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3828Y - 多挡拨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多挡拨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3828Y
CN201233828Y CNU200820044318XU CN200820044318U CN201233828Y CN 201233828 Y CN201233828 Y CN 201233828Y CN U200820044318X U CNU200820044318X U CN U200820044318XU CN 200820044318 U CN200820044318 U CN 200820044318U CN 201233828 Y CN201233828 Y CN 2012338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ntact terminal
work
work contac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443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成辉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NANLANG CHUANGJIAN ELECTRONIC EL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NANLANG CHUANGJIAN ELECTRONIC EL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NANLANG CHUANGJIAN ELECTRONIC EL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443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38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38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38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挡拨动开关,包括壳体、拨动块、由拨动块带动的滑动接触夹和甲组工作接触端子,该甲组工作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上的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甲组公共接触端子、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导接部,滑动接触夹设有两个可夹扣接触端子以将公共端子与工作接触端子导通的夹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的两夹子接触点的跨距,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它可以在同一个拨动开关中同时实现非短路和瞬间短路两种功能。

Description

多挡拨动开关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挡拨动开关。
2、背景技术:
多挡拨动开关是一种启动控制信号的常用开关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如音响设备、电话机、通讯设备、防盗设备及电子玩具等电子产品的控制装置中。多挡拨动开关在挡位切换的同时会存在相邻接触端子瞬间短路(SHORTING)或者非短路(NON-SHORTING)的现象,通过相邻接触端子瞬间短路(SHORTING)或者非短路(NON-SHORTING)的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的控制需求,但是,目前在同一个拨动开关中还没有同时具有瞬间短路(SHORTING)和非短路(NON-SHORTING)两种功能。
3、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相邻接触端瞬间短路(SHORTING)功能和非短路(NON-SHORTING)功能的多挡拨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挡拨动开关,包括壳体、拨动块、由拨动块带动的滑动接触夹和甲组工作接触端子,该甲组工作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上的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甲组公共接触端子、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甲组公共接触端子、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导接部,滑动接触夹设有两个可夹扣接触端子以将公共端子与工作接触端子导通的夹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的两夹子接触点的跨距,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
由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的两夹子接触点的跨距,因此滑动接触夹在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之间移动时(即相邻挡位切换)时,与其中工作接触端子的导接部接触的夹子先脱开该导接部,另一夹子(原来与公共接触端子导接部接触)才会与另一工作接触端子的导接部接触,因此公共接触端子不会与该相邻的两个工作接触端子同时接通,可达到非短路(NON-SHORTING)功能;由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因此滑动接触夹在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之间移动(即相邻挡位切换)时,滑动接触夹的夹子在拨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与该两端子导接部同时接触的现象,即可达到瞬间短路(SHORTING)的功能。
上述技术案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
当滑动接触夹在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之间移动(即相邻挡位切换)时,该滑动接触夹的夹子移动经过间隔接触端子时,先脱开一个工作接触端子的导接部,然后才能与另一个工作接触端子的导接部接触,因此,甲组公共接触端子不会与该相邻的该两工作接触端子同时接通,即可达到非短路(NON-SHORTING)功能,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增强开关的稳定性和降低开关的整体尺寸。
所述它还包括乙组工作接触触端子,该乙组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上的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乙组公共接触端子、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乙组公共接触端子、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导接部,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的两夹子接触点的跨距。
通过增加接触端子数量,可增加输出信号的数量。
所述的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与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
所述的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在同一个拨动开关中同时实现非短路(NON-SHORTING)和瞬间短路(SHORTING)两种功能,以满足更多的功能要求;而且结构紧凑,可增强开关的稳定性和降低开关的整体尺寸。
4、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分解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开关处于第一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开关处于第二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开关处于第三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开关处于第四挡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开关从第一挡位与第二挡位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开关从第二挡位与第三挡位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开关从第三挡位与第四挡位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工作端子的分布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工作端子的分布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拨动块2、定位装置、并排设置在壳体1上的甲组工作接触端子、乙组工作接触触端子,以及与两组的工作接触端子对应的两个滑动接触夹31、32。
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1和基板12,上盖11顶部设有开口111,上盖11的两侧设有与开关挡位对应的定位孔112,上盖11的底部设有插脚113,基板12上设有供各接触端子穿接的穿孔121,基板12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插脚113配合的脚槽122。
拨动块2安装在壳体1里面,拨动块2顶端设有凸出上盖11顶部的开口111的拨柄21,拨动块2底部设有两个安装槽22,拨动块2的顶部设有横向贯穿拨动块2的通孔23。
定位装置包括弹簧4、及两滚珠5,弹簧4安装在通孔23中,弹簧4两端伸出通孔23,弹簧4两端设有滚珠5,滚珠5通过弹簧4压在上盖11两侧的定位孔112上。
滑动接触夹31、32安装在拨动块2的安装槽22中,并由拨动块2带动,滑动接触夹31底部设有可夹扣甲组工作接触端子以将公共端子与工作接触端子导通的夹子311、312;滑动接触夹32底部设有可夹扣乙组工作接触端子以将公共端子与工作接触端子导通的夹子321、322。
甲组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1上的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在壳体1内分别设有导接部,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导接部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31的两夹子311、312接触点的跨距。
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31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
乙组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1上的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71、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和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71、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和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在壳体1内分别设有导接部,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导接部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32的两夹子321、322接触点的跨距。
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71与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321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81;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32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
如图3所示,开关处于第一挡位时,滑动接触夹31的一个夹子311与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1的另一个夹子312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的导接部接触,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导通;同时,滑动接触夹32的一个夹子321与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71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2的另一个夹子322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的导接部接触,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71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导通,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并可输出两个信号。
如图4所示,开关处于第二挡位时,滑动接触夹31的一个夹子311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1的另一个夹子312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的导接部接触,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导通;同时,滑动接触夹32的一个夹子321与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2的另一个夹子322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的导接部接触,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导通,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并可输出两个信号。
如图5所示,开关处于第三挡位时,滑动接触夹31的一个夹子311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1的另一个夹子312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的导接部接触,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导通;同时,滑动接触夹32的一个夹子321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2的另一个夹子322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的导接部接触,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导通,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并可输出两个信号。
如图6所示,开关处于第四挡位时,滑动接触夹31的一个夹子311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1的另一个夹子312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的导接部接触,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与甲组公共接触端子60导通;同时,滑动接触夹32的一个夹子321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的导接部接触,滑动接触夹32的另一个夹子322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的导接部接触,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与乙组公共接触端子70导通,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并可输出两个信号。
如图7所示,当开关在第一挡位与第二挡位之间切换时,由于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夹子311在切换的过程中,会同时与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接触(图中未示),以使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61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瞬间接触,即瞬间短路(SHORTING);同时,夹子321碰到间隔接触端子81而使其张开,此时夹子321先断开与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71断开,然后才与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接触,因此不会产生瞬间短路(SHORTING)的情况,而实现非短路(NON-SHORTING)的功能。
如图8所示,当开关在第二挡位与第三挡位之间切换时,由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导接部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31的两夹子311、312接触点的跨距,因此夹子311先脱离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62导接部,然后夹子312才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导接部接触;同时,由于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导接部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导接部的间距A大于滑动接触夹32的两夹子321、322接触点的跨距B,因此夹子321先脱离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72导接部,然后夹子322才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导接部接触。以上切换过程都不会产生瞬间短路(SHORTING)的情况,而实现非短路(NON-SHORTING)的功能。
如图9所示,当开关在第三挡位与第四挡位之间切换时,由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夹子312在切换的过程中,会同时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接触(图中未示),以使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63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64瞬间接触,即瞬间短路(SHORTING);同时,由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的间距C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D,夹子322在切换的过程中,会同时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接触,以使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瞬间接触,即瞬间短路(SHORTING)。
由上得知,当位于公共接触端子的两相邻的工作接触端子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时,在挡位的切换过程中会出现瞬间短路(SHORTING)的现象;而当在两相邻的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置间隔接触端子时,则不会出现瞬间短路(SHORTING)的现象。因此可通过不同布置会产生多种的功能,可以满足各种的控制需求。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乙组接触端子上还增设了一间隔接触端子。即: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73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74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82,隔接触端子82与隔接触端子81的作用相同,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甲组接触端子上增设了一间隔接触端子。即: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83,间隔接触端子83与间隔接触端子81以及隔接触端子82的作用相同,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Claims (5)

1、一种多挡拨动开关,包括壳体、拨动块、由拨动块带动的滑动接触夹和甲组工作接触端子,该甲组工作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上的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甲组公共接触端子、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甲组公共接触端子、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导接部,滑动接触夹设有两个可夹扣接触端子以将公共端子与工作接触端子导通的夹子,其特征在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与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的两夹子接触点的跨距,甲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的间距小于滑动接触夹的单个夹子接触段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甲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与甲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挡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乙组工作接触触端子,该乙组接触端子组包括依次穿接在壳体上的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乙组公共接触端子、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乙组公共接触端子、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和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导接部,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与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导接部的间距大于滑动接触夹的两夹子接触点的跨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挡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组第一工作接触端子与乙组第二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挡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组第三工作接触端子与乙组第四工作接触端子之间设有可使所述夹子张开的间隔接触端子。
CNU200820044318XU 2008-02-23 2008-02-23 多挡拨动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38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4318XU CN201233828Y (zh) 2008-02-23 2008-02-23 多挡拨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4318XU CN201233828Y (zh) 2008-02-23 2008-02-23 多挡拨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3828Y true CN201233828Y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20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4431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3828Y (zh) 2008-02-23 2008-02-23 多挡拨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382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038A (zh) * 2010-08-31 2012-03-21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模式开关
CN112229285A (zh) * 2020-11-05 2021-01-15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爆破开挖地表振动强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038A (zh) * 2010-08-31 2012-03-21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模式开关
CN112229285A (zh) * 2020-11-05 2021-01-15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爆破开挖地表振动强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2229285B (zh) * 2020-11-05 2023-01-17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爆破开挖地表振动强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1689A (zh) 拨动开关
KR880014480A (ko) 멀티-드롭형 버스라인 시스템
CN201233828Y (zh) 多挡拨动开关
CN210722852U (zh) 双电路船型开关
CN200956324Y (zh) 拨动开关
CN204205219U (zh) 连接器
CN201060774Y (zh) 一种拨动开关
CN203038537U (zh) 一种并联、串联转换电路
CN202957201U (zh) 一种三位四通继电器开关
CN106785754B (zh) 交叉直连可切换串口线
CN216209521U (zh) 用于开关量输入信号通道测试中的测试电路连接装置
CN210296162U (zh) 一种双层叠加辅助开关传动结构
CN107800006A (zh) 具有多个能够彼此电连接的模块的模块化系统
CN203216947U (zh) 自动功能的测试夹具
CN202888026U (zh) Pcb式多触头组联动触头装置
CN106128828A (zh) 一种新型开关
CN217485304U (zh) 一种电驱动开关装置
CN205991159U (zh) 电控箱装载机fnr控制系统
CN210778297U (zh) 双连联动开关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09615412U (zh) 一种电子装置、pcb板及电动工具
CN200976325Y (zh) 一种多控开关及其应用连接线路
CN209615413U (zh) 一种电子装置、pcb板及电动工具
CN217739893U (zh) 一种电气接口动态切换电路
CN202258950U (zh) 一种拨动开关
CN204885511U (zh) 开关外置式电路板接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U CHENGHUI

Effective date: 201108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28451 ZHONGSHA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28400 ZHONGSHA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24

Address after: 528400, B, room 3, No. 204, Shun Tung Street, Dongming garden, Shiqi garden, Zhongsh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 Chenghui

Address before: 528451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Nanlang Town Industrial Zone Sixth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Nanlang Chuangjian Electronic Element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