箱之间用水管串联连通;每个水箱内置至少两个供冷媒介质流通进行散热的毛细管,同一水箱内的毛细管之间通过冷媒管并联连通,相邻两个水箱之间的冷媒管串联连通;一水箱连通水源,另一水箱连通一外置的储水装置。
水源所接入的水箱为冷媒介质流经的最后一个水箱,以使水箱间构成的水流方向与空调的冷媒介质流通方向相逆设置。
所述储水装置内设有水位探测器,当水位满时产生一个可识别的电信号,可供外部的其它电路识别以进一步应用。
水源所流经的最后一个水箱的出口处设有水温探头,实时产生标识温度数值的电信号。而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水流量自动调节阀,该自动调节阀与所述水温探头电性连接,以使水温探头获得的水温与水流量之间保持对应关系。
所述水管在其任意位置串接止回阀以防止水流逆向回流。
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过滤器对水流进行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多个水箱利用流水对水箱内的冷媒管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媒介质环行至水箱内时,分路进入多个毛细管,而多条毛细管能很好地与流水进行热传递,实现了制冷/制热的可能;进一步通过使流水方向与冷媒介质循环方向相逆,可使流水水温依次迅速降低/增高,最终当流水从最后一级水箱流出后,可使水温低于室温/高于100摄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产生装置的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揭示一种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本系统是在传统的空调结构的基础上的改进,包括用冷媒管连通成环路的压缩机1、冷凝装置(2,3)和蒸发装置(41,7,42,5)共三部分,冷媒介质首先在压缩机1中进行压缩,获得较高的温度,可达115摄氏度,流经冷凝装置(2,3)进行散热,散热后的冷媒介质的温度将大幅降低,继而进入蒸发装置(41,7,42,5)进行雾化吸热后,重新进入压缩机1,以此不断循环,在不同的冷媒管段完成对空气制冷和制热的功能。
该冷凝装置(2,3)包括热水产生装置2和空调传统技术中的冷凝器3,两者可择一使用或配合使用。
该热水产生装置2包括若干级水箱21,22,23,24,25和一个储水装置8,如图1中示出5级水箱21,22,23,24,25,各水箱21,22,23,24,25之间使用水管进行串联连通,处于图1最下端的水箱21与水源连通,该水源一般使用自来水源,最上端的水箱25则通过水管与储水装置8连通,储水装置8使用保温水箱,以便使水温尽量保持恒定。水流从图1最下端的水箱21进入,至图1最上端的水箱25输出至该储水装置8。
每个水箱21,22,23,24,25内部均设有四个并行的毛细管9,各毛细管9之间通过冷媒管进行并联连通,处于图1最上端的水箱25内的毛细管9通过冷媒管与压缩机1相连通,毛细管9的输出端则连通至下一级水箱24内部的毛细管9,直至图1最下端水箱21中的毛细管9中输出至所述冷凝器3。由此可见,空调冷媒介质在热水产生装置2中的流向与流水的方向是相逆的,这种相逆的结构,有助于流水从图1最下端的水箱21至最上端的水箱25依次吸热升温,而且,每水箱21,22,23,24,25内多级毛细管9的设置有助于在该水箱中迅速使水流受热,最终在图1最上端的水箱25输出时,形成高达100摄氏度的热水,使流水的温度从量变到质变,扩大热水产生装置继而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的实用范围。
为了保证流水的水质,在水源输出至图1最下端水箱21的水管中串接一过滤器61,甚至也可在图1最上端水箱25的输出水管中设置同样的过滤器(未图示)。
本系统还设置一温控装置(630,63),该温控装置包括水温探头630和水流量自动调节阀63,该水温探头630设置于图1最上端的水箱25的输出水管中,用于感知最终输出的流水的温度,并产生一个表征温度数值的电信号。该水流量自动调节阀63则串接入水源与图1最下端水箱21的连接水管中,并与该水温探头630电性连接。由此,空调系统可设定一个使流水保持恒定温度的程序,当水温探头630获得的电信号的数值升高时,则控制水流量自动调节阀63缩小孔径以使水流量减少,反之则控制水流量自动调节阀63扩大孔径以使水流量增大。
正常工作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关闭其冷凝器3,仅采用热水产生装置2工作进行散热。为了协调冷凝器3与热水产生装置2之间的工作关系,本系统还设置切换装置(11,80),该切换装置包括冷媒感温探头11和水位探头80。该冷媒感温探头11设置于图1最下端水箱21与冷凝器3的连接冷媒管中,可预设一温度数值,当其感知冷媒介质的温度达到该数值时,发送一电信号给与之连接的冷凝器3使其启动进行补偿散热工作,这种状态下,冷凝器3与热水产生装置2同时工作,对空调而言属于共同完成相当于冷凝装置(2,3)的功能。而水位探头80则置于所述储水装置8内,用于探测储水装置8内的水位,当水满时,即当水位达到该水位探头80的能感知的位置时,发送一个电信号给所述冷凝器3使其启动进行散热工作,同时发送信号给水源输出至水箱21的连接水管中的进水电磁阀62使其关闭,在这种状态下,对于空调而言,由于热水产生装置2基本上不工作,则回归了传统空调的冷凝装置(2,3)的功能;同理,当水位探头80探测到储水装置8未满时,则会关闭冷凝器3,进入制备热水同时完成冷凝程序的工作状态。
为了防止热水产生装置中水流逆向倒流的情况,在水管的任意一处可设置止回阀64。
理论上,每个水箱21,22,23,24,25内的毛细管9越多越好,形状为螺纹钢管状时能获得最大的散热面积,但是,考虑到生产成本,一般设置4至10条为佳,具体的数量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在通读本实用新型后可结合压缩机1的功率来设计。
与所述热水产生装置2同理,所述蒸发装置(41,7,42,5)包括冷水产生装置7、膨胀阀41,42以及蒸发器5,蒸发器5的功能与传统的空调相同。冷水产生装置7可采用与热水产生装置2完全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具体部件,限于图纸篇幅未予以给出,在图1中仅给出冷水产生装置7仅包括一个水箱71时的情况,也示出了其相应的止回阀714和过滤器712,尽管如此,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应可预知将热水产生装置2的结构应用于蒸发装置时可通过相同的热交换方式获得冷水输出的等同替换技术,因而,此处不行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既综合了传统的空调的全部功能又能利用空调产生的热量或者利用其吸热过程进行热水或冷水的制备,在消耗相同电能的情况下,功能上得以进一步扩展,无疑减少了空调的热排放,降低了温室效应;此外,改进了具体的散热结构,在冷媒介质在其循环过程中能够迅速地散热吸热,克服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容易死机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热水的温度较高,可直接饮用,为宾馆、酒店、机场等综合商旅场合提供较为完整的空调、水中央分配系统。

Claims (8)

1、一种冷/热水产生装置,作为空调的蒸发装置/冷凝装置接入冷媒介质循环通路中以产生冷/热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水箱,各水箱之间用水管串联连通;每个水箱内置至少两个供冷媒介质流通进行散热的毛细管,同一水箱内的毛细管之间通过冷媒管并联连通,相邻两个水箱之间的冷媒管串联连通;一水箱连通水源,另一水箱连通一外置的储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源所接入的水箱为冷媒介质流经的最后一个水箱,以使水箱间构成的水流方向与空调的冷媒介质流通方向相逆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内设有水位探测器,当水位满时产生一个可识别的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源所流经的最后一个水箱的出口处设有水温探头,实时产生标识温度数值的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水流量自动调节阀,该自动调节阀与所述水温探头电性连接,以使水温探头获得的水温与水流量之间保持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在其任意位置串接止回阀以防止水流逆向回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过滤器对水流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进水电磁阀。
CNU2008201894302U 2008-08-29 2008-08-29 冷/热水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593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894302U CN201265937Y (zh) 2008-08-29 2008-08-29 冷/热水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894302U CN201265937Y (zh) 2008-08-29 2008-08-29 冷/热水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5937Y true CN201265937Y (zh) 2009-07-01

Family

ID=4083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8943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5937Y (zh) 2008-08-29 2008-08-29 冷/热水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5937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3604B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7688325U (zh) 三冷源空调机组
CN103398505B (zh) 一种联合热泵及太阳能热水暖通系统
CN101793449A (zh) 一种多热源的热泵系统
CN104930584B (zh) 并联式超导太阳能热泵热水洗浴采暖系统
CN202853021U (zh) 地埋管与管式间接、直接三级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1944920U (zh) 超导太阳能热泵热水洗浴采暖系统
CN202993655U (zh) 一种双过冷热泵
Xu et al. Air–water dual-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new composite evaporator
CN108534208A (zh) 一种大温差换热系统
CN202254480U (zh) 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
CN102645022A (zh) 一种节能型多温段开水炉
CN205536666U (zh) 一种大型商场的冷热源节能集成系统
CN102445022A (zh) 空调热泵热水与太阳能加热集成系统
CN103925729B (zh) 空调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中央空调
CN203757845U (zh) 并联式超导太阳能热泵热水洗浴采暖系统
CN201289195Y (zh) 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
CN105890211B (zh) 一种适合寒冷地区供热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N100572973C (zh) 一种太阳能、峰谷电蓄热的热水供应与制冷复合装置
CN205664710U (zh) 一种数据中心太阳能相变蓄冷系统
CN104676928B (zh) 一种盘管辅热双胆式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水箱
CN203478690U (zh) 一种具备空调、地暖功能的低温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CN207081146U (zh)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CN207751197U (zh) 一种新型热水供暖制冷多功能集成系统
CN102853490B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