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56506Y -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56506Y
CN201256506Y CNU2008201331020U CN200820133102U CN201256506Y CN 201256506 Y CN201256506 Y CN 201256506Y CN U2008201331020 U CNU2008201331020 U CN U2008201331020U CN 200820133102 U CN200820133102 U CN 200820133102U CN 201256506 Y CN201256506 Y CN 2012565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stator
open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331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育
夏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1331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565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565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565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用以将电子装置固定于另一装置的壳体中,其中电子装置具有一侧耳。壳体的侧面设有一开口,其底面上有第一锁固件。一固定片的一端有反折的折角,另一端设有第二锁固件。将固定片的折角穿过开口,并将第二锁固件与第一锁固件锁固时,折角会扣合开口,且电子装置的侧耳夹持在固定片和机壳的底面之间。

Description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将电子装置固定于另一电子装置内部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演进,电子产品的样式与功能日趋多元。在单一电子产品的内部安装多个电子装置的情况时有所见。以计算机主机为例,主机内部通常会安装有电源供应器、光驱或软盘机等各种电子装置。为了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主机内众多的电子装置互相碰撞,一般会利用锁固或卡合等方式,将电子装置固定在主机的机壳上。
已知的固定方式为在主机机壳上装设框架和螺孔,电子装置可嵌入框架中,并将电子装置上预设的孔位对齐螺孔,最后再利用螺丝锁固二者。已知的固定方式必须在电子装置的四周预留出框架和螺孔的空间,由于以往电子装置的体积远小于主机的体积,主机内部有相当多的闲置空间可以使用。
然而,在电子产品薄形化的趋势下,主机的体积缩小到与电子装置的体积相差不多,主机内部的闲置空间已然不足,势必无法利用传统上需要较大空间的固定方式。举例而言,现行已有服务器的高度最小约为1U(1U=1.75英寸=44.45毫米),而电子装置如电源供应器的高度也约为1U。倘若利用已知的固定方式如框架或螺丝,必然会使得电源供应器突出于服务器的机壳之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装置,能有效利用机壳内部空间,以不增加高度的方式将电子装置固定于机壳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定结构,用以将电子装置固定于别的装置的壳体中。壳体的内部可以容置一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具有一侧耳。壳体之侧面设有一开口,壳体之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固件。固定结构具有一个固定片。固定片的一端设有反折的折角,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锁固件。折角可由壳体的内部向外穿过壳体侧面的开口,并与开口扣合,意即折角会抵接壳体之外壁,且开口的边缘抵接固定片的表面。第二锁固件可与第一锁固件锁固。
当电子装置放置于壳体内之后,将固定片的折角穿过且扣合开口,并第二锁固件与第一锁固件锁固。此时,电子装置的侧耳会被夹持在固定片和机壳的底面之间。
由此可知,电子装置并非架设在第一或第二锁固件上方,故其高度不会增加。利用固定片夹持装设于电子装置一旁的侧耳,有效利用壳体内部电子装置旁的闲置空间,避免空间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电源供应器的主机。主机的壳体的侧面设置有一个开口,壳体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一螺孔。一电源供应器放置于壳体的底面上。电源供应器具有一侧耳,侧耳抵接壳体的底面,且放置在开口和螺孔之间。主机内有一固定片,固定片的一端设有反折的折角,折角可穿过且扣合壳体侧面的开口。固定片的另一端设有一孔,孔对齐螺孔。
当欲固定电源供应器时,先将固定片的折角由壳体的内部向外穿过开口。再将固定片向下放,使得折角抵接壳体的外壁,且开口的边缘抵接固定片的表面,并且将孔与螺孔对齐。接着,用一螺丝穿过且锁固孔和螺孔。如此一来,折角会扣合开口,且侧耳会被夹持在固定片和底面之间。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主机及其固定结构可在不增加整体高度的情况下,牢固地将电子装置如电源供应器固定于壳体中。另外,通过壳体上的开口与固定片的折角的扣合,固定片仅需要一个螺丝便可锁固,可有效减少组件数量,进而达到空间精简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机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主机的立体图,表示利用固定结构固定电子装置的过程中的一个状态;
图3是根据图1所示的主机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图3所4所示的主机的前视图;
图5是根据图3所示的主机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主机                         100:固定结构
110:壳体                        112:开口
114:第一锁固件                   116:限位组件
120:固定片                      122:折角
124:侧片                        126:孔
130:第二锁固件                  132:螺丝
200:电子装置                    210:侧耳
300-310:方向                    h1:壳体的高度
h2:电源供应器的高度             h3:侧耳的高度
h4:侧片的高度                   h5:开口的高度
w1:折角的宽度                   w2:开口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机10的爆炸图。主机10的内部可安装多个电子装置200,像是电源供应器、光驱、风扇或软盘机等。主机10上设置有固定结构100,用来固定电子装置200,避免电子装置200因移动而互相碰撞。
另一方面,壳体110内部的高度h1通常为大于其内部安装的电子装置200的高度h2。然而,基于薄形化的趋势使然,壳体110的高度h1逐渐缩小至与电子装置200的高度h2不相上下。换句话说,壳体110的高度h1可大于或等于电子装置200的高度h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10的高度h1等于电子装置200的高度h2。
主机10的固定结构100主要有一壳体110和一固定片120。壳体110的内部可用来放是电子装置200。在预定放置电子装置200的位置旁,壳体110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开口112,并在壳体110的底面上设置有一第一锁固件114。
另一方面,在环绕预定放置电子装置200的位置,壳体110的底面上设置有数个限位组件116,可用来将电子装置200限定于限位组件116之间。具体而言,限位组件116可为框架或凹槽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16为壳体110底面上的突起物,形状如同半圆形或倒置的C形。
固定片120为一长条状的物体,在固定片120的一端向上反折而形成一个折角122。折角122可用来穿过壳体110上的开口112,并与开口112扣合。折角122的宽度w1小于或等于壳体110上的开口112的宽度w2,以便于折角122穿过开口1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折角122的宽度w1略小于开口112的宽度w2。
固定片120在相对于折角1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锁固件130,第二锁固件130可与第一锁固件114配合并锁固。第一锁固件114和第二锁固件130可为任何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锁固组件,可以重复地固定或拆开,像是螺丝与螺帽。
具体而言,第二锁固件130包含一个螺丝132和配置于固定片120上的孔126。第一锁固件114为与螺丝132配合的螺孔,意即螺孔的螺纹可以和螺丝132的螺纹互相咬合。第一锁固件114的制作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直接在壳体110的底面上钻出螺孔,或者是将螺帽粘或焊于壳体110的底面上。
当第一锁固件114欲与第二锁固件130锁固时,先将固定片120上的孔126对齐壳体110上的螺孔,再将螺丝132穿过孔126而与螺孔锁在一齐。
固定片120的侧边有向下反折一个侧片124,可用来抵接电子装置200的侧耳210,详细连接关系请见后续叙述。侧片124与折角122分别位于固定片120的两邻边上,且侧片124位于折角122和孔126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折角122是向上弯折,而侧片124是向下弯折,两者的弯折方向相反。
电子装置200的侧面设有一侧耳210,侧耳210突出于电子装置200的侧面,与其底面平行,可供固定结构100夹持。当电子装置200放置于壳体110的底面上时,侧耳210也会贴合于壳体110的底面。
如同前述,固定片120的侧片124的功能为抵接电子装置200的侧耳210。为了使得抵接较为牢靠,侧耳210的高度h3和侧片124的高度h4的和应等于或略小于壳体110上开口112的高度h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侧耳210的高度h3和侧片124的高度h4的和等于开口112的高度h5。
逐一介绍过主机10中的固定结构100和电子装置200之后,接着说明利用固定结构100固定电子装置200的方法。请参考图2,其是利用固定结构100固定电子装置200的过程中的一个状态。
首先,电子装置200应先置放于壳体110的底面上,将侧耳210贴在底面上。通过限位组件116,可将电子装置200限制于限位组件116之间,并使侧耳210介于开口112和第一锁固件114之间。
接着,将固定片120的折角122由壳体110的内部向外穿过开口112。由于折角122为向上弯折,所以安装时必须将固定片120倾斜。换句话说,需将固定片120具有孔126的一端沿着方向300提起,才能使折角122穿过开口112。
折角122穿过开口112后,便可将固定片120回正,意即将固定片120具有孔126的一端沿着方向310下压。如此一来。折角122便可扣合开口112。具体而言,折角122会抵接在开口122上缘的壳体110的外壁。并且,开口的上缘会抵接在折角122底部的固定片120的上表面,意即开口的上缘会向下压住固定片。
在将固定片120具有孔126的一端沿着方向310下压的同时,将固定片120上的孔126与壳体110上的第一锁固件114对齐。
最后,将第一锁固件114和第二锁固件130锁固。具体而言,将螺丝132穿过孔126而与第一锁固件114如螺孔,并且将孔126和螺孔114锁固。
请参考图3到图5。图3是主机10的立体图,表示电子装置200固定完成的状态。图4是主机10的前视图。图5是主机10的侧视图。可知,固定完成后,电子装置200的侧耳210会被夹持在固定片120和壳体110的底面之间。另一方面,固定片120的侧片124可确实地抵住侧耳210,使得电子装置200的固定更为牢固。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电子装置200不用贴在螺孔或框架上,因此固定后的整体高度不会增加,可免除传统固定方法固定后使得电子装置200突出于壳体110之外的窘境。
另外,通过壳体110上的开口112与固定片120的折角122的扣合机制,仅需要一组锁固组件便可将固定片120锁固于壳体110上。每减少一个组件数量,不仅可以减少制作成本,更可以减少组件配置的空间,进而达到空间精简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以容置一电子装置,该壳体的侧面设有一开口,其中该电子装置具有一侧耳;
一第一锁固件,设置于该壳体的底面上;以及
一固定片,用以将该侧耳夹持在该固定片和该壳体的底面之间,该固定片包含:
一折角,位于该固定片的一端,该折角由该壳体的内部向外穿过该开口,且抵接该壳体的外壁,且该开口的边缘抵接该固定片;以及
一第二锁固件,位于该固定片的另一端,用以与该第一锁固件锁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限位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底面,环绕该电子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限位组件为一突起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片还包含反折的一侧片,以抵接该侧耳,其中该侧片与该折角分别设置于该固定片相邻的邻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片的弯折方向与该折角的弯折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的高度等于该侧片的高度与该侧耳的高度的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锁固件包含一螺丝,该第一锁固件为与该螺丝配合的一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的高度等于该壳体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电源供应器。
10、一种具有电源供应器的主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壳体,该壳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开口,该壳体的底面设有至少一螺孔;
一电源供应器,置于该壳体的底面上,且具有一侧耳,其中该侧耳抵接该壳体的底面且位于该开口和该螺孔之间;以及
一固定片,用以将该侧耳夹持在该固定片和该壳体的底面之间,该固定片包含:
一折角,位于该固定片的一端,该折角由该壳体的内部向外穿过该开口,且抵接该壳体的外壁,且该开口的边缘抵接该固定片的表面;
一孔,位于该固定片的另一端,对齐该螺孔;以及
一螺丝,穿过且锁固该孔和该螺孔。
CNU2008201331020U 2008-08-29 2008-08-29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565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31020U CN201256506Y (zh) 2008-08-29 2008-08-29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31020U CN201256506Y (zh) 2008-08-29 2008-08-29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56506Y true CN201256506Y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9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3310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56506Y (zh) 2008-08-29 2008-08-29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5650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4165B2 (en) Hous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473017B1 (en) Mounting component and assembly of mounting component
CN201226626Y (zh) Pcb板固定装置
US20130258616A1 (en) External structure of outdoor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344530A (zh) 空气净化器
CN202346524U (zh) 电梯外召盒及电梯外召盒的安装结构
CN201256506Y (zh) 主机及其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
CN103412422B (zh) 显示装置及电视机
CN201937752U (zh) 一种平板电视超窄边框结构装置
US20110248136A1 (en) Protruding positioning pedestal
CN103696637A (zh) 一种用于机柜侧板的锁扣
CN107124489B (zh) 一种外壳螺钉装配结构及移动通信终端
CN201163850Y (zh) 电器元件间的卡固结构
CN203729716U (zh) 一种用于机柜侧板的锁扣
CN210609436U (zh) 具有扇形凸包结构的背板
CN218041676U (zh) 条形音箱
CN112736360A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231321U (zh) 一种安装在墙壁上的电气装置
CN218493992U (zh) 浮动螺母结构组件、型材前框及显示装置
CN201830594U (zh) 电路板安装结构
CN201252461Y (zh) 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
CN220338721U (zh) 悬浮式控制面板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16619120U (zh) 一种具有多种安装方式的中控主机
CN213935648U (zh) 一种卡扣式可拆卸外壳及移动硬盘
CN211606987U (zh) 显示屏固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