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4695Y -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4695Y
CN201224695Y CNU2008200802638U CN200820080263U CN201224695Y CN 201224695 Y CN201224695 Y CN 201224695Y CN U2008200802638 U CNU2008200802638 U CN U2008200802638U CN 200820080263 U CN200820080263 U CN 200820080263U CN 201224695 Y CN201224695 Y CN 20122469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filter
bio
filter
wate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802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宏
张�杰
段晓东
朱晓辉
贾运智
熊晓丽
杨佳丽
宋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U2008200802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2469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469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469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属于水处理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生物滤池(4)通过反冲洗水出水管(10)与沉淀装置(13)相连接,将生物滤池(4)工作周期中反冲洗阶段的反冲洗出水收集至沉淀装置(13)并沉淀,通过上清液回流管(15)将含有大量活性细菌和溶解性营养元素的上清液(14)全部回流至生物滤池(4),通过污泥回流管(17)将下层含有不溶性营养物质的沉淀(16)全部或部分回流至生物滤池(4)。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保持了低营养基质条件下,生物滤池内部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

Description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工程领域,涉及一套低营养基质条件保持生物滤池当中微生物生态稳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近60%以上的水质降为IV类以下,已完全失去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功能,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主要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在当前水质型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微污染水源水仍将是重要水源。生物滤池作为一种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和污水深度处理的手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滤池内部附着生长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氮、磷、铁、锰等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被滤层截留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集生物膜的氧化降解和滤层截留效能于一体,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生物氧化降解作用是生物滤池工作的核心,因此生物滤池中生态稳定的保持,对于生物滤池高效、稳定得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微污染水来说,其超标的水质指标一般多为氮、磷、铁、锰和部分有机物,其含量对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量来说是相对较低的,即此时生物滤池中微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多为低营养基质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和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在整个生物处理过程中,不能正常、高效得发挥其生物氧化降解功能。因此,如何在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中的生态稳定是生物滤池正常运行的保障。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与此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工程技术的报道。
目前利用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的工艺流程如附图1所示,原水1经混凝池2混合絮凝后进入沉淀池3,沉淀池3的出水进入生物滤池4,滤后水进入消毒池5,消毒池5的出水进入清水池6,其中沉淀池的排出污泥7进入污泥处理构筑物8进行污泥处理。
目前利用生物滤池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单元11的出水12进入生物滤池4,滤后水进入消毒池5,消毒池5的出水进入清水池6,其中二级处理单元11中的排出污泥进入污泥处理构筑物8。
由于在生物滤池的工作周期中,随着污染物被氧化降解和微生物的衰亡,会有大量氧化降解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遗体截留在滤层当中,当截留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滤料间隙被堵塞,导致滤池产水量降低,出水水质恶化,因此在生物滤池工作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反冲洗。目前利用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地下水源传统的反冲洗工艺出水一般是直接回流至沉淀池,如图1所示:反冲洗进水9从生物滤池4的下层进入,反冲洗出水10从生物滤池4的上层流出进入沉淀池3。利用生物滤池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反冲洗工艺一般是直接回流至污水二级处理单元11。如图2所示:反冲洗进水9从生物滤池4的下层进入,反冲洗出水10从生物滤池4的上层流出进入污水二级处理单元1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套装置,在低营养基质的条件下,利用该装置保持生物滤池中生态稳定,从而保证生物滤池稳定运行。通过实践运行证明,该装置在利用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和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可以保持滤池中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于背景技术中所阐述的传统利用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和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与上述传统生物滤池反冲洗水的处理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特而简单的处理方法,设置一个小型的沉淀装置,将反冲洗水收集并沉淀其中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包含了部分溶解态的无机物、有机物和大量的细菌细胞,下层沉淀中包含了固态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部分微生物,根据原水水质和生物滤池内部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反冲洗出水的水质,通过实用新型装置中设置的回流管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全部或部分回流至生物滤池,利用这部分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来重新作为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生长、增殖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流失的部分活性细菌又回流至生物滤池,重新增殖、氧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4通过反冲洗水出水管10与沉淀装置13相连接,将生物滤池4工作周期中反冲洗阶段的反冲洗出水收集至沉淀装置13并沉淀,通过上清液回流管15将含有大量活性细菌和溶解性营养元素的上清液14全部回流至生物滤池4,通过污泥回流管17将下层含有不溶性营养物质的沉淀16全部或部分回流至生物滤池4。
本实用新型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的流程如图3所示,原水1经混凝池2混合絮凝后进入沉淀池3,沉淀池3的出水进入生物滤池4,滤后水进入消毒池5,消毒池5的出水进入清水池6,其中沉淀池的排出污泥7进入污泥处理构筑物8,进行污泥处理;生物滤池的反冲洗进水9从生物滤池4的下层进入,反冲洗出水10从生物滤池4的上层流出进入沉淀装置13,在沉淀分层后,将上清液14经上清液回流管15全部回流至生物滤池4,下层沉淀16全部或部分经污泥回流管17至生物滤池4,被微生物所重新利用,部分沉淀排出进入污泥处理构筑物8。
本实用新型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流程如图4所示,污水二级处理单元11的出水12,进入生物滤池4,滤后水进入消毒池5,消毒池5的出水进入清水池6,生物滤池的反冲洗进水9从生物滤池4的下层进入,反冲洗出水10从生物滤池4的上层流出进入沉淀装置13,在沉淀分层后,将上清液14经上清液回流管15全部回流至生物滤池4,下层沉淀16全部或部分经污泥回流管17至生物滤池4,被微生物所重新利用,部分沉淀排出进入污泥处理构筑物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在不改变现有生物滤池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一个简单的沉淀装置,将反冲洗水收集并沉淀,上清液和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滤池,既补充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基质,又降低了额外连续投加营养基质的成本;2、通过设置回流管将反冲洗水和污泥回流,降低了污泥处理的负荷,减少了污泥外排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在操作方便,简单可行的前提下,保持了低营养基质条件下,生物滤池内部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保障了生物滤池的运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工艺流程
图2为传统的生物滤池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工艺流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利用生物滤池处理模拟含铁、含锰的地下水,所配原水中含Fe2+:0.1~0.3mg/l,Mn2+:1~1.5mg/l,TN≤6mg/l,TC≤45mg/l,处理水量:0.25m3/h。所配原水水质对于除铁除锰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来说属于低营养基质环境,不能满足微生物的正常生理代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将生物滤池的反冲洗水和沉淀物回流至生物滤池,以补充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质,运行近四年来,出水铁、锰含量均为痕量,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中铁含量低于0.1mg/l和锰含量低于0.05mg/l的水质要求。
在生物滤池接种初期,其内部的细菌数量约在104cfu/ml左右,在经过了大约2~3天的适应期后,细菌开始大量增殖,此时由于原水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较低,难以满足生物滤池中微生物增殖的需求,所以在接种培养初期,采用阶段性外加碳源和氮源以满足细菌增殖所需营养基质,并检测生物滤池内部细菌的数量增长。当细菌数量达到108~109cfu/ml即细菌的数量达到稳定后,停止外加营养基质,维持滤池正常运转,将反冲洗阶段的出水收集至沉淀装置,通过设置的回流管全部回流至生物滤池,供培养初期细菌增殖需要;由于采用的是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原水,水质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反冲洗出水在全部回流2~3个正常工作周期后,改为反冲洗出水上清液全部回流,底层沉淀30~40%回流即可保持生物滤池内部细菌生态的稳定,即保证了出水水质稳定,铁、锰含量的达标。因此,在模拟的地下水低营养基质条件下,运行的实例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法,很好得保持了地下水除铁除锰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生态稳定,从而保障了出水水质。

Claims (1)

1.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4)通过反冲洗水出水管(10)与沉淀装置(13)相连接,将生物滤池(4)工作周期中反冲洗阶段的反冲洗出水收集至沉淀装置(13)并沉淀,通过上清液回流管(15)将含有大量活性细菌和溶解性营养元素的上清液(14)全部回流至生物滤池(4),通过污泥回流管(17)将下层含有不溶性营养物质的沉淀(16)全部或部分回流至生物滤池(4)。
CNU2008200802638U 2008-04-30 2008-04-30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469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02638U CN201224695Y (zh) 2008-04-30 2008-04-30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02638U CN201224695Y (zh) 2008-04-30 2008-04-30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4695Y true CN201224695Y (zh) 2009-04-22

Family

ID=4059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8026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4695Y (zh) 2008-04-30 2008-04-30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2469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6512A (zh) * 2017-05-09 2017-07-21 北京工业大学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
CN115710053A (zh) * 2022-09-28 2023-02-24 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 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6512A (zh) * 2017-05-09 2017-07-21 北京工业大学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
CN106966512B (zh) * 2017-05-09 2020-06-16 北京工业大学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
CN115710053A (zh) * 2022-09-28 2023-02-24 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 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 et al. Study on method of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through new-type multi-layer artificial wetland
CN202881048U (zh) 一种多介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
CN205045961U (zh) 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200946120Y (zh) 一体式多功能膜生物反应器
CN102976566A (zh) 一种好氧堆肥场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745864A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工艺
CN101759298B (zh) 人工快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及应用其净化河水的方法
CN201224695Y (zh)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装置
CN205892991U (zh) 一种生物生态水处理装置
CN209161780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1671091B (zh) 一种特低渗透油田回注用采出水的处理方法
CN203820537U (zh) 污水厌/兼氧生化处理与水质水量调节均衡出流控制装置
CN102502972B (zh) 一种利用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藻浆压滤液的方法
CN205933394U (zh) 一种中置好氧硝化、两端缺氧反硝化脱氮装置
CN105884146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4478161A (zh) 一体生化湿地净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05543157B (zh) 一种用于园林水质净化的微生物菌群的筛选和驯化方法
CN101302055A (zh) 低营养基质条件下保持生物滤池生态稳定的方法
CN209276339U (zh) 一种集成式废水处理实验平台
Rodgers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 vertically moving biofilm system followed by a sand filter
CN201485357U (zh) 一体化农村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07175693U (zh) 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6089343U (zh) 一种黑臭泥水移动式应急处理系统
CN204342519U (zh) 一种两相式高氮磷污染废水处理装置
CN217498998U (zh) 提升精细磷化工产业园生化尾水生物安全的生态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20430