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59403Y - 起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59403Y
CN201259403Y CNU2008202079126U CN200820207912U CN201259403Y CN 201259403 Y CN201259403 Y CN 201259403Y CN U2008202079126 U CNU2008202079126 U CN U2008202079126U CN 200820207912 U CN200820207912 U CN 200820207912U CN 201259403 Y CN201259403 Y CN 20125940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power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ule
voltag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079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景龙
张宪玉
刘星
李风国
赖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B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B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B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B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2079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5940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5940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5940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爆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调制发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信号解调接收模块、网络传输模块、黑匣子模块、信号总线、和电源,还包括照相装置。照相装置一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照相装置可包含电子开关、影像采集装置、和接口电路。电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工作电压输出端,一端连接控制模块,其余一端连接影像采集装置;影像采集装置一端连接电子开关,另一端连接接口电路;接口电路一端连接影像采集装置,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影像采集装置可选为摄像头或摄录机。如此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起爆装置操作者影像信息的采集,可靠保证了电子雷管爆破的合法性和社会安全性。

Description

起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工品起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影像信息获取功能的电子雷管起爆装置。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电子雷管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雷管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自电子雷管这一概念提出起,世界各国便投入大量资金研制电子雷管专用起爆装置。
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35028.0中给出了电子雷管起爆装置的一种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采用人机交互模块中的授权装置,实现了对操作起爆装置的人员的身份的识别与监控。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35067.0给出的技术方案利用网络传输爆破相关信息,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47438.7给出的技术方案利用黑匣子记录爆破相关信息,进一步实现了爆破监管部门对操作起爆装置的人员的身份信息的远程获取和存储,从而便于安全管理。但是,由于上述起爆装置在进行身份识别时,只要求设备操作人员输入与该装置内部存储的身份信息相符的授权信息,该装置即认定操作为合法操作,这就存在人为盗取授权信息的可能性,亦即,非法的操作人员输入合法的授权信息而得以正常操作起爆装置的可能性,从而存在起爆装置被非法操作、电子雷管被非法起爆的可能性,危害了社会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对上述装置操作者进行拍照、识别的起爆装置,从而更可靠地保证电子雷管爆破的合法性。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起爆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调制发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信号解调接收模块、网络传输模块、黑匣子模块、信号总线、和电源。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到除所述电源和所述信号总线外的上述其余模块,分别同该其余模块进行信号联系。所述电源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工作电压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和所述信号解调接收模块,并向上述各模块供电;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双向通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通信电压采样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信号总线的两根;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和所述信号解调接收模块串联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其余的一端与所述信号总线的一根之间;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上述其余的一端构成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通信电压输出端。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连接到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的再一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向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供电。所述信号总线的另一根连接到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其余的一端。所述网络传输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双向通讯。所述黑匣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双向通信。
本实用新型在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47438.7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在原有结构框图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起爆装置还包括照相装置。所述照相装置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双向通讯。所述照相装置的引入就实现了对操作起爆装置的人员的影像信息的获取,从而使得爆破管理部门对爆破人员的监管更为可靠。上述操作人员的影像信息暂存在控制模块内的存储单元中,由控制模块通过网络传输模块发送到爆破数据中心,或者存储入黑匣子中,供爆破管理部门查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照相装置包含电子开关、影像采集装置、和接口电路。所述电子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其余一端连接所述影像采集装置。所述影像采集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一端连接所述影像采集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这就实现了控制模块对照相装置工作过程的控制、以及与照相装置的数据交互。该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对所述电子开关的控制,实现了对照相装置供电电源的控制,从而避免了在无需照相装置工作时照相装置对起爆装置电能的损耗,提高了起爆装置所储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所述接口电路将影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模拟的影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模块,实现了起爆装置操作人员的影像信息的存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照相装置中的所述影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或摄录机。这就使得所述影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影像的类别可包含连续视频影像和单幅图片影像,类别可由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影像采集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选取。该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提供了所采集的影像信息的多种选择,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由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决定所采集信息的类别,既避免了对控制模块存储空间的冲击,又避免了对起爆装置电能供应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照相装置的总体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影像信息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起爆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1、人机交互模块102、信号调制发送模块103、电源管理模块104、信号解调接收模块105、信号总线106、网络传输模块303、黑匣子模块302、和电源107。控制模块101连接到除电源107和信号总线106外的上述其余模块,分别同该其余模块进行信号联系。电源107连接到电源管理模块104和人机交互模块102。电源管理模块104的工作电压输出端802连接到人机交互模块102、控制模块101、信号调制发送模块103、和信号解调接收模块105,并向上述各模块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04的控制端803连接到控制模块101,与控制模块101进行双向通讯;电源管理模块104的通信电压采样端804分别连接到信号总线106的两根;信号调制发送模块103和信号解调接收模块105串联在电源管理模块104其余的一端与信号总线106的一根之间;电源管理模块104的上述其余的一端构成电源管理模块104的通信电压输出端801。人机交互模块102连接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103的再一端,电源107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02向信号调制发送模块103供电。信号总线106的另一根连接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103其余的一端。黑匣子模块303连接控制模块101,与控制模块101双向通信。网络传输模块303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管理模块104的工作电压输出端802,另一端连接到控制模块101,与控制模块101双向通讯。
图1所示技术方案在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47438.7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在原有结构框图的基础上还包括照相装置304。照相装置304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管理模块104的工作电压输出端802,另一端连接到控制模块101,与控制模块101双向通讯。
如图2,照相装置304包含电子开关311、影像采集装置312、和接口电路313。电子开关311一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104的工作电压输出端,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01,其余一端连接影像采集装置312。影像采集装置312一端连接电子开关311,另一端连接接口电路313。接口电路313一端连接影像采集装置312,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01。上述影像采集装置312可选为摄像头或摄录机。
上述照相装置304的工作过程可描述为:
电子开关311由控制模块101控制。当控制模块101控制使得电子开关311闭合时,电源管理模块104向影像采集装置312持续地供电,照相装置304开始工作。影像采集装置312可采用以下方式对起爆装置操作者的影像信息进行采集:
第一种,影像采集装置312以预设值的时间间隔、持续地采集影像,并将所采集的影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01。
第二种,影像采集装置312以预设值的时间间隔、持续地采集影像。当起爆准备就绪时,人机交互模块102中的防误操作开关同时闭合、并持续预设值的秒数,则控制模块101向影像采集装置312发出控制指令。影像采集装置312将接收到上述控制指令的时刻所采集的影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01。
第三种,当起爆准备就绪时,人机交互模块102中的防误操作开关同时闭合、并持续预设值的秒数,则控制模块101向影像采集装置312发出控制指令。影像采集装置312立即采集操作上述防误操作开关的人员的影像,并将所采集的影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01。
上述三种方式中,若起爆装置具备足够的信息传输能力或者信息存储能力,则照相装置亦可在操作起爆装置的任何时刻采集操作者的影像信息,并实时地进行信息的传输或者存储。上述采集的影像可分为连续视频影像或者单幅图片影像两类。这两类影像信息的选取可由控制模块101通过接口电路313向影像采集装置312发送的影像采集指令决定。
图3给出了上述影像信息的处理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开启照相装置304,开启网络传输模块303。
第二步,影像采集装置312将采集到的影像信息通过接口电路313发送至控制模块101内部的缓存中。
第三步,控制模块101检测网络传输模块303的传输网络是否通畅:若通畅,则继续进行第四步;若不通畅,则继续进行第五步。
第四步,控制模块101将影像信息发送至网络传输模块303,再由网络传输模块303发送至起爆装置以外的爆破数据中心。然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第五步,关闭网络传输模块303。
第六步,控制模块101读取黑匣子模块302中与影像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
第七步,控制模块101将影像信息、连同与之对应的时间信息一并存储入黑匣子模块302中的数据存储单元。然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上述影像信息的处理流程就实现了在网络通畅时,爆破管理部门对起爆装置的操作人员的影像信息的实时获取和监管,而在网络不通畅时,上述影像信息仍可存储在黑匣子模块中备查。这就更可靠地保证了电子雷管爆破的合法性和社会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可仅在防误操作开关闭合持续预设值的秒数后再开启照相装置,并记录下起爆者的影像信息。因此,上述影像信息的发送或者存储可作为爆破信息的一部分、与爆破网路信息和起爆信息同时进行。
上述爆破数据中心为爆破管理部门对涉爆相关信息的管理控制中心,用于接收涉爆相关信息以实现实时监管,或者存储涉爆相关信息备查。

Claims (3)

1.一种起爆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调制发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信号解调接收模块、网络传输模块、黑匣子模块、信号总线、和电源;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到除所述电源和所述信号总线外的上述其余模块,分别同该其余模块进行信号联系;
所述电源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工作电压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和所述信号解调接收模块,并向上述各模块供电;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双向通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通信电压采样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信号总线的两根;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和所述信号解调接收模块串联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其余的一端与所述信号总线的一根之间;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上述其余的一端构成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通信电压输出端;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连接到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的再一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向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供电;
所述信号总线的另一根连接到所述信号调制发送模块其余的一端;
所述网络传输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双向通讯;
所述黑匣子模块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双向通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爆装置还包括照相装置,
所述照相装置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双向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装置包含电子开关、影像采集装置、和接口电路;
所述电子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所述工作电压输出端,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其余一端连接所述影像采集装置;
所述影像采集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一端连接所述影像采集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装置中的所述影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或摄录机。
CNU2008202079126U 2008-08-22 2008-08-22 起爆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5940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79126U CN201259403Y (zh) 2008-08-22 2008-08-22 起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79126U CN201259403Y (zh) 2008-08-22 2008-08-22 起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59403Y true CN201259403Y (zh) 2009-06-17

Family

ID=4077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07912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59403Y (zh) 2008-08-22 2008-08-22 起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5940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695A (zh) * 2016-04-25 2016-07-13 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爆破现场末端采集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7891993A (zh) * 2017-08-30 2018-04-10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起爆装置触发逻辑的安全性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695A (zh) * 2016-04-25 2016-07-13 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爆破现场末端采集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7891993A (zh) * 2017-08-30 2018-04-10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起爆装置触发逻辑的安全性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5090A (zh) 防窃电智能视频取证系统及防窃电终端图像采集方法
CN207590145U (zh) 一种智能安全帽及安全帽管理系统
CN10503484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监控方法
CN202818500U (zh) 适用于环境监测和工业过程监控的云台摄像机
CN201259403Y (zh) 起爆装置
CN104835229A (zh) 一种手势控制锁具的方法
CN106989484A (zh) 带安全监控的空调、空调管理系统及管理空调的方法
CN104835230A (zh) 一种人脸控制锁具的方法
CN101338997B (zh) 起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流程
CN102096811A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人脸识别智能模块及其识别方法
CN201259404Y (zh) 起爆装置
CN107610294A (zh) 一种开关锁系统及开关锁系统控制方法
CN107820061A (zh) 基于fpga的智能监控系统
CN101338998B (zh) 起爆装置及应用流程
CN107482723A (zh) 一种基于nb‑iot通讯协议的网络便携式移动电源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265333A1 (ko) 이벤트 데이터 기록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 이동장치를 위한 전력 충방전 설비, 및 전력 충방전 설비들을 관리하고 실시간 위험을 예측하는 서버 컴퓨터 장치
CN209526820U (zh) 一种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终端
CN201293617Y (zh) 起爆装置
CN106829658A (zh) 一种具有三级监控网的电梯系统
CN107194451A (zh) 一种可识别虹膜的智能卡及其工作方法
CN206865653U (zh) 一种变电站可视化巡视操作杆
CN205426999U (zh) 新型电表箱
CN206115181U (zh) 一种对施工现场影像数据的传输管理系统
CN217061114U (zh) 一种人脸识别充换电柜系统
CN205882783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East Road No. 1 Yingchuang power block A Room 60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b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8 Hua Jie building, No. 13, Zhong Zhong Templ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1B1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Ebtech Co., Lt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Ch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7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Jin Yuan era business center A block 11F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b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East Road No. 1 Yingchuang power block A Room 6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Ebtech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