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3486Y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33486Y CN201233486Y CNU2008201139863U CN200820113986U CN201233486Y CN 201233486 Y CN201233486 Y CN 201233486Y CN U2008201139863 U CNU2008201139863 U CN U2008201139863U CN 200820113986 U CN200820113986 U CN 200820113986U CN 201233486 Y CN201233486 Y CN 20123348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nsel
- backreflection
- sheet
- fluorescent tube
- metal c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包括二发光部及一背光部,背光部包括一导光板,其背面与一背反射片的正面相连接,背反射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一凸出部,任一侧边上的二个第一凸出部间形成一缺口,背反射片的背面则与一金属箔片正面相连接,金属箔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对应于第一凸出部的位置,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二凸出部,二发光部分别包括一灯罩反射片,其一侧面贴靠在一金属罩的一侧面,另一侧面凹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分别容置有至少一灯管及多个灯套,二发光部分别组装在背光部的两对应侧面上,以使第二凸出部分别与灯套相触接,且使灯管对应于缺口,该金属罩邻近该背反射片的一侧,延伸出一导热片体,导热片体与金属箔片的背面相互触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散热结构,尤指一种应用在背光模组上的散热结构,以降低该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且使该背光模组能快速散热,并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按,传统的显示器产品(如:电视机、监视器…等),是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 Tube,简称CRT)达成显像的目的,但所述CRT显示器却普遍存在体积笨重且耗电的问题,因此随着高科技产业的精进,传统使用CRT制成的显示器产品,已逐渐被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面板所取代,因所述LCD面板的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等)相较CRT产品而言,体积显得更轻薄短小,使用者不仅容易搬移所述LCD产品,且亦不需规划过多的空间,用以摆放所述产品,进而有效地增加空间的可利用率,因此,近年来,所述LCD产品已逐渐受到个人及企业界的喜爱,而被广泛地使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
一般言,LCD面板的显像方式,是使光线由LCD面板的背面进入液晶层,并通过液晶将光线及影像传导至LCD面板的正面,惟,由于液晶本身是不发光材质,故LCD面板需由背光模组,使光线由LCD面板的背面往正面投射,以供应液晶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产生的影像能正常地显示在LCD面板的正面。一般言,现今的背光模组多是使用侧光式(Edge lighting)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传统侧光式结构的背光模组1,其结构主要包括一背光部10、二发光部12及一背板14,其中该背板14的断面形状是呈U型,该背光部10包括导光板100(light guideplate)及背反射片102(reflector),该导光板100背面是与该背反射片102正面相连接,另,该二发光部12分别包括一金属罩120、一灯罩反射片122、一灯管124及二灯套126,其中该灯罩反射片122的一侧面是由一粘胶1221贴附在该金属罩120的内侧面上,其另一侧面是凹设有一容置槽123,可使该灯管124及该二灯套126容纳在内,该二灯套126分别套设在该灯管124的两端,令该灯管124不会与该灯罩反射片122相接触,使该灯罩反射片122能将该灯管124所产生的光源完整地反射,再者,该二发光部12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10两对应侧面上,且使该二容置槽123的槽口分别朝向该导光板100的两对应侧面,再将该背光部10及该二发光部12组装至该背板14上,使该背板14的两对应内侧抵靠在该二金属罩120的外侧面,且使该背光部10能与该二发光部12紧密靠合,如此,该灯管124所产生的光源即可直接经由所述对应灯罩反射片122的反射,进入该导光板100的两对应侧面,并由该背反射片102而折射至该导光板100的正面。
请参阅图2所示(为简化图标,仅在图2中表现出其中一发光部12),当该灯管124开始发光时,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传递至该二灯套126上,此时,该二灯套126会依序由该灯罩反射片122及该金属罩120,而将热量传导至该背板14上,由于该背板14是为金属材质,且整体面积较大,故能快速散热,有效降低背光模组1的整体热量,以延长该背光模组1的使用寿命,惟,近年来,原物料成本上涨,导致业者在固定出货量的情况下,需负担较高的生产成本,因此,众多面板业者皆冀望改变背光模组1的结构,以降低成本,故有业者将背板14自传统的背光模组1中去除,直接将背光部10及发光部12组装在机壳内,惟,所制成的背光模组,在构造上,会产生散热不良的问题,复请参阅图2所示,意即当背光模组1不再包括背板14时,该灯套126上所蓄积的热量,仅能通过该金属罩120进行散热,由于该金属罩120的面积有限,且金属罩120与该灯套126间尚隔有该灯罩反射片122,因此,会造成整体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不良,若面板业者又因设计上的需求,而需增加发光部12的灯管124数量时,将会因金属罩120无法快速散热,而使得灯管124所产生的热量蓄积在发光部12上,导致灯管124及邻近发光部12的导光板100,容易发生老化现象,缩短背光模组1的使用寿命。故,如何设计出一种应用在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以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即成为目前各制造、设计面板的业者亟欲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有鉴于传统的背光模组,皆是通过背板进行散热,而在业者为控制成本,将背光模组中的背板去除的情况下,会产生背光模组不易散热进而导致组件容易老化等问题,因此,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以期由本实用新型的问世,而能有效解决前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可快速散热,有效提高该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可避免发光部的温度过高,造成背光模组的组件老化。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包括二发光部及一背光部,其中该背光部包括一导光板、一背反射片及一金属箔片,该导光板的背面是与该背反射片的正面相连接,又,该背反射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一凸出部,任一侧边上的二个第一凸出部间形成一缺口,所述第一凸出部是向上翻折贴附在该导光板的两对应侧面上,该背反射片的背面则由一第一粘着层,与该金属箔片的正面相连接,该金属箔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位置,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二凸出部,且所述第二凸出部是向上翻折贴靠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另,该二发光部分别包括一金属罩、一灯罩反射片、至少一灯管及多个灯套,其中该灯罩反射片的一侧面是由一粘胶贴靠在该金属罩的内侧面上,其另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容置有至少一灯管及多个灯套,所述灯套是分别套设在该灯管的两端,以使该灯管不与该灯罩反射片相接触,再者,该二发光部是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的两对应侧面上,且使该容置槽的槽口分别朝向该背光部的两对应侧面,以使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与所述灯套相触接,且使该灯管对应于该缺口,该金属罩邻近该背反射片的一侧,是延伸出一导热片体,且该导热片体与该金属箔片的背面相互触接,如此,灯管所产生的热量,能经由该灯套及该金属罩而传导至金属箔片上,以快速散热,有效提高该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是包括二发光部及一背光部,该二发光部是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的两对应侧面上,其中该二发光部分别包括一金属罩、一灯罩反射片、至少一灯管及多个灯套,该灯罩反射片的一侧面是粘贴在该金属罩的内侧面上,其另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容置有至少一灯管及多个灯套,所述灯套是分别套设在该灯管的两端,以使该灯罩反射片能完全反射该灯管所发出的光源,另,该背光部包括一导光板、一背反射片及一金属箔片,该导光板的背面是贴靠在该背反射片的正面,又,该背反射片的背面设有一第一粘着层,以粘贴在该金属箔片的正面,且该金属箔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是向上翻折贴附在该导光板的两对应侧面上,并在任一侧边上的二个凸出部间,形成一缺口,再者,该二发光部的容置槽的槽口是分别朝向该背光部,以使所述凸出部能分别触接到所述灯套,且使该灯管对应于该缺口,该金属罩邻近该背反射片的一侧,是延伸出一导热片体,且该导热片体与该金属箔片的背面相互触接,如此,灯套上的热量,即能直接传递至金属箔片上,或通过金属罩传递至金属箔片上,并由金属箔片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以避免发光部的温度过高,造成背光模组的组件老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该金属箔片具有较大面积,且其上设有凸出部,能直接贴靠在灯套上,故能将灯套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金属箔片的背面,并进行散热的工作,有效降低灯套上的热量,又,灯套上远离该凸出部的一侧面,是会将其上的热量,传导至金属罩上,由于该金属箔片的热传导效果优于该金属罩,因此,该金属罩上的热量,能通过该导热片体而传导至该金属箔片的背面,进而发散至空气中,达到快速且大量散热的效果,令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不需使用背板的情况下,仍旧能维持一高效率的散热功能,再者,由于该金属箔片的厚度是小于该背板的厚度,故该金属箔片所耗费的材料是少于该背板,故能降低业者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列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传统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背光模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该背光模组是包括一背光部及二发光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示(为简化附图,故在图3中仅表现其中一发光部3),该背光部2包括一导光板20、一背反射片22及一金属箔片24,其中该导光板20的背面是与该背反射片22的正面相连接,令进入该导光板20的光源,在折射至该导光板20的背面时,能反射至该导光板20的正面,又,该背反射片22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一凸出部221,任一侧边上的二个第一凸出部221间形成一缺口222,所述第一凸出部221是向上翻折贴附在该导光板20的两对应侧面上,另,该背反射片22的背面设有一第一粘着层23,使得该背反射片22的背面能由该第一粘着层23,与该金属箔片24正面相连接,且该金属箔片24的两对应侧边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出部221的位置,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二凸出部242,且所述第二凸出部242是向上翻折贴靠在所述第一凸出部221上,再者,该二发光部3分别包括一金属罩30、一灯罩反射片32、至少一灯管34及多个灯套36,在该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发光部3设有二个灯管34及二个灯套36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灯罩反射片32的断面形状,是近似于该金属罩30的断面形状,该二灯罩反射片32的一侧面是由一粘胶31贴靠在该金属罩30的内侧面上,其另一侧面凹设有一容置槽320,所述容置槽320内分别容置有二灯管34及二灯套36,所述灯套36上是分别设有二个贯穿孔,使得所述灯套36能分别套设在所述灯管34的两端,以使所述灯管34不与该灯罩反射片32相接触,避免因灯管34接触到灯罩反射片32的一部份,使得该部份无法完整反射该灯管34所发出的光源,而导致整体的反射效率降低。
再者,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二发光部3是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2的两对应侧面上(为简化附图,图4中仅表现出其中一个发光部3),且该二发光部3的容置槽320槽口是分别朝向该背光部2的两对应侧面,以使所述第二凸出部242能分别与所述灯套36相触接,并使该灯管34对应于该缺口222,如此,该灯管34所发出的光源,是经由该缺口222进入该导光板20内,并在经过折射及反射后,能提供该导光板20正面一均匀的光源,又,由于所述灯套36直接与所述第二凸出部242相接触,且金属箔片24的导热效果优于所述灯套36的导热效果,使得所述灯套36上的热量,能经由所述第二凸出部242,直接传导至该金属箔片24上,进行散热,另,该金属罩30邻近该背反射片22的一侧,是延伸出一导热片体302,该导热片体302与该金属箔片24的背面相互触接,在此特别一提的是,物品的导热系数越高,则该物品的散热效果越好,由于该金属箔片24的导热系数是高于该金属罩30的导热系数,使得该金属箔片24的导热效果是优于该金属罩30的导热效果,故,该金属罩30上的热量,能由该导热片体302而快速地传导至该金属箔片24上,并进行散热,如此,灯管34所产生的热量,是会经由其两端的灯套36及该金属罩30而传导至金属箔片24上,由于该金属箔片24的面积较大,且散热效果良好,故能将金属箔片24上的热量快速散去,以避免灯管34所产生的热量,蓄积在灯套36上,进而导致邻近所述灯套36的组件老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能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示,该背光模组是包括一背光部4及二发光部5,为简化附图,仅在图5中表现其中一发光部5,其中该二发光部5是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4的两对应侧面上,该背光部4包括一导光板40、一背反射片42及一金属箔片44,该导光板40的背面是与该背反射片42正面相连接,该背反射片42的背面则由一第一粘着层43,与该金属箔片44正面相连接,又,该金属箔片44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凸出部442,任一侧边上的二个凸出部442间形成一缺口444,所述凸出部442是向上翻折贴附在该导光板40的两对应侧面上,另,该二发光部5分别包括一金属罩50、一灯罩反射片52、至少一灯管54及多个灯套56,在该另一实施例中,是以一发光部5设有二灯管54及二灯套56为例,进行说明,该灯罩反射片52远离该背光部4的一侧面是由一粘胶51贴靠在该金属罩50的内侧面上,其另一侧面凹设有一容置槽520,该二灯管54的两端,是套设有一灯套56,且所述灯管54及灯套56能容置在该容置槽520内,以使所述灯管54不与该灯罩反射片52相接触,避免造成该灯罩反射片52的反射效率降低。
另,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该发光部5的灯管54是对应于该背光部4的缺口444,以使灯管54所发出的光源能经由该缺口444进入该导光板40内,且所述凸出部442是贴靠在所述灯套56上,令所述灯管54所产生的热量,能由灯套56传导至该金属箔片44上,又,该金属罩50邻近该背反射片42的一侧,是延伸出一导热片体502,该导热片体502是贴附在该金属箔片44的背面,使得该金属罩50上的热量能经由该导热片体502,而传递至该金属箔片44上,由于金属箔片44的导热系数,高于灯套56及金属罩50的导热系数,且金属箔片44的面积亦大于灯套56及金属罩50的面积,故该金属箔片44的散热速度快于该灯套56及金属罩50的散热速度,令该金属箔片44与灯套56或金属罩50间,产生一温度差,使得灯套56及金属罩50上的热量,会不断传递至该金属箔片44上,并自该金属箔片44上散发,故能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热量,进而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所述实施例中,该灯套的材质是为硅胶或具有弹性的材质,以使该灯套能因应不同的容置槽形状,且该灯套上的贯穿孔的数量,是能依业者所需,而在该灯套上设有一个贯穿孔,使其仅与一灯管的一端相连接,或在其上设有多个贯穿孔,使其能与多个灯管的一端相连接,另,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是直接组装在机壳内,并使金属罩的外侧面直接与该机壳相抵靠,令该发光部与背光部能相互迫紧,故本实用新型的发光部与背光部不需额外使用粘着剂,即能相互紧靠,且可使灯套上的热量,直接传导至金属箔片上,如此,由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即能在去除背板的情况下,仍旧能使背光模组有一良好的散热效果,且能降低业者的生产成本。按,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是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畴。
Claims (6)
1、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光部,该背光部包括一导光板;一背反射片,其正面与该导光板背面相连接,该背反射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一凸出部,任一侧边上的二个第一凸出部间形成一缺口,所述第一凸出部向上翻折贴附在该导光板的两对应侧面上,且该背反射片的背面设有一第一粘着层;及一金属箔片,其正面由该第一粘着层,与该背反射片相连接,该金属箔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位置,分别延伸出二个第二凸出部,且所述第二凸出部向上翻折贴靠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及
二发光部,该二发光部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的两对应侧面上,且分别包括:一灯罩反射片,其一侧面凹设有一容置槽,且该容置槽的槽口朝向该背光部的方向;至少一灯管;多个灯套,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且分别套设在该灯管的两端,所述灯套分别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触接,且使该灯管对应于该缺口;及一金属罩,其内侧面由一粘胶贴靠在该灯罩反射片远离该背光部的另一侧面上,且该金属罩邻近该背反射片的一侧,延伸出一导热片体,该导热片体与该金属箔片的背面相互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箔片的导热系数高于该灯套及金属罩的导热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中该灯套的材质为硅胶。
4、一种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光部,该背光部包括一导光板;一背反射片,其正面与该导光板背面相连接,该背反射片的背面设有一第一粘着层;及一金属箔片,其正面由该第一粘着层,与该背反射片相连接,该金属箔片的两对应侧边上分别延伸出二个凸出部,任一侧边上的二个凸出部间形成一缺口,所述凸出部向上翻折贴附在该导光板的两对应侧面上;及
二发光部,该二发光部分别组装在该背光部的两对应侧面上,分别包括:一灯罩反射片,其一侧面凹设有一容置槽,且该容置槽的槽口朝向该背光部的方向;至少一灯管;多个灯套,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且分别套设在该灯管的两端,所述灯套分别与所述凸出部相触接,且使该灯管对应于该缺口;及一金属罩,其内侧面由一粘胶贴靠在该灯罩反射片远离该背光部的另一侧面上,且该金属罩邻近该背反射片的一侧,延伸出一导热片体,该导热片体与该金属箔片的背面相互触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箔片的导热系数高于该灯套及金属罩的导热系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灯套的材质为硅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139863U CN201233486Y (zh) | 2008-06-24 | 2008-06-24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139863U CN201233486Y (zh) | 2008-06-24 | 2008-06-24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33486Y true CN201233486Y (zh) | 2009-05-06 |
Family
ID=4061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1398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3486Y (zh) | 2008-06-24 | 2008-06-24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33486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47965A1 (zh) * | 2012-09-26 | 2014-04-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2008
- 2008-06-24 CN CNU2008201139863U patent/CN20123348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47965A1 (zh) * | 2012-09-26 | 2014-04-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75923B (zh) | 灯条及用该灯条的背光模组 | |
CN105842919A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102798044B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210864267U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 |
CN205318063U (zh) | 一种背光模组 | |
CN201233486Y (zh)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 | |
CN201487746U (zh) | 背光源的光源组件及背光模组 | |
CN201184944Y (zh) | 背光模组 | |
CN103511991B (zh) | 一种led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固定结构 | |
CN201081169Y (zh) | 双面led灯 | |
CN202469772U (zh) | 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
CN202103046U (zh) | 发光二极管散热构造及背光模块 | |
CN207249303U (zh) | 一种新型超薄led背光模组 | |
CN203349082U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
CN201017144Y (zh) | 用于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 | |
CN206906746U (zh) | 一种高亮度直下式背光液晶显示模组 | |
CN203240405U (zh) | 背光模组 | |
CN215642163U (zh) | 一种超薄型led背光源 | |
CN201764323U (zh) | 背光模块 | |
CN201396695Y (zh) | 灯罩结构 | |
CN201934990U (zh) | 一种户外指示牌用照明光源 | |
CN206725805U (zh) | 具有光源和导光板一体化机构的背光模组 | |
US865427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 plate thereof | |
CN215181312U (zh) | 一种高散热led背光源 | |
CN205263432U (zh) | 一种四角灯背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0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