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44450Y -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44450Y
CN201244450Y CNU2008201417002U CN200820141700U CN201244450Y CN 201244450 Y CN201244450 Y CN 201244450Y CN U2008201417002 U CNU2008201417002 U CN U2008201417002U CN 200820141700 U CN200820141700 U CN 200820141700U CN 201244450 Y CN201244450 Y CN 20124445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module
membrane
diaphragm
module housing
diffusion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417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417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4445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4445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4445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由膜组件壳体、原料液分配器、分离膜和气泡轻液导出器组成;分离膜的一端固定在膜组件壳体的侧壁上,且膜组件壳体侧壁的外侧对应于分离膜的端部开有沟槽,沟槽与分离膜的内腔连通;分离膜的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封闭端;膜组件壳体上端盖的外边缘开有一倒角,膜组件下端盖外边缘开有浓缩液出口,膜组件壳体的中央固定有原料液分配器,原料液分配器上端中央装有气泡轻液导出器,其侧壁开有原料液导出口,并且在其侧壁外侧开有气泡轻液导出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膜分离技术和超重力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克服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膜分离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膜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可在超重力条件下进行膜分离的,并且依靠刚性可转动桶体作支撑的膜组件。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过程容易放大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能源、环保等领域。然而由于在膜分离过程中浓差极化,膜污染等方面问题的存在,膜分离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尽管人们研发了很多方法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但都不是很理想。例如以压力作为驱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浓差极差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浓差极差化发生时膜分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膜分离层外表面物料的浓度远远高于物料的主体浓度,因此给膜分离过程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具体有:1、在很多膜分离过程中溶质的截留率降低(如反渗膜用于海水淡化)。2、膜渗透通量降低,装置的生产能力下降。3、膜界面上的渗透压增高,为提高渗透通量必须提高进料压力或提高进料液流速,从而导致能耗的提高。4、膜污染加剧,膜寿命下降。5.膜浓缩倍率下降,难以获得高浓度产物。为了减少浓差极化以及浓差极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并应用于膜分离过程,但实践表明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1.能耗加大(增大流速法,安装湍流促进器,脉冲法,搅拌法,提高扩散系数法,旋转强化法等)2.膜的填充密度低。单位膜面积膜组件成本高(填料法,安装湍流器,旋转强化法)3.膜分离层易受损,膜寿命降低(安装湍流器,填料法,旋转强化法)
超重力指的是在比地球重力加速度(9.8m/s2)大得多的环境下物质所受到力(包括引力或排斥力),利用超重力的的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实用技术称为超重力技术。在超重力条件下物质所受到的与物质质量相关的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因而极大的强化了传质效果,这一特征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目前通过高速旋转产生超重力环境的超重力机已在分离工艺,纳米材料制备等方面获得了十分成功的应用。
超重力下的膜分离,是将膜分离的工艺过程置于超重力条件下进行,这是膜分离技术与超重力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此方面目前可查的资料很少,在已知的可查资料中有阎建民的《具有管式结构的旋转床超重力场装置》(申请专利号03115674.6)和《离心旋转超重力——膜分离技术》(申请专利号03100089.4)上述2项专利已将膜分离技术和超重力技术进行了结合,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但仔细分析研究上述2专利后不难发现上述2专利并没有提及解决对膜分离过程影响极大的浓差极化问题的工作原理和解决方案,在其结构和实施方案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专利《具有管式结构的旋转床超重力场装置》在其权利要求①中强调其特征在于管子的轴线与旋转轴垂直或平行,管子的两端固定,事实上当管子为有机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以及其他柔性材质膜时由于膜组件内液体受到的哥氏力,旋转床在启动式停车时料液的惯性作用都会将对管子产生巨大的侧向力,在这种侧向力的作用下管子的轴线不可能为一条直线,因而也就不存在与旋转轴的垂直,如果通过两端固定的方法保持其轴线为直线并与旋转轴轴线垂直或平行那么在上述侧向力的作用下膜很容易被拉断而使膜分离装置失效。在其说明书及附图中可以发现在其实施中无法解决截流物或渗余液的排出问题。
专利《离心旋转超重力——膜分离技术》,在其权利要求书中强调“以旋转离心力为膜的分离驱动力为原理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和理论计标”依据该项所及的原理,工艺过程和理论计算,都无法解决对膜浓缩过程中影响极大的浓差极化问题。2.该专利所选用的平板膜的分离层表面都是面向旋转轴轴线,这样的膜装置在其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加剧膜表面的浓差极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依靠刚性可转动桶体作支撑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该膜组件可有效地克服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膜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由膜组件壳体、原料液分配器、分离膜和气泡轻液导出器组成;分离膜的一端固定在膜组件壳体的侧壁上,且膜组件壳体侧壁的外侧对应于分离膜的端部开有沟槽,沟槽与分离膜的内腔连通;分离膜的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封闭端;膜组件壳体上端盖的外边缘开有一倒角,膜组件下端盖外边缘开有浓缩液出口,膜组件壳体的中央固定有原料液分配器,原料液分配器上端中央装有气泡轻液导出器,其侧壁开有原料液导出口,并且在其侧壁外侧开有气泡轻液导出槽。
上述膜组件壳体的中心线可垂直于水平面安装,也可以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安装。
上述分离膜可为管状膜、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
上述原料液导出口沿膜组件中心轴对称分布,形状相同,其中心线可以与直径方向相同,也可以呈一定角度。
上述膜组件壳体的上端盖内侧呈锥形。
上述分离膜的封闭端可采用胶、环氧树脂、加热或烧结的方法进行封闭。
上述膜组件壳体可以是圆台形、圆柱形;其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也可以是环氧树脂与金属材料或塑料尼龙组成的复合材料。
上述中空纤维膜的内径为0.005-0.1mm之间。
上述分离膜的材料可采用具有柔性的有机膜或无机膜,也可采用由金属丝、玻璃纤维、尼龙丝、化学纤维、动植物纤维、蚕丝编织的筛网。
上述平板膜的分离层表面背向转动轴轴线,且背面粘贴有薄板,薄板的材料可以是塑料、尼龙板、金属板;平板膜靠近转动轴线的一端也可通过平板膜支架固定;平板膜的母线可以与膜组件的中心轴线平行,也可以与膜组件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同一种料液在溶剂脱除后其浓度加大,随其浓度加大其密度会发生变化,在多数情况下料液的密度会随其浓度的加大而升高,高浓度料液的沉降与稀料液的沉降不同为干涉沉降,即高浓度物料沉降时溶质小颗粒相互作用,沉降过程呈集体性,宏观性沉降。膜分离过程中由于浓差极化,膜表面的料液浓度远高于料液的主体浓度,所以膜表面的料液密度与料液的主体密度存在差别由于这种密度差的存在特别是超重力条件下高浓度料液会沿超重力场的相同或相反方向快速移动,从而脱离膜表面,而新的稀料液补充因高浓物料脱离膜表面而让出的空间从而使膜表面料液浓度降低(即浓差极化降低)。膜表面高浓物料的不断脱离和稀物料的不断补充,达到本衡时膜表面及其附近讲形成一个浓度高于料液主题浓度但远低于非超重力条件下浓差极化层料液浓度的一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层,这个区域层的存在,类似于动态膜,对膜分离过程产生较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膜分离技术和超重力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有效地克服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膜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管状膜或中空纤维膜分离膜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平板膜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是分离膜3选用管状膜或中空纤维膜时膜组件的主视剖面图和俯视剖面图。膜组件壳体中心线可垂直于水平面安装,也可以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安装。膜组件壳体1固定安装在刚性壳转动桶体4内。
图中膜组件壳体1为圆台形,其侧壁内侧固定有分离膜3、侧壁外侧对应于分离膜3外端出口处沿侧壁母线方向开有沟槽13,沟槽13与分离膜3的内腔连通,以便透过液通过分离膜渗透液出口5排出。膜组件壳体1侧壁外缘与上端盖外缘交汇处开有一倒角17,以便从压缩空气入口11处进入的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沟槽13进入分离膜3的内腔,从而实现气体的反冲洗。膜组件壳体1的下端盖外边缘处开有浓缩液出口6,以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汇集在膜组件壳体1侧壁内侧的浓缩液排出,膜组件壳体1的上端盖内侧呈锥形,便于膜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及低于料液主体密度的轻液以及气体反冲洗产生的气泡及气体通过固定在原料液分配器2上方的气泡轻液导出器8导出。气泡轻液导出器8上开有便于气泡和轻液导出的导出口9。分离膜一端固定在膜组件壳体1侧壁的内侧,膜组件壳体1侧壁内侧涂刷环氧树脂以保证膜组件壳体内的料液不外泄,分离膜3的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封闭端,以保证料液不通过膜的内腔与透过液混合。密封处理可采用胶或环氧树脂粘接,也可采用烧结或高温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膜可采用中空纤维膜,其内径为0.005-0.1mm之间,是具有柔性的有机膜或经过处理具有足够柔性的无机膜,其靠近旋转轴的一端不作固定,这样分离膜即使受到哥氏力和料液流动产生的侧向力也会随波顺势而动,而不会折断或拉断。膜组件壳体的中央固定有原料液分配器2,其侧壁开有原料液导出口7,且在其侧壁外侧开有气泡轻液导出槽12。原料液导出口沿膜组件中心轴对称分布,形状相同,其中心线可以与直径方向相同,也可以呈一定角度。原料液经原料液入口10进入原料液分配器2内腔,通过原料液导出口7均匀进入膜组件壳体内腔。由于膜组件壳体1多由塑料尼龙、环氧树脂制成,并且壁薄,不能承受较高的压力,但是因其固定在刚性壳转动桶体4上且粘合稳定,所以其承受的压力均匀传导给刚性壳转动桶体4上,并且不会变形损坏。刚性壳转动桶体4转动时,膜组件壳体随着其同步转动,从而使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条件下进行。
图3和图4是分离膜选用平板膜时膜组件的主视剖面和俯视剖面图。膜组件的结构与图1、图2所示的膜组件结构大致相同,只是平板膜的分离层表面在安装时必须背向转动轴轴线,这样由于浓差极化产生的膜表面的高浓物料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膜表面,从而降低浓差极化的影响。平板膜16的背面粘贴有薄板15,以承接浓料液并将其导出,薄板的材料可以是塑料、尼龙板、金属板。平板膜靠近转动轴线的一端也可通过平板膜支架14固定,以保证膜与膜的间距均衡。平板膜的母线可以与膜组件的中心轴线平行,也可以与膜组件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该平板膜可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也可以是由金属丝、玻璃纤维、尼龙丝、化学纤维、动植物纤维、蚕丝编织的筛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安装在刚性可转动桶体内的膜组件壳体在刚性可转动桶体转动时随其转动,并使膜组件及其体内的原料液、透过液处于超重条件下,原料液通过原料液入口进入原料液分配器的中部腔体,在原料液的输入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原料液通过原料液导出口均匀地进入膜组件壳体内腔,与分离膜接触,在原料液的输入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产生的原料液压力而共同形成的原料液压力作用下,原料液中的水或溶剂透过分离膜的离层进入分离膜的内腔,并在离心力及膜后余压的作用下经透过液出口排出。随着水或溶剂不断透过分离膜,分离膜的分离层表面表面处物料的浓度不断增加,且其密度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形成与主体物料的密度差。在超重离心力的作用下浓物料脱离膜表面并向膜组件壳体内腔边缘集中,并通过浓缩液出口排出。低于料液主体浓度的轻料液和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向原料液分配器外边缘集中,并通过气泡轻液导出槽向上汇集经过气泡轻液体导出口排出。

Claims (10)

1、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由膜组件壳体、原料液分配器、分离膜和气泡轻液导出器组成;分离膜的一端固定在膜组件壳体的侧壁上,且膜组件壳体侧壁的外侧对应于分离膜的端部开有沟槽,沟槽与分离膜的内腔连通;分离膜的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封闭端,;膜组件壳体上端盖的外边缘开有一倒角,膜组件下端盖外边缘开有浓缩液出口,膜组件壳体的中央固定有原料液分配器,原料液分配器上端中央装有气泡轻液导出器,其侧壁开有原料液导出口,并且在其侧壁外侧开有气泡轻液导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膜组件壳体的中心线可垂直于水平面安装,也可以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膜可为管状膜、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原料液导出口沿膜组件中心轴对称分布,形状相同,其中心线可以与直径方向相同,也可以呈一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膜组件壳体的上端盖内侧呈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膜的封闭端可采用胶、环氧树脂、加热或烧结的方法进行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膜组件壳体可以是圆台形、圆柱形;其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也可以是环氧树脂与金属材料或塑料尼龙组成的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内径为0.005-0.1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膜的材料可采用具有柔性的有机膜或无机膜,也可采用由金属丝、玻璃纤维、尼龙丝、化学纤维、动植物纤维、蚕丝编织的筛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平板膜的分离层表面背向转动轴轴线,且背面粘贴有薄板,薄板的材料可以是塑料、尼龙板、金属板;平板膜靠近转动轴线的一端也可通过平板膜支架固定;平板膜的母线可以与膜组件的中心轴线平行,也可以与膜组件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
CNU2008201417002U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445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417002U CN201244450Y (zh)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417002U CN201244450Y (zh)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44450Y true CN201244450Y (zh) 2009-05-27

Family

ID=4072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4170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4450Y (zh) 2008-08-22 2008-08-22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44450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5316B (zh) * 2010-01-22 2011-12-2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重力场辅助浓缩生物大分子的新型超滤方法及装置
CN105170344A (zh) * 2014-06-05 2015-12-23 箔灂浰生化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从藻类混合物分离生物质和从厨房残余物萃取油的离心装置及方法
CN105688678A (zh) * 2014-11-25 2016-06-22 苏州英特工业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管式膜组件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5316B (zh) * 2010-01-22 2011-12-2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重力场辅助浓缩生物大分子的新型超滤方法及装置
CN105170344A (zh) * 2014-06-05 2015-12-23 箔灂浰生化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从藻类混合物分离生物质和从厨房残余物萃取油的离心装置及方法
CN105170344B (zh) * 2014-06-05 2018-09-28 箔灂浰生化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从藻类混合物分离生物质和从厨房残余物萃取油的离心装置及方法
CN105688678A (zh) * 2014-11-25 2016-06-22 苏州英特工业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管式膜组件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0472B (zh) 旋转式膜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CN108939922A (zh) 一种旋转式陶瓷膜过滤分离工艺及装置
CN204911253U (zh) 旋转式圆盘平板膜分离装置
CN208906018U (zh) 一种旋转式陶瓷膜过滤分离装置
US20140138956A1 (en) Osmotic pressur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osmotic pressur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osmotic pressure generator used therefor
CN201244450Y (zh)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CN201889161U (zh) 一种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01586483U (zh) 一种新型旋转式膜分离装置
CN203112587U (zh) 一种旋转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设备
CN101653700B (zh) 依靠刚性可转动桶体作支撑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CN110075717B (zh) 降低陶瓷膜污染的旋转式过滤结构、装置及方法
CN203075714U (zh) 动态助滤过滤装置及其陶瓷膜过滤装置
CN208022751U (zh) 一种平板正渗透膜池
CN108926881B (zh) 一种连续超重力渗滤分离二维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CN2925588Y (zh) 一种旋转膜设备
CN106031846B (zh) 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应用及水气分离性能测试装置
CN202015517U (zh) 一种复合高效的相分离器
CN105478011B (zh) 一种智能型模块管式旋流振动微滤膜处理设备
Xie et 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experimentation of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flat-sheet membrane bioreactor equipped with micro-channel turbulence promoters with micro-pores
CN204727643U (zh) 一种旋转膜污水过滤装置
CN215311492U (zh) 单双通祼垂异形束状气液流式中空纤维膜元件
CN201454424U (zh) 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
CN202460484U (zh) 易组装可集成增强型外压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13790987U (zh) 一种悬散外压管式超或微滤膜组件
CN210825659U (zh) 一种具有高充氧性能的无泡曝气平板膜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