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56156Y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56156Y
CN201256156Y CNU2008200392027U CN200820039202U CN201256156Y CN 201256156 Y CN201256156 Y CN 201256156Y CN U2008200392027 U CNU2008200392027 U CN U2008200392027U CN 200820039202 U CN200820039202 U CN 200820039202U CN 201256156 Y CN201256156 Y CN 20125615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negative pole
brace
battery unit
ex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92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392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5615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5615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5615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正负极端子;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电池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池连接片;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正极端子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负极端子的负极引出端连接片;所述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有一个包括多根金属片。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上的可充电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熟知的手持式电动工具,例如手持式钻类工具、手持式锯类工具等通常或者是使用交流电机,或者是使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而对于使用交流电机的工具,通常在工具的尾部连接有一电缆,通过该电缆由电网供给交流电。对于使用直流电机的工具,通常在工具上安装有可充电电池组来供电。该可充电电池组通常包括若干个电池单元,这些电池单元之间通过电池连接片相互电连接并且收容于塑料外壳里。两个正负极端子从塑料外壳伸出用来与工具或充电器上的正负极端子电连接。两个引出端连接片分别将电池单元连接至正负极端子上。现有的用于电池组上的引出端连接片都是由一根金属薄片构成,在使用过程中,例如当安装有电池组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在操作过程中的时候,尤其是当手持式电动工具大电流持续工作较长时间,引出端连接片上的温度就会急剧上升,从而导致引出端连接片附近的塑料外壳及电池单元温度上升,这样一来,当塑料外壳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会使得塑料外壳溶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电池单元温度上升会使得电池单元寿命大大降低,从而增加消费者更换电池组的频率,以致于增加了消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正负极端子;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电池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池连接片;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正极端子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负极端子的负极引出端连接片;所述正极或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有一个包括多根金属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电池组中,正极或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有一个是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样会使得每根金属片上的发热量比普通单根金属片发热量小,从而与其相邻的外壳比较不容易热溶化,电池单元的寿命也会得以延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现方案还可是以下几种: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多根金属片。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多根金属片。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和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分别包括多根金属片。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若干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元并联连接,这些并联连接的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部和正/负极端子之间分别通过包含多根金属片的引出端连接片进行电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些多根金属片的位置关系是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些多根金属片并排设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若干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由至少两个电池单元并联连接的电池小组,其中有一个电池小组的正极和正极端子之间通过包含多根金属片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进行电连接,另一个电池小组的负极和负极端子之间通过包含多根金属片的负极引出端连接片进行电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和正极端子之间设有保险丝。上述的电池小组包括第一电池小组和第二电池小组串联连接,其中第一电池小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连接,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第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另一端一起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保险丝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小组包括第一电池小组和第二电池小组串联连接,其中第二电池小组包括第三电池单元和第四电池单元并联连接,所述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三金属片和第四金属片,第三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三电池单元的负极,第四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四电池单元的负极,第三金属片和第四金属片的另一端一起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负极端子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该两金属片并排设置,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另一端通过保险丝连接于正极端子或者直接连接于负极端子;第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另一端直接连接于负极端子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该两金属片并排设置,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中间部分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另一端通过保险丝连接于正极端子或者直接连接于负极端子;第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中间部分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负极端,另一端直接连接于负极端子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揭示的电池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揭示的电池组的电路图。
图4为图1所揭示的电池组的收容于侧支架内的若干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揭示的若干电池单元的侧面投影图。
图6为图1所揭示的若干电池单元从另一个侧面看的投影图。
图7为图1所揭示的电池组的若干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揭示的电池组的若干电池单元从另一侧看的立体图。
图9为图5所揭示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6所揭示的负极引出端连接片沿B-B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电池组的若干电池单元及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示的电池组的若干电池单元及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揭示的电池组的若干电池单元及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揭示的电池组的若干电池单元及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中:
1.电池组               3.壳体              5.若干电池单元
5a.第一电池单元        5b.第二电池单元     5c.第三电池单元
5d.第四电池单元        5e.第五电池单元     5f.第六电池单元
5g.第七电池单元        5h.第八电池单元     5i.第九电池单元
5j.第十电池单元        7.连接端子          7a.正极端子
7b.负极端子            7c.温度控制极       7d.电压识别端子
9.电池连接片           9a.第一电池连接片    9b.第二电池连接片
9c.第三电池连接片      9d.第四电池连接片   11.上壳体
13.下壳体              15.第一侧支架        17.第二侧支架
19.配接区域            21.卡扣             23.开口
25.第一收容空腔         27.第二收容空腔     29.上部收容空腔
31.下部收容空腔        33.热敏电阻         34.固定阻值电阻
35.正极引出端连接片    37.负极引出端连接片 39.保险丝
41.第一正极端镍片      43.第二正极端镍片   45.铆钉
47.焊接部              49.焊接部           51.第一负极端镍片
53.第二负极端镍片      55.铆钉             57.焊接部
59.焊接部              61.第一电池单元     62.第二电池单元
63.第三电池单元        41a.第一镍片        43a.第二镍片
44a.第三镍片           41b.第一镍片        43b.第二镍片
41c.第一镍片           43c.第二镍片        41d.第一镍片
43d.第二镍片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一种电池组1包括壳体3,收容于该壳体3内的若干电池单元5及露出于该壳体外的若干连接端子7。若干电池单元5通过电池连接片9进行电连接。
壳体3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3、第一侧支架15和第二侧支架17。上壳体的上部设有配接区域19,该配接区域19用来与设于电动工具或充电器上的配接区域(未图示)配接,该配接区域19上设有一个卡扣21,该卡扣21用来与设于电动工具或充电器上的卡槽(未图示)配接从而将电池组1可靠的连接于其上。上壳体11的上部还设有开口23用于使得所述连接端子7穿过。
进一步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电池单元5是由十个圆柱形的可充电电池单元构成,这十个可充电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电池单元5a、第二电池单元5b、第三电池单元5c、第四电池单元5d、第五电池单元5e、第六电池单元5f、第七电池单元5g、第八电池单元5h、第九电池单元5i和第十电池单元5j。这十个可充电电池单元5a-j之间通过电池连接片9进行电连接。这十个可充电电池单元5a-j分为五个电池小组,每个电池小组是由两个可充电电池单元并联连接,然后这五个电池小组之间串联连接,当然每个电池小组中电池单元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并联,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电池单元并联,电池小组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五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且根据使用目的认为有必要的数量。当然电池单元之间也有可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单元的标称电压是3.6伏,电池组的总标称电压是18伏。根据需要,电池单元或电池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标称电压。
若干电池单元5可以是任何可充电电池单元化学物质类型,例如镍-镉(NiCd)、镍-金属氢化物(NiMH)、锂(Li)、锂-离子(Li-ion)、其他锂基化学物质,其他可充电电池单元化学物质等。
参照图2及图4,第一侧支架15及第二侧支架17分别包括第一收容空腔25和第二收容空腔27,十个电池单元5按照前述电连接方式排列成两层,每层包括五个电池单元5,这些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轴(未图示)相互平行,电池单元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收容空腔25和第二收容空腔27内。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分别包括上部收容空腔29和下部收容空腔31,若干电池单元5收容于第一侧支架15及第二侧支架17的第一收容空腔25和第二收容空腔27内以后收容于上部收容空腔29和下部收容空腔31内。
参照图5和图6,第一电池小组是由第一电池单元5a和第二电池单元5b并联连接;第二电池小组是由第三电池单元5c和第四电池单元5d并联连接;第三电池小组是由第五电池单元5e和第六电池单元5f并联连接;第四电池小组是由第七电池单元5g和第八电池单元5h并联连接;第五电池小组是由第九电池单元5i和第十电池单元5j并联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6,每个电池单元包括一个正极端和一个负极端(参照图示)。电池连接片9为“回”形结构,该回形电池连接片的四个角分别焊接于电池单元的正极端或负极端。电池连接片9包括第一电池连接片9a、第二电池连接片9b、第三电池连接片9c和第四电池连接9d片。具体连接方式为:
第三电池单元5c的正极端、第四电池单元5d的正极端、第九电池单元5i的负极端和第十电池单元5j的负极端通过第一电池连接片9a进行电连接。
第五电池单元5e的负极端、第六电池单元5f的负极端、第七电池单元5g的正极端和第八电池单元5h的正极端通过第二电池连接片9b进行电连接。
第一电池单元5a的负极端、第二电池单元5b的负极端、第五电池单元5e的正极端和第六电池单元5f的正极端通过第三电池连接片9c进行电连接。
第七电池单元5g的负极端、第八电池单元5h的负极端、第九电池单元5i的正极端和第十电池单元5j的正极端通过第四电池连接片9d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7和图8,连接端子7包括正极端子7a、负极端子7b、温度控制极7c和电压识别端子7d。连接端子7设于电池单元5的上层,顺着电池单元轴线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正极端子7a和负极端子7b分别位于两侧部位,温度控制极7c和电压识别端子7d位于正极端子7a和负极端子7b的中间部分。
温度控制极7c与热敏电阻33连接,用于识别电池组1的温度。
电压识别端子7d与固定阻值电阻34连接,在充电的时候,充电器会感测该电阻34的阻值,从而选择输出相应的电压。
电池组1还包括一个正极引出端连接片35和一个负极引出端连接片37,正极引出端连接片35用来电连接电池单元5和正极端子7a,负极引出端连接片37用来电连接电池单元5和负极端子7b。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引出端连接片35和正极端子7a之间还设有保险丝39,保险丝39的一端与正极引出端连接片35连接,另一端与正极端子7a连接。
同时参照图9,正极引出端连接片35包括两个薄的镍片,即第一正极端镍片41和第二正极端镍片43,第一正极端镍片41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5a的正极端,第一正极端镍片41的另一端通过铆钉45连接于保险丝39的一端;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5b的正极端,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另一端通过铆钉45连接于保险丝39的一端。第一正极端镍片41和第二正极端镍片43重叠设置,第一正极端镍片41位于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下面且稍短于第二正极端镍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端镍片41之所以短于第二正极端镍片43是因为第一电池单元5a位于第二电池单元5b的上部,第一电池单元5a的正极端距保险丝39的距离小于第二电池单元5b正极端距保险丝39的距离。第一正极端镍片41的宽度与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宽度相同,当然第一正极端镍片41和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宽度也可以不同。
第一正极端镍片41和第二正极端镍片43分别包括焊接部47和49,第一正极端镍片通过该焊接部47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5a的正极端以使得该第一正极端镍片41与第一电池单元5a进行电连接。第二正极端镍片43通过该焊接部49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5b的正极端以使得该第二正极端镍片43与第二电池单元5b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端镍片41沿长度方向的延伸截止于焊接部47,也就是说截止于第一电池单元5a的正极端。除此之外,第一正极端镍片41也可以向下延伸的超过第一电池单元5a正极端,从而到达第二电池单元5b的正极端。理论上,第一正极端镍片41可以向下延伸通过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焊接部49,但是优选的,第一正极端镍片41延伸的截止于第二正极端镍片43的焊接部49即可。
同时参照图10,负极引出端连接片37包括两个薄的镍片即第一负极端镍片51和第二负极端镍片53,第一负极端镍片51的一端焊接于第三电池单元5c的负极端,第一负极端镍片51的另一端通过铆钉55连接于负极端子7b;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一端焊接于第四电池单元5d的负极端,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另一端通过铆钉55连接于负极端子7b。第一负极端镍片51和第二负极端镍片53重叠设置,第一负极端镍片51位于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下面且稍短于第二负极端镍片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极端镍片51之所以短于第二负极端镍片53是因为第三电池单元5c位于第四电池单元5d的上部,第三电池单元5c的正极端距负极端子7b的距离小于第四电池单元5d正极端距负极端子7b的距离。第一负极端镍片51的宽度与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宽度相同。当然第一负极端镍片51和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宽度也可以不同。
第一负极端镍片51和第二负极端镍片53分别包括焊接部57和59,第一负极端镍片51通过该焊接部57焊接于第三电池单元5c的负极端以使得该第一负极端镍片51与第三电池单元5c进行电连接。第二负极端镍片53通过该焊接部59焊接于第四电池单元5d的正极端以使得该第二负极端镍片53与第四电池单元5d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极端镍片51沿长度方向的延伸截止于焊接部57,也就是说截止于第三电池单元5c的负极端。除此之外,第一负极端镍片51也可以向下延伸的超过第三电池单元5c负极端,从而到达第四电池单元5d的负极端。理论上,第一负极端镍片51可以向下延伸通过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焊接部59,但是优选的,第一负极端镍片51延伸的截止于第二负极端镍片53的焊接部59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端镍片41和第二正极端镍片43与保险丝39相连的一端重叠在一起,通过铆钉45连接于保险丝的一端上。第一负极端镍片51和第二负极端镍片53与负极端子7b相连的一端重叠在一起,通过铆钉55连接于负极端子7b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别的实施方式,举例如下: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地方这里就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特征是:每个电池小组由三个电池单元61,62,63并联而成,正极或者负极或者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镍片41a、第二镍片43a和第三镍片44a。第一镍片41a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61的正/负极端,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二镍片43a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62的正/负极端,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三镍片44a的一端焊接于第三电池单元63的正/负极端,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一、第二和第三镍片41a,43a,44a重叠设置。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正极或者负极或者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镍片41b和第二镍片43b。第一镍片41b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62的正/负极端,第一镍片41b的中间部分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61的的正/负极端,第一镍片41b的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一和第二镍片41b,43b重叠设置。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前面的几个实施方式所不同的是:正极或者负极或者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镍片41c和第二镍片43c。第一镍片41c和第二镍片43c并排设置,而不象前面提到的重叠设置。第一镍片41c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61的正/负极端,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二镍片43c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62的正/负极端,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一镍片41c稍短于第二镍片43c。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同,第一镍片41d和第二镍片43d并排设置,所不同的是:第一镍片41d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62的正/负极端,第一镍片41d的中间部分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61的正/负极端,第一镍片41d的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二镍片43d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62的正/负极端,第二镍片43d的中间部分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61的正/负极端,第二镍片43d的另一端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第一镍片41d与第二镍片43d长度大致相等。

Claims (13)

1.一种电池组,包括:壳体;正负极端子;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电池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池连接片;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正极端子的正极引出端连接片;用于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负极端子的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或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有一个包括多根金属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多根金属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多根金属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和所述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分别包括多根金属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元并联连接,这些并联连接的电池单元的正/负极和正/负极端子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引出端连接片进行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一个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些多根金属片的位置关系是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一个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些多根金属片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由至少两个电池单元并联连接的电池小组,其中有一个电池小组的正极和正极端子之间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端连接片进行电连接,另一个电池小组的负极和负极端子之间通过所述负极引出端连接片进行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一个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些多根金属片的位置关系是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引出端连接片中至少一个由多根金属片构成,这些多根金属片并排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和所述正极端子之间设有保险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小组包括第一电池小组和第二电池小组串联连接,其中第一电池小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第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另一端一起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保险丝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小组包括第一电池小组和第二电池小组串联连接,其中第二电池小组包括第三电池单元和第四电池单元并联连接,所述负极引出端连接片包括第三金属片和第四金属片,第三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三电池单元的负极,第四金属片的一端焊接于第四电池单元的负极,第三金属片和第四金属片的另一端一起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负极端子上。
CNU2008200392027U 2008-08-15 2008-08-15 电池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5615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92027U CN201256156Y (zh) 2008-08-15 2008-08-15 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92027U CN201256156Y (zh) 2008-08-15 2008-08-15 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56156Y true CN201256156Y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9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920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56156Y (zh) 2008-08-15 2008-08-15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5615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189B (zh) * 2008-08-14 2013-07-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110892548A (zh) * 2017-08-30 2020-03-1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向紧急电话供电的电池模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189B (zh) * 2008-08-14 2013-07-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110892548A (zh) * 2017-08-30 2020-03-1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向紧急电话供电的电池模块
CN110892548B (zh) * 2017-08-30 2022-08-19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用于向紧急电话供电的电池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1189B (zh) 电池组
US20110117408A1 (en) Battery Assembly
EP1807900B1 (en) Member for measurement of cell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in battery pack
EP1500152B1 (en) Electrochemical bundle
CN101330223B (zh) 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和电池组套件
CN101682019B (zh) 具有防错接功能的储能组件
US8564244B2 (en) Battery with battery cell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battery cells of the battery
KR20170054878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10147384A2 (ko) 기구물체결방식의 유닛팩 조합형 셀 카트리지
EP2876702A1 (en) Lithium ion batteries
JP2012515421A (ja) 電気化学的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
EP3951916A1 (en) Terminal busbar for improving safety, an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3739681B1 (en) Icb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battery module
JP2018521469A (ja) ワイヤー固定リブを備えている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817124B1 (en) Icb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669116B1 (ko) 센싱부재가 마련된 배터리 모듈
CN201256156Y (zh) 电池组
US20130309554A1 (en) Lead-acid battery with high specific power and specific energy
KR20200056715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2657580B1 (ko) 변형 가능 직병렬 연결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CN201345378Y (zh) 一种电池组
EP3793015B1 (en) Icb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battery module
CN206412402U (zh) 一种整体卡板电池弹性连接装置
KR101039518B1 (ko) 전지셀 접속부재
CN210576185U (zh) 一种动力电池极耳位熔断保护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1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