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55071Y -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55071Y
CN201255071Y CNU2008200648480U CN200820064848U CN201255071Y CN 201255071 Y CN201255071 Y CN 201255071Y CN U2008200648480 U CNU2008200648480 U CN U2008200648480U CN 200820064848 U CN200820064848 U CN 200820064848U CN 201255071 Y CN201255071 Y CN 2012550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relay
links
switch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648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鹏
付强
颜毅
田晨
陈维
乔峰
何黎
李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UOY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UOY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UOY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UOY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648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5507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550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550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电源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及PLC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源电路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及PLC控制电路相连,所述PLC控制电路还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仅与发电机组容易匹配,而且工作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时间响应周期短、输出特性曲线波型好;本实用新型与相应的PLC软件相配合使用时,不仅能实现系统油、气比例的最佳配置,而且还能自动地维持动态平衡。本实用新型不仅电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制作成本较低,能适合各种大、中、小型的水电站,具有很广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大、中、小型的水电站中,机组辅助设备油、气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发电机组的润滑和散热,而且还可以为水轮机调速器、蝶阀(或球阀)的操作系统提供高压油、气,并始终如一地保持动态平衡。因此,机组辅助设备油、气系统可靠、正确地运行是整个水电站正常稳定地运行的关键。如何自动保持系统中恰当的油、气比例,并自动地维持动态平衡是该系统作用的核心。虽然现在对油、气比例的控制有很多的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均存在着电路结构非常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时间响应周期较长、输出特性曲线波型较差、动态平衡不易维持等缺点。因此,目前的这些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比例的控制系统性能不是很完善和稳定,不能满足及时、自动、准确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时间响应周期短、输出特性曲线波型较好,而且还能很好的达到动态平衡,能充分的满足及时、自动及准确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电源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及PLC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源电路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及PLC控制电路相连,所述PLC控制电路还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相连。
所述的控制电源电路为:空气开关QF5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温湿度控制器WS的4号引脚、6号引脚及8号引脚相互短接后再与行程开关SQ的一端一起接于空气开关QF5的正极输出端,行程开关SQ的另一端与照明电灯EL串联后再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1号引脚一起接于空气开关QF5的负极输出端;盘内加热器及风扇的一端分别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7号引脚和5号引脚相连,盘内加热器及风扇的另一端则相互连接后再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1号引脚相连;空气开关QF1的两个输入端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空气开关QF1的两个输出端依次与隔离变压器TC1及开关电源AS1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桥堆VD1的正极同继电器KE1的一端相连后再与开关电源AS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桥堆VD1的负极则分别与空气开关QF3、空气开关QF4及电源指示灯HL1的输入端相连;继电器KE1的另一端则与开关电源AS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空气开关QF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空气开关QF2的两个输出端与开关电源AS2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桥堆VD2的正极同继电器KE2的一端相连后再与开关电源AS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桥堆VD2的负极与桥堆VD1的负极相连,继电器KE2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还分别与开关电源AS1的负极输出端及电源指示灯HL1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电机主电路为:断路器QM1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经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及软启动器AG1与第一油压泵M1的输入端相连;断路器QM2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经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及软启动器AG2与第二油压泵M2的输入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1A引脚、R2A引脚、R3A引脚,以及软启动器AG2的R1A引脚、R2A引脚、R3A引脚均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1C引脚、R2C引脚及R3C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C5、继电器KC1及继电器KC2的输入端相连,软启动器AG2的R1C引脚、R2C引脚及R3C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C6、继电器KC3及继电器KC4的输入端相连,继电器KC5、继电器KC1、继电器KC2、继电器KC6、继电器KC3及继电器KC4的输出端均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断路器QM1的任一个输出端还与空气开关QF6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开关QF6的输出端经继电器KC5的常开触点及接触器KM1后与软启动器AG1的CL2引脚相连,软启动器AG1的CL2引脚与电源的零线相连,软启动器AG1的CL1引脚直接与空气开关QF6的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UN引脚、STOP引脚相互连接后再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软启动器AG1的+24V引脚相连;所述断路器QM2的任一个输出端与空气开关QF7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开关QF7的输出端经继电器KC6的常开触点及接触器KM2后与软启动器AG2的CL2引脚相连,软启动器AG2的CL2引脚与电源的零线相连,软启动器AG2的CL1引脚直接与空气开关QF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软启动器AG2的RUN引脚、STOP引脚相互连接后再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与软启动器AG2的+24V引脚相连。
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为:空气开关QF9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二级管VD4的负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2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1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5的负极与第二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3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1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6的负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2’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7的负极与第二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3’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4的正极、二极管VD5的正极、二极管VD6的正极及二极管VD7的正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2的另一端、第二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3的另一端、第一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2’的另一端及第二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3’的另一端相连后再与空气开关QF9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空气开关QF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二极管VD3的负极与补气卸载电磁阀YV1及补气加载电磁阀YV1’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与空气开关QF8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3的正极与补气卸载电磁阀YV1及补气加载电磁阀YV1’的另一端相连后与空气开关QF8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PLC控制电路由PLC控制器,以及设置在PLC控制器内部的DI1模块、DI2模块、DO1模块及AI1模块构成,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QF3的输出端及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1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及10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2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3号引脚及14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3与空气开关QF3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5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C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C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C3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C4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5号引脚、16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及常开型按钮开关SB7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5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还分别经电源指示灯HL2、电源指示灯HL8、电源指示灯HL3及电源指示灯HL9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及5号引脚分别经压力传感器SP1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2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3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4的常开触点及压力传感器SP5的常开触点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10号引脚及11号引脚分别经液位传感器SL1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2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3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4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5的常开触点及液位传感器SL6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7号引脚、19号引脚及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7号引脚、19号引脚均直接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8号引脚、20号引脚及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号引脚还经继电器KC7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器的DI2模块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分别经断路器QM1的常开触点、断路器QM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E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E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2模块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直接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17号引脚及19号引脚均直接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C2的常闭触点及继电器KA1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1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2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1及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1及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号引脚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2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C4的常闭触点及继电器KA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2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4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3及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3及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2号引脚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3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后分别与继电器KA3及电源指示灯HL6的一端相连,继电器KA3及电源指示灯HL6的另一端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3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6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5及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5及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分别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3号引脚相连;PLC控制模块的DO1模块的4号引脚、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10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继电器KA6、继电器KA7、继电器KA8、继电器KA9、继电器KA10、继电器KA11及继电器KA1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及10号引脚还分别经电源指示灯HL4、电源指示灯HL10、电源指示灯HL5、电源指示灯HL11及电源指示灯HL1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A4的常闭触点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A4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经电源指示灯HL7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7号引脚及19号引脚均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3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1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1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压油罐油压变送器BP1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2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2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压油罐油位变送器BH1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3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3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3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回油箱油位变送器BH2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8号引脚及17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2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4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油压罐油位变送器BP2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所述双路配电器B1的10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2的10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3的10号引脚及双路配电器B4的10号引脚均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双路配电器B1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2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3的11号引脚、1号引脚,以及双路配电器B4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3号引脚与2号引脚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8号引脚与7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3号引脚与1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8号引脚与17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所述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6号引脚均接地。
所述的开关电源AS1为AC/DC变换型;所述的开关电源AS2为DC/DC变换型。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仅与发电机组容易匹配,而且工作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时间响应周期短、输出特性曲线波型好;
(2)本实用新型与相应的PLC软件相配合使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油、气比例的最佳配置,而且还能自动地维持动态平衡;
(3)本实用新型不仅电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制作成本较低,能适合各种大、中、小型的水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源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PLC控制电路中的DI1模块外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PLC控制电路中的DI2模块外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PLC控制电路中的DO1模块外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PLC控制电路中的AI1模块外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控制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工作电源。空气开关QF5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而温湿度控制器WS的4号引脚、6号引脚及8号引脚相互短接后再与行程开关SQ的一端一起接于空气开关QF5的正极输出端,行程开关SQ的另一端与照明电灯EL串联后再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1号引脚一起接于空气开关QF5的负极输出端。盘内加热器及风扇的一端分别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7号引脚和5号引脚相连,盘内加热器及风扇的另一端则相互连接后再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1号引脚相连。当控制柜中的温度或湿度超过预先设置在温湿度控制WS中的值时,则温湿度控制器WS的7号引脚与1号引脚,或温湿度控制器WS的5号引脚与1号引脚之间的回路就自动的导通,从而启动盘内加热器或风扇,以使整个控制柜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方便在温湿度控制电路内提取电源,在空气开关QF5的正、负两个输出端之间还串联了一个电源插座XS。
空气开关QF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空气开关QF1的两个输出端依次与隔离变压器TC1及开关电源AS1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桥堆VD1的正极同继电器KE1的一端相连后再与开关电源AS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桥堆VD1的负极则分别与空气开关QF3、空气开关QF4及电源指示灯HL1的一端相连。所述继电器KE1的另一端则与开关电源AS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空气开关QF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空气开关QF2的两个输出端与开关电源AS2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桥堆VD2的正极同继电器KE2的一端相连后再与开关电源AS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桥堆VD2的负极与桥堆VD1的负极相连,继电器KE2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还分别与开关电源AS1的负极输出端及电源指示灯HL1的另一端相连。
如图2所示,断路器QM1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经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及软启动器AG1与第一油压泵M1的输入端相连;断路器QM2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经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及软启动器AG2与第二油压泵M2的输入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1A引脚、R2A引脚、R3A引脚,以及软启动器AG2的R1A引脚、R2A引脚、R3A引脚均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1C引脚、R2C引脚及R3C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C5、继电器KC1及继电器KC2的输入端相连,软启动器AG2的R1C引脚、R2C引脚及R3C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C6、继电器KC3及继电器KC4的输入端相连,继电器KC5、继电器KC1、继电器KC2、继电器KC6、继电器KC3及继电器KC4的输出端均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断路器QM1的任一个输出端还与空气开关QF6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开关QF6的输出端经继电器KC5的常开触点及接触器KM1后与软启动器AG1的CL2引脚相连,软启动器AG1的CL2引脚与电源的零线相连,软启动器AG1的CL1引脚直接与空气开关QF6的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UN引脚、STOP引脚相互连接后再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软启动器AG1的+24V引脚相连;所述断路器QM2的任一个输出端与空气开关QF7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开关QF7的输出端经继电器KC6的常开触点及接触器KM2后与软启动器AG2的CL2引脚相连,软启动器AG2的CL2引脚与电源的零线相连,软启动器AG2的CL1引脚直接与空气开关QF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软启动器AG2的RUN引脚、STOP引脚相互连接后再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与软启动器AG2的+24V引脚相连。
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为:空气开关QF9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二级管VD4的负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2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1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5的负极与第二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3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1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6的负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2’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7的负极与第二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3’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4的正极、二极管VD5的正极、二极管VD6的正极及二极管VD7的正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2的另一端、第二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3的另一端、第一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2’的另一端及第二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3’的另一端相连后再与空气开关QF9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空气开关QF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二极管VD3的负极与补气卸载电磁阀YV1及补气加载电磁阀YV1’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与空气开关QF8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3的正极与补气卸载电磁阀YV1及补气加载电磁阀YV1’的另一端相连后与空气开关QF8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电路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主要由设置在PCL控制器内部的DI1模块、DI2模块、DO1模块及AI1模块构成。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QF3的输出端及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以便通过控制电源电路为PLC控制器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所述的DI1模块、DI2模块、DO1模块及AI1模块都分别与外部电路相连接,用于控制不同的电气元件,以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
如图4所示,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1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及10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2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3号引脚及14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3与空气开关QF3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5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C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C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C3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C4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5号引脚、16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及常开型按钮开关SB7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5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还分别经电源指示灯HL2、电源指示灯HL8、电源指示灯HL3及电源指示灯HL9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及5号引脚分别经压力传感器SP1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2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3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4的常开触点及压力传感器SP5的常开触点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10号引脚及11号引脚分别经液位传感器SL1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2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3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4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5的常开触点及液位传感器SL6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7号引脚、19号引脚及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7号引脚、19号引脚均直接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8号引脚、20号引脚及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号引脚还经继电器KC7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如图5所示,PLC控制器的DI2模块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分别经断路器QM1的常开触点、断路器QM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E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E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2模块的17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直接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17号引脚及19号引脚均直接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如图6所示,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C2的常闭触点及继电器KA1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1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2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1及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1及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号引脚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2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C4的常闭触点及继电器KA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2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4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3及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3及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2号引脚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3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后分别与继电器KA3及电源指示灯HL6的一端相连,继电器KA3及电源指示灯HL6的另一端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3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6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5及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5及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分别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3号引脚相连;PLC控制模块的DO1模块的4号引脚、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10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继电器KA6、继电器KA7、继电器KA8、继电器KA9、继电器KA10、继电器KA11及继电器KA1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及10号引脚还分别经电源指示灯HL4、电源指示灯HL10、电源指示灯HL5、电源指示灯HL11及电源指示灯HL1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A4的常闭触点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A4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经电源指示灯HL7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7号引脚及19号引脚均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
如图7所示,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3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1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1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压油罐油压变送器BP1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2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2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压油罐油位变送器BH1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3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3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3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回油箱油位变送器BH2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8号引脚及17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2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4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油压罐油位变送器BP2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所述双路配电器B1的10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2的10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3的10号引脚及双路配电器B4的10号引脚均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双路配电器B1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2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3的11号引脚、1号引脚,以及双路配电器B4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3号引脚与2号引脚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8号引脚与7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3号引脚与1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8号引脚与17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所述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6号引脚均接地。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7)

1、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电源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及PLC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源电路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及PLC控制电路相连,所述PLC控制电路还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电机主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源电路为:空气开关QF5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温湿度控制器WS的4号引脚、6号引脚及8号引脚相互短接后再与行程开关SQ的一端一起接于空气开关QF5的正极输出端,行程开关SQ的另一端与照明电灯EL串联后再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1号引脚一起接于空气开关QF5的负极输出端;盘内加热器及风扇的一端分别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7号引脚和5号引脚相连,盘内加热器及风扇的另一端则相互连接后再与温湿度控制器WS的1号引脚相连;空气开关QF1的两个输入端也分别与交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空气开关QF1的两个输出端依次与隔离变压器TC1及开关电源AS1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桥堆VD1的正极同继电器KE1的一端相连后再与开关电源AS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桥堆VD1的负极则分别与空气开关QF3、空气开关QF4及电源指示灯HL1的输入端相连;继电器KE1的另一端则与开关电源AS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空气开关QF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空气开关QF2的两个输出端与开关电源AS2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桥堆VD2的正极同继电器KE2的一端相连后再与开关电源AS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桥堆VD2的负极与桥堆VD1的负极相连,继电器KE2的另一端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还分别与开关电源AS1的负极输出端及电源指示灯HL1的另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主电路为:断路器QM1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经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及软启动器AG1与第一油压泵M1的输入端相连;断路器QM2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经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及软启动器AG2与第二油压泵M2的输入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1A引脚、R2A引脚、R3A引脚,以及软启动器AG2的R1A引脚、R2A引脚、R3A引脚均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1C引脚、R2C引脚及R3C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C5、继电器KC1及继电器KC2的输入端相连,软启动器AG2的R1C引脚、R2C引脚及R3C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C6、继电器KC3及继电器KC4的输入端相连,继电器KC5、继电器KC1、继电器KC2、继电器KC6、继电器KC3及继电器KC4的输出端均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断路器QM1的任一个输出端还与空气开关QF6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开关QF6的输出端经继电器KC5的常开触点及接触器KM1后与软启动器AG1的CL2引脚相连,软启动器AG1的CL2引脚与电源的零线相连,软启动器AG1的CL1引脚直接与空气开关QF6的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AG1的RUN引脚、STOP引脚相互连接后再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软启动器AG1的+24V引脚相连;所述断路器QM2的任一个输出端与空气开关QF7的输入端相连,空气开关QF7的输出端经继电器KC6的常开触点及接触器KM2后与软启动器AG2的CL2引脚相连,软启动器AG2的CL2引脚与电源的零线相连,软启动器AG2的CL1引脚直接与空气开关QF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软启动器AG2的RUN引脚、STOP引脚相互连接后再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与软启动器AG2的+24V引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为:空气开关QF9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二级管VD4的负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2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1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5的负极与第二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3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1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6的负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2’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7的负极与第二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3’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A1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9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4的正极、二极管VD5的正极、二极管VD6的正极及二极管VD7的正极与第一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2的另一端、第二油压泵的卸载电磁阀YV3的另一端、第一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2’的另一端及第二油压泵的加载电磁阀YV3’的另一端相连后再与空气开关QF9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空气开关QF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二极管VD3的负极与补气卸载电磁阀YV1及补气加载电磁阀YV1’的一端相连后经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与空气开关QF8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二极管VD3的正极与补气卸载电磁阀YV1及补气加载电磁阀YV1’的另一端相连后与空气开关QF8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LC控制电路由PLC控制器,以及设置在PLC控制器内部的DI1模块、DI2模块、DO1模块及AI1模块构成,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控制电源电路中的QF3的输出端及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1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及10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2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3号引脚及14号引脚一起经切换开关SA3与空气开关QF3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5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C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C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C3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C4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5号引脚、16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及常开型按钮开关SB7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5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还分别经电源指示灯HL2、电源指示灯HL8、电源指示灯HL3及电源指示灯HL9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及5号引脚分别经压力传感器SP1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2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3的常开触点、压力传感器SP4的常开触点及压力传感器SP5的常开触点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10号引脚及11号引脚分别经液位传感器SL1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2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3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4的常开触点、液位传感器SL5的常开触点及液位传感器SL6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7号引脚、19号引脚及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7号引脚、19号引脚均直接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入端的18号引脚、20号引脚及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1模块的输出端的1号引脚还经继电器KC7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器的DI2模块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分别经断路器QM1的常开触点、断路器QM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E1的常开触点及继电器KE2的常开触点后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I2模块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直接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17号引脚及19号引脚均直接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C2的常闭触点及继电器KA1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1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2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1及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1及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号引脚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2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C4的常闭触点及继电器KA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2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4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3及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3及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2号引脚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3号引脚经继电器KC7的常闭触点后分别与继电器KA3及电源指示灯HL6的一端相连,继电器KA3及电源指示灯HL6的另一端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切换开关SA3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经常闭型按钮开关SB6后分别与常开型按钮开关SB5及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常开型按钮开关SB5及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均分别与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3号引脚相连;PLC控制模块的DO1模块的4号引脚、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10号引脚、11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经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继电器KA6、继电器KA7、继电器KA8、继电器KA9、继电器KA10、继电器KA11及继电器KA1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6号引脚、7号引脚、8号引脚、9号引脚及10号引脚还分别经电源指示灯HL4、电源指示灯HL10、电源指示灯HL5、电源指示灯HL11及电源指示灯HL12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A4的常闭触点的一端与空气开关QF4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KA4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经电源指示灯HL7后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8号引脚及20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DO1模块的17号引脚及19号引脚均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
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3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1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1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压油罐油压变送器BP1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2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2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压油罐油位变送器BH1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3号引脚及12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3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3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回油箱油位变送器BH2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8号引脚及17号引脚分别与双路配电器B2的8号引脚及7号引脚相连,双路配电器B4的10号引脚及2号引脚分别与油压罐油位变送器BP2的电压端子及电流端子相连;所述双路配电器B1的10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2的10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3的10号引脚及双路配电器B4的10号引脚均与空气开关QF3的输出端相连;双路配电器B1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2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双路配电器B3的11号引脚、1号引脚,以及双路配电器B4的11号引脚、1号引脚均与开关电源AS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3号引脚与2号引脚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8号引脚与7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3号引脚与12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8号引脚与17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所述PLC控制器的AI1模块的1号引脚、6号引脚、11号引脚及16号引脚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电源AS1为AC/DC变换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电源AS2为DC/DC变换型。
CNU2008200648480U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550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648480U CN201255071Y (zh)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648480U CN201255071Y (zh)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55071Y true CN201255071Y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8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6484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55071Y (zh)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5507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2925A (zh) * 2018-01-10 2018-04-20 娄底市海天特种陶瓷有限公司 用于陶瓷热压铸成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0388314A (zh) * 2019-07-04 2019-10-29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放射性废水过滤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2925A (zh) * 2018-01-10 2018-04-20 娄底市海天特种陶瓷有限公司 用于陶瓷热压铸成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0388314A (zh) * 2019-07-04 2019-10-29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放射性废水过滤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CN110388314B (zh) * 2019-07-04 2020-11-24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放射性废水过滤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3085B (zh) 基于逆阻型三电平的储能并网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14768A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备用电源系统
CN206628840U (zh) 一种智能配电设备及系统
CN103259059B (zh) 一种液流电池初始充电方法及电路
CN201255071Y (zh) 一种水电站机组辅助设备油、气控制系统
CN203071637U (zh) 一种直流电源连接控制装置
CN201821261U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备用电源系统
CN110518692A (zh) 一种水电站氢储能发电黑启动系统及方法
Peng et al. Research of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ispatching for microgrid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CN203722249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CN107154730B (zh) 一种新能源发电用双向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5939022A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离网兼容切换系统
CN203312895U (zh) 一种通用型通信基站太阳能风能集中供电系统
CN202353253U (zh) 多电源智能转换充电装置
CN201504338U (zh) 一种路灯节电器
CN108510855B (zh) 一种户用离网型风光储微电网控制实验系统
CN204497643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
CN203661372U (zh) 太阳能路灯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205876611U (zh) 天然气、燃料及自然能源集成式发电机组
Chen Integration and optimisation of bio-fuel micro-tri-generation with energy storage
CN207652043U (zh) 一种基于钒电池的智能微网控制系统
CN201274010Y (zh) 一种水电站机组漏油泵控制系统
CN201549796U (zh) 一种变压所检修箱
CN205959754U (zh) 有载调容调压装置
Zheng et al. Research on AC/DC hybrid power supply 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0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