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6735Y -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6735Y
CN201226735Y CNU2008201218136U CN200820121813U CN201226735Y CN 201226735 Y CN201226735 Y CN 201226735Y CN U2008201218136 U CNU2008201218136 U CN U2008201218136U CN 200820121813 U CN200820121813 U CN 200820121813U CN 201226735 Y CN201226735 Y CN 20122673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haft
bait
low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218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日昕
史晓敏
张艳春
石戈
计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shan Xingl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ZHOUSHAN DINGHAI DINGXI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oushan Xingl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ZHOUSHAN DINGHAI DINGXI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shan Xingl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ZHOUSHAN DINGHAI DINGXI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oushan Xingl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218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2673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673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673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国林蛙饵料仿生装置,是由:机架横移机构、挠性饵料盘、低速直流电机、传动轴支架、凸轮、传动轴组成,传动轴上装有一定数量的偏心凸轮,相邻凸轮之间互成一定的相位,相邻两传动轴的对应位置的凸轮有初始相位差,其通过低速直流电机的动力驱动传动轴、凸轮系统转动,使挠性饵料盘挠性诱饵料盘受迫按一定规律产生纵向低频微幅振动,料盘上人工合成的新饵料在低频微幅振动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线轨迹进行蠕动,以此达到对虫类诱饵料的连续动作模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中国林蛙养殖中饵料营养成分单一这一难题,同时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林蛙蛙油品质,对中国林蛙工厂化规模养殖技术的实现有突出的进步。

Description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中国林蛙的工厂化养殖技术方面所需要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属于工厂化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原产于东北的深山丛林中,是一种集药用、食补、美容三种兼容的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滋补健身极品,目前林蛙油价格很高,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中国林蛙养殖已经成为渔、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
由于中国林蛙只取食活的昆虫,因此在全人工养殖过程中,必须养殖黄粉虫、苍蝇、蚯蚓等活体动物的成体及幼虫作为饵料,才能保证中国林蛙的正常工厂化养殖,但以活体动物的成体及幼虫作为中国林蛙饵料在以下几方面制约了中国林蛙的工厂化养殖:一是黄粉虫、苍蝇、蚯蚓等活体动物的成体及幼虫的养殖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养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中国林蛙的养殖;二是黄粉虫、苍蝇、蚯蚓等活体动物成体及幼虫的养殖成本比较高;三是由于条件限制,一般养殖场只能养殖二至三种活体动物成体及幼虫,与野生中国林蛙相比,所摄入营养比较单一,严重影响了养殖中国林蛙的蛙油品质;四是活体动物的成体及幼虫养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周围环境,如在培育蝇蛆过程中,即使采取封闭式培育,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气味会诱引来大量的野外苍蝇,造成养殖区域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实现中国林蛙真正的工厂化养殖,并要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改善养殖环境、提高中国林蛙的蛙油品质,研制一种与野生中国林蛙摄食习性相同或相近似的中国林蛙仿生复合诱饵装置,通过中国林蛙仿生复合诱饵装置用普通饵料来大部分或部分替代活体动物成体及幼虫饵料已势在必行。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这样的仿生诱饵装置,但总体来说还不能实现较为满意的林蛙取食效果,比如申请号为92239125.4的专利,一种牛蛙诱喂机,其通过电动机的动力驱动减速箱曲柄轴系,连杆仿生系作往复运动,仿生绳结驱使料槽内的颗粒作蠕动和轻微跳动,在风机系统的风机作用下,将有一定压力的风量吹进料槽,使已带动的颗粒饲料能作类似虫螅样飞动,以诱骗牛蛙食用,虽然该装置也能达到工厂化养殖,但是该装置不能有效的控制好饲料的运动,当风机一打开的瞬间,饲料突然跳动,使取食的林蛙因突然剧烈震动受到惊吓,从而达不到较为满意的林蛙取食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中国林蛙仿生诱饵装置,解决了活体动物的成体及幼虫作为中国林蛙饵料养殖成本高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活体动物作为诱饵营养单一的问题,实现了中国林蛙真正的工厂化生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由于本实用新型运用低速凸轮偏心振动原理,使装置中挠性诱饵料盘6受迫按一定规律产生纵向低频微幅振动,料盘上人工合成的新饵料在低频微幅振动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线轨迹进行蠕动,以此达到对虫类诱饵料的连续动作模拟,从而有效得解决了中国林蛙在取食中因突然剧烈震动受到惊吓而达不到较为满意的取食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包括:机架4、低速直流电机7、传动轴支架8,传动轴支架8安装于机架4上,低速直流电机7安装于传动轴支架8上,还包括:机架横移机构1、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挠性饵料盘6和凸轮9,凸轮9安装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的一端分别与各自安装于传动轴支架8上的低速直流电机7联接安装,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的另一端安装于机架4上,挠性饵料盘6安装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机架横移机构1安装于机架4上。
该装置上设置有机架横移机构1,机架横移机构1安装于机架4的一端两边。
该装置上设置有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与低速直流电机7联接安装,另一端安装于机架4上。
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分别安装有四个偏心凸轮9,相邻凸轮9之间相位角互为120°角,相邻两传动轴的对应位置的凸轮9初始相位相差120°角。
凸轮9直径为40毫米,偏心距10毫米,凸轮厚度为10毫米,每根传动轴上的凸轮9的尺寸大小相同,并等距排列于每根传动轴上。
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安装的凸轮9也可以是多个。
挠性饵料盘6为挠性结构,安装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的凸轮9上,挠性诱饵盘6受迫后按一定规律产生纵向低频微幅振动。
每根传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低速直流电机7,分别与各自的低速直流电机7联接安装。
整个装置成长方体形,长0.6米,宽0.2米,高0.08米。
当三根传动轴通过低速直流电机7产生低速转动时,带动凸轮系统一起作低速旋转运动,使凸轮9之间作循环起伏运动,从而使得挠性诱饵盘6受迫按一定规律产生纵向低频微幅振动,料盘上人工合成的新饵料在低频微幅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线轨迹进行蠕动,以此达到对虫类诱饵的连续动作模拟。
本实用新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中国林蛙养殖中饵料营养成分单一这一难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林蛙蛙油品质,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结构简单,便于推广普及,对中国林蛙工厂化规模养殖技术的实现有突出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A-A剖视图。
图1中:1机架横移机构   2传动轴一         3传动轴二        4机架
       5传动轴三       7低速直流电机     8传动轴支架      9凸轮
图2中:4机架           5传动轴三         6挠性饵料盘
       7低速直流电机   9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是由:机架横移机构1、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机架4、传动轴三5、挠性饵料盘6、低速直流电机7、传动轴支架8、凸轮9组成,整个装置成长方体形,长0.6米,宽0.2米,高0.08米,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机架4和传动轴三5均用金属材料制成,三根传动轴及传动轴上的凸轮9都设置成一样大小和尺寸,三根传动轴的长度以整个装置的宽度而定,凸轮9的形状是圆形轨迹,其直径为40毫米,偏心距10毫米,凸轮厚度为10毫米。
如图1、2所示,整个装置是由机架4支撑,为了实现较为满意的中国林蛙取食效果,在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的左边设置了慢速的机架移动机构1,该机构的设计对饵料的蠕动进行了一定的横向运动补偿作用,整个装置内装有三根传动轴,三根传动轴及传动轴上的凸轮9都设置成一样大小和尺寸,并等距并排在同一水平面内,从下到上分别为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每根传动轴上装有四个偏心凸轮9,相邻凸轮9之间相位角互为120°角,相邻两传动轴的对应位置的凸轮9初始相位相差120°角,由于凸轮9尺寸和偏心距的选择对与饵料蠕动的实现至关重要,确定凸轮9直径为Φ40毫米,偏心距为10毫米,凸轮9厚度为10毫米,整个装置上面装有挠性材料制作的挠性饵料盘6,其内侧与凸轮9系统相接触,凸轮9就于挠性饵料盘6之间产生滚动和滑动摩擦,这样传动轴一2和传动轴二3、传动轴二3和传动轴三5之间形成了两个取食区域,三根传动轴由型号为QJT-25JS-A的低速直流电机7分别驱动,通过低速直流电机7的输出轴分别连接在三根转动轴一端上,由传动轴支架8支撑,三根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在机架4上,低速直流电机7的转速通过稳压直流电源控制为三个档,分别为:5rpm、10rpm;15rpm,试验表明:低速直流电机7转速为5rpm时,林蛙取食效果最佳,此时最大振动幅为5毫米,每个取食区域振动频率为每分钟十次,目的是带动传动轴上的凸轮机构作圆周旋转运动,两个不同区域内不同相位角的八个凸轮9循环起伏,从而使得两个取食区域循环起伏运动,挠性饵料盘6上人工合成的新饵料在低频微幅振动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线轨迹进行蠕动,以此达到对虫类诱饵料的连续动作模拟,来达到对诱饵进行仿生的目的。
由于中国林蛙只取食蠕动的饵料,同时为了不使取食林蛙因剧烈振动受到惊吓,饵料装置只能产生低频微幅振动,凸轮偏心振动原理的运用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当低速直流电机7调速到林蛙取食最佳效果时,三根传动轴随着低速直流电机7的旋转一起作低速旋转运动,两个不同取食区域内不同相位的八个凸轮9循环起伏,使得两个取食区域作循环起伏运动,挠性诱饵料盘6受迫按一定规律产生纵向低频微幅振动,同时,机架横移机构1的设计对饵料的蠕动进行了一定的横向运动补偿,实现较为满意的林蛙取食效果,挠性饵料盘6上人工合成的新饵料在低频微幅振动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线轨迹进行蠕动,以此达到对虫类诱饵料的连续动作模拟,在中国林蛙取食试验时,同时对给料量进行了定量控制,通过用蠕动的新诱饵材料对虫类诱饵的动作进行模拟,来达到对诱饵进行仿生的目的。
只要改变低速直流电机7的输出转速,传动轴的数量或传动轴上偏心凸轮9的数量,改变每根传动轴上相邻偏心凸轮9之间的相位角或相邻两根传动轴的对应位置上的凸轮9的初始相位角之差,或改变凸轮9的轨迹形状或尺寸大小,就能满足林蛙养殖的各种规模大小,制造出各种大小不等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挠性饵料盘6上可加上防雨罩以防雨天将饲料受潮溶化造成浪费。

Claims (9)

1、一种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包括:机架(4)、低速直流电机(7)、传动轴支架(8),传动轴支架(8)安装于机架(4)上,低速直流电机(7)安装于传动轴支架(8)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横移机构(1)、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挠性饵料盘(6)和凸轮(9),凸轮(9)安装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的一端分别与各自安装于传动轴支架(8)上的低速直流电机(7)联接安装,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的另一端安装于机架(4)上,挠性饵料盘(6)安装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机架横移机构(1)安装于机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上设置有机架横移机构(1),机架横移机构(1)安装于机架(4)的一端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上设置有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与低速直流电机(7)联接安装,另一端安装于机架(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分别安装有四个偏心凸轮(9),相邻凸轮(9)之间相位角互为120°角,相邻两传动轴的对应位置的凸轮(9)初始相位相差120°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9)直径为40毫米,偏心距10毫米,凸轮厚度为10毫米,每根传动轴上的凸轮(9)的尺寸大小相同,并等距排列于每根传动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上安装的凸轮(9)也可以是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挠性饵料盘(6)为挠性结构,安装于传动轴一(2)、传动轴二(3)、传动轴三(5)的凸轮(9)上,挠性诱饵盘(6)受迫后产生纵向低频微幅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传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低速直流电机(7),分别与各自的低速直流电机(7)联接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成长方体形,长0.6米,宽0.2米,高0.08米。
CNU2008201218136U 2008-07-20 2008-07-20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673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18136U CN201226735Y (zh) 2008-07-20 2008-07-20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18136U CN201226735Y (zh) 2008-07-20 2008-07-20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6735Y true CN201226735Y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3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2181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6735Y (zh) 2008-07-20 2008-07-20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2673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347A (zh) * 2012-06-30 2012-10-17 安徽省旌德博仕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蟾蜍训食板
CN106719417A (zh) * 2016-08-29 2017-05-31 林勇翔 一种饲养蛙类的机器
CN107197826A (zh) * 2017-06-29 2017-09-26 杨慧 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347A (zh) * 2012-06-30 2012-10-17 安徽省旌德博仕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蟾蜍训食板
CN106719417A (zh) * 2016-08-29 2017-05-31 林勇翔 一种饲养蛙类的机器
CN107197826A (zh) * 2017-06-29 2017-09-26 杨慧 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9977A (zh) 一种畜牧业养殖用饲料粉碎机
CN203860242U (zh) 一种漂浮式小龙虾养殖池塘中专用的喂料装置
CN201226735Y (zh)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CN102106317B (zh) 一种利用粪便浆液进行蝇蛆养殖的方法
CN106386686A (zh) 土鸡的养殖方法
CN201491603U (zh) 一种新型三疣梭子蟹育苗网箱及附属设施
CN208490637U (zh) 一种青蛙养殖用仿生装置
CN101627742A (zh) 中国林蛙仿生饵料装置
CN203884483U (zh) 一种蛙类饲料投喂装置
CN108668949A (zh) 一种畜禽生态养殖舍自动清理组合式装备
CN109699554B (zh) 一种全智能鱼塘投料一体机用执行机械手
CN107360811A (zh) 一种畜牧养殖草食切碎装置
CN203968969U (zh) 一种甲鱼生态水循环系统
CN207369638U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秸秆粉碎装置
CN1989804B (zh) 螺旋式人工海草
CN207692736U (zh) 一种设有食台的黄鳝养殖装置
CN208720689U (zh) 一种农业原料烘干装置
CN206354213U (zh) 一种水产渔业用喂食装置
CN207560770U (zh) 一种畜牧用羊草高效收割装置
CN204443557U (zh) 一种水貂投饵装置
CN205912669U (zh) 一种仔猪喂食盘
CN109757396A (zh) 一种可降低饲料消耗和减少粉尘污染的本交笼
CN109221033A (zh) 一种蚕蛹养殖的控制方法
CN203917367U (zh) 一种可控制温湿度的烟草废料处理装置
CN203917366U (zh) 一种可控制温湿度伞形的烟草废料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