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52138Y - 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52138Y
CN201252138Y CNU2008201175624U CN200820117562U CN201252138Y CN 201252138 Y CN201252138 Y CN 201252138Y CN U2008201175624 U CNU2008201175624 U CN U2008201175624U CN 200820117562 U CN200820117562 U CN 200820117562U CN 201252138 Y CN201252138 Y CN 20125213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shell
connector
hole
latch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75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175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5213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5213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5213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与插座牢固连接的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两只电源插脚、充电插头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电源插脚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与三孔插座的电源插孔相配,外壳中设置可相对于三孔插座的地线插孔径向移动的锁钩,在所述底板开有对应所述地线插孔的通孔,所述锁钩上的钩头经该通孔伸出,在所述锁钩与外壳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壳或锁钩螺纹耦合,所述螺栓设有轮状手柄,该轮状手柄的外缘经前壳前侧的孔凸出,拨动所述轮状手柄的外缘使螺杆旋转而带动锁钩的钩头移动从而与两只电源插脚相互靠近而夹紧三孔插座或相互远离而撑紧所述三孔插座。

Description

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MP3、MP4或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的缺点是:使用时手机充电器与墙壁的连接不牢固;因为使用时手机(移动电话)插到插置槽内,相当于插在墙壁上的充电器额外负荷了手机的重量,而手机充电器是靠电源插脚与墙壁插座上的插孔之间的摩擦被固定的,只要受到较小的外力作用或者手机重量过大,则容易从墙壁上掉下,而且当向固定在墙壁上的充电器插槽内插入手机的过程中,也可能使充电器受力移动或掉下,所以,在向插槽内插入手机时必须用另一只手扶住充电器,使用极不方便;另外这种充电器在每次使用完后必须从插座上拔下,否则充电器将长期处于通电状态,时间一长将缩短其作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内部元件过热而发生火灾,使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与插座连接不牢固、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与插座牢固连接的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两只电源插脚、充电插头和外壳,其中所述两只电源插脚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与三孔插座的电源插孔相配,外壳中设置可相对于三孔插座的地线插孔径向移动的锁钩,在所述底板开有对应所述地线插孔的通孔,所述锁钩上的钩头经该通孔伸出,在所述锁钩与外壳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壳或锁钩螺纹耦合,所述螺栓设有轮状手柄(该轮状手柄也可称为拨轮),该轮状手柄的外缘经前壳前侧的孔凸出而使轮状手柄被轴向定位,拨动所述轮状手柄的外缘使螺杆旋转而带动锁钩的钩头移动从而与两只电源插脚相互靠近而夹紧三孔插座或相互远离而撑紧所述三孔插座;所述充电插头与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相配且与变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充电插头可以用软电线与变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也可以直接将充电插头固定地或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使用时直接将待充电之电器插接在向上伸出的充电插头上用充电插头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
使用时只需将充电器插入墙壁上的三脚插座后,用手拨动位于外壳前侧的外缘即可使锁钩移动而将充电器固定在插座中,轮状手柄的外柱面表面还可设有滚花或齿以增大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而便于拨动。
所述螺栓上设有多边形拔头,所述轮状手柄中央设有与该多边形拔头相配的孔。该多边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五边形或六边形。
所述充电器,在所述钩头压向所述地线插孔内侧壁的一侧为斜面或带齿的侧面,该斜面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斜向远离所述通孔的轴线。其好处是可以防止锁钩上的钩头与电源插脚在夹紧插座的过程中向外滑出。
在所述外壳设有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位于充电插头一侧且其最高平面与充电插头的根部持平,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后,该支撑平台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的底部,支撑平台对待充电之电器起支撑作用。
上述所述充电插头可分离地设置在外壳中的具体方案为:将充电插头固定在一刚性连接器上端,该连接器下端设有输出插头与设置在外壳上的输出插座相配,所述充电插头与输出插头经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输出插座与所述变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对具有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之电器可以更换适合的充电插头,使一个充电器可以对不同型号或不同产品进行充电。
在充电插头与外壳的可分离结构中还可作如下改进:在所述连接器的一侧设有卡口,在外壳中设置可滑入该卡口内的滑块,该滑块的拨杆伸出所述外壳外,拨动伸出外壳外的拨杆使滑块滑入所述卡口而将所述连接器长期锁定在外壳中,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对准充电插头后插入即可,充电完毕后直接将待充电之电器拔出;更换充电插头时,只需反方向拨动滑块使之与连接器上的卡口分离即可将充电插头拨出;而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插入充电插头的待充电之电器(如充电插孔带防尘胶片的手机),则可以反方向拨动所述拨杆使滑块与所述卡口分离,拔出充电插头后插入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内使连接器与待充电之电器相互连接在一起后,再手握待充电之电器而将连接器上的输出插头插入外壳中的输出插座上即可。
在充电插头与外壳的可分离结构中还可作如下改进:在外壳上设有限位筋,该限位筋位于所述连接器前侧并紧贴连接器以防止连接器向前摆动,当然还可以在外壳上设置另一条位于连接器的后侧的限位筋,使连接器前后侧的两条限位筋分别对连接器限位,以防止插上待充电之电器后连接器前后摆动而造成的危险,实际上待充电之电器向后摆的位置会受到墙壁或插座的限位,所以后一条限位筋也可以不要。另外还可以在所述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配的限位槽,以防止所述连接器左右摆动,使之更牢固地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
所述充电器,可以在外壳内固定有控制充电器输入总电源的电源总开关,该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伸出所述外壳外并位于所述充电插头一侧,当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后,待充电之电器将所述电源总开关压下而接通充电器的输入总电源,抽出待充电之电器后,所述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复位而切断充电器的总电源。所以,只要待充电之电器从外壳上拔出,则可自动切断总电源,防止充电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而缩短寿命,或引起元件过热,其过程不必增加额外的操作,所以使用极之方便。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在螺杆上设置了轮状的拨轮,只需用手指拨动伸出外壳外的轮状手柄的外缘即可使充电器牢固地固定在墙壁的插座上,而不需要另外在墙上开孔也不需使用螺丝批等工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也不会破坏插座;从充电器上取下待充电之电器后即可自动切断充电器的总电源,而不需额外的操作,即方便也节约能源(其有益效果在上述各段中也分别作了说明,在此不再逐一详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器的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底板上安装了锁钩和螺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组装在一起后将面壳前部部分剖切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6中面壳的立体图。
图9是图6中滑块的立体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滑块另一种结构的立体放大图。
图11是图6中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2是图6中面壳上安装了电源总开关后从背后方向的立体图。
图13是图6中的底板安装了螺杆和锁钩后从背后方向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截面放大图。
图15是图6中滑块另一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13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7是图2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18是15所示滑块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19是6中锁钩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20是2中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21是图2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立体分解图。
图25是图23拿走了底板后沿背部方向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3中底板与锁钩等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7是图25的分解图。
图中100、存放腔,1、面壳,10、孔,133、螺孔,111、螺杆,11、手柄,131、钩头,13、锁钩,132、身部,141、电源插脚,14、底板,142、翼,12、开关,022、电源插孔,02、面板,021、地线插孔,01、底座;261、手柄,26、螺杆,21、底板,211、电源插脚,272、钩头,27、锁钩,271、加固台,273、孔,274、方孔,220、透孔,222、限位筋,2200、缺口,224、开关腔座,22、面壳,23、电源总开关,252、跌级,25、盖板,251、拨杆孔,241、拔杆,24、滑块,231、开关杆,225、滑块腔,223、挡翼,299、支撑平台,221、空腔,270、方螺母,29、电子线路板,291、输出插座,282、输出插头,280、定位头,283、卡口,28、连接器,284、限位槽,281、充电插头,212、导向翼,213、限位翼;2210、定位腔,240、斜面,2220、限位筋,210、通孔,024、滑块,0241、压头,002、手机,023、电源总开关,0231、开关杆;2610、凹陷区,2600、支撑平台;31、底板,311、限位条,37、电子线路板,33、拔轮,34、螺杆,35、锁钩,36、螺母,321、翼,3211、孔,322、斜面,32、面壳,323、导向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其中固定在墙壁上的底座01与盖住底座01的面板02构成电源插座,面板02内侧固定有与市电电源电连接的电触片,该插座为现有家居或公共场所使用中的三孔插座。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从图3中可见,充电器是由面壳1、底板14以及带变压整流电路的电子线路板和充电插头组成,其中底板14与面壳1构成所述充电器的外壳,因为电子线路板和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充电孔内的插脚)是现有技术,所以在图3中未画出;面板上的两个电源插孔141分别是相线插孔和零线插孔;螺杆111与连接在其上部的轮状手柄11构成螺栓。
图3中的锁钩13、螺杆111和固定在底板14上的两只电源插脚141构成紧固机构,锁钩13的身部132与底板上的两只翼142之间的间隙滑动相配(见图4),从锁钩伸出的上侧带齿的钩头131穿过底板两翼142之间的方孔(见图5)伸入面板02的地线插孔021内,钩头131的左右宽度与地线插孔021滑动相配、上下高度小于地线插孔021的上下长度,使钩头131可以在地线插孔021内上下移动,螺杆111穿过面壳1上侧壁的孔10后与锁钩上的螺孔133螺纹耦合,螺杆上端的手柄11位于面壳1上侧且轮状手柄11的外缘凸出于面壳1的前侧(如图1所示),使螺杆111联接在面壳与锁钩之间,将拇指正面压住手柄11前侧面向左移动即可以带动螺杆旋转,使螺杆111带动锁钩13向上移动,使钩头131受到远离电源插脚141的力,直到钩头131上侧的齿顶住面板02的地线插孔021的上侧壁,继续同方向旋转手柄11,在螺杆111、手柄11下端面、面壳上侧壁的上端面的共同作用下,面壳1及其与面壳相固定的底板14受到向下的力而向下略为移位,直到固定在底板14上的两只电源插脚141被面板02上的两个电源插孔022限位,此时,钩头131上侧的齿顶紧面板的地线插孔021上侧内壁,而电源插脚141下侧顶紧对应电源插孔022的下侧,也即在螺杆111的作用下,钩头131与电源插脚141分别受到相背向的力,所以钩头131与电源插脚141分别沿上下方向撑紧地线插孔021和电源插孔022,从而将充电器固定在插座中;要更换充电器或从插座上拆下充电器时,只需沿反方向旋转手柄,就可以使锁钩13上侧面与地线插孔021的上侧内壁分离,此时可以将充电器从插座上取下。也可以在轮状手柄11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沿轴向的滚花或齿以增大手柄外缘与拇指之间的摩擦力。
图1实施例中的面壳上还设置了存放腔100用于存放待充电之电器——如手机等,使用时,将用电线与变压整流电路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之手机后,可以将手机放入该存放腔100内。
实施例二,见图2所示,是一个手机充电器(也可用于MP3、MP4等进行充电)的立体图。
见图6,所述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设置在电子线路板29中)、两只电源插脚211、充电插头281和由底板21与面壳22构成的外壳。
图6中的面壳22上侧开设的空腔221的底部设有定位腔2210(见图7、8和12)与连接器28下部的定位头280相配;面壳22背部设有开口向底板21的元件容置腔和开口向前的开关座腔224以及滑块腔225,底板盖住元件容置腔构成内腔,内腔用于安放锁钩27和电子线路板29,面壳前侧的开关座腔224和滑块腔225分别用于安放电源总开关23和滑块24,电源总开关23的电线经开关座腔内壁上的孔伸入所述内腔接在电子线路板的总电路中,而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231经面壳上的透孔2200伸出面壳上侧(如图1所示),滑块腔225左侧与面壳上的空腔221底部的定位腔2210(见图7、8和12)相通,置于滑块腔225内的滑块24可以左右滑动且其拨杆241经盖板25上的拨杆孔251伸出前侧(见图1)。
安装时,先分别将电源总开关23和滑块24分别放入开关座腔224和滑块腔225内,再用盖板25盖住开关座腔和滑块腔用螺丝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盖板与面壳固定在一起,然后将方螺母270压入锁钩27中的方孔274内,将螺杆26伸入锁钩的孔273内使螺杆26与方螺母270耦合,再将两者放入底板21内侧使锁钩27位于导向翼212之间而轮状的手柄261位于限位翼213上侧与底板21的上壁内侧之间,设置在锁钩的加固台271伸入底板上的通孔中(见图14的通孔210),钩头272伸出底板21的外侧(底板上的两电源插脚211的位置相当于标准三脚插头上的两个电源插脚的位置,而钩头272的位置相对于标准三脚插头上地线插脚的位置),然后将电子线路板29安装入面壳22背部的元件容置腔内,再将底板与面壳合在一起使手柄261的外缘经面壳中空腔上的透孔220伸出,然后再用螺丝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将底板与面壳固定即可。安装完毕后的锁钩27前后左右均被限位而只能在螺杆26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图6中的锁钩27也可以直接在孔内设置与螺杆26相配的螺纹而不使用方螺母270。图6中的手柄261的外柱面上可以设置滚花或齿。
图2,手柄261的外缘凸出在空腔221内,空腔221的壁相当于面壳上的壁,所以,手柄的外缘相当于凸出面壳的前侧,而且手柄261靠近空腔221的开口处,空腔221比拇指大,所以可以将拇指伸入空腔内拨动手柄261。
图6中的连接器28中部是刚性连接体,上端固定有与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281,下端设有两侧带卡口283的定位头280,定位头下端为与电子线路板上的输出插座291相配的输出插头282,连接器的前后侧分别设有限位槽284(图6中只显示了前侧的限位槽),该限位槽284是由两条筋之间的间隔构成的;图6的连接器前后侧的限位槽284分别与图12中面壳的空腔221内的两条限位筋222和2220相配。见图7,连接器上的输出插头282插入输出插座291后,其定位头280右侧的卡口283正对滑块24,此时如果将图2中的拨杆241向左拨,则图7中的滑块24的一部分卡入定位头的卡口283内而将连接器锁定在面壳中;从图7中还可看到,面壳上侧面是支撑平台299,该支撑平台299的平面与连接器28的上侧面持平,即连接器上的充电插头281的根部与支撑平台299持平。
使用时,将图2中的充电器插入墙壁上的三孔电源插座内,此时,图6中的两只电源插脚211伸出底板21背后的部分插入三孔电源插座对应的电源插孔内,而锁钩上的钩头272伸入三孔电源插座的地线插孔内,用拇指压住手柄261的外缘向左拨使手柄261旋转,则因为图6中的手柄261下侧被限位翼213限位,所以螺杆26带动锁钩27相对于电源插脚211上移,使钩头272与电源插脚211相互向外(上下方向)撑紧三孔电源插座而将充电器固定在三孔电源插座中,然后将图6中的连接器28下部的定位头280插入面壳22上的空腔221底部的定位腔2210内(如图7所示,定位腔2210图8所示),再将待充电的手机上的充电插孔正对连接器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同时手机的机身将电源总开关上的开关杆231压下而接通充电器的总电源,手机即可进行充电,如图17所示,此时面壳的上侧平面即为支撑平台299支撑住手机002。
对于充电插孔带有防尘胶片的手机,则可以将连接器从充电器上拔出,先将连接器上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再手执手机将连接器上的定位头插入面壳空腔底部的定位腔内即可;从图6中可见,其中靠近透孔220的限位筋222与支撑平台299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其作用是为了避空上述手机中向后张开的防尘胶片,以免防尘胶片顶住手机而与充电插头接触不良或使手机不能被稳定在充电器上。图6中的连接器28前侧可以紧贴空腔221的前侧,而连接器28左右侧与空腔221左右壁之间留有间隔,对于防尘胶片向左或向右张开的手机,其充电时其防尘胶片被该间隔避空。
图20,锁钩上的钩头272的上侧为由左到右略斜向下,其好处是可以防止锁钩上的钩头与电源插脚在夹紧插座的过程中向外滑出。
图6中的滑块也可以使用图10所示的结构,在面向面壳的定位腔一侧设置斜面240,其好处是,在连接器的定位头插入面壳的定位腔之前,如果滑块滑入了定位腔内,则在连接器的定位头插定位腔的过程中,定位头可以压在滑块的斜面上,强行将滑块向右推而复位,以免连接器或滑块被损坏。
图6中的滑块也可以使用图15所示的结构,滑块024向左伸出一压头0241;图18是图15的滑块安装在面壳上时的状态,充电时,将滑块024向右拨,使滑块024与连接器分离,拔出连接器,将连接器上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再将连接器的输出插头插入充电器,然后再将滑块024向左拨,滑块024上的压头0241将电源总开关023上的开关杆0231压下而接通充电器的总电源。充电完毕后必须将滑块向右拨,电源总开关023复位而切断充电器的总电源,以免充电器处于长期通电状态。
图6中的盖板四周设有跌级252略低于盖板25中央的平面(参见图20的A部分放大图——图21),盖板安装在面壳上时其跌级252低于面壳最前侧的平面,其好处是防止盖板与面壳的交接处高低不一致而造成的不美观。
实施例三,见图22,是将实施例二中的螺杆上的手柄26向上移到外壳顶部,并在外壳上侧的相应位置处设置一凹陷区2610,使手柄26的上侧平面不高于外壳的支撑平台2600,其它与实施例二的相同。与实施例二相比,实施例三的手柄26因为更接近外壳的上侧面,所以拨动手柄更为容易,但缺点是手柄可以取出而容易造成螺杆的丢失。
实施例四,见图23和图24,它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锁钩35两侧的导向翼设置在面壳32内侧(见图25和27中的导向翼323),而且在螺杆34上端的六角头外套有带内六角的拔轮33。螺杆上的六角头即为所述之多边形。
图24中,螺杆34下端穿过面壳32的翼321中的孔3211后,再穿过锁钩35的孔与螺母36螺纹耦合,拔轮33套住螺杆34的上端,将图24中的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如图23所示,在图23中的面壳32靠拔轮33的位置处设有斜面322,以便于手指拔动拔轮。其中螺母36放置于锁钩下端面上开设的内六角沉孔内。
图26是图23中底板与锁钩等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从图26中可见,在底板31内侧伸出的限位条311位于锁钩35下端,以防止拔动拔轮的过程中,螺母从锁钩的内六角沉孔上脱落。
见图23,底板的上边限定了拔轮33和螺杆外六角头的最上位移,而面壳上的翼限定了拔轮入螺杆的最下位移,从而使螺杆的轴向被定位。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两只电源插脚、充电插头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电源插脚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与三孔插座的电源插孔相配,外壳中设置可相对于三孔插座的地线插孔径向移动的锁钩,在所述底板开有对应所述地线插孔的通孔,所述锁钩上的钩头经该通孔伸出,在所述锁钩与外壳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壳或锁钩螺纹耦合,所述螺栓设有轮状手柄,该轮状手柄的外缘经前壳前侧的孔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上设有多边形拔头,所述轮状手柄中央设有与该多边形拔头相配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向上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位于所述充电插头一侧且其最高平面与所述充电插头的根部持平,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后,该支撑平台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固定在一刚性连接器上端,该连接器下端设有输出插头与设置在外壳上的输出插座相配,所述充电插头与输出插头经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输出插座与所述变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一侧设有卡口,在所述外壳中设置可滑入该卡口内的滑块,该滑块的拨杆伸出所述外壳外,拨动伸出外壳外的拨杆使滑块滑入所述卡口而将所述连接器锁定在外壳中,反方向拨动所述拨杆使滑块与所述卡口分离后即可将连接器从所述外壳上拨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限位筋,该限位筋位于所述连接器前侧并紧贴连接器以防止连接器向前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配的限位槽,以防止所述连接器左右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固定有控制充电器输入总电源的电源总开关,该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伸出所述外壳外并位于所述充电插头一侧,当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后,待充电之电器将所述电源总开关压下而接通充电器的输入总电源,抽出待充电之电器后,所述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复位而切断充电器的总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或8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压向所述地线插孔内侧壁的一侧为斜面或带齿的侧面,该斜面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斜向远离所述通孔的轴线。
CNU2008201175624U 2007-09-26 2008-07-14 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5213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75624U CN201252138Y (zh) 2007-09-26 2008-07-14 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0625.2 2007-09-26
CN200710030625 2007-09-26
CNU2008201175624U CN201252138Y (zh) 2007-09-26 2008-07-14 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52138Y true CN201252138Y (zh) 2009-06-03

Family

ID=4012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2209XA Pending CN101308942A (zh) 2007-09-26 2008-04-09 充电器
CNA2008101376026A Pending CN101399384A (zh) 2007-09-26 2008-06-29 充电器
CNU20082011756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52138Y (zh) 2007-09-26 2008-07-14 充电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2209XA Pending CN101308942A (zh) 2007-09-26 2008-04-09 充电器
CNA2008101376026A Pending CN101399384A (zh) 2007-09-26 2008-06-29 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130894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177B (zh) * 2010-11-03 2012-09-19 湖州电力局 带电作业专用异型线夹固定夹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8942A (zh) 2008-11-19
CN101399384A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8845B1 (en) Safety plug assembly
JP6306746B2 (ja) 分離が容易な電源プラグ及び電源プラグアダプター
CN104319548A (zh) 一种弹射式插头
CN203690653U (zh) 切换结构及具切换结构的线缆连接器
CN201252138Y (zh) 充电器
CN208028332U (zh) 入墙式伸缩电源插座
CN103972710A (zh) 多孔位可伸缩插座
CN105226463B (zh) 一种旋转开关插座
CN105565079A (zh) 数据线收纳装置
CN203574392U (zh) 电子烟充电器
CN106887892A (zh) 电动工具用充放电一体装置
CN109347169B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充电宝
CN101141033A (zh) 充电器与插座的固定方法
CN211238682U (zh) 万用转接器结构
CN206226889U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N208256988U (zh) 一种新型三相插头
CN206758808U (zh) 暗藏式二位插座
CN110459914A (zh) 供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
CN101404374A (zh) 充电器与插座的固定方法及其充电器
CN204517026U (zh) 带有拔出旋钮的插排
CN205178027U (zh) 充电器电瓶夹
CN209298397U (zh) 插座的电线插接装置
CN216055466U (zh) 一种便于拔出的插头
CN216980940U (zh) 儿童免插拔插孔保护片
CN210296426U (zh) 一种控制器及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